一种喷气增氧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922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气增氧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气增氧机,包括增氧机主体、至少两个浮球,以及与所述浮球数量相等的支架,所述浮球通过支架与所述增氧机主体连接,其中,所述支架下方连结有至少一台潜水式射流曝气机。本申请提供的喷气增氧机,在支架下方连结潜水式射流曝气机,能够有效增加底层水体的搅动并增大底层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表层水体与底层水体的大范围流动交换,从而扩大增氧范围,进一步地提高增氧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喷气增氧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氧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气增氧机。
【背景技术】
[0002]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中的鱼类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鱼类生存环境。目前,增氧机主要有水车式增氧机、充气式增氧机和叶轮式增氧机三种类型,而叶轮式增氧机在搅水、爆气等多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因而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但现有的增氧机仅是将池塘底层水体涌出水面使之与空气接触并溶解氧气,缺乏表层水体与底层水体的流动交换,而空气中的氧气在常压下的溶解率较低,导致增氧机的增氧效果不佳、增氧范围有限,约束了养殖密度的进一步提高,严重阻碍了渔业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
[0003]因此,如何提高增氧机的增氧效果与扩大增氧范围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涵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喷气增氧机,能够通过喷气增加底层水体的搅动并增大底层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表层水体与底层水体的大范围流动交换,从而扩大增氧范围,进一步地提高增氧效果。
[000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喷气增氧机,包括增氧机主体、至少两个浮球,以及与所述浮球数量相等的支架,所述浮球通过支架与所述增氧机主体连接,其中,所述支架下方连结有至少一台潜水式射流曝气机。
[0007]作为上述一种喷气增氧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潜水式射流曝气机的数量为三台并绕所述增氧机主体的纵向轴线均匀径向分布,所述潜水式射流曝气机均朝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增氧机主体纵向轴线的方向。
[0008]作为上述一种喷气增氧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潜水式射流曝气机的数量为三台并绕所述增氧机主体的纵向轴线呈逆时针或顺时针均匀周向分布。
[0009]作为上述一种喷气增氧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增氧机主体上设有依次连接的溶氧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供电执行模块;
[0010]所述溶氧检测模块采集水中的溶氧量数据并向所述控制模块反馈;
[0011]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分析所述溶氧量数据并向供电执行模块输出执行指令;
[0012]所述供电执行模块接收所述执行指令并执行供电系统的通断。
[0013]作为上述一种喷气增氧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电执行模块连接有第一供电系统和第二供电系统;
[0014]所述第一供电系统和第二供电系统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5]所述控制模块采集、分析、判断所述第一供电系统和第二供电系统的电压值后向所述供电执行模块输出供电系统选择指令。
[0016]所述供电执行模块接收所述供电系统选择指令后执行供电系统的选择。
[0017]作为上述一种喷气增氧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供电系统为市政供电系统,所述第二供电系统为风光互补供电系统。
[0018]作为上述一种喷气增氧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浮球设置于所述支架下方并以所述浮球与支架的连接处为轴心旋转,所述浮球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搅动水面的螺旋叶片。
[0019]作为上述一种喷气增氧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浮球与支架的连接处包括有设于支架上的轴承和设于浮球上的顶轴,所述浮球通过顶轴插入轴承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0020]作为上述一种喷气增氧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浮球的数量为三个并以所述增氧机主体为圆心均匀周向分布。
[0021]作为上述一种喷气增氧机的一种优选方案,相邻所述支架间设有加强杆。
[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喷气增氧机,在支架下方连结潜水式射流曝气机,能够有效增加底层水体的搅动并增大底层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表层水体与底层水体的大范围流动交换,从而扩大增氧范围,进一步地提高增氧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喷气增氧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喷气增氧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监控选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
[0027]1:增氧机主体;2:浮球;
[0028]11:电机罩;12:电动机;13:减速箱;14:叶轮;15:溶氧检测探头;
[0029]21:螺旋叶片;
[0030]3:支架;4:连接处;
[0031]5:潜水式射流曝气机;51 --第一挂架;52:第二挂架;53:进气管;54:空气滤清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喷气增氧机,适用于渔业养殖业,能够有效增加底层水体的搅动并增大底层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表层水体与底层水体的大范围流动交换,从而扩大增氧范围,进一步地提高增氧效果。
[0035]上述一种 喷气增氧机,包括增氧机主体1、至少两个浮球2,以及与浮球2数量相等的支架3,浮球2通过支架3与增氧机主体I连接,其中,支架3下方连结有至少一台潜水式射流曝气机5,可以有效曝除有害气体和增加溶氧量。
[0036]实施例2
[0037]如图2至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喷气增氧机,包括增氧机主体1、至少两个浮球2,以及与浮球2数量相等的支架3,浮球2通过支架3与增氧机主体I连接,其中,支架3下方连结有至少一台潜水式射流曝气机5。
[0038]潜水式射流曝气机5上连接有进气管53,进气管53上设有空气滤清器54,潜水式射流曝气机5通过第一挂架51和第二挂架52与支架3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挂架51的两端分别与支架3和潜水式射流曝气机5的头部铰接,第二挂架52的一端与支架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潜水式射流曝气机5的尾部铰接。由此,可以灵活调整潜水式射流曝气机5的位置与射流方向。
