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515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属于园林工具领域,解决了现有修枝剪无法实现多方向、多角度旋转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修枝剪包括机壳、设于机壳后端的后手柄组件和设于机壳前端的前把手组件,所述后手柄组件上设有后扳机,所述前把手组件上设有前扳机,所述后手柄组件与机壳之间设有调节后手柄转向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接后手柄组件且具有第一旋转轴心的第一旋转机构和连接机壳且具有第二旋转轴心的第二旋转机构,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二旋转机构相连接,所述后手柄组件可绕第一旋转轴心旋转,且所述后手柄组件还可带动第一旋转机构绕第二旋转轴心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心与第二旋转轴心相互垂直。
【专利说明】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修枝剪,属于园林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修枝剪是一种常用的园林工具,通常用于修建植物。目前,用户对修枝剪操作时操作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地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因素,例如要求增加特殊旋转功能的要求:即要求在水平方向和/或竖直方向上能满足手柄部分和机壳主体部分实现相对旋转,以满足用户工作时的舒适度要求。但现有技术中目前带这种特殊旋转功能的修枝剪品种很少,特别是在对较高处的灌木丛进行水平切割或侧立面修剪时,左右手握持部分不能实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多角度多档位的相对旋转,操作者很容易疲惫。并且,现有技术的修枝剪在实施手柄部分相对机壳部分旋转时,扳机操作很费力,多次操作易失效,并且还存在内部结构零件多、装配复杂,成本高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修枝剪,可以满足用户多角度操作的要求,便于用户操作。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包括机壳、设于机壳后端的后手柄组件和设于机壳前端的前把手组件,所述后手柄组件上设有后扳机,所述前把手组件上设有前扳机,所述后手柄组件与机壳之间设有调节后手柄转向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接后手柄组件且具有第一旋转轴心的第一旋转机构和连接机壳且具有第二旋转轴心的第二旋转机构,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二旋转机构相连接,所述后手柄组件可绕第一旋转轴心旋转,且所述后手柄组件还可带动第一旋转机构绕第二旋转轴心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心与第二旋转轴心相互垂直。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座和旋转连接头,所述第一旋转座连接第二旋转机构,所述旋转连接头设置于后手柄组件上,所述旋转连接头插装在第一旋转座内并可绕第一旋转座轴向旋转。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还包括用于锁定后手柄组件的转向推钮,所述转向推钮滑动安装在后手柄组件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后扳机上设有限位块,所述转向推钮上设有挡块,在后扳机按压状态下,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挡块相抵限制转向推钮滑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座、转向按钮和转向齿盘,所述第二旋转座与第一旋转机构连接,所述转向按钮周侧设有卡齿,转向按钮中部设有按压凸起,所述第二旋转座左侧与机壳左侧之间通过转向按钮齿形啮合,所述第二旋转座右侧与机壳右侧之间通过转向齿盘齿形啮合,所述转向齿盘与机壳右侧之间设有弹性元件,所述机壳左侧设有避让所述按压凸起的避让通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内设有触控开关、控制触控开关通断的杠杆件和转动支架,所述杠杆件一端连接有拉索,拉索延伸至后手柄组件内并受后扳机驱动,所述杠杆件另一端与转动支架一端通过销轴铰接,转动支架另一端连接前扳机并受前扳机驱动,所述杠杆件可绕转动支架与杠杆件铰接处转动,所述转动支架可绕转动支架与前扳机连接处转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后手柄组件内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上端铰接到后手柄组件上,所述转杆下端一侧与拉索连接,所述转杆下端另一侧设有凸块,所述后扳机尾部转动连接到后手柄组件上,后扳机前端设有拨块,按动后扳机使拨块作用于凸块上驱动转杆旋转,转杆的旋转运动拉动拉索。
