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2422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该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具有:脱粒装置,其具有能够绕前后方向的旋转轴心旋转的脱粒筒;喂入链,其将收割的谷杆向脱粒装置夹持运送;导轨机构,其支承于脱粒装置侧,并在与喂入链上下对置的位置和喂入链一起夹持收割的谷杆。



背景技术:

作为这样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具有:脱粒装置,其具有能够绕前后方向的旋转轴心(前后轴芯)旋转的脱粒筒;喂入链(脱粒喂入链),其将收割的谷杆向脱粒装置夹持运送;导轨机构(脱粒夹持导轨),其支承于脱粒装置侧,在与喂入链上下对置的位置和喂入链一起夹持收割的谷杆。

在上述联合收割机中,构成支承脱粒筒的处理室的上部的上部箱体以在上升打开位置和下降关闭位置之间自由上下摆动的方式连结于构成处理室下部的下部箱体。设置有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在限制上部箱体相对于下部箱体的开闭动作的锁止姿态和解除该锁止的解除姿态之间自由切换姿态。上部箱体相对于下部箱体枢轴连结成绕前后轴芯自由开闭摆动。通过利用锁止机构解除上部箱体的锁止,能够使上部箱体相对于下部箱体绕前后轴芯开闭摆动。并且,通过使上部箱体向上升打开位置摆动,导轨机构从与喂入链上下对置的位置向上方侧退避。如此,能够进行将夹在导轨机构和喂入链之间的谷杆去除等维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00871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中,在使导轨机构向上方侧退避的情况下,在解除锁止机构的锁止后,需要将上部箱体和脱粒筒一起抬起,从而使导轨机构向上方侧退避并不简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期望能够简单地使导轨机构从与喂入链上下对置的位置向上方侧退避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

脱粒装置,其具有能够绕前后方向的旋转轴心旋转的脱粒筒;

喂入链,其将收割的谷杆向所述脱粒装置夹持运送;

导轨机构,其后部侧能够绕左右方向的摆动轴心摆动地支承在所述脱粒装置侧,并且所述导轨机构在与所述喂入链上下对置的位置和所述喂入链一起夹持收割的谷杆;

导轨施力部件,其以使所述导轨机构绕所述摆动轴心向上方摆动的方式施力;

位置保持机构,其具有:设置于所述导轨机构侧的被卡合部;设置于所述脱粒装置侧同时能够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且能够向解除与所述被卡合部的卡合的一侧移动的导轨卡合部;通过所述导轨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能够将所述导轨机构位置保持在与所述喂入链上下对置的位置;

驱动器,其使所述导轨卡合部向解除与所述被卡合部的卡合的一侧移动;

在所述被卡合部及所述导轨卡合部中的一方具备大致水平的水平部,

在所述被卡合部及所述导轨卡合部中的另一方具备能够与所述水平部卡合的旋转辊。

根据本特征结构,导轨卡合部通过驱动器向解除与被卡合部的卡合的一侧移动,从而解除水平部和旋转辊的卡合。此时,通过旋转辊的旋转,水平部和旋转辊的卡合被顺畅地解除。如此,当解除水平部和旋转辊的卡合,从而解除位置保持机构对导轨机构的位置保持时,导轨机构通过导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向上方摆动。也就是说,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简单地使导轨机构从与喂入链上下对置的位置向上方侧退避。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水平部上下设置有一对,以从上下夹住所述旋转辊。

根据本特征结构,在导轨机构由位置保持机构进行位置保持的状态下,上下一对水平部与旋转辊卡合。由此,通过上侧的水平部和旋转辊的卡合,能够阻止导轨机构向上方侧的摆动(导轨机构向上方侧的退避),并且通过下侧的水平部和旋转辊卡合,能够阻止导轨机构向下方侧的摆动(例如,行驶时机体的振动所引起的向下方的松动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在所述导轨卡合部上具备所述水平部,

