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苍蝇诱捕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138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苍蝇诱捕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苍蝇诱捕器,包括诱导体、支撑圈、漏斗体、塑料袋、诱饵料;所述的诱导体、支撑圈、漏斗体、三个零件组装成一个苍蝇诱捕器主体;在塑料袋内装有诱饵料,并把塑料袋套在所述的诱捕器主体上,苍蝇在诱饵料气味的诱导下,从外界进入诱导体,并爬入漏斗体,通过漏斗体进入塑料袋,只进无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只有三个零件,组装后装在有诱饵料的塑料袋中,使用时,可将诱捕器放在任何地方,诱捕苍蝇。因此,可以方便地诱捕苍蝇,而不接触人体,而且诱捕苍蝇迅速,不影响环境卫生。
【专利说明】一种苍蝇诱捕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苍蝇诱捕器,属于诱杀有害昆虫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苍蝇是传染疾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的害虫之一。多少年来,人们想尽办法消灭苍蝇,采用喷洒毒药、胶粘、用拍击打、器具诱捕等多种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效果。但是,人们还是总在不断地开发更多的、更好的捕杀苍蝇的器具和方法,并尽量减少收集死蝇时,人体对死蝇的接触,以免传染疾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苍蝇诱捕器,该苍蝇诱捕器,结构简单、小巧玲珑、方便携带,并可放置在各种环境中;具有诱捕苍蝇迅速、方便,不影响环境卫生,而且人体不接触死蝇的特点。
[000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一种苍蝇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诱导体、支撑圈、漏斗体、塑料袋、诱饵料;所述的诱导体、支撑圈、漏斗体、三个零件组装成一个诱捕器主体;在塑料袋内装有诱饵料,并把塑料袋套在所述的诱捕器主体上,苍蝇在诱饵料气味的诱导下,进入诱导体,并爬入漏斗体,通过漏斗体后,进入塑料袋,只进无出。
[0005]进一步,所述的诱导体是一个多棱柱体,由多个棱板竖向对称构成、其外周轮廓呈圆柱体型,该柱体下部延长呈一个多棱锥体;所述多棱柱体的上部设有一顶盖,顶盖上面有一挂绳、或挂钩用的挂孔;所述多个棱板之间的间隔空间,作为诱道,容许苍蝇爬过。
[0006]进一步,所述的漏斗体呈漏斗状,漏斗锥度与所述诱导体下部的多棱锥体相配,漏斗底部有通孔,漏斗可套装在所述诱导体下部的多棱锥体上;漏斗体上端,有用于定位的圆盖沿O
[0007]进一步,所述的漏斗体的圆盖沿边有与诱导体的多棱锥体装配用的插口。
[0008]进一步,所述的支撑圈,呈垫圈型,松动地套装在诱导体、漏斗体之间;其内圈边缘有一止口,可与诱导体上盖边缘的下止口配合;该支撑圈的下面上,有一下止口,可与漏斗体的面盖沿边缘配合。
[0009]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只有三个零件组装而成,组装后,可装在有诱饵料的塑料袋中,成为一套。使用时,可将诱捕器放在任何地方,或挂起来诱捕苍蝇。因此,方便携带,诱捕苍蝇迅速,不影响环境卫生,自动收集苍蝇,而不接触人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附图提供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苍蝇诱捕器的结构主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苍蝇诱捕器的零件串接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苍蝇诱捕器的零件诱导体的主视图。
[0014]图4是图3中A-A处截面图。
[001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苍蝇诱捕器的零件支撑圈的剖面图。
[001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苍蝇诱捕器的零件漏斗体的主视图。
[0017]附图中:1_诱导体,2-支撑圈,3-漏斗体,4-插头,5-插口,6-挂孔,7-支撑圈的上止口,8-支撑圈的下止口,9-诱导体面盖的下止口,10-漏斗体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苍蝇诱捕器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零件结构串接图。从图可以看出,一种苍蝇诱捕器,包括诱导体1、支撑圈2、漏斗体3、塑料袋(图中未画)、诱饵料(图中未画);所述的诱导体1、支撑圈2、漏斗体3、三个零件组装成一个苍蝇诱捕器主体,可以用塑料、或金属、或硬纸板等材料制成;如图1所示;在一个大小适当的塑料袋内,装有苍蝇最爱寻觅的气味的诱饵料,并把该塑料袋,套在所述的诱捕器上,包住整个诱捕器的漏斗体3和支撑圈2,塑料袋口的边沿,由支撑圈2压在漏斗体盖10的边沿上。诱饵料的气味沿着诱导体I的棱板之间的间隔,溢出外部空间;苍蝇在诱饵料气味的诱导下,从外界进入诱导体,并沿着诱导体I的棱板之间的间隔爬入漏斗体3,通过漏斗体3底部的孔,进入塑料袋内,只能进不能出。见附图2、3、4、5、6。
