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线虫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大S线虫病又称大S根线虫病、萎黄线虫病。俗称"火龙秧子"。苗期染病病株子叶 和真叶变黄、生育停滞枯萎。被害植株矮小、花芽簇生、节间短缩,开花期延迟,不能结荚或 结荚少,叶片黄化。重病株花及嫩荚枯萎、整株叶由下向上枯黄似火烧状。根系染病被寄生 主根一侧鼓包或破裂,露出白色亮晶微如面粉粒的胞囊,被害根很少或不结瘤,由于胞囊撑 破根皮,根液外渗,致次生土传根病加重或造成根腐。
[0003] 该病症主要是由大豆胞囊线虫引起的,该线虫是一种定居型内寄生线虫,以2龄幼 虫在土中活动,寻根尖侵入。该线虫寄生豆科、玄参科170余种植物,有的虽侵入,但不在根 内发育。胞囊线虫以卵、胚胎卵和少量幼虫在胞囊内于土壤中越冬,有的粘附于种子或农具 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胞囊角质层厚,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以上。
[0004] 目前,对于大豆线虫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抗病品种选育以及药物防治。抗病品种 选育的过程较长且研发成本较高。药物防治通常采用甲基异柳磷水溶性颗粒剂等,容易产 生药物残留且防治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 备方法,具有防治效果好、无药物残留、见效快、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0006]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种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蛇床子10-15份、桂皮 20-25份、纳米碳30-40份、黄姜20-25份、竹苓5-8份、麦芽糖80-100份。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一种以植物源原料为主要原料的药物组合物,不 仅能够都达到很好的线虫防治效果,而且具有无农药残留的优点。
[0009] 蛇床子,别名野胡萝卜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成熟 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主要含有蒎烯、异缬草酸龙脑酯、欧芹酚甲醚、二氢欧山芹醇、佛手 柑内酯、蛇床子素、异茴芹素等成分。具有攻毒、杀虫的作用。
[0010] 桂皮,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或川 桂等树皮的通称。通常为常用中药,又为食品香料或烹饪调料。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的发 现,桂皮与其他原料配合使用能够提高线虫防治的效果。
[0011 ]纳米碳是指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IOOnm的碳材料。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的 发现,纳米碳与其他原料配合使用时,不仅可以使线虫防治的效果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大豆 的生长更加茁壮,大豆的产量提高。
[0012]黄姜,又称火藤根,属于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盾叶薯蓣,以根状茎入药,通常在春秋 采挖,去净泥土后晒干。主要含I. I %-16.15%的薯蓣皂苷元、45%左右的淀粉、40%的纤维 素以及一些水溶性苷类、生物碱类、黄酮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单宁、色素等化学成分。 [0013]竹苓,气味苦、寒、有小毒辣。
[0014]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上述各种原料以上述配比混合后,施用于大豆具有很好的 线虫防治的效果。
[001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6] 进一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蛇床子12份、桂皮22份、纳米碳40份、黄姜22份、 竹苓6份、麦芽糖90份。
[0017]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一步提高线虫防治的效果。
[0018] 进一步,所述纳米碳的粒径为50-70纳米。
[0019]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该粒径范围内的纳米碳与其他原料配合使用时, 不仅可以使线虫防治的效果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大豆的生长更加茁壮,大豆的产量提高。
[002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 1)分别将蛇床子、桂皮、纳米碳、黄姜、竹苓研磨,得到各自的粉状物;
[0022] 2)按以下配比称取步骤1)研磨后的粉状物:蛇床子10-15份、桂皮20-25份、纳米碳 30-40份、黄姜20-25份和竹苓5-8份;称取后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0023] 3)向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80-100重量份麦芽糖混合均匀,得到防治大豆线 虫的药物组合物。
[0024]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成的药物组合物 具有防治效果好、无药物残留、见效快、制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0025] 进一步,步骤1)中,蛇床子、桂皮、黄姜、竹苓研磨成的粉状物的粒径均为40-500 目,纳米碳的粒径为50-70纳米。
[0026]进一步,步骤2)中,蛇床子12重量份、桂皮22重量份、纳米碳40重量份、黄姜22重量 份和竹苳6重量份。
[0027]进一步,步骤3)中,加入的麦芽糖为90重量份。
[0028]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参数的选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线虫防治 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 定本发明的范围。
[0030] 实施例中采用的各原料若无特别说明均可以通过市购获得。
[0031] 实施例1
[0032] 1)分别将蛇床子、桂皮、纳米碳、黄姜、竹苓研磨,得到各自的粉状物;除纳米碳的 粒径为60纳米外,其他原料的粉状物均为200目;
[0033] 2)按以下配比称取步骤1)研磨后的粉状物:蛇床子12kg、桂皮22kg、纳米碳40kg、 黄姜22kg和竹苓6kg;称取后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0034] 3)向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90kg麦芽糖混合均匀,得到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 组合物。
[0035] 实施例2
[0036] 1)分别将蛇床子、桂皮、纳米碳、黄姜、竹苓研磨,得到各自的粉状物;除纳米碳的 粒径为50纳米外,其他原料的粉状物均为40目;
[0037] 2)按以下配比称取步骤1)研磨后的粉状物:蛇床子10kg、桂皮20kg、纳米碳30kg、 黄姜20kg和竹苳5kg;称取后混合均勾,得到混合物;
[0038] 3)向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80kg麦芽糖混合均匀,得到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 组合物。
[0039] 实施例3
[0040] 1)分别将蛇床子、桂皮、纳米碳、黄姜、竹苓研磨,得到各自的粉状物;除纳米碳的 粒径为70纳米外,其他原料的粉状物均为500目;
[00411 2)按以下配比称取步骤1)研磨后的粉状物:蛇床子15kg、桂皮25kg、纳米碳35kg、 黄姜25kg和竹苳8kg;称取后混合均勾,得到混合物;