在所述被卡合部上具备所述旋转辊。

假如在被卡合部上具备旋转辊,则在解除水平部与旋转辊的卡合时,通过驱动器移动旋转辊,则旋转辊有可能晃动。根据本特征结构,因为旋转辊不通过驱动器移动,因此旋转辊难以发生晃动,从而能够更顺畅地解除水平部与旋转辊的卡合。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具备臂部件,该臂部件构成为能够绕上下方向的臂轴心摆动,并且由所述驱动器摆动驱动,

在所述臂部件上具备所述水平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通过利用由驱动器摆动驱动的臂部件,能够简单地使水平部向解除与旋转辊的卡合的一侧移动。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旋转辊构成为能够绕左右方向的辊轴心旋转,

所述臂轴心设定在相对于所述旋转辊在机体横向内侧附近且比所述辊轴心靠后侧附近,

当所述水平部与所述旋转辊的卡合开始解除时,所述水平部相对于所述旋转辊向前侧移动。

根据本特征结构,臂部件位于旋转辊的机体横向内侧,难以向机体外侧突出,并且,水平部的摆动半径变短,能够紧凑地构成臂部件的水平部的摆动机构。而且,在开始解除卡合时,水平部的移动方向与旋转辊的旋转方向大致一致,通过旋转辊的旋转,水平部和旋转辊的卡合被顺畅地解除。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臂轴心设定为位于所述水平部的前后范围内。

根据本特征结构,水平部的摆动半径进一步缩短,能够更紧凑地配置臂部件的水平部的摆动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2是表示脱粒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表示脱粒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4是表示导轨机构的左视图。

图5中(a)是表示导轨机构的主视剖视图,(b)是表示导轨机构的其它的主视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保持机构的左视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保持机构的主视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保持机构中上水平部及下水平部与旋转辊卡合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保持机构中上水平部及下水平部与旋转辊开始解除卡合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保持机构中上水平部及下水平部与旋转辊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脱粒装置的左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导轨机构的左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保持机构的主视剖视图。

图14中(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保持机构的俯视剖视图,(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保持机构的左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保持机构、连杆机构及切换机构的主视剖视图。

图16中(a)是表示连杆机构及切换机构的左视剖视图,(b)是表示连杆机构及切换机构的其它的左视剖视图。

图17是表示连杆机构及切换机构的动作状态的主视剖视图。

图18中(a)是表示引导机构的俯视图,(b)是表示引导机构的左视图。

图1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导轨卡合部及被卡合部的主视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导轨卡合部及被卡合部的主视剖视图。

图2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其它实施方式的连杆卡合部的主视剖视图。

图2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其它实施方式的连杆卡合部的主视剖视图。

图23中(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其它实施方式的位置保持机构的俯视剖视图,(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其它实施方式的位置保持机构的左视图。

图24中(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其它实施方式的位置保持机构的俯视图,(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其它实施方式的位置保持机构的左视图。

图25中(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其它实施方式的引导机构的主视剖视图,(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其它实施方式的引导机构的左视图。

图26中(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其它实施方式的引导机构的俯视剖视图,(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其它实施方式的引导机构的左视图。

图27中(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其它实施方式的引导机构的主视剖视图,(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其它实施方式的引导机构的其它的主视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4脱粒装置;7喂入链;11脱粒筒;25输入带轮(驱动器的一部分);30导轨机构;40弹簧(导轨施力部件);50位置保持机构;51导轨卡合部;51b上水平部;51c下水平部;52被卡合部;52A旋转辊;53锁止拉杆(臂部件);70连杆机构(驱动器的一部分);80切换机构(驱动器的一部分);140缓冲器(导轨施力部件);150位置保持机构;151导轨卡合部;151b上水平部;151c下水平部;152被卡合部;152A旋转辊;153锁止拉杆(臂部件);251导轨卡合部;252被卡合部;253锁止拉杆(臂部件);351导轨卡合部;352被卡合部;353锁止拉杆(臂部件);M马达(驱动器);X1摆动轴心;X3旋转轴心(辊轴心);Y1旋转轴心;Z1摆动轴心(臂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在图1中表示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具有履带式的行驶装置1、由行驶装置1支承的机体框架2。在机体框架2的前部具备收割直立谷杆的能够升降的收割部3。在机体框架2的后部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有将收割的谷杆脱粒的脱粒装置4和储存谷粒的谷箱5。在机体框架2前部,在谷箱5的前方具备供驾驶员搭乘的驾驶室6。

