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火姜种苗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50290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具体涉及西林火姜种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西林火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是生姜的一个主要品种,又名细肉姜,株高50-80cm,亩产量2500kg左右,姜块分枝较多,姜球较小,个体匀称,呈双层排列,根、茎皮肉皆为淡黄色,嫩芽紫红色,肉质致密,辛辣味浓,皮薄肉厚,鲜辣温香,质嫩可口,水份含量少,易于保藏和运输,使用价值高。西林火姜最显著的特征是姜块中含有浓郁的挥发油和姜辣素。现有西林火姜的培育方法是将贮藏的老熟姜块在3月中旬出窖,选择颜色鲜黄、有光泽、组织致密、芽口多而完整且无伤痕的老姜作姜种,剔除其中腐烂、发霉或小的姜块,每亩姜种用量约300kg;选出的姜种进一步进行筛选后进行表面消毒,再经催芽后即可进行种植。这种方法虽然也是营养繁殖,能够保留母本的优良性状,但是该方法以隔年老姜为种姜,携带姜瘟病病原的概率大,容易引发姜瘟病大面积发生,造成大幅度减产减收;而且在储藏过程中部分生姜会腐烂发霉,从而造成损失;另外,以隔年老姜为种姜繁殖,繁殖效率较低,不利于生姜的产业化生产。相对于传统的方法,利用组培技术对西林火姜进行繁殖,不仅能够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优良无病原种苗,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储藏、选种、消毒、催芽等繁琐的步骤及繁殖效率低等问题;而且可以杜绝姜瘟病通过姜种传播,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姜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但目前尚未见有关于西林火姜以化学诱导的方式培育种苗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西林火姜种苗的培育方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可实现大批量生产,培育得到的西林火姜种苗无菌无毒,移栽后成活率高,可杜绝姜瘟病通过姜种的方式传播。本发明所述的西林火姜种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西林火姜的根茎作为外植体,消毒后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光照培养,直至在外植体上诱导形成不定芽;所述的初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3-5mg·L-1+蔗糖25-35g·L-1+琼脂3-4g·L-1,pH5-5.8;2)将所得不定芽转入继代培养基中,光照培养,得到丛生苗;所述的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3-5mg·L-1+蔗糖25-35g·L-1+琼脂3-4g·L-1,pH5-5.8;3)将所得丛生苗分株,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光照培养,得到西林火姜生根苗;所述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0.1-0.3mg·L-1+蔗糖15-25g·L-1+活性碳0.5-3g·L-1,pH5-5.8。上述培育方法的步骤1)中,对外植体的消毒处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具体的消毒处理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取外植体置于质量浓度为1-3%的洗洁精水溶液中浸泡10-20min,取出后用流水冲洗干净,再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浓度为70-75%的乙醇浸泡50-70s,取出后再置于质量浓度为0.1-0.2%的HgCl2中浸泡8-10min,取出,无菌水清洗3-5次。上述培育方法的步骤1)中,所述的初代培养基配方优选为:MS+6-BA3.5-4.5mg·L-1+蔗糖25-35g·L-1+琼脂3.2-3.7g·L-1,pH5-5.8;更优选为MS+6-BA4mg·L-1+蔗糖30g·L-1+琼脂3.5g·L-1,pH5.8。该步骤中,所述光照培养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5±5℃,光照时间为10-15h/d,光照强度为20±5μmol·m-2·s-1;进一步优选为:温度为22±3℃,光照时间为10-12h/d,光照强度为20μmol·m-2·s-1。上述培育方法的步骤2)中,所述的继代培养基配方优选为:MS+6-BA3.5-4.5mg·L-1+蔗糖25-35g·L-1+琼脂3.2-3.7g·L-1,pH5-5.8;更优选为MS+6-BA4mg·L-1+蔗糖30g·L-1+琼脂3.5g·L-1,pH5.8。该步骤中,所述光照培养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5±5℃,光照时间为10-15h/d,光照强度为40±5μmol·m-2·s-1;进一步优选为:温度为22±3℃,光照时间为10-12h/d,光照强度为40μmol·m-2·s-1。上述培育方法的步骤3)中,所述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优选为:1/2MS+NAA0.2-0.3mg·L-1+蔗糖15-25g·L-1+活性碳1-2g·L-1,pH5-5.8;更优选为1/2MS+NAA0.2mg·L-1+蔗糖20g·L-1+活性碳1g·L-1,pH5.8。该步骤中,所述光照培养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5±5℃,光照时间为10-15h/d,光照强度为30±5μmol·m-2·s-1;进一步优选为:温度为22±3℃,光照时间为10-12h/d,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1。