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盐碱地上以沟状客土种植草本植物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5774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盐碱地上以沟状客土种植草本植物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治理与生态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盐碱地上以沟状客土种植草本植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存在大面积极重度盐碱荒漠盐壳地,或重度盐碱沙地。近年来由于资源开发需求,要在盐碱荒地进行生态建设,以恢复当地植被和重建生态绿地。而原始盐壳地硬度大,含盐量达60%以上,无法直接种植植物,必须依靠客土种植改良土壤的手段。由于干旱、大风和高盐尘环境,适合种植的草本植物主要集中在碱蓬属和盐角草属等盐生植物上。

然而由于这两种植物的种子比较细小,播种后的萌发和生长期,会遇到许多生存压力:第一,播种季节往往是盛行风季,多大风,播种后,种子容易被大风吹走;第二,在种子开始萌发后的幼苗期,幼嫩的小枝叶容易吸引野生鸟类进行啄食,从而极大地影响存活率;第三、极度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蒸发强烈,人工灌溉后,容易使得土壤表层形成盐分极高的板结层,对种子萌发造成威胁。

目前,一般的解决办法是覆盖塑料薄膜。但是,由于盐碱荒地风沙极大,塑料薄膜很容易被大风吹开或卷走;而塑料薄膜也不能降解,容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另外,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大风以及昼夜温差巨大的荒漠环境,容易使塑料薄膜风化变脆,往往半年时间,就会失去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在盐碱地上以沟状客土种植草本植物的方法。

具体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盐碱地上平行挖多条沟,在所述沟中依次填充卵石层和风积沙层;

(2)在所述风积沙层上,沿着沟延伸的方向平行放置两排以上支撑石块,相邻两排支撑石块之间为草本植物种植区;

(3)取风积沙,将草本植物的种子与其混合后,均匀撒在所述种植区中;

(4)以所述支撑石块为支撑,铺设覆盖种植区的植物纤维网格布,所述植物纤维网格布上紧密排布可供植物幼苗穿过的网眼;

(5)在所述植物纤维网格布的上方铺设滴灌管,定期灌溉,即可。

本发明所述草本植物优选为为干旱地区常见的盐生植物,进一步优选为碱蓬属、盐角草属、铃铛刺属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1)所述沟的间距优选为3~5m。所述沟优选为宽80~120cm、高55~65cm。

所述卵石层的深度为15~25cm。所述卵石的直径优选为5~10cm。由于卵石之间的孔隙较大,卵石层可以有效防止下层盐分向上运移。所述风积沙层的上表面应低于盐碱地的表面。本发明所述卵石和风积沙均取自盐碱地附近。

步骤(2)所述支撑石块的排数以及各排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步骤(1)所得沟的宽度进行适应性调整。各排支撑石块之间以等距离为宜。作为优选方案,最外侧的两排支撑石块与步骤(1)所挖沟的两侧边缘重合。

在相邻两排支撑石块之间的种植区内,可以沿着沟的延伸方向挖种植沟,种植沟的排数优选为一排。所述种植沟优选为宽3~7cm、深2~5cm。将草本植物的种子与风积沙混合后,均匀撒在所述种植沟中。撒种时应均匀,优选沿着沟延伸方向的每米距离内撒种1.3~2 g。

本发明所述植物纤维网格布与风积沙层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7cm,适宜的距离既可以防止幼苗期的草种被鸟兽啄食,又保护土壤不被风蚀。所述植物纤维网格布为可降解的有机材料,可以避免对土壤的污染。所述植物纤维网格布上紧密排布孔径为0.2~0.8cm的网眼,优选为0.5cm。适宜的网眼孔径可以不影响光照和水分渗入,且待草种萌发后,由于幼苗位于植物纤维网格布的下方,可以防止幼苗期被鸟兽啄食;待幼苗长高后,即可通过植物纤维网格布的网眼钻出。网格布的覆盖既防风蚀,又能抑制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和削弱表层盐分板结的目的。

所述植物纤维网格布在铺设时,应确保其表面平整,并在其两侧预留15~20cm的宽度,压埋在盐碱地的表层以下,以确保其不被大风吹走。

本发明的灌溉方式采用滴灌,滴灌管线放置在植物纤维网格布的上方,透过网眼进行灌溉,透水又透气,且盐碱地多位强光照环境,滴灌管可以起到一定的遮阴效果,保护种子或幼苗不被强光灼伤。优选地,所述滴灌管与种植沟平行,且位于种植沟的正上方。

作为优选方案,滴灌管的截面直径为1~2cm,滴头间距为20~40cm,出水量为3~4L/h,灌溉周期可控制在4~6d,每次灌溉时间可控制在3~5h。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获得如下有益效果:(1)就地利用风积沙和卵石进行土壤改良;(2)将植物纤维网格布的四周提前埋入种植区内,呈长条状布置,保证不被大风吹走,植物纤维网为有机材料不会污染土壤环境;(3)灌溉方式采用滴灌,滴灌管线放置在网格布的上方,透过网眼进行灌溉,透水又透气,还能起到遮阴效果,保护种子或幼苗不被强光灼伤;(4)网格布距离土层有一定的距离,既可以防止鸟兽啄食,又保护土壤不被风蚀;(5)网眼大小适宜, 不影响光照和水分渗入;(6)幼苗高生长达到一定高度后,可以透过网格布生长出来;(7)网格布的覆盖既防风蚀,又能抑制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和削弱表层盐分板结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全面克服盐碱荒地客土种植的技术难题,提高种苗成活率,提升幼苗生长的土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区域的竖直截面图;其中,1、盐层,2、风积沙层,3、卵石层,4、植物纤维网格布,5、支撑石块,6、滴灌管,7、种植沟。

图2为实施例1所得区域的俯视图,其中,1、盐层,4、植物纤维网格布,5、支撑石块,6、滴灌管,7、种植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在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地区的盐碱地上,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种植:

(1)在盐层1上以4m为间距平行挖多条沟,所述沟宽100cm、高60cm;在所述沟中填充粒径5~10cm的卵石,形成深20cm的卵石层3;再在所述卵石层的上方填充风积沙,形成深35cm的风积沙层2;

(2)在所述风积沙层2上,沿着沟延伸的方向等间距放置三排支撑石块5,最外侧的两排支撑石块分别与沟两侧边缘紧密相邻;在相邻两排支撑石块5的中间的种植区内,沿着沟延伸的方向挖一条宽5cm、深3cm的种植沟7;

(3)取风积沙,将碱蓬属/盐角草属/铃铛刺属植物的种子与风积沙混合后,沿着沟延伸的方向均匀撒在种植沟7中,在每米的距离内撒种1.6g;

(4)以所述支撑石块5为支撑,将植物纤维网格布4平铺在种 植区的上方,并将其20cm的边缘压埋在盐层1的表层以下,所述植物纤维网格布4与风积沙层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cm;所述植物纤维网格布4为厚3mm的有机可降解材料,其上紧密排布孔径为0.5cm的网眼;

(5)在植物纤维网格布4的上方,与种植沟7平行铺设截面直径为1.6cm的滴灌管6,其上以30cm为间距均匀排布滴灌头,每个滴灌头的出水量为3.5L/h;每隔5天灌溉一次,每次灌溉4小时,即可。

按照上述方法种植所得区域的竖直截面图如图1所示,所得区域的俯视图和图2所示。

按照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种植和后续管理,可拦截大多数盐尘颗粒,土壤抗盐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客土本身含盐量降低,土壤表面蒸发显著降低,土壤抗风蚀能力显著增强,种苗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