在脱粒装置4的左侧部具备将收割的谷杆向脱粒装置4运送的喂入链7。在脱粒装置4的后方具备将来自脱粒装置4的秸秆切断的秸秆切刀8。在谷箱5内具备将谷箱5内的谷粒排出的卸载机9。

〔脱粒装置〕

如图2及图3所示,在脱粒装置4的上部设置有谷杆脱粒用的脱粒筒11。脱粒筒11构成为能够绕前后方向的旋转轴心Y1旋转。脱粒筒11具有能够绕旋转轴心Y1一体旋转的前后方向的脱粒筒轴11a。在脱粒筒轴11a的前端部设置有被输入旋转动力的输入带轮25。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经由带26向输入带轮25传递。脱粒筒11由能够开闭的脱粒筒盖22从上方覆盖。

在脱粒筒11的下方设置有使在脱粒处理中得到的处理物(脱粒处理物)漏下的筛网。在脱粒筒11的后方设置有将灰尘向外部排出的排尘风扇12、将秸秆向秸秆切刀8运送的秸秆链13。

在脱粒装置4的下部设置有摆动筛选用的摆动筛选装置14、清选用的清选风机15。在清选风机15的后方,从前方依次设置有一号回收部16及二号回收部17。

在一号回收部16中设置有将一号物的谷粒向右运送的一号横搅龙18。在一号横搅龙18上连动连结有将一号物的谷粒向谷箱5扬谷运送的一号扬谷装置19。

在二号回收部17中设置有将二号物的谷粒向右运送的二号横搅龙20。在二号横搅龙20上连动连结有将二号物的谷粒向摆动筛选装置14还原运送的二号还原装置21。

利用这样的结构,利用脱粒筒11对收割的谷杆进行脱粒处理,而脱粒处理物从所述筛网漏下。然后,对从所述筛网漏下的脱粒处理物进行摆动筛选装置14的摆动筛选和清选风机15的清选。由此,比重较大的单粒谷粒作为一号物回收到前方的一号回收部16,并由一号横搅龙18及一号扬谷装置19向谷箱5运送。另一方面,比重较小的带枝梗谷粒作为第二物回收到后方的二号回收部17,并由二号横搅龙20及二号还原装置21向摆动筛选装置14运送。

脱粒筒盖22构成为能够绕前后方向的摆动轴心Y2摆动。以使脱粒筒盖22绕摆动轴心Y2向上方摆动的方式利用缓冲器28对脱粒筒盖22施力。在脱粒装置4的前壁4A及后壁上分别具有锁止手柄23。

锁止手柄23构成为能够在阻止脱粒筒盖22摆动的状态和允许脱粒筒盖22摆动的状态之间切换。锁止手柄23构成为能够绕前后方向的摆动轴心Y3摆动。在锁止手柄23的前端部形成有能够与锁止销24卡合的卡合部23a。

通过使锁止手柄23的卡合部23a与锁止销24卡合,阻止脱粒筒盖22的摆动。由此,能够将脱粒筒盖22固定在关闭状态。另外,通过解除锁止手柄23的卡合部23a与锁止销24的卡合,而允许脱粒筒盖22的摆动。由此,能够使脱粒筒盖22绕摆动轴心Y2向上方摆动,从而脱粒筒盖22能够打开。

〔导轨机构〕

如图2至图5所示,导轨机构30在与喂入链7上下对置的位置和喂入链7一起夹持收割的谷杆。导轨机构30的后部侧能够绕左右方向的摆动轴心X1摆动地支承于脱粒装置4的左侧部。以使导轨机构30绕左右方向的摆动轴心X1向上方摆动的方式利用弹簧40(相当于本发明的“导轨施力部件”)对导轨机构30施力。导轨机构30由位置保持机构50位置保持在与喂入链7上下对置的位置。导轨机构30具有导轨31和导轨架32。

