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贮藏反季上市葡萄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45250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沿海地区设施葡萄园高效生产方式,该项内容可以适用于沿海地区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属于高效农业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葡萄贮藏反季上市就是在葡萄正常成熟期将优质无害的葡萄通过贮存和保鲜技术的应用,在冬春季节出库上市,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年来全国葡萄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而随着产量的增加,导致部分地区鲜食葡萄上市期过分集中,葡萄量大价低,因此延长其供应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提高经济效益,是目前葡萄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葡萄柔软多汁、水分含量高,易受病菌浸染而腐烂变质。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腐烂、脱粒、干梗等现象,这给鲜食葡萄的贮藏、运输、延长销售时间等带来困难,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贮藏保鲜技术的要求也十分迫切。葡萄贮藏是否成功,七分在采前的各环节对果品质量的控制因素,三分在贮藏工艺。葡萄的种植产量、种植品质等与种植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优质的葡萄才能获得好的贮藏效果。只有通过优质的栽培技术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果实。不良的栽培条件甚至会导致贮藏的失败,如贮藏期间出现裂果、干梗,果梗及果粒药剂伤害,腐烂、脱粒等都与不当栽培措施有关。贮藏保鲜对品种选择、地域环境、栽培条件、葡萄质量及采收精细程度、采后包装、贮藏环境、贮藏保鲜设施、材料及冷库管理都有较严格的要求。尽管贮藏温度对抑制葡萄呼吸代谢和药剂防止霉变腐烂是葡萄贮藏中极重要的两个环节,但没有好葡萄就不可能有好的贮藏效果。许多国家农产品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已实现了产业化,且采后增值潜力可观,采后处理的产值与采收时产品产值之比,美国为3.7,日本为2.2,而我国仅为0.4。据估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27%左右的葡萄因采后腐烂而损失。我国每年由于采收、包装、贮藏等技术原因造成葡萄腐烂损失占总产量的20%以上,而发达国家平均损耗率不到7%。因此采后损失是果蔬生产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需广泛引起重视。开展贮藏反季上市葡萄的生产方法研究与应用,可以促进沿海地区高效农业园区建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贮藏反季上市葡萄的生产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贮藏反季上市葡萄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贮藏反季上市葡萄的生产过程分为三个关键生产阶段,分别为果穗生长阶段、采收处理阶段和贮藏保鲜阶段,在各个阶段进行关键技术应用,具体方法为:1)果穗成长阶段:在处于结果期的设施栽培葡萄园中,葡萄长势均匀良好,在该阶段的关键技术是疏花定穗、花序整形、防病果裂果以及果穗套袋,控制预期优质葡萄产量1000-1250kg/666.7m2。2)采收处理阶段:在葡萄着色完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5%以上的、已经处于采摘期的葡萄园中,选择穗型整齐、无病裂果的果穗进行采收期处理,在该阶段的关键技术是采摘前保鲜(杀菌)药剂处理、采摘后除劣分级以及保鲜(杀菌)药剂处理,保鲜(杀菌)药剂处理时间可以在采摘前,也可以在除劣质分级后。3)贮藏保鲜阶段:经过除劣质分级后的葡萄及时装箱入库,在该阶段的关键技术是分级分类装箱、根据不同预期贮藏时间选择适当的保鲜剂和冷贮温度,在采收处理阶段已经用过保鲜剂处理的葡萄可以直接装箱入库。疏花定穗方式是粗壮枝留1-2个花序、长势一般的留1个、细弱枝不留,保证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在2∶1左右。花序整形第一次在疏花时进行,对大果穗的品种可以根据预期产量要求剪去副穗(如巨峰),剪去全穗长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穗尖;第二次的时期在果粒黄豆大小时进行,主要是剪去畸形果、小果、病虫果和密挤的果粒,增大果粒,使得最终单穗重500g-700g。防病果裂果以及果穗套袋方式是选择正确的药剂和适宜的套袋时期,在葡萄坐果后已经整形疏果后的10-15d套袋,套袋前根据NY/T5088-2002标准选择药剂,如用套袋前用广谱杀菌剂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00倍或13.3%抑霉唑1200倍加50%凯泽1000倍等复混药剂专喷果穗,治炭疽、白腐、黑痘、灰霉病,待药液干后套袋;同时在结果期保证土壤水分均匀稳定,在幼果期要适当灌水,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80%左右,以促进果实迅速膨大。成熟之际,要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田间的持水量保持在50%-60%为宜。