[0012]进一步的,所述前扳机呈U形,前扳机的两端设有卡槽,所述转动支架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插入卡槽内将转动支架与前扳机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杠杆件上连接拉索的一端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杠杆件上铰接转动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中靠近旋转轴心的位置设有一对限位柱,所述拉索和修枝剪的电源线从该对限位柱中间穿过进入机壳内。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的修枝剪,具有机壳、设于机壳后端的后手柄组件和设于机壳前端的前把手组件,而后手柄组件与机壳之间设有调节后手柄转向的旋转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机构包括连接后手柄组件且具有第一旋转轴心的第一旋转机构和连接机壳且具有第二旋转轴心的第二旋转机构,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二旋转机构相连接,后手柄组件可绕第一旋转轴心旋转,且后手柄组件还可带动第一旋转机构绕第二旋转轴心旋转,第一旋转轴心与第二旋转轴心相互垂直。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第一旋转轴心可以是修枝剪的X轴方向,第二旋转轴心可以是修枝剪的Y轴方向,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操作习惯和使用环境,绕X轴方向旋转后手柄组件、或者绕Y轴方向旋转后手柄组件、或者同时绕X轴方向和绕Y轴方向旋转后手柄组件,以获得最佳的操作角度,使用户更加轻松作业。
[0017]本实用新型的修枝剪为双扳机控制,即后手柄组件上的后扳机和前把手组件上的前扳机,后扳机可以通过拉索拉动机壳内的杠杆件,使杠杆件的右端提升行程LI,前扳机可以通过转动支架托动机壳内的杠杆件,使杠杆件的左端提升行程L2,两个行程合并得到一个有效行程L3,杠杆件向上抬升并触动触控开关,使电路导通;在双扳机控制下,杠杆件的两端必须都上升一定行程后,才能触动触控开关,仅后扳机启动或者仅前扳机启动,都不能使杠杆件触动触控开关,也就是说,用户需要两手同时操作才能启动修枝剪;在用户要关机时,单一释放后扳机或者前扳机,修枝剪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制动,这样就避免了用户单手操作时另一只手触碰运动中的刀片的风险,确保用户操作的安全性。
[0018]本实用新型修枝剪采用杠杆件力臂最大化原理,将杠杆件左端与转动支架铰接处作为杠杆件的转动支点,使得转动支架的力臂长度最大化,确保了前扳机间接驱动杠杆件上升行程的最大化,而杠杆件右端连接拉索,使得杠杆件的力臂长度最大化,即后扳机的施力力臂最大化,杠杆件左端上升的行程和杠杆件右端被后扳机远距离提升的行程几乎一样大,使用户在操作前扳机和后扳机时都更加省力;尤其是在实施杠杆件任意一端行程提升后,杠杆件另一端被提升的行程和受力会具有更好的对称性,在实施杠杆件任意一端行程释放后,再释放另一端行程时,其下降的行程和受力也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如此一来,就保证了前扳机和后扳机受力大小的对称性和一致性,同时也确保了整机停止运行时刹车效果的一致性。