在上述限定的培养条件下,外植体在初代培养基中诱导得到不定芽所需的时间约为30-40天;不定芽在继代培养基中培养获得丛生芽苗(约5-8cm)所需的时间约为25-30天;芽苗在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生根苗所需的时间约为15-20天,此时每株长根3-5条,根长2-5cm,生根率100%,符合炼苗移栽要求。判定得到西林火姜生根苗的基准与现有技术中其它植株进行生根培养时得到生根苗的要求相同,具体可以是当丛生苗长出1-2cm的完整根系时即认定得到西林火姜生根苗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西林火姜的根茎作为外植体,采用合理的培养基,使培育得到的生根苗生根率高,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储藏、选种、消毒、催芽等繁琐的步骤及繁殖效率低等问题,还可以杜绝姜瘟病通过姜种传播;整个方法简单易操作,可实现大批量生产,培育得到的西林火姜种苗无菌无毒,移栽后成活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培育得到的丛生苗的图片;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培育得到的生根苗的图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1)以西林火姜的根茎作为外植体,置于质量浓度为1%的洗洁精水溶液中浸泡10min,取出后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干净,再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浸泡60s,取出后再置于质量浓度为0.1%的HgCl2中浸泡10min,取出,用无菌水清洗5次;2)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光照培养35天,在外植体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不定芽,不定芽的分化率为42%,所得不定芽芽鲜绿色,生长良好;其中,所述的初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3.5mg·L-1+蔗糖30g·L-1+琼脂3.5g·L-1,pH5.8;光照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2±3℃,光照时间为12h/d,光照强度为20μmol·m-2·s-1;3)将所得不定芽转入继代培养基中,光照培养30天,得到高度为5-8cm的丛生苗(如图1所示),繁殖系数为4.0,所得丛生苗多、叶大,生长良好;其中:所述的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3.5mg·L-1+蔗糖30g·L-1+琼脂3.5g·L-1,pH5.8;光照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2±3℃,光照时间为12h/d,光照强度为40μmol·m-2·s-1;4)将所得丛生苗分株,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光照培养20天,得到西林火姜生根苗(如图2所示),所得生根苗的主根壮、须根多,植株生长良好;经统计,每株长根3-5条,根长2-5cm,生根率100%;其中:所述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0.1mg·L-1+蔗糖20g·L-1+活性碳1g·L-1,pH5.8;光照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2±3℃,光照时间为12h/d,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1;5)将所得生根苗按常规方法进行炼苗,即得到西林火姜种苗。实施例2重复实施例1,不同的是:将步骤2)中的初代培养基配方修改为:MS+6-BA4.0mg·L-1+蔗糖30g·L-1+琼脂3.5g·L-1,pH5.8;经光照培养后不定芽的分化率为45%,所得不定芽芽鲜绿色,较粗壮;将步骤3)中的继代培养基配方修改为:MS+6-BA4.0mg·L-1+蔗糖30g·L-1+琼脂3.5g·L-1,pH5.8;繁殖系数为4.5,所得丛生苗多、叶大,生长良好,高6-8cm;将步骤4)中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修改为:1/2MS+NAA0.2mg·L-1+蔗糖20g·L-1+活性碳1g·L-1,pH5.8;所得生根苗的主根壮、须根多,植株较粗壮;经统计,生根率为93.6%。实施例3重复实施例1,不同的是:将步骤2)中的初代培养基配方修改为:MS+6-BA4.5mg·L-1+蔗糖30g·L-1+琼脂3.5g·L-1,pH5.8;经光照培养后不定芽的分化率为37%,所得不定芽芽鲜绿色,生长良好;将步骤3)中的继代培养基配方修改为:MS+6-BA4.5mg·L-1+蔗糖30g·L-1+琼脂3.5g·L-1,pH5.8;繁殖系数为3.7,所得丛生苗多、叶中等,生长良好,高6-8cm;将步骤4)中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修改为:1/2MS+NAA0.3mg·L-1+蔗糖20g·L-1+活性碳1g·L-1,pH5.8;所得生根苗的主根壮、须根多,植株生长良好;经统计,生根率为91.3%。对比例1重复实施例1,不同的是:将步骤2)中的初代培养基配方修改为:MS+6-BA2.5mg·L-1+蔗糖30g·L-1+琼脂3.5g·L-1,pH5.8;经光照培养后不定芽的分化率为27%,所得不定芽淡绿色、生长缓慢;将步骤3)中的继代培养基配方修改为:MS+6-BA2.5mg·L-1+蔗糖30g·L-1+琼脂3.5g·L-1,pH5.8;繁殖系数为2.0,所得丛生苗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将步骤4)中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修改为:1/2MS+NAA0.08mg·L-1+蔗糖20g·L-1+活性碳1g·L-1,pH5.8;所得生根苗主根不明显,须根较多;经统计,生根率为85%。