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钓鱼用的软饵。
背景技术:
从以往开始,作为在钓鱼中使用的疑似饵(路亚)的一种,存在用合成树脂或橡胶等的软质材料所形成的软饵。与由硬质材料形成的硬饵相比,可以说软饵是容易实现对应于水流的变形及细微动作的路亚。
另外,在使用路亚的钓鱼中,优选使卷收(retrieve)(通过卷绕卷线器来使路亚游动的一个技巧)中的路亚活动尽可能接近活饵的活动。于是,例如在日本国实用新型注册第3189473号公报中所公开的蚯蚓形的软饵中,受水流阻力而摆动的多个摆动部位(以下称为脚部)设置在本体部,由此,实现接近活饵活动的动作,增加对于对象鱼的视觉刺激。
专利文献1:日本国实用新型注册第318947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在上述的具有多个脚部的软饵中,虽然位于路亚的前进方向前方(水流的上游)的脚部通过水流抵抗面能够充分承受活泼摆动所需的水流阻力,但是由于因位于前方的脚部而水流发生紊乱,因此位于其后方(水流的下游)的脚部难以承受充分的水流阻力。其结果,位于后方的脚部的活动有可能受阻。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饵,在从软饵本体部突出的多个脚部当中,抑制位于前进方向后方的脚部的活动受阻。
本发明所涉及的软饵是钓鱼用的软饵,具备:本体部;及多个脚部,被设置成从所述本体部的侧面突出,同时用水流抵抗面承受水流阻力而进行摆动,其特征为,将多个所述脚部配置成从所述软饵的前进方向的前方朝着后方 所述水流抵抗面依次变大。
根据本发明,在从软饵本体部突出的多个脚部当中,能够抑制位于前进方向后方的脚部的活动受阻,能够使软饵的活动接近活饵的活动,从而成为更加自然的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软饵10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软饵10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软饵10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软饵10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软饵10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软饵的脚部20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软饵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软饵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软饵;11-本体部;12-头部;14-主体部;16-尾部;20-脚部;20R-右侧脚部;20L-左侧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对附图中共通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软饵10的立体图,图2是同一软饵10的俯视图,图3是同一软饵10的侧视图,图4是同一软饵10的主视图。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软饵10是蚯蚓形的软饵,如图示,具备:本体部11;及多个脚部20,被设置成从本体部11的侧面左右对称地突出。在此,蚯蚓形的软饵是例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应用由软质材料形成的各种软饵。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软饵10在卷收中在图1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前 进。以下,在本说明书中简单地称为“前方”及“后方”时,该箭头A所示的方向与相反方向分别表示“前方”与“后方”。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本体部11具有:头部12,大致呈圆柱形状;主体部14,向头部12的前进方向的后方连续形成;及尾部16,向主体部14的前进方向的后方连续形成,同时具有尖细的大致带状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用合成树脂或橡胶等的软质材料通过射出成形等的方法呈一体地形成上述头部12、主体部14及尾部16。本体部11的前进方向长度例如在7~13cm的范围内,更优选为10cm左右。
如图2所示,主体部14具有与软饵10的前进方向大致正交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越靠近前进方向的大致中央则越宽的形状。另外,如图3所示,主体部14具有与软饵10的前进方向大致正交的上下方向的高度越靠近前进方向的大致中央则越高的形状。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的主体部14具有前进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宽度宽且向上方鼓起的纺锤形状。
