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材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文档序号:10476578阅读:7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松材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松材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取人工设置一诱集花绒寄甲产卵的装置,收集花绒寄甲的卵,获取卵卡;取部分卵卡置于培养盒中进行培育获取茧蛹;茧蛹经20~30天,羽化为花绒寄甲成虫,将成虫收集于容器中,获取成虫。在松材线病疫区中均设松疫木堆,于每年的3~4月间将卵卡或成虫投放于松疫木堆中并用隔离材料包裹松疫木堆进行隔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就地处理疫情,将疫区变成一个自然繁育花绒寄甲的场地,大大降低了防疫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防疫效率,花绒寄甲定居后,可连续多年保证防疫效果,适用于山地林木和森林中松材线病的防治需要。
【专利说明】
一种松材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领域,尤其涉及适用于山地林木和森林的松材线病的生物防 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 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而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森林具有丰富的 物种,复杂的结构以及多种多样的功能,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重大意义,被誉为"地球之肺"。 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山林中松树众多,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松树的毁灭性流行病,发生时松林 常连绵受害,成片枯死,不仅会对受害地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地区的生态平衡 造成严重的破坏。由于松林多分布于崇山峻岭,加之松木树体高大,一但病虫害发生,防治 极为困难。目前已有的许多防治器械均无法在山地险峻环境条件下使用,也无法送药物到 树冠而发挥作用,而用飞机施药不仅成本较高,并且也会造成施药不准,杀灭天敌和环境污 染等问题。总之,松材线虫防治有三大难点:一是松林面积大,生长地条件差,常分布于崇山 峻岭、徒崖峭壁,常规技术很难到位;二是化学药物难以穿透杀灭深藏在木材深处的松褐天 牛和松材线虫;三是松材线虫病是国际检疫对象,所以防治时除需杀灭松褐天牛外还要有 适当的隔离措施。
[0003]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食物链,通过食物链关系,利用天敌 昆虫对害虫进行防治是目前农林业中病虫害生物防治的研究重点。松材线虫病中松材线虫 通过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伤口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并移动,逐渐遍及全 株,并导致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造成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 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植株表现出来的外部症状是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萎蔫, 最后整株枯死。松材线虫病的病原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松树重 大毁灭性病害,已成为森林病虫害之首。目前,林业界的共识和防治策略为:首先必须有效 控制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一一松褐天牛,才能对松材线虫病进行有效遏制。松褐天牛一生 的大部分时间为幼虫阶段,在树干内取食,营隐蔽性生活,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化学防治 及其他常规防治方法结合进行防治,但该种方法很难有效防治松褐天牛,并且污染环境。利 用松褐天牛的天敌昆虫来控制松褐天牛从而来防治松材线虫病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生物 防治方法,花绒寄甲成虫能捕食松褐天牛的幼虫、预蛹和蛹,其幼虫能寄生在松褐天牛的 幼虫和预蛹中。
