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电动剪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6959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电动剪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进型电动剪刀,包括: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之间还连接有传递片,传递片与一马达驱动装置连接,通过该马达驱动装置驱动其沿剪刀支架上的限位槽往复移动,并通过该传递片的摆动带动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之间的开/合;所述的剪刀支架上还设置操作开关,该操作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用于切换马达驱动装置的电源通断,第二开关用于控制马达驱动装置的旋转量及旋转速度,以控制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的剪速和剪量。本实用新型于电动剪刀上设置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不同结合以实现剪刀的不同剪程,并且还可以实现电动剪刀的剪切可微调。
【专利说明】
改进型电动剪刀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裁剪刀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改进型电动剪刀。【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剪刀都是采用双刀刃开合进行裁剪的,双刀刃绕一支点转动进行开合动作,传统的剪刀都是人工驱动的,适用于一些材质并非过硬或者过厚的裁剪,但对于一些硬物或者其他材质物体的裁剪,普通的剪刀显然不能满足需求。
[0003]因此,市面上逐步出现一些电动剪刀,电动剪刀具有固定刃和能够以轴为支点旋转的科动刃,作为可动刃的驱动方式,有被称作连杆式的结构和被称作齿轮式的结构。在连杆式的电动剪刀中,可动刃是在轴的其中一侧具有刃部,且在另一侧具有臂部的形状,具有将马达的旋转动作变为螺母部的直线工作的滚珠丝杠和用于连接螺母部及可动刃的臂部的连杆。在这种结构中,螺母部的直线移动被经由连杆传递至可动刃的臂部,可动刃以轴为支点进行旋转。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动剪刀,其开闭都是完全由马达驱动的,不具备有可调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型电动剪刀。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改进型电动剪刀,包括: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具有一共交点,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以公交点为支点通过螺杆枢接于剪刀支架上;所述的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之间还连接有传递片,该传递片与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共心枢接于剪刀支架上,第二切模刀片与传递片之间枢接,传递片与一马达驱动装置连接,通过该马达驱动装置驱动其沿剪刀支架上的限位槽往复移动,并通过该传递片的摆动带动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之间的开/合;所述的剪刀支架上还设置操作开关,该操作开关包括: 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用于切换马达驱动装置的电源通断,第二开关用于控制马达驱动装置的旋转量及旋转速度,以控制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的剪速和剪量。
[000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包括:马达、由马达驱动的滚珠丝杠机构和设置于滚珠丝杠机构前端的螺母部件,滚珠丝杠机构与传递片之间通过连接臂连接,连接臂具有嵌入剪刀支架的限位槽中的支撑轴。
[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臂、传递片和第二切模刀片之间传动, 传递片具有与第二切模刀片具有第二枢接点,传递片带动第二切模刀片转动以令剪刀开闭。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马达驱动滚珠丝杠机构并带动连接臂沿限位槽往复移动。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剪刀支架包括:对称的左支撑片和右支撑片,第一切模刀片、第二切模刀片和马达驱动装置安装于左支撑片和右支撑片之间。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于电动剪刀上设置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不同结合以实现剪刀的不同剪程,并且还可以实现电动剪刀的剪切可微调;另外,电动剪刀的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是枢接于左支撑片和右支撑片之间的,通过将左支撑片或右支撑片拆卸便可对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进行拆除、更换或者维修,拆装方便。【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〇〇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见图1-3所示,改进型电动剪刀,包括:第一切模刀片1和第二切模刀片2,第一切模刀片1和第二切模刀片2具有一共交点,第一切模刀片1和第二切模刀片2以公交点为支点通过螺杆枢接于剪刀支架3上;所述的第一切模刀片1和第二切模刀片2之间还连接有传递片 4,该传递片4与第一切模刀片1和第二切模刀片2共心枢接于剪刀支架3上,第二切模刀片2 与传递片4之间枢接。