导轨架32的后端部经由突起部32a支承为能够绕左右方向的摆动轴27摆动。导轨架32经由多个弹簧33弹性支承导轨31。多个管体34在导轨架32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沿上下方向安装在导轨架32上。插入管体34的多根杆35在导轨31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沿上下方向安装在导轨31上。弹簧33外嵌于杆35。在管体34上固定有承载弹簧33上端部的上弹簧座37。在杆35上固定有承载弹簧33下端部的下弹簧座38。

弹簧40设置在脱粒装置4和导轨机构30之间。弹簧40中的脱粒装置4侧的端部经由杆42能够调节位置地连结于牵拉杆41。牵拉杆41固定在脱粒装置4侧的上部框架4B上。弹簧40中的导轨机构30侧的端部与导轨架32的连结销32b连结。

〔位置保持机构〕

如图6至图8所示,位置保持机构50具有设置于脱粒装置4侧的导轨卡合部51和设置于导轨机构30侧的被卡合部52。通过导轨卡合部51与被卡合部52卡合,位置保持机构50将导轨机构30位置保持在与喂入链7上下对置的位置。

〔导轨卡合部〕

导轨卡合部51具有锁止拉杆53(相当于本发明的“臂部件”)。导轨卡合部51由向被卡合部52侧开口的截面呈大致C字形状的部件构成。在导轨卡合部51上具有大致铅直的铅直部51a和大致水平的上下一对上水平部51b及下水平部51c。

〔锁止拉杆〕

在锁止拉杆53上具有朝上下方向延伸的拉杆轴部54。锁止拉杆53构成为借助拉杆轴部54能够绕上下方向的摆动轴心Z1(相当于本发明的“臂轴心”)摆动地支承在支承板56的突起部56a上,并且由电动式马达M(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器”)摆动驱动。在拉杆轴部54的上端部固定有手柄部55,在拉杆轴部54的下端部固定有导轨卡合部51。在拉杆轴部54上,以向其外周方向突出的方式固定有臂部53a。

马达M安装在脱粒装置4的前壁4A上。马达M构成为经由连杆机构66摆动驱动锁止拉杆53。

〔连杆机构〕

在连杆机构66上具有第一线缆67、第二线缆68、摆动臂69。第一线缆67中的锁止拉杆53侧的端部与摆动臂69的一端部连结。第二线缆68中的马达M侧的端部与摆动臂69的另一端部连结。第二线缆68中的锁止拉杆53侧的端部与锁止拉杆53侧的臂部53a连结。摆动臂69能够绕左右方向的摆动轴心X2摆动地支承在牵拉杆48上。牵拉杆48固定在脱粒装置4侧的上部框架4B上。

〔支承板〕

支承板56以能够调节上下位置的方式螺栓固定在牵拉杆49上。牵拉杆49固定在脱粒装置4侧的上部框架4B上。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圆棒56b固定在支承板56上。弹簧62架设在圆棒56b和导轨卡合部51侧的销51d之间。

〔被卡合部〕

在被卡合部52上具有能够与上水平部51b及下水平部51c卡合的旋转辊52A。旋转辊52A的直径比上水平部51b和下水平部51c的间隔略小,设定成允许一点松动。旋转辊52A构成为能够绕左右方向的旋转轴心X3(相当于本发明的“辊轴心”)旋转。旋转辊52A能够旋转地外嵌在旋转轴52a上,由螺栓61等防脱固定,并且经由旋转轴52a支承在支承部件29上。旋转辊52A由金属制构件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旋转辊52A也可以由树脂制部件构成。

〔支承部件〕

支承部件29设置成从导轨架32的前端部向上方延伸。在支承部件29上具有左右一对支承脚29a。左右一对支承脚29a在从左右两侧夹住导轨架32的状态下,固定在导轨架32上。左右一对支承脚29a的上端部经由连结部29b连结。在左侧的支承脚29a中的机体横向内侧的侧面(右侧面)上设置有旋转轴52a。

〔摆动轴心的位置〕

摆动轴心Z1设定在相对于旋转辊52A靠机体横向内侧(右侧)的附近且比旋转轴心X3靠后侧的附近。具体而言,摆动轴心Z1位于脱粒装置4的左侧部(支承板56)和导轨架32之间,并且设置成位于上水平部51b和下水平部51c的前后范围内的靠后侧。

