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608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联合收割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具备存留来自脱粒装置的谷粒的谷粒箱,该谷粒箱能够上下摆动操作为下降存留姿势与上升排出姿势;具备引导滑槽,该引导滑槽引导从上述谷粒箱的谷粒排出口流出的谷粒使其朝向行驶机体外侧流下。即使在谷粒箱的谷粒排出口的横向宽度宽的情况下也可从开口小的容器取出谷粒。引导滑槽(9)具备:在谷粒箱(1)设置的基端侧引导滑槽(7)、以及在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自由端侧设置的前端侧引导滑槽(8),前端侧引导滑槽(8)的导入口(8d)与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出口(7d)相连通,前端侧引导滑槽(8)的具有排出口(8c)的部位的横向宽度(W1)设定为比具有导入口(8d)的部位的横向宽度(W2)窄。
【专利说明】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具备存留来自脱粒装置的谷粒的谷粒箱,该谷粒箱能够上下摆动操作为下降存留姿势与上升排出姿势;该联合收割机具备引导滑槽,该引导滑槽引导从所述谷粒箱的谷粒排出口流出的谷粒使其朝向行驶机体外侧流下。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作为上述联合收割机,例如有专利文献I中所示的一例。该联合收割机具备谷粒箱,该谷粒箱可摆动升降操作为:作为下降存留姿势的存留姿势、与作为上升排出姿势的排出姿势。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 183717号公报
[0004]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引导滑槽,在引导来自谷粒箱的谷粒使其朝向引导滑槽的排出口流下而供给容器时,是以与谷粒箱的谷粒排出口的横向宽度基本没有尺寸差距的流动宽度进行供给。
[0005]因此,当使用现有技术时,若谷粒箱的谷粒排出口的横向宽度宽,则引导滑槽的排出口的横向宽度也容易变宽。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欲使用袋子等开口小的容器来回收谷粒,那么从引导滑槽中排出的谷粒容易掉落到容器外,因此只能使用搬运车的载货台等的接收口大的容器来进行收取谷粒。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谷物箱的谷粒排出口的横向宽度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开口小的容器进行谷粒收取的联合收割机。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0008]具备存留来自脱粒装置的谷粒的谷粒箱,该谷粒箱能够上下摆动操作为下降存留姿势与上升排出姿势,
[0009]具备引导滑槽,该引导滑槽引导从所述谷粒箱的谷粒排出口流出的谷粒使其朝向行驶机体外侧流下,
[0010]所述引导滑槽具备:在所述谷粒箱设置的基端侧引导滑槽、以及在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的自由端侧设置的前端侧引导滑槽,
[0011]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导入口与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的出口相连通,
[0012]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具有排出口的部位的横向宽度设定为比具有所述导入口的部位的横向宽度窄。
[0013]根据该结构特征,从谷粒箱的谷粒排出口流出的谷粒,通过基端侧引导滑槽的流下引导与前端侧引导滑槽的流下引导的2个阶段的流下引导而取出至容器处。进而,对于前端侧引导滑槽,由于其具有排出口的部位的横向宽度比其具有导入口的部位的横向宽度窄,因此排出口处的谷粒的流动宽度也会比基端侧弓I导滑槽的导入口处的流动宽度窄。因此,即使在谷粒箱的谷粒排出口的横向宽度大且使用开口小的容器的情况下,也可以把来自引导滑槽的谷粒不散落至容器外而取出。
[0014]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形成为从具有所述导入口的部位向具有所述排出口的部位逐渐变细的前端变细的形状。
[0015]根据该结构特征,对于前端侧引导滑槽,也会由于随着谷粒从导入口向排出口流下,而谷粒的流动宽度逐渐变小,因此与急速地改变流动宽度的结构相比,可以使谷粒顺畅的流下。
[0016]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具备从底板部向上方突设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引导来自所述谷粒排出口的谷粒使其聚集在所述出口。
[0017]根据该结构特征,对于基端侧引导滑槽,也是随着谷粒向出口流下,谷粒的流动宽度逐渐变小。换言之,对于基端侧引导滑槽与前端侧引导滑槽中任意一个而言,流动宽度都会变小。因此,与仅仅在前端侧引导滑槽处使流动宽度变化的结构相比,由于流动宽度逐渐变小,因此不会发生谷粒堵塞的情况,从而可以顺畅取出谷粒。
[0018]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被支承为能够摆动切换至:封堵所述谷粒排出口的上升关闭状态、以及开放所述谷粒排出口引导谷粒流下的下降开放状态;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处于所述上升关闭状态时的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位置,比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处于所述下降开放状态时的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位置偏靠机体内侧。