[0004] 申请号为200810114181.5(授权公告号为CN 101589697 B)中国发明专利《人工繁 殖花斑花绒寄甲及应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的方法》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的方法,首 先在环境温度为25°C ± 2°C、湿度为60 % ± 5 %的环境中对花斑花绒寄甲的成虫进行饲养和 诱发使其大量产卵,并孵化出花斑花绒寄甲的幼虫;然后利用替代寄主使其寄生、发育,最 后羽化成成虫,之后可将花斑花绒寄甲的卵或成虫制成卵释放卡或成虫释放袋或指形管释 放于松材线虫病疫区的松褐天牛危害的疫区。该专利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可在不污染 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控制松褐天牛和松材线虫病,但对松褐天 牛寄生率较低(56.3 % ),释放时直接将花绒寄甲的卵或成虫释放于受害植株上,受害植株 与健康植株间未进行隔离,防治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山地林木和森林 且防治效果好的松材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0006]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松材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取一小段内有松褐天牛幼虫的松木,用多层牛皮纸包裹后进行捆绑固定,花绒 寄甲于牛皮纸上产卵,收集牛皮纸上的卵,获取卵卡;
[0008] 取部分卵卡置于培养盒中,用针状物挑取卵卡上的卵置于载有松褐天牛成熟幼虫 的透明管中,管口用脱脂棉塞堵,一周后,花绒寄甲卵孵化为1-龄幼虫时,1-龄幼虫很快熟 悉松褐天牛幼虫的体味并对松褐天牛寄生,此时花绒寄甲幼虫在松褐天牛体上发育,直到 吐丝结茧,成蛹时,获取茧蛹;
[0009] 茧蛹经20~30天,羽化为花绒寄甲成虫,将成虫收集于容器中,获取成虫。
[0010] (2)将松材线病疫区中的松疫木砍伐归为松疫木堆,每堆中包含4~6根松疫木,将 该松疫木堆均布于松材线病疫区中,于每年的3~4月间将所述卵卡或成虫投放于松疫木堆 中并用隔离材料包裹松疫木堆进行隔离,该松疫木上具有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孔而没有羽化 孔,所述隔离材料上具有能阻断松褐天牛而能使花绒寄甲成虫自由通过的网眼。
[0011] 所述隔离材料为编织布或尼龙网或铁丝网,这些隔离材料方便易得,成本较低,其 中编织布可选用聚丙烯编织的塑料布,尼龙网可选用海用渔网,用3股直径为0.08mm聚氯乙 烯线织成,网眼约为3 X 3mm(约70目)。
[0012]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隔离材料为70~75目网眼的铁丝网,使用铁丝网,花绒寄 甲的寄生效果较好,并且隔离效果较好,使得小堆周围的松树枯死率较低。
[0013] 作为优选,所述松疫木的长度为1~2m,直径为4~12cm。
[0014] 松疫木入堆时的状态可有多种形式,如松疫木以整根形式入堆或者从松疫木的伐 面上沿松疫木的长度方向将松疫木分割为多个松疫木块,以松疫木块的形式入堆。
[0015] 作为优选,从所述松疫木的伐面上沿十字方向将松疫木分割为4个松疫木块,即将 每根松疫木加工成四个松疫块,使得松褐天牛的羽蛀率较低,花绒寄甲的寄生率较高,防治 效果较好。