另外,在主体部14的外周面上,在软饵的前进方向上隔着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圆环状的凹部(槽,未标注符号),同样在主体部14的下面,形成有沿着软饵的前进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凸部(未标注符号)。另外,在尾部16的顶端,形成有大致三角形状的针部(未标注符号)。
如图所示,多个脚部20由5个右侧脚部20R与5个左侧脚部20L所构成,5个右侧脚部20R从主体部14的右侧侧面突出,同样5个左侧脚部20L从主体部14的左侧侧面突出,右侧脚部20R及左侧脚部20L被设置成具有左右对称的关系。脚部20由与本体部11相同的合成树脂或橡胶等的软质材料所形成,另外,通过射出成形等的方法与本体部11呈一体地形成。
如图2、3所示,右侧脚部20R及左侧脚部20L分别由5个脚部20所构成,在主体部14的右侧侧面及左侧侧面的与前进方向的大致中央相比更靠近前方侧的下端部,5个脚部20沿着前进方向隔着规定间隔排成一列。如图所示,各脚部20突出延伸的方向朝着前进方向的前方倾斜,例如能够将该倾斜角度做成以与前进方向大致正交的左右方向为基准在0~45°的范围内。
多个脚部20在从前进方向的前方观察时呈大致半圆形状(与前进方向大致正交的断面呈大致半圆形状),具有大致相似的形状,各脚部20的前方 侧的面作为承受水流阻力的水流抵抗面而发挥功能。该水流抵抗面的大小如下,与最前方的脚部20-1相比,位于其后方的第2脚部20-2更大,与该第2脚部20-2相比,位于其后方的第3脚部20-3更大。另外,位于第3脚部20-3后方的第4脚部20-4的水流抵抗面的大小与第2脚部20-2大致相同,位于其后方的第5脚部20-5的水流抵抗面的大小与第1脚部20-1大致相同。从而,水流抵抗面的大小如下,与第3脚部20-3相比,位于其后方的第4脚部20-4更小,与该第4脚部20-4相比,位于其后方的第5脚部20-5更小。即,在俯视时,连接脚部顶端的棱线作为整体呈纺锤形的流线形状。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从前方观察时多个脚部20具有大致呈半圆形状的大致相似的形状,因此水流抵抗面大是指,左右方向的长度(突出方向上的长度)长且上下方向的宽度(在水流抵抗面上的与突出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宽。脚部2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例如在5~20mm的范围内,同样上下方向的宽度例如在2~7mm的范围内。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从第1至第3为止脚部依次变大,从第4至第5为止依次变小,但是该第4至第5的脚部并不是特别必不可少的结构,只要是从前进方向的前方朝着后方依次变大的结构,则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效果。
另外,如图2所示,多个脚部20的厚度(软饵10的前进方向的厚度)如下,与最前方的脚部20-1相比,位于其后方的第2脚部20-2更厚,与该第2脚部20-2相比,位于其后方的第3脚部20-3更厚。另外,位于第3脚部20-3后方的第4脚部20-4的前进方向的厚度与第2脚部20-2大致相同,位于其后方的第5脚部20-5的前进方向的厚度与第1脚部20-1大致相同。从而,前进方向的厚度如下,与第3脚部20-3相比,位于其后方的第4脚部20-4更薄,与该第4脚部20-4相比,位于其后方的第5脚部20-5更薄。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多个脚部20由相同材料所形成,因此厚度厚意味着强度高。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软饵10在卷收中的活动进行说明。当伴随垂钓人的操作而软饵10在水中游动时,水流抵抗面承受伴随软饵10前进的水流阻力,而各脚部20进行摆动。此时,由于因第1脚部20-1而水流发生紊乱,因此其后方的第2以后的脚部20难以承受水流阻力。但是,由于第2脚部20-2 及第3脚部20-3的水流抵抗面构成为大于其前方的脚部20的水流抵抗面,因此与水流抵抗面的大小相同于前方脚部20的情况相比,容易承受水流阻力。即,本实施方式中的软饵10如下,难以阻碍位于后方的第2脚部20-2及第3脚部20-3的活动。
另外,在软饵10的卷收中,由于脚部20的水流抵抗面的大小越大且左右方向的长度越长,则其在前后方向上摆动的移动量越大,因此有可能与其前后的脚部20发生冲突而无法使脚部整体的活动变得顺畅。本实施方式中的软饵10如下,由于脚部20的水流抵抗面的大小越大且左右方向的长度越长,则前进方向的厚度越厚且强度越高,因此在前后方向上摆动的移动量得到抑制,所以能够抑制脚部彼此发生冲突,所有脚部都能够顺畅地活动。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软饵10整体的形状呈流线型(纺锤状),将多个脚部20的从前方的第3到第5为止的脚部20构成为越靠向后方则水流抵抗面的大小越小(左右方向的长度及上下方向的宽度变短),但是关于从第3到第5为止的脚部20,也可以与从第1到第3为止的脚部20同样,构成为越靠近后方则水流抵抗面的大小越大。此时,由于包括第4及第5脚部20的所有脚部20的水流抵抗面从前进方向的前方朝着后方依次变大,因此所有脚部20都容易承受水流阻力,动作变得顺畅。