〔水平部和旋转辊的卡合及其解除的动作方式〕

如图8所示,通过导轨卡合部51与旋转辊52A卡合,导轨机构30被位置保持在与喂入链7上下对置的位置。在导轨卡合部51与旋转辊52A卡合的状态下,弹簧62发挥卡合(锁止)保持力。也就是说,弹簧62发挥使锁止拉杆53在俯视观察时绕摆动轴心Z1逆时针摆动的摆动力。利用弹簧62对导轨卡合部51向与旋转辊52A卡合的一侧施力,因此导轨卡合部51不会从旋转辊52A脱离。

在此,在导轨机构30由位置保持机构50位置保持的状态下,旋转辊52A从下方与导轨卡合部51的上水平部51b卡合,并且,旋转辊52A从上方与导轨卡合部51的下水平部51c卡合。通过旋转辊52A从下方与导轨卡合部51的上水平部51b卡合,能够阻止导轨机构30向上方侧的摆动(导轨机构30向上方侧的退避)。通过旋转辊52A从上方与导轨卡合部51的下水平部51c卡合,能够阻止导轨机构30向下方侧的摆动(例如,行驶时机体振动所引起的向下方的松动等)。

而且,当利用开关(未图示)驱动操作马达M时,马达M的驱动力经由连杆机构66向锁止拉杆53传递。由此,如图9及图10所示,若锁止拉杆53在俯视观察时绕摆动轴心Z1顺时针摆动,则导轨卡合部51向解除与旋转辊52A的卡合的一侧移动,从而上水平部51b及下水平部51c与旋转辊52A的卡合被解除。

在此,如图9所示,在开始解除上水平部51b及下水平部51c与旋转辊52A的卡合时,上水平部51b及下水平部51c相对于旋转辊52A向前侧移动。也就是说,在开始解除卡合时,上水平部51b与下水平部51c的移动方向跟旋转辊52A的旋转方向大致一致,通过旋转辊52A的旋转,上水平部51b或下水平部51c与旋转辊52A的卡合被顺畅地解除。之后,上水平部51b及下水平部51c逐渐地向机体横向内侧(右侧)移动,成为图10所示的状态。

另外,通过使锁止拉杆53摆动超过弹簧62的极限点,弹簧62发挥卡合(锁止)解除力。也就是说,弹簧62发挥使锁止拉杆53在俯视观察时绕摆动轴心Z1顺时针摆动的摆动力。这样,导轨卡合部51和旋转辊52A的卡合被解除,导轨机构30由于弹簧40的作用力而绕摆动轴心Z1向上方摆动,从与喂入链7上下对置的位置向上方侧退避。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解除导轨卡合部51与旋转辊52A的卡合的锁止拉杆53的摆动操作也可以手动进行。但是,用于使导轨卡合部51与旋转辊52A卡合的锁止拉杆53的摆动操作需要手动进行。

〔导轨盖〕

如图1及图2所示,导轨机构30的左侧部由导轨盖97覆盖。在导轨盖97中,前盖98和后盖99构成为分体。前盖98支撑于导轨架32。后盖99支承于脱粒装置4的左侧部。

将导轨盖97分割为前盖98和后盖99的分割线D设定在比摆动轴心X1靠后方的位置。分割线D形成为向前上升的倾斜状。分割线D形成为即使前盖98与导轨机构30一体地向上方摆动,前盖98的后端也不会触碰后盖99的前端(参照图4)。

在此,在后盖99的下侧,覆盖脱粒装置4的左侧部的盖100的前端形成为向前上升的倾斜状。并且,分割线D配置在与盖100前端的倾斜线S大致相同的线上,并且设定成倾斜角度与倾斜线S大致相同。由此,确保前盖98的后端及后盖99的前端和盖100的前端的连续性,提高设计性。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利用图11至图18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附图标记的部件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导轨机构〕

如图11及图12所示,以使导轨机构30绕左右方向的摆动轴心X1向上方摆动的方式利用缓冲器140(相当于本发明的“导轨施力部件”)对导轨机构30施力。导轨机构30的摆动由引导机构90引导。