[0016] 所述卵与松疫木蛀入孔的数量比例为(10~40)枚:1个,所述成虫与松疫木蛀入孔 的数量比例为(0.25~1)头:1个。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利用花绒寄甲生物特性人工繁育花 绒寄甲的寄生生物产品,成本较低,且寄生生物数量有保证,接着在疫区中直接设置防疫木 堆且使防疫木堆与周围的健康松株有效隔离,对疫情就地处理,将疫区变成一个自然繁育 花绒寄甲的场地,大大降低了防疫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防疫效率,花绒寄甲定居后,可连续 多年保证防疫效果,适用于山地林木和森林中松材线病的防治需要。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卵卡获取过程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花绒寄甲接种和茧蛹成虫产出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松褐天牛隔离与花绒寄甲逸出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各试验因子和试验水平对花绒寄甲寄生松褐天牛影响;
[0022]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封闭材料对松褐天牛羽蛀率及周围松树枯死率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 1、花绒寄甲寄生产品的获取
[0025] 选择一种天牛类蛀干害虫的天敌昆虫一花绒寄甲(来自中国林科院),通过以松褐 天牛幼虫为寄主学习培育,使这种花绒寄甲对当地的松褐天牛有高度专化性(识别力强,寄 生率高)。如图1所示,按图1中箭头指示方向,首先取一小段内有松褐天牛幼虫的松木段,用 多层牛皮纸包裹后再用牛皮筋捆扎固定,做成一个诱集花绒寄甲产卵的装置,利用花绒寄 甲喜于寄主松疫木蛀入孔周围产卵的特性,使花绒寄甲在牛皮纸上产卵,收集牛皮纸上的 卵,获取卵卡。
[0026] 取小部分卵卡置于培养盒内,一周后卵开始孵化为1-龄花绒寄甲幼虫,用毛笔挑 取1-龄幼虫,如图2所示,接种到载有松褐天牛成熟幼虫的玻璃指形管内,指形管口用脱脂 棉塞堵,这样既可以维持一定的湿度又可防止松褐天牛逃跑。约过20天后,松褐天牛被寄生 死亡,花绒寄甲幼虫发育为吐丝作茧的蛹,获取茧蛹。最后,茧蛹经20~30就羽化出花绒寄 甲成虫,把成虫移到容器内,获取成虫。
[0027] 2、花绒寄甲寄生产品的释放
[0028] 将松材线病疫区中的松疫木砍伐归为小堆,每小堆中包含4~6根松疫木,将该小 堆均布于松材线病疫区中,于每年的3~4月间将卵卡或成虫投放于小堆中并用隔离材料包 裹小堆进行隔离,隔离材料上具有能阻断松褐天牛而能使花绒寄甲成虫自由通过的网眼, 如图3所示。
[0029] 本实施例中的松疫木取自松材线虫病疫区当年枯死的松木,长度为1~2m,直径为 4~12cm,具有松褐天牛幼虫的蛀入孔而没有羽化孔,即要求松木中含有越冬的松褐天牛幼 虫,12月或次年2月在发病林地内锯取。
[0030] 本实施例中隔离材料为编织布或尼龙网或铁丝网,其中编织布为聚丙稀编织的塑 料布,尼龙网为海用渔网,用3股直径0.08mm聚氯乙稀线织成,网眼约为3X3mm(约70目),铁 丝网中,铁丝直径〇·04mm,网眼为3X3mm(约70目)。
[0031] 本实施例中,松疫木的入堆形式包括:以整根形式(以下简称为原木),从松疫木的 伐面上横向沿松疫部的长度方向将松疫木均分为两部分(以下简称为2开木),从松疫木的 伐面上沿十字方向将松疫木均分为四部分(以下简称为4开木)。
[0032] 3、防治效果影响因子研究
[0033] 3.1试验小区设置
[0034]将试验疫区40hm2林地均匀分为40个小区,把195根松疫木分为13大堆,编号为:A、 B、C、D、E、F、G、H、I、J、K、L、M,13小堆,编号为:a、b、c、d、e、f、g、h、i、j、k、l、m,小写字母编号 的木堆是大写字母编号木堆的重复,大堆每堆用木10根,小堆每堆用木5根。26堆中的24堆 用于施放花绒寄甲成虫或卵卡试验,2堆(M和η)用作对照,每堆随机地安置于试验疫区林 地,松疫木的堆与堆之间有健康松树相隔。计测供试松疫木的直径和长度,计数每根供试松 疫木上的松疫木蛀入孔数量。计数后,再把E、F、G、H、 e、f、g、h,8堆纵向剖开,即每根疫木在 纵向一分为二,即2开;把I、J、K、L、i、j、k、l,8堆,每根松疫木纵向一分为四,即4开。
[0035] 3.2试验因子设置
[0036] 试验根据1^(2435)正交模式,按照2水平试验因子1列,即虫态因子:设卵卡和成 虫2个水平;虫态数量因子:按供试松疫木蛀入孔数量,设置低、中、高3个试验水平,其虫卵 为每蛀入孔10枚、20枚、40枚,成虫为0.25头、0.5头、1头;施放时间因子:分别于年3月、4月 和5月施放;松疫木形态因子:设原木、对开木、4开木3个水平;施放形式因子:设单点放,随 机放,均匀放3个水平;放寄甲后封闭因子:设塑料编织布,渔用尼龙网,铁丝网3个水平。这 些试验因子和水平,按L 12 (21 X 35)正交模式配置,得到12个田间试验组合。
[0037] 每组试验因子组合如下:
[0038] Aa:卵10枚原木5月单点放编织袋封堆;Bb:卵40枚原木4月随机放尼龙网封堆;Ee: 卵20枚2开木4月均匀放编织袋封堆;Ff:卵40枚2开木3月单点放铁丝网封堆;I i :卵20枚4开 木5月随机放尼龙网封堆;Jj:卵10枚4开木3月均匀放铁丝网封堆。
[0039] Cc:成虫1头原木3月均匀放尼龙网封堆;Dd:成虫0.5头原木4月单点放铁丝网封 堆;Gg:成虫0.5头2开木3月随机放编织袋封堆;Hh:成虫0.25头2开木5月均匀放尼龙网封 堆;Kk:成虫1头4开木5月单点放编织袋封堆;L1:成虫0.25头4开木4月随机放铁丝网封堆。
[0040] Mm:不放卵卡不成虫不劈木不封堆,作为对照。8月中下旬,计数供试松疫木上松褐 天牛羽化孔数量,计算羽化率。
[0041 ] 3.3不同隔离材料隔离松疫木对松材线虫病的遏制效果
[0042]如图3所示,在上述试验小区内,对供试的松疫木堆用前述中的编织布、尼龙网和 铁丝网3种隔离材料封堆,四边用泥土压实。同时,在每堆周围标记健康松树15-20株,到10 月底,对标记的松树检查枯死数量,计算死亡率。与不作封堆的供试疫木堆周围的枯死松树 数量作比较,计算防治效果。
[0043] 3.4试验结果
[0044] 试验终期,对24堆试验松疫木和2堆对照松疫木作检查和解剖(劈木检查每一个松 疫木蛀入孔),获得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施放花绒寄甲组平均羽蛀率为20.48±16.69%, 最低为LL组,为3.31 ±1.62%,最高为AA组,达到55.57± 10.21 %,但比对照81.27土 10.65%,也降低25.7%,表明施放花绒寄甲后,松疫木内的松褐天牛大部分被寄生了,羽化 率明显下降。与松褐天牛羽蛀率相对应的是校正寄生率,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校正寄生 率平均为74.81 ±20.05,最高LL组,达到96.14±2.44%,最低是AA组,为31.62± 12.56%。 以上结果表明对松疫木施放花绒寄甲成虫或卵卡后,从松疫木内羽化的松褐天牛成虫明显 减少,羽蛀率越低,表明寄生率越高,防治效果越好,本试验的试验结果超过了一般的天敌 昆虫对寄主寄生的试验预期,表明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有很好的前景。
[0045] 表1施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卡后松疫木内松褐天牛羽化率表
[0046]
[0047] 为探讨影响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寄生效果因素,把各试验因子和试验水平的变化 曲线叠加一起,结果如图4所示,可看出各因子及水平的影响程度和趋势。寄生物因子的2个 试验水平中成虫对结果有更大影响:释放卵卡组松褐天牛平均校正寄生率为66.4%,区间 为25.5%-92.2%之间;施放成虫组,平均校正寄生率为83.2%,区间为69.6%-95.9%。寄 生物数量3个水平对试验结果校正寄生率影响较小:施放量低:施放量中:施放量高= 75.38% :74.1% :74.81%,无明显差别,表现为一条水平线;施放时间,3月:4月:5月= 81.61% :72.53% :73.78%,3月施放效果稍好;疫木状态,原木:2开:4开= 63.02 % : 78.59% :82.67%,原木组寄生率稍低;施放方式,单点:随机:均匀= 69.29% :75.58% : 79.44%,单点组寄生率稍低;隔离材料,编织布:尼龙网:铁丝网= 57.47 % :79.01% : 87.81 %,铁丝网组寄生率最高。由图4可见,施放量的3个水平的结果均处于24堆试验结果 20 %羽蛀率的平均位,即寄生率达80 %,表明这个区间范围内的花绒寄甲释放量已达到对 松褐天牛高寄生率效果,以花绒寄甲施放量水平线,把其它各试验因子的各水平分为上下 两区间,上区对试验结果影响小于下区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对结果影响最大的是封闭物,施 放天敌后加编织布与加铁丝网两者的极差达到25%,即后者的寄生率比前者增加25%,尼 龙网居中,表明编织布与尼龙网这样化工材料对花绒寄甲不友好,影响寄生效果;疫木状态 对结果也有明显影响,原木状态花绒寄甲寄生松褐天牛困难,4开状态就相对而言容易了, 两者极差约为16%;其他2个因素,施放方式和施放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均小于虫态因素,弓丨 起的极差小于10%。从这组曲线可以得出最佳的试验因素组合为:把花绒寄甲成虫在3-4 月并用铁丝网封闭,能达到高于90%的寄生效果。