对比例2重复实施例1,不同的是:将步骤2)中的初代培养基配方修改为:MS+6-BA5.5mg·L-1+蔗糖30g·L-1+琼脂3.5g·L-1,pH5.8;经光照培养后不定芽的分化率为23%,主要形成愈伤组织,所得不定芽呈现淡黄色,生长缓慢;将步骤3)中的继代培养基配方修改为:MS+6-BA5.5mg·L-1+蔗糖30g·L-1+琼脂3.5g·L-1,pH5.8;繁殖系数为1.8,所得丛生苗生长极缓;将步骤4)中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修改为:1/2MS+NAA0.4mg·L-1+蔗糖20g·L-1+活性碳1g·L-1,pH5.8;所得生根苗的只有较少的须根且根部较细短;经统计,生根率为75%。实施例41)以西林火姜的根茎作为外植体,置于质量浓度为3%的洗洁精水溶液中浸泡20min,取出后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干净,再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浓度为75%的乙醇浸泡70s,取出后再置于质量浓度为0.2%的HgCl2中浸泡10min,取出,用无菌水清洗5次;2)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光照培养40天,在外植体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不定芽,不定芽的分化率为30%,所得不定芽芽淡绿色,生长良好;其中,所述的初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5.0mg·L-1+蔗糖35g·L-1+琼脂4.0g·L-1,pH5.8;光照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5±5℃,光照时间为15h/d,光照强度为25μmol·m-2·s-1;3)将所得不定芽转入继代培养基中,光照培养30天,得到高度为4-6cm的丛生苗,繁殖系数为2.8,所得丛生苗较多、叶大,生长良好;其中:所述的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5.0mg·L-1+蔗糖35g·L-1+琼脂4.0g·L-1,pH5.8;光照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5±5℃,光照时间为15h/d,光照强度为45μmol·m-2·s-1;4)将所得丛生苗分株,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光照培养20天,得到西林火姜生根苗,所得生根苗的主根壮、须根多,植株生长良好;经统计,生根率为91.3%;其中:所述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0.3mg·L-1+蔗糖25g·L-1+活性碳3g·L-1,pH5.8;光照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5±5℃,光照时间为15h/d,光照强度为35μmol·m-2·s-1;5)将所得生根苗按常规方法进行炼苗,即得到西林火姜种苗。实施例51)以西林火姜的根茎作为外植体,置于质量浓度为1%的洗洁精水溶液中浸泡10min,取出后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干净,再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浸泡50s,取出后再置于质量浓度为0.1%的HgCl2中浸泡8min,取出,用无菌水清洗3次;2)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光照培养30天,在外植体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不定芽,不定芽的分化率为38%,所得不定芽芽淡绿色,生长良好;其中,所述的初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3.0mg·L-1+蔗糖25g·L-1+琼脂3.0g·L-1,pH5.0;光照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5±5℃,光照时间为10h/d,光照强度为15μmol·m-2·s-1;3)将所得不定芽转入继代培养基中,光照培养25天,得到高度为4-6cm的丛生苗,繁殖系数为3.0,所得丛生苗较多、叶相对较小,生长良好;其中:所述的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3.0mg·L-1+蔗糖25g·L-1+琼脂3.0g·L-1,pH5.0;光照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5±5℃,光照时间为10h/d,光照强度为35μmol·m-2·s-1;4)将所得丛生苗分株,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光照培养15天,得到西林火姜生根苗,所得生根苗的主根壮、须根多,植株生长良好;经统计,生根率为90.7%;其中:所述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0.1mg·L-1+蔗糖25g·L-1+活性碳1g·L-1,pH5.0;光照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5±5℃,光照时间为10h/d,光照强度为25μmol·m-2·s-1;5)将所得生根苗按常规方法进行炼苗,即得到西林火姜种苗。田间实验:2015年4月,申请人按本发明实施例2的方法进行培育,将得到的西林火姜种苗直接移栽于实验田中,之后按常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移栽成活率为92%(移植西林火姜种苗成活株数/西林火姜种苗的总移植株数×100%)。于2015年11月收成,期间一直按现有常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经统计,亩产量为2570kg。2015年4月,按现有传统方法(具体是将贮藏的老熟的姜块在3月中旬出窖,选择颜色鲜黄、有光泽、组织致密、芽口多而完整且无伤痕的老姜作姜种,剔除其中腐烂、发霉或小的姜块;后将选出的种姜进行表面消毒,再经催芽后即进行种植)进行西林火姜的栽培,期间按现有常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整个栽培过程中没有发生姜瘟病。经统计,亩产量为2565kg。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