[0019]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修枝剪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修枝剪第一旋转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修枝剪第二旋转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修枝剪的爆炸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修枝剪的纵向截面剖视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修枝剪的双扳机控制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8]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包括机壳2、设于机壳2后端的后手柄组件I和设于机壳2前端的前把手组件3,其中,后手柄组件I上设有后扳机11,前把手组件3上设有前扳机31,后手柄组件I与机壳2之间设有调节后手柄转向的旋转机构4,旋转机构4包括连接后手柄组件I且具有第一旋转轴心的第一旋转机构和连接机壳2且具有第二旋转轴心的第二旋转机构,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二旋转机构相连接,后手柄组件I可绕第一旋转轴心旋转,且后手柄组件I还可带动第一旋转机构绕第二旋转轴心旋转,第一旋转轴心与第二旋转轴心相互垂直。上述前把手组件3可以作为单独组件锁付在机壳2上,也可以作为机壳2的一部分,如果是作为单独的组件,可将前把手组件3与机壳2分体包装,减小包装体积,减低运输成本,在使用时再行组装,简单方便快捷。
[0029]参照图2,上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座42和旋转连接头41,第一旋转座42连接第二旋转机构,旋转连接头41设置于后手柄组件I上,旋转连接头41插装在第一旋转座42内并可绕第一旋转座42轴向旋转。
[0030]参照图4,上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座43、转向按钮44和转向齿盘45,所第二旋转座43与第一旋转机构连接,转向按钮44周侧设有卡齿441,转向按钮44中部设有按压凸起442,第二旋转座43左侧与机壳2左侧之间通过转向按钮44齿形啮合,第二旋转座43右侧与机壳2右侧之间通过转向齿盘45齿形啮合,转向齿盘45与机壳2右侧之间设有弹性元件46,机壳2左侧设有避让按压凸起442的避让通孔221。本实施例的第一旋转座42和第二旋转座43为一体成型结构。
[0031]具体的:第二旋转座43的左侧面设置左啮合齿431,第二旋转座43的右侧面设置右啮合齿432,上述转向按钮44设置在第二旋转座43左侧并能与左啮合齿431相啮合,上述转向齿盘45设置在第二旋转座43右侧并能与右啮合齿432相啮合,本实施例的机壳2分为左机壳22和右机壳23,左机壳22上对应转向按钮44部位设有转向按钮定位齿槽222,右机壳23上对应转向齿盘45部位设有转向齿盘定位齿槽232,并且在转向齿盘定位齿槽232中间设置十字柱231用于安装弹性元件46,例如弹簧。
[0032]实际应用时,通过按压或释放转向按钮44的按压凸起442,使转向按钮44和转向齿盘45的轴向位置发生改变,转向按钮44上的卡齿441与左机壳22上的转向按钮定位齿槽222发生分离或啮合,转向齿盘45上的齿与第二旋转座43的右侧面上的右啮合齿432发生分离或啮合,从而形成第二旋转座43和机壳2之间的分离或者啮合,第二旋转座43和机壳2之间发生分离时可调节转向,第二旋转座43和机壳2之间发生啮合时则将第二旋转座43的位置固定。
[0033]参照图2、3,第一旋转轴心为X轴方向,第二旋转轴心为Y轴方向,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操作习惯和使用环境,绕X轴方向旋转后手柄组件1、或者绕Y轴方向旋转后手柄组件1、或者同时绕X轴方向和绕Y轴方向旋转后手柄组件1,以获得最佳的操作角度,使用户更加轻松作业。
[0034]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在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上增设档位,以便在后手柄组件I转动后得到定位,本实施例的后手柄组件I可绕X轴方向相对机壳2旋转5个档位,45°为一档,共计180° ;同时,后手柄组件I还可带动第一旋转机构绕Y轴方向相对机壳2旋转4个档位,30°为一档,共计90°。当然档位数量和旋转角度可以根据实际工作要求进行改变。
[0035]参照图5、6,本实施例的第一旋转机构还包括用于锁定后手柄组件I的转向推钮12,转向推钮12滑动安装在后手柄组件I上。自由状态下,转向推钮12在后部推钮弹122的作用下卡制在档位处,限制后手柄组件I旋转,当用户需要在X轴方向上旋转后手柄组件I时,向后推动转向推钮12,解锁档位,用户旋转合适角度后,再释放转向推钮12,可以将后手柄组件I定位在当前角度。