[0019]进一步,所述的诱导体I是一个多棱锥体,由多个棱板对称组成、其上半部外周轮廓呈圆形柱体,该多棱锥体横截面,类似对称花瓣状,(本实施例是四个花瓣),该柱体下半部延长成一个多棱锥体;所述诱导体I的顶部固定有顶盖;所述多棱锥体的棱板之间的间隔,作为苍蝇诱道,容许苍蝇爬过。见图3、4。
[0020]进一步,所述的漏斗体3呈漏斗状,底部有通孔,如图6所示,可套装、并固定在所述诱导体I下部的多棱锥体上;漏斗体上端,有定位的圆盖沿10。
[0021]固定漏斗体3的方法,是在诱导体I的多棱锥体的棱柱体端下边沿,设有若干插头4;装配时,将插头4插入漏斗体3圆盖沿上的、与其对应的插口 5内。参见图2.将插过圆盖沿面后的插头4部分折弯即可。
[0022]进一步,所述的支撑圈2,呈垫圈型,不用时,松动地套装在诱导体、漏斗体3之间;其内圈边缘有一止口 7,可与诱导体I上盖边缘的下止口 9配合;该支撑圈2下面上,也有一下止口 8,可与漏斗体3的面盖沿10边缘配合。参见附图2、3。
[0023]使用时,将漏斗体3固装在诱导体I的多棱锥体上,即:将多棱锥体的柱体端下边沿的若干插头4 (本实施例有两个插头),插入漏斗体3圆盖沿上的、与其对应的插口 5内,插过圆盖面后,将插头4折弯。然后,将支撑圈2下落至漏斗体3上表面,使支撑圈2下面的下止口 8,与漏斗体3上面外边沿吻合;此时,(塑料袋内已装好诱饵料),将塑料袋的袋口周边正好被夹住,使塑料袋的袋口,夹的密尔不漏;参见图3、4、5.苍蝇在诱饵料气味的诱导下,从外界进入诱导体,并沿着诱导体I的棱板之间的间隔爬入漏斗体3,通过漏斗体3底部的孔,进入塑料袋内,由于塑料袋内空间很大,里面的苍蝇很难找到出去的路,因此,苍蝇只能进不能出。
[0024]进一步,所述的诱导体I顶盖上有挂绳、或挂钩用的挂孔6。可以利用诱导体I顶盖上圆孔6,用细绳将苍蝇诱捕器,挂在任何地方,或放置在任何地方。参见图1。
[00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迅速诱捕苍蝇,而且可把诱捕的苍蝇集聚到一起,将诱捕的苍蝇和塑料袋一起消灭,即卫生又干净。平时可将苍蝇诱捕器主体装在塑料袋内,体积小,携带也方便。不影响环境卫生,也不接触人体。
[0026]应当说明:以上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前述实施例已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苍蝇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诱导体、支撑圈、漏斗体、塑料袋、诱饵料;所述的诱导体、支撑圈、漏斗体、三个零件组装成一个诱捕器主体;在塑料袋内装有诱饵料,并把塑料袋套在所述的诱捕器主体上,苍蝇在诱饵料气味的诱导下,进入诱导体,并爬入漏斗体,通过漏斗体后,进入塑料袋,只进无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苍蝇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导体是一个多棱柱体,由多个棱板竖向对称构成、其外周轮廓呈圆柱体型,该柱体下部延长呈一个多棱锥体;所述多棱柱体的上部设有一顶盖,顶盖上面有一挂绳、或挂钩用的挂孔;所述多个棱板之间的间隔空间,作为诱道,容许苍蝇爬过。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苍蝇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斗体呈漏斗状,漏斗锥度与所述诱导体下部的多棱锥体相配,漏斗底部有通孔,漏斗可套装在所述诱导体下部的多棱锥体上;漏斗体上端,有用于定位的圆盖沿。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苍蝇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斗体的圆盖沿边有与诱导体的多棱锥体装配用的插口。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苍蝇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圈,呈垫圈型,松动地套装在诱导体、漏斗体之间;其内圈边缘有一止口,可与诱导体上盖边缘的下止口配合;该支撑圈的下面上,有一下止口,可与漏斗体的面盖沿边缘配合。
【文档编号】A01M1/02GK204168918SQ201420312669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3日
【发明者】马东旭, 马晓光 申请人:马东旭, 马晓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