[0019]不进行谷粒排出作业时(作业行驶或移动行驶),根据该结构特征,当将基端侧引导滑槽切换为上升关闭状态时,与基端侧引导滑槽处于下降开放的状态时相比,前端侧引导滑槽偏靠于机体内侧。由此,引导滑槽的整体退入至机体内侧从而不易与周围的障碍物发生接触等。此外,机体的尺寸变得紧凑从而容易收纳于仓房等。
[0020]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前端侧弓I导滑槽构成为可以相对于所述基端侧弓I导滑槽进行折叠。
[0021]根据该结构特征,因为对前端侧引导滑槽进行折叠使其位于机体内侧,所以与不折叠的结构相比,通过前端侧引导滑槽的折叠可以使机体变得紧凑。
[0022]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在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处于所述上升关闭状态时,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折叠为位于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的机体外侧的状态。
[0023]前端侧引导滑槽折叠起来时,在与基端侧引导滑槽相比前端侧引导滑槽位于偏靠机体内侧的情况下,若不是在前端侧引导滑槽相对于基端侧引导滑槽进行折叠之后,则基端侧引导滑槽不能对谷物箱进行上升摆动。然而,根据本结构,即使对于前端侧引导滑槽不进行折叠,也可以使基端侧引导滑槽相对于谷物箱进行上升摆动。因此,当在农场有些许的移动时,仅仅使基端侧引导滑槽相对于谷物箱进行上升,即可迅速移动。
[0024]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具备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保持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姿势,从而在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处于所述开放状态时,使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导入口与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的出口相连通。
[0025]根据该结构特征,由于通过保持机构使前端侧引导滑槽的导入口与基端侧引导滑槽的排出口保持在连通状态,因此来自基端侧引导滑槽的谷粒可以顺畅地流入前端侧引导滑槽。
[0026]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保持机构跨设在所述谷粒箱与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排出口所在的部位。
[0027]根据该结构特征,最前端侧的排出口由具有良好机械强度的谷物箱支承,因此在取出谷物时,前端侧引导滑槽更为稳定。
[0028]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具备支承杆,该支承杆跨设在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具备排出口的部位的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侧板部与侧板部之间,所述保持机构是横跨在所述谷粒箱与所述支承杆之间的链状体。
[0029]因为前端侧引导滑槽的侧板部与侧板部之间由支承杆连接,所以排出口的刚性变强。此外,通过仅仅使用可张弛的链状体连接稳固的支承杆与谷物箱的简单结构,即可在排出谷粒时稳固地支承前端侧引导滑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示出联合收割机的谷粒箱以及谷粒取出部的后视图;
[0031]图2是示出谷粒取出状态下的谷粒取出部的俯视图;
[0032]图3是示出分解状态下的谷粒取出部的侧视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I谷粒箱
[0035]5脱粒装置
[0036]6谷粒排出口
[0037]7基端侧引导滑槽
[0038]7a 底板部
[0039]7c 引导部
[0040]7d 出口
[0041]8前端侧引导滑槽
[0042]8b 侧板部
[0043]8c 排出口
[0044]8d 导入口
[0045]9引导滑槽
[0046]13 支承杆
[0047]14 保持机构(链状体)
[0048]Wl 横向宽度(具有排出口的部位)
[0049]W2 横向宽度(具有导入口的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0051]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物箱I以及谷粒取出部2的后视图。图2是示出谷粒取出状态下的谷粒取出部2的俯视图。
[0052]在谷粒箱I的一端侧的下部设置有在行驶机体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支轴3。谷粒箱I通过支轴3支承于在行驶机体4设置的前后一对支承部4。谷粒箱I通过以支轴3的轴心作为升降轴心P进行摆动操作,可以切换至:如图1(b)所示的处于下降至脱粒装置5的上方附近处状态的下降存留姿势;以及,如图1(a)所示的相对于脱粒装置5处于上升状态的上升排出姿势。
[0053]谷粒箱I为下降存留姿势时,谷物箱内底面呈水平或者大致水平,谷粒箱I对于由脱粒装置5供给的谷粒进行回收及存留。谷粒箱I为上升排出姿势时,谷粒箱内底面呈倾斜面,存留的谷粒从谷粒排出口 6(参照图3)自然地流下并排出。
[0054]在谷粒取出部2设置有引导滑槽9,引导滑槽9引导来自谷粒排出口 6的谷粒使其朝向行驶机体的横向外侧流下。引导滑槽9具备:在谷粒箱I的下部设置的基端侧引导滑槽7、以及在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自由端部设置的前端侧引导滑槽8。