[0048] 编织布、尼龙网以及铁丝网封闭松疫木后,均使周围的松树枯死率与对照相比大 幅度下降,铁丝网:尼龙网:编织袋:对照= 1:2.25:4:32,表明没有封闭的对照林松树枯死 率是铁丝网封闭的周围松树枯死率的32倍。经统计分析,铁丝网、尼龙网、编织袋与对照的 检验值分别是u#r对=10 · 993,u尼-对=9 · 864,11裔谢=8.631 >uq.q__i = 5 · 731均有极显著差 异,充分表明通过松疫木隔离就能有效地控制松材线虫病;铁丝网与尼龙网的检验值11昏尼 =1 · 414<u〇 · 09= 1 · 695无显著差异,与编织布的检验值是u昏编=2 · 768>u〇.Q1 = 2 · 576,有 显著差异,尼龙网与编织布的检验值u尼-尼=1.459<uQ.Q9=1.695无显著差异,表明3种隔离 物铁丝网隔离松褐天牛的效果稍好,但这效果不全是由封闭材料所决定,松褐天牛羽蛀率 也起到作用。由图5可见,对照组的松褐天牛羽蛀率与周围的松树枯死率接近,按此标准,铁 网组的松褐天牛羽蛀率最低,其周围的松树枯死率也理应最低,但之所以铁网组松褐天牛 羽駐率最低,是由于施放花绒寄甲达到了对松褐天牛的最尚的寄生率。这点而目,林内施放 花绒寄甲与适当的隔离就能有效地控制松材线虫病流行与危害
[0049]经试验证明,该方法对松材线虫病防治极为有效,不烧油不用电不用药,操作方便 生态环保,以虫治虫,以虫治病,具极好的应用性。
【主权项】
1. 一种松材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取一小段内有松褐天牛幼虫的松木,用多层牛皮纸包裹后进行捆绑固定,花绒寄甲 于牛皮纸上产卵,收集牛皮纸上的卵,获取卵卡; 取部分卵卡置于培养盒中,用针状物挑取卵卡上的卵置于载有松褐天牛成熟幼虫的透 明管中,管口用脱脂棉塞堵,一周后,花绒寄甲卵孵化为1-龄幼虫时,1-龄幼虫很快熟悉松 褐天牛幼虫的体味并对松褐天牛寄生,此时花绒寄甲幼虫在松褐天牛体上发育,直到吐丝 结茧,成蛹时,获取茧蛹; 茧蛹经20~30天,羽化为花绒寄甲成虫,将成虫收集于容器中,获取成虫。 (2) 将松材线病疫区中的松疫木砍伐归为松疫木堆,每堆中包含4~10根松疫木,将该 松疫木堆均布于松材线病疫区中,于每年的3~4月间将所述卵卡或成虫投放于松疫木堆中 并用隔离材料包裹松疫木堆进行隔离,所述松疫木取自松材线病疫区当年枯死的松木,该 松疫木上具有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孔而没有羽化孔,所述隔离材料上具有能阻断松褐天牛而 能使花绒寄甲成虫自由通过的网眼。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材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材料为编织布 或尼龙网或铁丝网。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松材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材料为70~75 目网眼的铁丝网。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松材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疫木的长度 为1~2m,直径为4~12cm。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松材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疫木以整根形式 入堆或者从松疫木的伐面上沿松疫木的长度方向将松疫木分割为多个松疫木块,以松疫木 块的形式入堆。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松材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松疫木的伐面上 沿十字方向将松疫木分割为4个松疫木块。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松材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卵与松褐天牛 幼虫蛀入孔的数量比例为(10~40)枚:1个,所述成虫与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孔的数量比例为 (0.25 ~1)头:1 个。
【文档编号】A01G13/00GK105830824SQ201610168757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3日
【发明人】来燕学, 杨忠岐, 张翌楠
【申请人】来燕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