缓冲器140由气弹簧式减震器构成。缓冲器140具有缸体141、能够相对于缸体141进出的杆142。缓冲器140中的杆142侧的端部经由左右方向的连结销147,能够摆动地连结于脱粒装置4的左侧部。缓冲器140中的缸体141侧的端部经由左右方向的连结销146,能够摆动地连结于支承部145。支承部145设置于前后框架144的后端部。前后框架144架设于一对纵框架143的上端部之间。一对纵框架143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竖立设置在导轨架32的上表面。

〔位置保持机构〕

如图13至图15所示,位置保持机构150具有设于脱粒装置4侧的导轨卡合部151和设于导轨机构30侧的被卡合部152。通过导轨卡合部151与被卡合部152卡合,而位置保持机构150将导轨机构30位置保持在与喂入链7上下对置的位置。

〔导轨卡合部〕

在锁止拉杆153(相当于本发明的“臂部件”)上具备导轨卡合部151。导轨卡合部151由向被卡合部152侧开口的截面呈大致C字形状的部件构成。导轨卡合部151具有大致铅直的铅直部151a、大致水平的上下一对上水平部151b及下水平部151c。

锁止拉杆153具有拉杆主体部154和手柄部155。手柄部155固定地连结于拉杆主体部154。手柄部155以向机体内侧(右方侧)弯曲的姿态连结于拉杆主体部154,而不向机体外侧(左方侧)突出。在拉杆主体部154的下表面侧借助第一板部57及第二板部58固定有导轨卡合部151。拉杆主体部154能够绕上下方向的摆动轴心Z1摆动地支承在脱粒装置4侧的支承板156上。以使锁止拉杆153绕摆动轴心Z1摆动的方式利用弹簧162对锁止拉杆153施力。弹簧162的一端部与拉杆主体部154连结。弹簧162的另一端部与支承板156连结。

在支承板156上形成有用于能够摆动地支承拉杆主体部154的突起部156a。在支承板156的突起部156a中插入拉杆主体部154的摆动轴154a的状态下,拉杆主体部154由螺栓59防脱固定在支承板156上。在支承板156上形成有上下方向较长的长孔156b。支承板156由插入长孔156b的螺栓60固定在脱粒装置4的左侧部。在支承板156的左侧面设有支承件156c。支承件156c支承导轨架32侧的轴部32b。

〔被卡合部〕

在被卡合部152上具备能够与上水平部151b及下水平部151c卡合的旋转辊152A。旋转辊152A设于导轨架32的前端部。旋转辊152A能够旋转地外嵌于前后方向的旋转轴152a。在旋转辊152A能够旋转地外嵌于旋转轴152a的状态下,旋转辊152A由螺栓61防脱固定在旋转轴152a上。旋转辊152A构成为能够从下方与导轨卡合部151的上水平部151b卡合,并且能够从上方与导轨卡合部151的下水平部151c卡合。旋转辊152A由金属制部件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旋转辊152A也可以由树脂制部件构成。

〔位置保持作用〕

通过导轨卡合部151与旋转辊152A卡合,导轨机构30被位置保持在与喂入链7上下对置的位置。在导轨卡合部151与旋转辊152A卡合的状态下,弹簧162发挥卡合(锁止)保持力。也就是说,弹簧162发挥使锁止拉杆153在俯视观察时绕摆动轴心Z1逆时针摆动的摆动力。利用弹簧162向使导轨卡合部151与旋转辊152A卡合的一侧对导轨卡合部151施力,因此导轨卡合部151不会脱离旋转辊152A。

在此,在导轨机构30由位置保持机构150位置保持的状态下,旋转辊152A从下方与导轨卡合部151的上水平部151b卡合,并且旋转辊152A从上方与导轨卡合部151的下水平部151c卡合。通过旋转辊152A从下方与导轨卡合部151的上水平部151b卡合,能够阻止导轨机构30向上方侧的摆动(导轨机构30向上方侧退避)。通过旋转辊152A从上方与导轨卡合部151的下水平部151c卡合,能够阻止导轨机构30向下方侧摆动(例如,行驶时机体的振动所引起的向下方的松动等)。