[0036]参照图4、5、6,本实施例修枝剪的机壳2内部设有触控开关9、控制触控开关9通断的杠杆件8和转动支架7,在后手柄组件I内转动连接有转杆14,转杆14下端左侧设有凸块141,后扳机11前端设有拨块112,按动后扳机11使拨块112作用于凸块141上驱动转杆14旋转,转杆14下端的右侧连接一套有皮套的拉索5,皮套的左端通过第一压板51和螺钉固定在后手柄组件I内,拉索5延伸至机壳2内,并且通过第二压板52和螺钉将皮套右端固定在机壳2内,拉索5连接到杠杆件8的右端,后板机11可以通过拉索拉动机壳2内的杠杆件8,使杠杆件8的右端提升行程LI。
[0037]上述前扳机31呈U形,前扳机31的两端设有卡槽311,转动支架7左、右两端设有卡块71,卡块71插入卡槽311内将转动支架7与前扳机31连接,连接处形成转动支架7的旋转中心,转动支架7可以围绕该旋转中心在前扳机31驱动下进行旋转。转动支架7左端通过销轴72与上述杠杆件8的左端铰接连接,前扳机31可以通过转动支架7托起机壳2内的杠杆件8,使杠杆件8的左端提升行程L2。
[0038]杠杆件8右端设有第一复位弹簧83,在释放后扳机11后,用于杠杆件8右端的复位,杠杆件8左端设有第二复位弹簧82,在释放前扳机31后,用于杠杆件8左端的复位。杠杆件8中部设置凸起部81,触控开关9为带有压柄91的微动开关,凸起部81位于微动开关的压柄91下方,后扳机11通过拉索5拉动机壳2内的杠杆件8,使杠杆件8的右端提升行程LI,前扳机31通过转动支架7托动机壳2内的杠杆件8,使杠杆件8的左端提升行程L2,两个行程合并得到一个有效行程L3,使杠杆件8向上抬升,凸起部触动触控开关9的压柄,使电路导通。在双扳机控制下,杠杆件8的两端必须都上升一定行程后,才能触动触控开关9,仅后扳机11启动或者仅前扳机31启动,都不能使杠杆件8触动触控开关9,也就是说,用户需要两手同时操作才能启动修枝剪;在用户关机时,单一释放后扳机11或者前扳机31,修枝剪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制动,这样就避免了用户单手操作时另一只手触碰运动中的刀片的风险,确保用户操作的安全性。
[0039]另外,本实施例的杠杆件8采用力臂最大化原理,将杠杆件8左端与转动支架7铰接处作为杠杆件8的转动支点,使得转动支架7的力臂长度最大化,确保了前扳机31间接驱动杠杆件8上升行程的最大化,而杠杆件8右端连接拉索5,使得杠杆件8的力臂长度最大化,即后扳机11的施力力臂最大化,杠杆件8左端上升的行程和杠杆件8右端被后扳机11远距离提升的行程几乎一样大,使用户在操作前扳机31和后扳机11时都更加省力;尤其是在实施杠杆件8任意一端行程提升后,杠杆件8另一端被提升的行程和受力会具有更好的对称性,在实施杠杆件8任意一端行程释放后,再释放另一端行程时,其下降的行程和受力也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如此一来,就保证了前扳机31和后扳机11受力大小的对称性和一致性,同时也确保了整机停止运行时刹车效果的一致性。
[0040]在上述杠杆件8和转动支架7铰接连接处以及拉索5上和皮套之间涂覆适量润滑油脂,确保拉索5在拉动和受力回缩状态时更加伸缩自如,使得前扳机31和后扳机11操作更轻松和舒适。
[0041]参照图5、6,上述后扳机11的上部设有限位块111,前述转向推钮12底部设有挡块121,在后扳机11按压状态下,即后扳机11开启后,限位块111与挡块121相抵限制转向推钮12向左侧滑动,用户则无法解锁档位,后手柄组件I也无法绕绕X轴方向旋转,实现了双扳机分别开启或同时开启时不能实施手柄旋转的功能。且转向推纽12向左侧退回足够行程后,解锁旋转档位,使后手柄组件围绕X轴旋转,但此时挡块121抵住了限位块111,使得后扳机11无法拉动拉索5,即确保了后手柄组件I在旋转过程中,机器不能随意运行而造成人身伤害。
[0042]本实施例中,前扳机31通过转动支架7间接驱动杠杆件8左端支点的上升行程和前扳机31释放后杠杆件8左端支点的下降行程不会由于塑料结构件变形而造成行程损失而失效;同时也会使得在复位弹簧作用力下,杠杆件8左端支点上升和下降动作,以及前扳机31驱动和释放动作更加干脆利落,机构不存在粘连和卡滞现象;同理,后扳机11由于杠杆右端的力臂最大化,在后扳机11复位时也会更加顺畅和减小卡滞的失效。
[0043]参照图5、6,第二旋转机构中靠近旋转轴心的位置设有一对限位柱,拉索55和修枝剪的电源线从该对限位柱中间穿过进入机壳2内,具体实施时,是在第二旋转机构的转向齿盘45上呈中心对称方式设置一对限位柱451,拉索55和修枝剪的电源线从两个限位柱451中间的空隙穿过进入机壳2内,整根拉索5的定位轨迹基本上没有大的扭曲折弯变化,拉索5的中间段部分基本上以大圆弧过渡实施转向,拉索5的两头基本上是直线式铺设,特别是在上述相对旋转和复合空间旋转到几个极限档位时,拉索5在上述旋转部分的长度段扭曲变化也不大,故而,本实施例将拉索55和电源线从第二旋转机构的旋转中心点穿出来,在进行本实施例中的两种旋转运动时,拉索5和电源线能很好地避开这种复合旋转机构的活动部件,满足安规要求的同时又使得拉索5和电源线的弯曲变形小。