虽然上述的脚部20在从前方观察时呈大致半圆形状,且构成为大致相似的形状,但是并不局限于大致半圆形状,也可以呈各种形状,另外也不需要呈大致相似的形状。例如,既可以通过将水流抵抗面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做成大致相同的宽度,且改变左右方向的长度,从而改变水流抵抗面的大小,相反地也可以将水流抵抗面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做成大致相同的长度,且改变上下方向的宽度。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本实施方式中的脚部20如下,在与主体部14连接的部分,与前后方向的厚度(图2的T1)相比上下方向的厚度(图4的T2)更薄,另外,在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与前后方向的厚度(图2的T1)相比上下方向的厚度(图4的T3)更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同图6的剖视图所示,以使各脚部20的前方侧的水流抵抗面相对于与前进方向大致正交的面向前进方向(前后方向)倾 斜的方式设置有各脚部20。本实施方式中,水流抵抗面约倾斜40°而朝向上前方。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朝向下方的力容易作用于承受水流阻力的脚部20,因此各脚部20的上下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得到促进。并且,可适当设定上述的倾斜角度,并且在配置于前后的脚部20之间也可以有变化。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本实施方式将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脚部结构作为前提,通过在各脚部20的与主体部14连接的部分(根部分),设置具有与前进方向的长度相比上下方向的长度更短的断面的板状构件110,从而促进各脚部20的上下方向的活动。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软饵如下,由于在左右对应的每一个组的脚部20设置有具有上述断面的板状构件110,该板状构件110埋入在主体部14内部,其左右两端部到达左右两侧的脚部20的根部分(的内部),因此软饵的各脚部20的根部分的前后方向的活动被板状构件110所限制,从而上下方向的活动得到促进。并且,也可以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脚部结构中采用板状构件110。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本实施方式也将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脚部结构作为前提,通过在各脚部20的根部分的前进方向的前后设置补强构件,从而促进各脚部20的上下方向的活动。如同图8所示,在软饵的前后邻接的脚部20之间,在主体部14的侧面上设置有大致圆柱状的补强构件120。该补强构件120例如由与本体部11及脚部20相同的合成树脂或橡胶等的软质材料所形成,另外,通过射出成形等的方法可呈一体地形成本体部11及/或脚部20。本实施方式中的软饵的各脚部20的根部分的前后方向的活动被补强构件120所限制,从而能够促进上下方向的活动。并且,只要补强构件120能够限制各脚部20的根部分的前后方向的活动,则其形状是任意的。而且,也可以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脚部结构中采用补强构件120。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位于软饵10的前进方向的后方的脚部20变得容易受水流阻力,其结果,位于后方的脚部20(摆动部位)的活动也变得顺畅,能够使软饵的活动接近活饵的活动,从而成为更加自然的活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脚部20的数量及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将由沿着软饵10的前进方向排成一列的多个脚部20 所构成的脚部20的“列”数也可以做成1,或者做成3以上。通过将脚部20的列做成3以上,从而不管对象鱼与软饵10的位置关系如何,多个脚部20的至少一部分都容易进入对象鱼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