[0042] 3)向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IOOkg麦芽糖混合均匀,得到防治大豆线虫的药 物组合物。
[0043] 实施例4
[0044] 不添加蛇床子,其余配方以及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1。
[0045] 实施例5
[0046] 不添加桂皮,其余配方以及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1。
[0047] 实施例6
[0048] 不添加纳米碳,其余配方以及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1。
[0049] 实施例7
[0050] 不添加黄姜,其余配方以及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1。
[0051 ] 实施例8
[0052] 不添加竹苓,其余配方以及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1。
[0053] 实施例9
[0054]不添加麦芽糖,其余配方以及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1。
[0055] 实施例10
[0056] 将蛇床子的用量调整为2kg,其余配方以及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1。
[0057] 实施例11
[0058]将蛇床子的用量调整为5kg,其余配方以及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1。
[0059] 实施例12
[0060]将蛇床子的用量调整为20kg,其余配方以及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1。
[0061 ] 实施例13
[0062]将蛇床子的用量调整为25kg,其余配方以及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1。
[0063] 实施例14
[0064] 将蛇床子用12kg鱼腥草替换,其余配方以及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1。
[0065] 实施例15
[0066] 将蛇床子用百部、甘草和紫藤的混合物替换,该混合物中,百部为4.8kg,甘草为 4.8kg,紫藤为2.4kg,其余配方以及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1。
[0067] 试验效果例
[0068] 一、试验方法
[0069]将从未试过本发明所述的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的农田划分出16个等面积 的区域,每个区域的面积为2亩,其中1个区域为对照区,另外15个区域为实验区,编号为实 验区1至实验区15。将实验区1至实验区15分别对应施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15制备的药物组 合物,即实验区1施用实施例1制备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区2施用实施例2制备的药物组合物, 实验区3施用实施例3制备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区4施用实施例4制备的药物组合物,……实 验区15施用实施例15制备的药物组合物。每个实验区以及对照区均种植100棵大豆,株高为 6-8英寸,实验区的每棵大豆施用100g药物组合物,对照区的大豆施用100g水。药物组合物 或水均匀洒在大豆的根部的土壤处,药物组合物或水施用位置为距离地面5cm处。同时分别 在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的大豆根部7cm处投放含有大豆胞囊线虫的土壤,每棵大豆投放20g含 有大豆胞囊线虫的土壤。其他培养条件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一致。观察并记录大豆的患病情 况以及收割后的大豆产量。
[0070] 上述的含有大豆胞囊线虫的土壤采集自患有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大豆种植区,使用 前,将含有大豆胞囊线虫的土壤混匀,并平均分成若干份。
[0071] 二、试验结果
[0072] 根据上述实验记录情况计算在不同时间的染病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 1〇
[0073] 染病效率指有大豆胞囊线虫症状的大豆的棵数与总的大豆的棵数的比值。
[0074] 大豆胞囊线虫症状具体指苗期染病病株子叶和真叶变黄、生育停滞枯萎。被害植 株矮小、花芽簇生、节间短缩,开花期延迟,不能结荚或结荚少,叶片黄化。重病株花及嫩荚 枯萎、整株叶由下向上枯黄似火烧状。上述有任意一项符合,可以判断为具有大豆胞囊线虫 症状。
[0075] 表 1
[0077] 从表1中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药物组合物的染病效率明显低 于其他实施例的染病效率,同时,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药物组合物的所在的实验区的亩 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通过表1的试验数据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药物组合物具有 很好的大豆线虫防治效果,并可以显著提高大豆的产量。
[007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蛇床子ιο? 5份、 桂皮 20-25份、 纳米碳30-40份 、黄姜 20-25份 、竹苓5-8份、 麦芽糖80-100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 的原料:蛇床子12份、桂皮22份、纳米碳40份、黄姜22份、竹苓6份、麦芽糖90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 的粒径为50-70纳米。4. 一种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分别将蛇床子、桂皮、纳米碳、黄姜、竹苓研磨,得到各自的粉状物; 2) 按以下配比称取步骤1)研磨后的粉状物:蛇床子10-15份、桂皮20-25份、纳米碳30-40份、黄姜20-25份和竹苓5-8份;称取后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3) 向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80-100重量份麦芽糖混合均匀,得到防治大豆线虫的 药物组合物。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中,蛇床子、桂皮、黄姜、竹苓研磨成的粉状物的粒径均为40-500目,纳米碳的粒径为50-70 纳米。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 中,蛇床子12重量份、桂皮22重量份、纳米碳40重量份、黄姜22重量份和竹苳6重量份。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 中,加入的麦芽糖为90重量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蛇床子10?15份、桂皮20?25份、纳米碳30?40份、黄姜20?25份、竹苓5?8份、麦芽糖80?100份。制备时,除麦芽糖外,其他原料研磨成粉,按配比称取各原料,混合后,即得到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所述的防治大豆线虫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防治效果好、无药物残留、见效快、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IPC分类】A01N59/00, A01P5/00, A01N65/40
【公开号】CN105707142
【申请号】CN201610087313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哈尔滨凝昇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