[0044]本实施例的触控开关9、控制触控开关9通断的杠杆件8和转动支架7设置在机壳2内电机组件21的右侧,使得机壳2内部结构更加紧凑,走线布局更加清晰和便于操作;同时后手柄组件I和旋转机构在装配时可以在前道工序优先做成独立组件,装配更加方便快捷。由于本实施例的内置部件集中放在机壳2内部,后手柄组件I和旋转机构内的零件较少,这样后手柄组件I和旋转机构就可以做的更加小巧,产品整体外形相比市场上同类产品体积小,零件少,结构简单,装配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省力舒适,结构成本更低。
[00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应用于修枝剪。
[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包括机壳、设于机壳后端的后手柄组件和设于机壳前端的前把手组件,所述后手柄组件上设有后扳机,所述前把手组件上设有前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手柄组件与机壳之间设有调节后手柄转向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接后手柄组件且具有第一旋转轴心的第一旋转机构和连接机壳且具有第二旋转轴心的第二旋转机构,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二旋转机构相连接,所述后手柄组件可绕第一旋转轴心旋转,且所述后手柄组件还可带动第一旋转机构绕第二旋转轴心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心与第二旋转轴心相互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座和旋转连接头,所述第一旋转座连接第二旋转机构,所述旋转连接头设置于后手柄组件上,所述旋转连接头插装在第一旋转座内并可绕第一旋转座轴向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还包括用于锁定后手柄组件的转向推钮,所述转向推钮滑动安装在后手柄组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扳机上设有限位块,所述转向推钮上设有挡块,在后扳机按压状态下,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挡块相抵限制转向推钮滑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座、转向按钮和转向齿盘,所述第二旋转座与第一旋转机构连接,所述转向按钮周侧设有卡齿,转向按钮中部设有按压凸起,所述第二旋转座左侧与机壳左侧之间通过转向按钮齿形啮合,所述第二旋转座右侧与机壳右侧之间通过转向齿盘齿形啮合,所述转向齿盘与机壳右侧之间设有弹性元件,所述机壳左侧设有避让所述按压凸起的避让通孔。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设有触控开关、控制触控开关通断的杠杆件和转动支架,所述杠杆件一端连接有拉索,拉索延伸至后手柄组件内并受后扳机驱动,所述杠杆件另一端与转动支架一端通过销轴铰接,转动支架另一端连接前扳机并受前扳机驱动,所述杠杆件可绕转动支架与杠杆件铰接处转动,所述转动支架可绕转动支架与前扳机连接处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手柄组件内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上端铰接到后手柄组件上,所述转杆下端一侧与拉索连接,所述转杆下端另一侧设有凸块,所述后扳机尾部转动连接到后手柄组件上,后扳机前端设有拨块,按动后扳机使拨块作用于凸块上驱动转杆旋转,转杆的旋转运动拉动拉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扳机呈U形,前扳机的两端设有卡槽,所述转动支架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插入卡槽内将转动支架与前扳机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件上连接拉索的一端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杠杆件上铰接转动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中靠近旋转轴心的位置设有一对限位柱,所述拉索和修枝剪的电源线从该对限位柱中间穿过进入机壳内。
【文档编号】A01G3/02GK204031899SQ201420341006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4日
【发明者】李书华 申请人: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