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害香梨树的贴接式双头桥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4941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果树病害治理领域,具体是针对库尔勒香梨树的一种病害香梨树的贴接式双头桥接方法。

背景技术:
2007年以来,新疆的库尔勒香梨产业快速发展,近几年年均出口2万~3万吨,年均创汇约3千万美元,产品已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库尔勒香梨已经享誉海内外。但是,库尔勒香梨产业发展中一直存在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其中低温冻害常对库尔勒香梨生产的造成致命威胁,2002年冬至2003年春,库尔勒市香梨受冻严重,导致当年库尔勒香梨减产达40%,经济损失巨大。2008年1月降大雪,导致库尔勒香梨受冻较重,幼龄树、初果期树、盛果期树骨干枝、花芽均遭受不同程度冻害,遭受冻害面积达2万hm2。2010年12月下旬至2011年1月全市出现了降雪和大幅度降温的强烈天气过程,全市香梨树遭受了严重冻害,损失极为严重,较上一年减产78%。几次冻害造成许多果园大面积的香梨树死去,严重的造成毁园,给广大果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尤其是近年新疆南疆频繁发生冬季低温冻害,造成大量果树受灾,许多梨园残缺不全,香梨树“开膛破肚”,缺枝少干,降低甚至丧失生产能力。因此,香梨冻害是制约香梨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因素之一。此外,香梨树常因土地瘠薄,缺水少肥,病虫危害,管理不当等易发生腐烂病,特别是树干部位及主枝杈口处,存在自然裂口或冻害、虫害造成的伤口,腐烂病菌侵染后,常常造成大块树皮伤流、溃烂坏死或干缩、凹陷坏死,皮层疏导组织被切断,病疤上下部养分输送受阻,轻者树势衰弱,当树皮坏死环绕枝干一圈时,病枝或病树整个死亡,是香梨树上的一大毁灭性的病害。由于香梨树病疤或冻害造成的创伤面积较大时,依靠香梨树自身愈伤组织很难恢复,造成大面积的病残树,库尔勒香梨不适合通过环剥或环割的手法促其在主干上发枝,等病树发出萌蘖,再嫁接香梨接穗,需要通过几年的培养,才能形成新的主枝干,效率太低,这种方法已经淘汰。目前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对果树实施桥接,将病疤两端的输导组织重新连接起来,使养分疏通,恢复树势,可以减少或挽回香梨树因病害造成死枝毁树的损失。现有的果树桥接技术在文献中较少公开,主要是利用病树萌蘖或同树种的接穗进行,以桥接的方法,越过病疤链接上下部,恢复营养疏导;或者使用游离的本树枝条(离开母体),采用两头嫁接的方式,进行双头桥接,将接穗两端削成楔形切面,插入病疤上下方T形切口内,用小钉固定。桥接技术多用于苹果树、名贵古木及南方常绿果树的修复。专利号为200910175455的专利文献“一种多侧根果树桥接技术”公开了一种在香梨树周围栽植杜梨上进行的打孔式双头桥接的方法,是在香梨树生长季节,在树干距地表50~70cm处的多侧对移栽成功的杜梨砧木进行打孔式双头桥接的方法。该方法需要栽植杜梨苗,工作量大,操作流程太复杂。现有技术还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现有的香梨树桥接技术多应用于苹果和普通香梨树上,缺乏针对库尔勒香梨的桥接技术资料,在香梨生产中果农在使用桥接技术时没有合适的技术参数,导致由于操作不标准、参数不科学,致使桥接成活率低。2、现有的香梨树桥接技术在应用到香梨树时,需要栽植杜梨苗,需要至少1~2年时间,工作量大,操作流程太复杂。3、实施桥接时,接穗的自然张力影响接口愈合成活,现有的香梨树桥接技术是在接口部位钉小钉固定,然后用塑料带扎紧扎严,存在用小钉固定不易操作,小钉对接穗有损伤,影响接口愈合效果的问题。综上所述,香梨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套适用于香梨树的桥接方法,用来解决现有桥接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以解决香梨树发生冻害和腐烂病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香梨树生产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陷,通过反复研究和实践,探索规范的操作流程,优化相关技术参数,得到了适用于库尔勒香梨树的一种病害香梨树的贴接式双头桥接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1.