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6784阅读:8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氧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水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增氧机。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渔业生产大国,二十年来渔业产量一直居世界各国前列,国内渔业的总产值已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0%。中国水产养殖已逐步向高密度、集约化方向发展,水产养殖总产量逐年上升,这与机械化水产养殖设备的广泛投入与使用密不可分。

增氧机是一种水产养殖业中最常用的机器。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中的鱼类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鱼类生存环境。增氧机一般是靠其自带的空气泵将空气打入水中,使空气中的“氧”迅速转移到养殖水体中,它可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功能,不但能解决池塘养殖中因为缺氧而产生的鱼浮头的问题,而且可以消除有害气体,促进水体对流交换,改善水质条件,降低饲料使用量,提高鱼池活性和初级生产率,从而可提高放养密度,增加养殖对象的摄食强度,促进生长,使亩产大幅度提高,充分达到养殖增收的目的。

但现在使用的增氧机存在增氧能力有限、增氧量不均匀、能耗大、噪音大等缺点,特别是没有对水和空气加压,造成水中溶氧率低,并且在垂直方向水中氧气分布不均匀,这样造成底层水体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在水体中形成固定沉淀物,固定沉淀物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并产生有害气体,如沼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混合在水中,增加了养殖水生动物的发病率,降低了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氧机,该增氧机能耗低,噪音小,使水体中溶氧率增加,特别是水体的垂直方向增加氧气。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增氧机,包括电机、浮筒、支臂、支架、叶轮和布水件,支臂的一端部与电机连接,支臂的另一端部与浮筒连接,支架与支臂连接,布水件固定在支架上,布水件包括布水盘和多个潜流管,潜流管竖直安装在布水盘上,叶轮与电机连接,布水盘套接在叶轮上,叶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设于第二壳体内,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与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形成离心腔体,离心腔体的顶端形成叶轮出水口,离心腔体的底端形成叶轮入水口。

优选地,潜流管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潜流管的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低于潜流管的进水口的位置高度,潜流管的进水口设置在布水盘内,潜流管的出水口处于水中,这样增加水体中溶氧度,特别是垂直方向的溶氧度。

更优选地,潜流管呈l型,潜流管的进水口呈竖直方向,潜流管的出水口呈水平方向,这样水体在水平方向的溶氧度分布均匀。

优选地,叶轮进一步包括螺旋桨,螺旋桨设置在离心腔体底端的叶轮入水口内,叶轮在转动过程中,螺旋桨将水提升至离心腔体内。

优选地,叶轮进一步包括离心叶片,离心叶片围绕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上,离心叶片处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

更优选地,离心叶片将离心腔体划分成多个离心通道,离心通道连通叶轮出水口和叶轮入水口,在叶轮转动过程中,离心腔体内的水自离心通道内从叶轮出水口甩出。

优选地,第一壳体包括延伸部,延伸部固定设置在第一壳体的顶部,延伸部与电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增氧机,该增氧机能耗低,噪音小,能够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平稳加速水体,提高水体的溶氧率,将溶氧后的水自布水盘内的潜流管排出,使水体中溶氧量增加,特别是水体的垂直方向增加氧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增氧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增氧机中叶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图1至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增氧机的优选实施方式。该增氧机包括电机10、浮筒20、支臂30、支架40、叶轮50和布水件60,支臂30的一端部与电机10连接,支臂30的另一端部与浮筒20连接,支架40与支臂30连接,布水件60固定在支架40上,布水件60包括布水盘61和多个潜流管62,潜流管62竖直安装在布水盘61上,叶轮50与电机10连接,布水盘61套接在叶轮50上,电机10通过支臂30与浮筒20连接,通过浮筒20的浮力将电机10支撑于水面上,可通过风冷实现散热,而且电机10不易进水,无需密封电机10,降低成本和提高了使用寿命。

电机10沿竖直方向放置,其输出轴与叶轮50连接,驱动叶轮50旋转,叶轮50对水体进行平稳加速,提高水体的溶氧率,并将叶轮50内的水从低端提升至顶端排出,叶轮50排出的水流入布水盘61内,布水盘61内的水自潜流管62流回水中。

潜流管62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潜流管62的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低于潜流管62的进水口的位置高度,潜流管62的进水口设置在布水盘61内,潜流管62的出水口处于水中,这样提高水体在竖直方向的溶氧率。潜流管62呈l型,潜流管62的进水口呈竖直方向,潜流管62的出水口呈水平方向,这样水体在水平方向的溶氧度分布均匀。

如图2所示,叶轮50包括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第一壳体51设于第二壳体52内,第一壳体51的外侧壁与第二壳体52的内侧壁形成离心腔体53,离心腔体53的顶端形成叶轮出水口531,离心腔体53的底端形成叶轮入水口532。第一壳体51包括延伸部511,延伸部511固定设置在第一壳体51的顶部,延伸部511与电机10连接。

叶轮50进一步包括螺旋桨54,螺旋桨54设置在离心腔体53底端的叶轮入水口532内,叶轮50在转动过程中,螺旋桨54将水提升至离心腔体53内。

叶轮50进一步包括离心叶片55,离心叶片55围绕设置在第一壳体51的外侧壁上,离心叶片55处于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之间。离心叶片55将离心腔体53划分成多个离心通道,离心通道连通叶轮出水口531和叶轮入水口532,离心叶片55的绕设方向与整个叶轮的转动方向相对应,在叶轮50转动过程中,离心腔体53内的水自离心通道内从叶轮出水口531甩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且本发明的结构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发明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发明包括一切在专利申请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氧机,包括电机、浮筒、支臂、支架、叶轮和布水件,支臂的一端部与电机连接,支臂的另一端部与浮筒连接,支架与支臂连接,布水件固定在支架上,布水件包括布水盘和多个潜流管,潜流管竖直安装在布水盘上,叶轮与电机连接,布水盘套接在叶轮上,叶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设于第二壳体内,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与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形成离心腔体,离心腔体的顶端形成叶轮出水口,离心腔体的底端形成叶轮入水口。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增氧机能耗低,噪音小,能够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平稳加速水体,提高水体的溶氧率,将溶氧后的水自布水盘内的潜流管排出,使水体中溶氧量增加,特别是水体的垂直方向增加氧气。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华洋腾飞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5.12.24
技术公布日:2017.07.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