[0055]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基端侧引导滑槽7具备:底板部7a、从底板部7a的左横侧立起的侧板部7b、以及从底板部7a的右横侧立起的侧板部7b。在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自由端侧设置有向前端侧引导滑槽8输送谷粒的出口 7d。在底板部7a中的左右侧板部7b之间的部位向上方突设有左右一对引导部7c。
[0056]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底板部7a通过铰链10连接于谷粒箱I。铰链10具备在行驶机体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基端侧引导滑槽7可以以铰链10的轴心为摆动轴心X,相对于谷粒箱I在上下方向上摆动操作。通过摆动操作,基端侧引导滑槽7可以切换至:如图1(b)所示状态的上升关闭状态以及如图1(a)所示状态的下降开放状态。
[0057]如图1(b)所示,基端侧引导滑槽7在处于上升关闭状态时,通过底板部7a关闭位于谷粒箱I的谷粒排出口 6的前方附近的横断开口 la,从而封堵谷粒排出口 6。
[0058]基端侧引导滑槽7在处于下降开放状态时,通过打开横断开口 Ia来开启谷粒排出口 6,从而可以使谷粒箱I排出谷粒。切换为下降开放状态的基端侧引导滑槽7,通过左右一对引导部7c引导来自谷粒排出口 6的谷粒使其朝向出口 7d聚集并在出口 7d流下。
[0059]在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左外侧与右外侧,连接有横跨谷粒箱I与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伸缩连杆11。伸缩连杆11伴随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摆动进行半腰处弯折动作以及伸展动作,从而可以在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上升关闭状态与下降开放状态之间摆动。当基端侧引导滑槽7处于下降开放状态时,伸缩连杆11通过变为伸展状态而吊挂式地支承基端侧引导滑槽7,从而保持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下降开放状态。
[0060]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前端侧引导滑槽8具备:底板部8a、从底板部8a的左横侧立起的侧板部Sb、以及从底板部8a的右横侧立起的侧板部Sb。在前端侧引导滑槽8的基端侧设置导入口 8d,导入口 8d导入来自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谷粒。在前端侧引导滑槽8的前端侧设置排出口 8c,排出口 Sc使谷粒朝向容器落下。前端侧引导滑槽8构成为,其俯视时的形状为从具有导入口 8d的部位朝向具有排出口 8c的部位逐渐变细的前端变细的形状,前端侧引导滑槽8的具有排出口 8c的部位的横向宽度Wl设定为比具有导入口 8d的部位的横向宽度W2窄。
[0061]前端侧引导滑槽8的底板部8a的导入口侧的端部通过铰链12连接在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底板部7a的出口侧的端部。铰链12具备在行驶机体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前端侧引导滑槽8可以以铰链12的轴心为摆动轴心Y,相对于基端侧引导滑槽7进行摆动操作。前端侧引导滑槽8通过摆动操作切换为:如图1(b)所示状态的折叠收纳状态与如图1(a)所示状态的伸展使用状态。
[0062]在前端侧引导滑槽8的具有排出口 8c的部位设置有横跨并连接在左右侧板部8b的支承杆13。在支承杆13设置的钢线支承部13a与谷粒箱I的上部设置的钢线支承部Ib横跨连接有作为保持机构的链状体14。使用钢线作为链状体14。
[0063]如图1(a)所示,前端侧引导滑槽8在基端侧引导滑槽7切换为下降开放状态时,基端侧引导滑槽7操作导入口侧并使其向下,前端侧引导滑槽8通过链状体14支承排出口侧从而变为展开使用状态。前端侧引导滑槽8处于展开使用状态时,通过链状体14呈绷紧状态而吊挂支承前端侧引导滑槽8,从而保持前端侧引导滑槽8的展开使用状态。
[0064]如图2所示,前端侧引导滑槽8变为展开使用状态时,导入口 8d与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出口 7d连通,左侧的侧板部Sb与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左侧引导部7c相连,右侧的侧板部8b与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右侧的引导部7c相连。
[0065]由此,前端侧引导滑槽8在展开使用状态下,从导入口 8d导入来自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谷粒,一边通过左右侧板部Sb的间隔变化缩小导入后的谷粒的流动宽度,一边引导谷粒使其朝向排出口 8c流下,从排出口 8c向袋子等容器内供给排出谷粒。
[0066]如图1(b)所示,前端侧引导滑槽8在基端侧引导滑槽7切换为上升关闭状态时,导入口侧通过基端侧引导滑槽7进行上升操作,链状体14松弛,排出口侧朝向基端侧引导滑槽7移动从而变为折叠收纳状态。与展开使用状态时的位置相比,处于折叠收纳状态的前端侧引导滑槽8位于偏靠进入至机体横向内侧的位置。已变为折叠收纳状态的前端引导滑槽8,以从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出口侧部分下垂的状态,位于变为上升关闭状态后的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机体外侧。
[0067]在上述实施结构中,可以通过分别制作基端侧引导滑槽7与前端侧引导滑槽8从而容易并低成本地制得引导滑槽9。
[0068](其他实施例)
[0069](I)上述实施例构成为,谷粒箱I以及引导滑槽9引导谷粒使其朝向行驶机体的横向外侧流下并排出;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构成为,将谷粒箱I的升降轴心设定为行驶机体的横向轴心,谷粒箱I以及引导滑槽9引导谷粒使其朝向行驶机体的后外侧流下并排出。
