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牛的培育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肉牛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贵州省尚未有专门化的肉牛品种。本地牛品种长期以来是作为役用家畜存在,主要用于耕地、拉车等,普遍具有体格小、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低等缺点,因此,需系统地实施科学的群体选育技术,使肉牛群得到整体的遗传改良,弥补本地牛之不足。
近年来,利用外地牛杂交改良本地牛杂交的技术方兴未艾,像利用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皮埃蒙特、海福特、和牛等杂交改良所产后代,大都具有良好的生长趋势和产肉性能,但母牛繁殖率较低,难产现象频出,同时,牛犊死淘率高,并且杂交牛育肥期饲料管理成本高。
其中,我国多地区常选用西门塔尔牛与本地牛进行杂交,常因母牛个体小,骨盆狭窄和骨盆不称,妨碍杂交牛胎儿通过产道,或杂交牛胎儿过大,以致分娩时间过长,造成杂交牛胎儿不能正常产出。如今,和牛与本地牛进行杂交深受养殖研究者青睐,其中,和牛不仅具有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皮埃蒙特、海福特等外来牛生长速度快、产肉量高的特点,还改善了这些外来牛脂肪沉积能力差的缺点,进而改善了杂交牛的肉质,但是与和牛杂交的母牛受精率低,所产杂交牛的体格较小,并且后代饲养成本高。
如今,外来品种杂交牛虽然改善了生长状况和产肉率,但其由于适应性差,进而导致成活率低,发病率高,同时,杂交牛耐粗料能力差,进而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成本,并且,杂交牛的选育处于薄弱发展阶段,由于选育标准不合理,进而使得杂交牛经过几代乃至几十代的杂交后,群体仍然杂乱,无鲜明特点,所以,杂交牛的发展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困难,提供一种肉牛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具体通过以下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肉牛新品系的培育方法,选用地方品种牛作为母本与安格斯牛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得f1代,将f1代作为母本与和牛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得三元杂交牛,横交固定,获得肉牛新品系;所述地方品种为思南黄牛。
进一步,所述种牛,其选择标准以生长性状、胴体性状、泌乳性能为主要指标,以体型外貌、肢蹄形状为辅助指标,其中,主要指标评价具体如下:
①生长性能:根据1-18月龄日增重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选择日增重量与时间呈中等正相关的牛;
②胴体性状:通过测量胴体后腿围、后腿长、后腿宽的结果,选择前躯、背腰发育好,后腿肉附着少的牛;
③泌乳性能:要求成牛母牛产奶量高,根据母牛产奶量高低次序进行排列,选择产奶量高的母牛选留;
④外貌特征:选择皮肤松软、被毛光泽而均匀,被毛黑色的牛。
再进一步,所述家系,其组成为:1-3头公牛,15-30头母牛。
更进一步,其培育方法,具体步骤为:
(1)以思南黄牛为母本与安格斯公牛进行杂交,获得一代杂交牛;
(2)以一代杂交牛为母本、和牛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二代杂交牛;
(3)选择二代杂交牛中生长速度快、躯体发育良好、母体泌乳量大、体型外貌符合要求、肢蹄端正的个体作为种牛,选择1-3头公牛,15-30头母牛作为继代选育的零世代,进行横交固定,获得肉牛新品系。
本发明选用的思南黄牛,是贵州省黄牛的优良品种之一,主产于思南、石阡、沿河、务川、德江、道真、正安等地,其蹄形端正、蹄质坚韧、蹄壳结实、耐磨、耐湿、再生力强,适于在岩石裸露和水土流失的山地放牧和耕作,其思南黄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高为113.34cm,平均体重为290.50kg,成年母牛平均体高为104.81cm, 平均体重为233.65kg,且肉质好;
本发明选用的安格斯牛,其毛色为黑色,无角、体躯低且宽深、结实、头小而方、额宽、四肢短直、前后档较宽、全身肌肉丰满,具有现代肉牛的典型体型。安格斯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重为700~900kg,母牛均重为500~600kg,牛犊平均初生重为25~32kg,公母牛成年体高分别为130.8cm和118.9cm,其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胴体品质高,肉多质好;
本发明选用的和牛,其毛色以黑色为主,成年母牛体重约600kg、公牛约900kg,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肉品质最优秀的良种肉牛,其肉大理石花纹明显,分布均匀细致,俗称“雪花牛肉”,高档牛肉国际上售价200~400美元/公斤,和牛不仅具有肉多汁细嫩、肌肉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低,对人体健康有利,还具有入口即溶的口感,风味独特,是牛肉中的极品,肉用价值极高。
通过对上述三种牛的特性进行研究,获得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思南黄牛、安格斯牛与和牛为亲本,采用三元杂交方式培育贵州肉牛新品系,建立肉牛新品系核心群,使得肉牛新品系既具有思南黄牛血统,进而对当地气候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又具有和牛肉质好、安格斯牛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并且全身毛色呈黑色,耐粗饲,适宜在贵州山区进行放牧饲养。
本发明通过选用思南黄牛与安格斯牛进行杂交,使得杂交牛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好,据统计,杂交牛在1-6月龄期的成活率约为94%,6-12月龄期的成活率约为99%,再进一步将一代杂交牛为母本与和牛进行杂交,提高了杂交牛的繁殖率和受精率,同时在保证生产速度快和环境适应性优的基础上,使得杂交牛还具有胴体品质高,肉质好,肉多汁细嫩、肌肉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特点。
本发明通过三元杂交和同质选配,使得杂交零世代表现出早熟症状;再通过表征选择,进一步改善了杂交牛环境适应性和优良性能遗传情况,在贵州山区放牧饲养6个月后,其所产后代的淘汰率约为8%;通过合理的公母搭配建组,提高了母牛的繁殖率,并提高了牛犊的成活率,并且通过继代选育所产的杂交牛,成年公牛平均活重700kg,母牛500kg,牛犊平均初生重32kg。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培育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在贵州省松桃县开展该项目,选择80头母牛并逐头进行登记造册,统一编制牛号,做好配种记录,对繁殖的牛犊进行跟踪测量。
第一个时期,通过引进英国安格斯牛,采用人工授精方法与思南黄牛进行杂交,获得76头二元杂交牛犊。
第二个时期,选择35头优良的二元杂交牛,并以其为母体与和牛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杂交,获得35头三元杂交牛犊,牛毛色均为黑色,记录牛犊生长状况,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任意选择3头三元杂交牛进行屠宰并测试性能,其结果为:屠宰率为56.1%,净肉率为38.3%,“雪花牛肉”率为13.6%。
第三个时期,选择生长速度快、躯体发育良好、母体泌乳量大、体型外貌符合要求、肢蹄端正的三元杂交牛作为种牛,按1-3头公牛和15-30头母牛的搭配建立家系,家系内进行继代选育后,再进行横交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