确保栽培大棚内湿度在80%左右。采摘前保鲜(杀菌)药剂处理方法是在葡萄采摘前1-2d用1-2%壳聚糖专喷果穗,或者在除劣分级后用5%壳聚糖与6%TP保鲜剂按体积比1∶1混合而成的保鲜液喷果穗,晾干后备贮。采摘后除劣分级方式是用剪刀去除病果、小果、虫果、伤果、裂果和异形果,参照GB/T16862-2008《鲜食葡萄冷藏技术》规范和NYT1199-2006《葡萄保鲜技术规范》分级。分级分类装箱要求是将果粒大小一致、单穗重一致的果穗归类贮藏,箱中葡萄单穗排放、相互之间不重叠、不挤压,每箱在2.5-5kg。根据不同预期贮藏时间选择适当的保鲜剂和冷贮温度,在30-50d短期贮藏时可以将经过采摘期处理后的葡萄直接冷藏,温度控制在5-10℃;要求一个月以上的贮藏时,可以选择附有保鲜剂涂层专用保鲜箱、或者在葡萄包装箱内用保鲜袋密封之前放入保鲜剂(纸),专用保鲜箱中保鲜剂涂层组成为碳酸氢钙(或者碳酸氢钠)+氯化钙+1-甲基环丙烯粉+碳酸钙粉,用液体硅橡胶(或者聚乙烯醇、或者甲基纤维素)作为固着剂;保鲜纸涂层为高锰酸钾粉+氯化钙层+轻质碳酸钙+1-甲基环丙烯粉层,用草酸或者酒石酸作为辅剂,冷藏温度控制在0-5℃。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体现了本专利保护范围,但本专利保护范围不局限以下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葡萄基地采用以下方法对生产了贮藏反季上市葡萄。葡萄园主栽品种为欧美杂种巨峰、藤稔和欧亚种里扎马特、美人指等中晚熟品种,种植年3-5年,采用避雨栽培,是竹木简易避雨棚和普通镀锌管大棚结构。冬季修剪采用双枝更新方法,以中、长梢修剪相结合,控制结果部位外移。选生长中庸充实枝条。葡萄伤流期前完成冬季修剪。葡萄萌芽期在3月上中旬,按照沿海地区鲜食葡萄园管理要求,早期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重视叶面肥。在葡萄基地中预期用于贮藏的葡萄种植区根据下列具体方式进行了实施。1)果穗成长阶段:根据预期产量和果穗大小确定穗数,每666.7m2确定2000-2500个果穗,疏花定穗方式是粗壮枝留1-2个花序、长势一般的留1个、细弱枝不留,保证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在2∶1左右。同时进行第一次花序整形,对大果穗的品种巨峰可以根据预期产量要求剪去副穗,剪去全穗长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穗尖;第二次的时期在果粒黄豆大小时进行,主要是剪去畸形果、小果、病虫果和密挤的果粒,并在基肥恰当的前提下用好膨果肥和着色肥,膨果肥为每666.7m2氮磷钾复合肥40-50kg,钾肥15-25kg,1-2次分用,着色肥为单用钾肥,每666.7m2用15-25kg。在葡萄坐果后已经整形疏果后的10-15d套袋,套袋前用了广谱杀菌剂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00倍喷雾。在结果期间,葡萄园沟中进行了两次灌水保湿,一次在开花前,一次在施用膨果肥后。2)采收处理阶段:在葡萄着色完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5%以上的时进行了分批采摘,采摘前没有进行保鲜(杀菌)药剂处理,采摘后立即除劣分级并用保鲜(杀菌)药剂处理,处理方法是用5%壳聚糖与6%TP保鲜剂按体积比1∶1混合而成的保鲜液喷果穗,晾干。3)贮藏保鲜阶段:经过除劣质分级后的葡萄分类装箱、根据不同预期贮藏时间选择适当的保鲜剂和冷藏温度,在采收处理阶段已经用过保鲜剂处理的葡萄直接装箱入库,箱中葡萄单穗排放、相互之间不重叠、不挤压,每箱在2.5-5kg。在30-50d短期贮藏葡萄是将经过采摘期处理后的葡萄直接冷藏,温度控制在5-10℃;要求一个月以上的贮藏时,是用附有气调保鲜剂涂层专用保鲜箱、或者在葡萄包装箱内用保鲜袋密封之前放入气调保鲜剂(纸),专用保鲜箱中保鲜剂涂层组成为碳酸氢钙(或者碳酸氢钠)+氯化钙+1-甲基环丙烯粉+碳酸钙粉,用液体硅橡胶(或者聚乙烯醇、或者甲基纤维素)作为固着剂;保鲜纸涂层为高锰酸钾粉+氯化钙层+轻质碳酸钙+1-甲基环丙烯粉层,用草酸或者酒石酸作为辅剂,冷藏温度控制在0-5℃。根据此生产方式,葡萄可以贮藏后3-4个月上市。下面根据试验结果对本发明的效果作详细说明:试验1:采摘后处理对葡萄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涂膜保鲜技术是在果蔬表面涂上一层蜡质、油或其他材料,风干后形成一层肉眼不易察觉的、无色透明的膜,这层膜可以封闭果蔬表面气孔,形成具有严密渗透性的果蔬体内渗透环境,可以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延长果蔬的货架寿命。表1.壳聚糖成膜处理对巨峰葡萄的品质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葡萄采摘后应用保鲜杀菌剂处理,可以有效延长葡萄的商品上架期,对葡萄的品质指标糖度酸度没有明显影响,糖酸比在20∶1以上,好果率显著优于清水对照。试验2:贮藏期保鲜剂处理对葡萄品质的影响葡萄皮较薄,在采摘过程中容易受损,贮藏期间容易受病菌侵染,导致葡萄出现落粒、褐变、腐烂等问题,影响葡萄的保鲜效果,目前,国内外葡萄保鲜技术原理主要是低温结合SO2防腐贮藏,但是由于SO2不当使用可导致异味、伤害等问题,使葡萄商品价值大大降低,因此根据葡萄贮藏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筛选无害的保鲜剂才能有效提高葡萄的商品性。表2.气调保鲜制剂应用对巨峰葡萄的品质影响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去劣分级后用气调制剂贮藏葡萄,上架期明显延长,糖酸比在25∶1左右,复合气调制剂的效果优于单用1-甲基环丙烯的,同期贮藏的对照样品已经没有商品性和食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