一种病害香梨树的贴接式双头桥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桥接对象:选择树干距地面150cm高度以内的有病疤坏死处、冻伤处、机械或自然裂口等伤口的面积超过干周1/3以上,并且基部(即杜梨砧木)无萌蘖长出或长出萌蘖尚达不到嫁接要求的伤病香梨树,作为桥接对象;(2)桥接准备工作:(a)处理病树伤口:进行切除伤口处的坏死皮,刮净,涂抹腐殖酸类杀菌剂处理,本步骤每年实施1次以上;(b)采集桥接接穗:在梨芽萌动前期在杜梨树上采集一年生饱满、充实的枝条作为桥接接穗,其下端直径不超过1.0cm~1.5cm,长度50cm~100cm,不带分枝,保留枝条上的刺不剪除,不用带秋梢的一年生枝条做接穗;在本地采集并使用的接穗,需用麻布包裹保湿、0℃~5℃沙藏备用;在物候延迟的异地采集的接穗直接在本地使用;(c)选择桥接时间:选择香梨树伤口产生的当年春季树液活动且皮层可分离的时期至香梨开花前;(d)选择嫁接位置:选择伤口上缘的健康树皮处作为上嫁接口位置,选择伤口下部、正对上嫁接口位置的杜梨砧木健康树皮处作为下嫁接口位置;(3)实施嫁接操作:使用锋利的刀器具操作,要求切口处光滑平整,整个嫁接操作过程控制在10分钟以内完成,步骤为:(a)挑选长度长于树体伤口10cm~15cm的接穗,用嫁接专用膜缠绕覆盖接穗表面,被接穗上的刺穿透即可;(b)将接穗长于上、下嫁接口之间距离5cm~10cm的部分截去,接穗两头在同一面削成马耳形,削面长2.5cm~3cm,光滑平整,削面外侧用刀轻刮去外表皮,露出绿色皮层;(c)在上嫁接口和下嫁接口,先分别横竖各切一刀成倒“T”形和“T”形,倒“T”形和“T”形的竖长不超过接穗削面长度的1/3,横宽为接穗削面宽度的1.5~2.5倍,然后再分别对称切掉两个直角的相邻接的顶部,使切口成倒“Y”形和“Y”形;(d)用小刀撬起切口两边皮层,右手拿接穗下端,左手拿起接穗的上端,弯曲接穗成弓形,削面对着木质部,把接穗两端同时慢慢插入接口内,使接穗自然伸展成弓形,接穗整个削面紧贴砧木木质部,上下端不得接反;(e)将嫁接口用嫁接专用膜反复缠绕包严至不透气,保持接口湿润,缠绕薄膜时勿使接穗位移或接口错位;(4)桥接后在接口处喷施防止病虫危害的保护剂,采取常规防护措施,防止触碰导致接穗位移或接口错位;(5)接口愈合后去除嫁接用的薄膜;在上述桥接时间段内1株树嫁接1个~2个接穗。本发明的病害香梨树的贴接式双头桥接方法,主要适用于中心干、主枝上的双头桥接嫁接操作,实施时,务必使接穗整个削面紧贴砧木木质部,如果只是部分削面对齐,应重新改变削面角度,达到砧穗紧密结合为准,以利于接口愈合;本发明的还包括进一步的优化或/和改进有:优选方案之一,当因操作需要使用沙藏备用的接穗时,所述步骤(4)选择桥接时间为春季树液活动且皮层可分离时期中从梨芽萌动至膨大期或至香梨树开花的时段。优选方案之二,步骤(2)每年实施2~5次。优选方案之三,在物候延迟8天~15天的异地采集杜梨接穗的情况下,步骤(2)实施后直接在本地实施与步骤(3)。优选方案之四,在步骤(5)完成后,进行步骤(6):固定接穗以防止风吹或被触碰损坏接口愈合部分。优选方案之五,在优选方案之四的步骤(6)完成后,进行步骤(7):若接穗成活,则去除接穗周边的萌蘖。本发明使用香梨树基部(杜梨砧木)上长出的杜梨萌蘖作为接穗实施贴接式双头桥接,与香梨树亲和力强,无阻抗反应,并且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强于目前香梨标准体系中通行的方法培育起来的香梨树。嫁接操作时,使接穗成弓形插入接口,不但可以固定接穗,消解张力,而且这样接穗和砧木结合紧密,接触面大,利于接口愈合,香梨树的桥接成功率高。在桥接后的田管过程中,在接口处喷施防止病虫危害的保护剂,采取常规防护措施,防止触碰导致接穗位移或接口错位;本发明适用于病害香梨树中心干、主枝上的双头桥接,可根据香梨树发生病害的实际情况常年进行。实施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香梨树成活率高。由于斜面光滑,使其长斜面易贴紧树干,接穗斜面的形成层易与干皮的形成层紧贴,接口的愈伤组织形成部位多,使桥接的成活率显著提高,可达95%以上。2、香梨成果率和果品品质及抗病能力提高。本发明的桥接技术能使接穗与香梨本树能够快速愈合接口,根部供给的养分增加,接条增粗快,树势恢复迅速,从而提高香梨树的成果率和果品品质,还能增强香梨树抗病能力和加长存活年限。