[0039]具体到本实施例,潜水式射流曝气机5的数量为三台并绕增氧机主体I的纵向轴线均匀径向分布,潜水式射流曝气机5均朝向靠近增氧机主体I纵向轴线的方向。即每台潜水式射流曝气机5间的夹角都为120度,依据力学原理分析可知,三台潜水式射流曝气机5造成的冲力将互相消减,从而在全方位扩大增氧范围、提升增氧效果的同时也保障了喷气增氧机运作的稳定性。
[0040]在其他实施例中,潜水式射流曝气机5的数量为三台并绕增氧机主体I的纵向轴线呈逆时针或顺时针均匀周向分布。由于潜水式射流曝气机5呈逆时针或顺时针均匀周向分布,依据力学原理分析可知,造成的冲力将使喷气增氧机整体呈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从而在水体中形成大范围漩涡,极大地促进了表层水体与底层水体的流动交换,能有效扩大增氧范围和提升增氧效果。
[0041]增氧机主体I主要由电动机12、电机罩11、减速箱13和叶轮14组成,其中,电动机12嵌套在电机罩11内并通过减速箱13与叶轮14传动连接,叶轮14在电动机12的带动下旋转,起到了搅动水体、曝除有害气体和增加溶氧量的效果。
[0042]为了减少电力的浪费、有效地对水体溶氧量进行监控,本申请中增氧机主体I上设有依次连接的溶氧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供电执行模块;本申请中,溶氧检测模块就是置于水体中的溶氧检测探头15,溶氧检测探头15采集水中的溶氧量数据并向控制模块反馈;控制模块接收、分析溶氧量数据并向供电执行模块输出执行指令;供电执行模块接收执行指令并执行供电系统的通断。
[0043]上述溶氧量监控的实现方式具体是:当水体中的溶氧量低于设定标准时,溶氧检测探头15将采集到的溶氧量数据反馈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到溶氧量数据后使之与设定标准对比分析,确认水体溶氧量低于设定标准后即向供电执行模块发出连通供电系统的指令,供电执行模块接收到指令后立即执行,使喷气增氧机及时通电运作,保障了水体溶氧量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达到渔业养殖业对水体的要求;当喷气增氧机运作一段时间后,水体中的溶氧量已经高于设定标准时,此时溶氧检测探头15同样将采集到的溶氧量数据反馈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到溶氧量数据后使之与设定标准对比分析,确认水体溶氧量高于设定标准后即向供电执行模块发出断开供电系统的指令,供电执行模块接收到指令后立即执行,使喷气增氧机及时断电停止运作,避免了电力的浪费。
[0044]如图3所示,为了保障喷气增氧机的供电稳定,防止因供电故障而引发大面积的水体缺氧,本申请中供电执行模块连接有第一供电系统和第二供电系统,具体地,第一供电系统为市政供电系统,第二供电系统为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市政供电系统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采集、分析、判断市政供电系统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电压值后向供电执行模块输出供电系统选择指令,供电执行模块接收供电系统选择指令后执行供电系统的选择。[0045]上述供电系统选择的实现方式具体是:当市政供电系统出现故障,输出的电压低于喷气增氧机需要的工作电压时,控制模块采集到市政供电系统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输出的电压值后,使之与设定的工作电压值进行对比判断,确认市政供电系统输出的电压低于喷气增氧机需要的工作电压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输出的电压满足喷气增氧机的工作需求后,控制模块即向供电执行模块发出选择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指令,供电执行模块接收到指令后立即执行,使得喷气增氧机能够及时获得供电,保障了喷气增氧机能够正常运转,降低了因供电故障而引发大面积水体缺氧的风险。
[0046]本申请中浮球2设置于支架3下方并以浮球与支架的连接处4为轴心旋转,浮球2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搅动水面的螺旋叶片21。浮球与支架的连接处4包括有设于支架3上的轴承和设于浮球2上的顶轴,浮球2通过顶轴插入轴承与支架3转动连接。由此,可以增加对表层水体的搅动并减少连接处4的摩擦力,使浮球2能够以连接处4为轴心自由旋转。
[0047]为了提高增氧机的稳定性,减少作业过程中的故障,浮球2的数量为三个并以增氧机主体I为圆心均匀周向分布,相邻支架3间设有加强杆。即各个浮球2间的夹角为120度,且形成三个等腰三角形,由此,可以令每个浮球2受力均匀且具有三角形的稳定性。
[0048]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喷气增氧机,包括增氧机主体、至少两个浮球,以及与所述浮球数量相等的支架,所述浮球通过支架与所述增氧机主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下方连结有至少一台潜水式射流曝气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式射流曝气机的数量为三台并绕所述增氧机主体的纵向轴线均匀径向分布,所述潜水式射流曝气机均朝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增氧机主体纵向轴线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式射流曝气机的数量为三台并绕所述增氧机主体的纵向轴线呈逆时针或顺时针均匀周向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喷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机主体上设有依次连接的溶氧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供电执行模块; 所述溶氧检测模块采集水中的溶氧量数据并向所述控制模块反馈; 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分析所述溶氧量数据并向供电执行模块输出执行指令; 所述供电执行模块接收所述执行指令并执行供电系统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执行模块连接有第一供电系统和第二供电系统; 所述第一供电系统和第二供电系统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采集、分析、判断所述第一供电系统和第二供电系统的电压值后向所述供电执行模块输出供电系统选择指令, 所述供电执行模块接收所述供电系统选择指令后执行供电系统的选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喷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系统为市政供电系统,所述第二供电系统为风光互补供电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喷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设置于所述支架下方并以所述浮球与支架的连接处为轴心旋转,所述浮球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搅动水面的螺旋叶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喷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与支架的连接处包括有设于支架上的轴承和设于浮球上的顶轴,所述浮球通过顶轴插入轴承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喷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的数量为三个并以所述增氧机主体为圆心均匀周向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喷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支架间设有加强杆。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3801514SQ201420262124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1日
【发明者】郭展茹, 陈展, 赵宇峰, 骆广鹏, 陈明欢, 肖杰, 叶俊贤 申请人: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