[0017]所述的传递片4与一马达驱动装置5连接,通过该马达驱动装置5驱动其沿剪刀支架3上的限位槽30往复移动,并通过该传递片4的摆动带动第一切模刀片1和第二切模刀片2 之间的开/合;剪刀支架3包括:对称的左支撑片和右支撑片,第一切模刀片1、第二切模刀片 2和马达驱动装置5安装于左支撑片和右支撑片之间。连接臂41、传递片4和第二切模刀片2 之间传动,传递片4具有与第二切模刀片2具有第二枢接点,传递片4带动第二切模刀片2转动以令剪刀开闭,马达51驱动滚珠丝杠机构52并带动连接臂41沿限位槽30往复移动。
[0018]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5包括:马达51、由马达51驱动的滚珠丝杠机构52和设置于滚珠丝杠机构52前端的螺母部件53,滚珠丝杠机构52与传递片4之间通过连接臂41连接,连接臂41具有嵌入剪刀支架3的限位槽30中的支撑轴411。[〇〇19]所述的剪刀支架3上还设置操作开关,该操作开关包括:第一开关6和第二开关7, 第一开关6用于切换马达驱动装置5的电源通断,第二开关7用于控制马达驱动装置5的旋转量及旋转速度,以控制第一切模刀片1和第二切模刀片2的剪速和剪量。第一开关6和第二开关7上连接有机械限位,第一开关6摁下时,第二开关7方可使用。
[002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种使用功能:
[0021]第一种:当第一开关6摁下时,第二开关7用于控制滚珠丝杠机构的行程,以第二切模刀片2的行程,最后达到控制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之间的剪切量;[〇〇22]第二种:第一开关6和第二开关7都摁下,第一切模刀片1和第二切模刀片2之间可以实现全开口剪切,开口为30mm;[〇〇23]第三种:第一开关6打开并摁住第二开关7三秒钟,第一切模刀片1和第二切模刀片 2之间实现小开口剪切,开口为15mm。
[0024]在使用前,确定以哪一种模式进行工作,但是三种模式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剪切两的不同,其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当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启动后,马达正向转动驱动滚珠丝杠机构旋转,旋转过程中推动螺母部件后移,同时通过连接臂带动传递片的摆动,最后实现第一切模刀片1和第二切模刀片2之间相互打开,打开后,马达反向转动,进一步驱动第二切模刀片2闭合,实现裁剪。
[002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是夹设于左支撑片和右支撑片之间的,在拆卸时,通过螺丝刀将其中一支撑片拆卸后,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上的共交点上螺杆上的限位螺母取出,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便可沿螺杆退出,以便对第一切模刀片和第二切模刀片进行拆除、更换或者维修,拆装方便,更换好后,将支撑片装上即可,无需整刀拆除,节省时间和工序。
[0026]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主权项】
1.改进型电动剪刀,包括:第一切模刀片(1)和第二切模刀片(2),第一切模刀片(1)和 第二切模刀片(2)具有一共交点,第一切模刀片(1)和第二切模刀片(2)以公交点为支点通 过螺杆枢接于剪刀支架(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切模刀片(1)和第二切模刀片(2)之间还连接有传递片(4 ),该传递片(4)与 第一切模刀片(1)和第二切模刀片(2)共心枢接于剪刀支架(3)上,第二切模刀片(2)与传递 片(4)之间枢接,传递片(4)与一马达驱动装置(5)连接,通过该马达驱动装置(5)驱动其沿 剪刀支架(3)上的限位槽(30)往复移动,并通过该传递片(4)的摆动带动第一切模刀片(1) 和第二切模刀片(2)之间的开/合;所述的剪刀支架(3)上还设置操作开关,该操作开关包括:第一开关(6)和第二开关 (7),第一开关(6)用于切换马达驱动装置(5)的电源通断,第二开关(7)用于控制马达驱动 装置(5)的旋转量及旋转速度,以控制第一切模刀片(1)和第二切模刀片(2)的剪速和剪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电动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5)包括: 马达(51)、由马达(51)驱动的滚珠丝杠机构(52)和设置于滚珠丝杠机构(52)前端的螺母部 件(53),滚珠丝杠机构(52)与传递片(4)之间通过连接臂(41)连接,连接臂(41)具有嵌入剪 刀支架(3)的限位槽(30)中的支撑轴(4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电动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臂(41)、传递片(4) 和第二切模刀片(2)之间传动,传递片(4)具有与第二切模刀片(2)具有第二枢接点,传递片 (4)带动第二切模刀片(2)转动以令剪刀开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电动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达(51)驱动滚珠丝杠 机构(52)并带动连接臂(41)沿限位槽(30)往复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电动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剪刀支架(3)包括:对称 的左支撑片和右支撑片,第一切模刀片(1)、第二切模刀片(2)和马达驱动装置(5)安装于左 支撑片和右支撑片之间。
【文档编号】B26B15/00GK205572480SQ201620163393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日
【发明人】林永焜
【申请人】林永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