3、本发明的桥接方法桥接速度快,省力,易操作,动作连贯,可在各地果区普遍推广应用。4、本发明规范了香梨树桥接技术,简单易学,容易掌握。本发明首次明确了香梨树贴接式双头桥接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形成了规范的香梨树桥接技术,可在各地果区普遍推广应用。在一些重灾的果园实施本发明,能够实现重建梨园、救树一命的目标。在库尔勒市库尔楚园艺场三分场香梨园本发明人实施的香梨桥接技术示范经过7年生产实践得到验证结果,年均单产增加15%,腐烂病减轻,不再发生严重冻害。附图说明无。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病害香梨树的贴接式双头桥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桥接对象:选择树干距地面150cm高度以内的有病疤坏死处、冻伤处、机械或自然裂口等伤口的面积超过干周1/3以上,并且基部(即杜梨砧木)无萌蘖长出或长出萌蘖尚达不到嫁接要求的伤病香梨树,作为桥接对象;(2)桥接准备工作:(a)处理病树伤口:进行切除伤口处的坏死皮,刮净,涂抹腐殖酸类杀菌剂处理,本步骤每年实施1~3次以上;(b)采集桥接接穗:在梨芽萌动前期在杜梨树上采集一年生饱满、充实的枝条作为桥接接穗,其下端直径不超过1.0cm~1.5cm,长度50cm~100cm,不带分枝,保留枝条上的刺不剪除,不用带秋梢的一年生枝条做接穗;在本地采集并使用的接穗,需用麻布包裹保湿、0℃~5℃沙藏备用;在物候延迟的异地采集的接穗直接在本地使用;(c)选择桥接时间:选择香梨树伤口产生的当年春季树液活动且皮层可分离的时期至香梨开花前;(d)选择嫁接位置:选择伤口上缘的健康树皮处作为上嫁接口位置,选择伤口下部、正对上嫁接口位置的杜梨砧木健康树皮处作为下嫁接口位置;(3)实施嫁接操作:使用锋利的刀器具操作,要求切口处光滑平整,整个嫁接操作过程控制在10分钟以内完成,步骤为:(a)挑选长度长于树体伤口10cm~15cm的接穗,用嫁接专用膜缠绕覆盖接穗表面,被接穗上的刺穿透即可;(b)将接穗长于上、下嫁接口之间距离5cm~10cm的部分截去,接穗两头在同一面削成马耳形,削面长2.5cm~3cm,光滑平整,削面外侧用刀轻刮去外表皮,露出绿色皮层;(c)在上嫁接口和下嫁接口,先分别横竖各切一刀成倒“T”形和“T”形,倒“T”形和“T”形的竖长不超过接穗削面长度的1/3,横宽为接穗削面宽度的1.5~2.5倍,然后再分别对称切掉两个直角的相邻接的顶部,使切口成倒“Y”形和“Y”形;(d)用小刀撬起切口两边皮层,右手拿接穗下端,左手拿起接穗的上端,弯曲接穗成弓形,削面对着木质部,把接穗两端同时慢慢插入接口内,使接穗自然伸展成弓形,接穗整个削面紧贴砧木木质部,上下端不得接反;(e)将嫁接口用嫁接专用膜反复缠绕包严至不透气,保持接口湿润,缠绕薄膜时勿使接穗位移或接口错位;(4)桥接后在接口处喷施防止病虫危害的保护剂,采取常规防护措施,防止触碰导致接穗位移或接口错位;(5)接口愈合后去除嫁接用的薄膜;在上述桥接时间段内1株树嫁接1个~2个接穗。在库尔勒香梨产区某重灾果园实施本发明,使香梨树桥接的成活率从30%提高到95%,实现了重建梨园、救树一命的目标。实施例2:下面结合实施例1对本发明提供的优化或/和改进作进一步描述:库尔勒市与焉耆盆地虽同属巴州地区,但物候相差约12天,焉耆盆地不能种植香梨树,但有杜梨树种植;因此,在库尔勒市挽救病害香梨树时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步骤(2)中(a)病树伤口处理每年实施2~5次。步骤(2)中(c)选择桥接时间为春季树液活动且皮层可分离时期至香梨树开花前的时段,一般在3月上中旬期间。步骤(2)中(d)选择嫁接位置时,上下嫁接口距离最短为好。在物候延迟约12天的焉耆盆地采集杜梨接穗的情况下,可在步骤(2)实施后在库尔勒市的香梨园内直接实施步骤(3)。在所述步骤(5)完成后,进行步骤(6):固定接穗以防止风吹或被触碰损坏接口愈合部分。在所述步骤(6)完成后,进行步骤(7):若接穗成活,则去除接穗周边的萌蘖。所述步骤(2)每年实施2~5次。在库尔勒市库尔楚园艺场三分场香梨园本发明人实施的香梨桥接技术示范经过7年生产实践得到验证结果,使香梨树桥接的成活率达97%,年均单产增加15%,腐烂病减轻,不再发生严重冻害。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增加的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