[0070](2)上述实施例构成为,使基端侧引导滑槽7为上升关闭的状态时,前端侧引导滑槽8位于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机体外侧;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构成为,前端侧引导滑槽8位于基端侧引导滑槽7的机体内侧。
[0071](3)上述实施例构成为,采用钢线作为链状体14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构成为,采用链条、绳索、系带等具有可挠性的各种线状连接工具。
[0072](4)作为保持机构,也可以采用伸缩连杆、伸缩杆、气压式阻尼器等代替链状体14。
[0073](5)上述实施例构成为,基端侧引导滑槽7具备侧板部7b与引导部7c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构成为,不具备引导部7c,侧板部7b与前端侧引导滑槽8的侧板部Sb相连接。
[0074](6)上述实施例构成为,基端侧引导滑槽7开关谷粒箱I的谷粒排出口 6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构成为,设置开关谷粒排出口专用的盖部件。
[0075](7)上述实施例构成为,可相对于基端侧引导滑槽7折叠前端侧引导滑槽8,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构成为,可相对于基端侧引导滑槽7伸缩前端侧引导滑槽8。
[0076](工业可利用性)
[0077]本实用新型除了可应用于以水稻、小麦为收割对象的联合收割机,还可应用于以大豆、菜籽、荞麦等的各种作物为收割对象的联合收割机。
【权利要求】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存留来自脱粒装置的谷粒的谷粒箱,该谷粒箱能够上下摆动操作为下降存留姿势与上升排出姿势, 具备引导滑槽,该引导滑槽引导从所述谷粒箱的谷粒排出口流出的谷粒使其朝向行驶机体外侧流下, 所述引导滑槽具备:在所述谷粒箱设置的基端侧引导滑槽、以及在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的自由端侧设置的前端侧引导滑槽, 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导入口与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的出口相连通, 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具有排出口的部位的横向宽度设定为比具有所述导入口的部位的横向宽度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侧弓I导滑槽形成为,从具有所述导入口的部位向具有所述排出口的部位逐渐变细的前端变细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具备从底板部向上方突设的引导部, 所述引导部引导来自所述谷粒排出口的谷粒使其聚集在所述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被支承为能够摆动切换至:封堵所述谷粒排出口的上升关闭状态、以及开放所述谷粒排出口引导谷粒流下的下降开放状态, 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处于所述上升关闭状态时的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位置,比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处于所述下降开放状态时的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位置偏靠机体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构成为能相对于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进行折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处于所述上升关闭状态时,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折叠为位于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的机体外侧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保持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姿势,从而在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处于所述开放状态时,使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导入口与所述基端侧引导滑槽的出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机构跨设在所述谷粒箱与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排出口所在的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承杆,该支承杆跨设在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具备排出口的部位的所述前端侧引导滑槽的侧板部与侧板部之间, 所述保持机构是横跨在所述谷粒箱与所述支承杆之间的链状体。
【文档编号】A01F12/46GK204090591SQ201420438393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5日
【发明者】馆野裕介, 吉田有作, 福冈义刚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