并且,通过使锁止拉杆153在俯视观察时绕摆动轴心Z1顺时针摆动,而导轨卡合部151向解除与旋转辊152A的卡合的一侧移动。此时,通过使锁止拉杆153摆动越过弹簧162的极限点,弹簧162发挥卡合(锁止)解除力。也就是说,弹簧162作用使锁止拉杆153在俯视观察时绕摆动轴心Z1顺时针摆动的摆动力。这样,当导轨卡合部151与旋转辊152A的卡合解除时,导轨机构30借助缓冲器140的作用力绕摆动轴心X1向上方摆动,并从与喂入链7上下对置的位置向上方侧退避。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解除导轨卡合部151和旋转辊152A的卡合的锁止拉杆153的摆动操作可以手动进行,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后述连杆机构70及切换机构80进行。但是,用于使导轨卡合部151和旋转辊152A卡合的锁止拉杆153的摆动操作需要手动进行。需要说明的是,输入带轮25、连杆机构70及切换机构80的组合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器”。

〔连杆机构〕

如图15至图17所示,连杆机构70构成为能够使输入带轮25与导轨卡合部151联动。连杆机构70通过切换机构80在使输入带轮25与导轨卡合部151联动的联动状态和不使输入带轮25与导轨卡合部151联动的非联动状态之间切换。连杆机构70通过使输入带轮25与导轨卡合部151联动,能够将输入带轮25的旋转动力作为朝向解除导轨卡合部151与旋转辊152A的卡合的一侧的移动力而传递至导轨卡合部151。在输入带轮25上设有能够与连杆机构70卡合的连杆卡合部25a。连杆机构70具有第一连杆臂71和第二连杆臂72。

〔第一连杆臂〕

第一连杆臂71的一端部能够绕前后方向的摆动轴心Y4摆动地支承在脱粒装置4的前壁4A上。第二连杆臂72的一端部经由前后方向的连结轴73能够摆动地连结于第一连杆臂71的另一端部。第一连杆臂71与弹簧74连结,所述弹簧74以将连杆机构70切换成非联动状态的方式施力。也就是说,以使第一连杆臂71在正面观察时能够绕摆动轴心Y4逆时针摆动的方式利用弹簧74对第一连杆臂71施力。连结轴73与线75的一端部连结。线75的另一端部与锁止拉杆153(拉杆主体部154)连结。

〔第二连杆臂〕

在第二连杆臂72的另一端部设有第一旋转辊76及第二旋转辊77。在第二连杆臂72的另一端部形成有能够与切换机构80(旋转辊83)卡合的卡合部72a。第一旋转辊76构成为能够与连杆卡合部25a卡合。第一旋转辊76构成为能够绕前后方向的旋转轴心Y5旋转。第一旋转辊76设于第二连杆臂72的另一端部中的前表面侧。

第二旋转辊77构成为能够与脱粒装置4的前壁4A的引导件4a卡合。第二旋转辊77构成为能够绕前后方向的旋转轴心Y6旋转。第二旋转辊77设置于第二连杆臂72的另一端部中的后表面侧。

〔连杆卡合部〕

连杆卡合部25a构成为能够与第二连杆臂72的第一旋转辊76卡合。连杆卡合部25a设成在输入带轮25的后表面向后方侧突出。连杆卡合部25a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具体而言,连杆卡合部25a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朝向输入带轮25的径向外周侧呈发散形状。另外,连杆卡合部25a的角部分被倒角加工。连杆卡合部25a不比输入带轮25的外周缘向径向外侧突出。也就是说,连杆卡合部25a的外周缘与输入带轮25的外周缘大致一致。

〔切换机构〕

切换机构80以使第二连杆臂72相对于第一连杆臂71在俯视观察时绕连结轴73顺时针摆动的方式进行操作。切换机构80具有马达81、马达臂82、旋转辊83。

马达81由马达开关驱动操作。马达81具有前后方向的马达轴81a。马达臂82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马达轴81a。马达臂82由马达81摆动。在马达臂82的前端部设置有能够与第二连杆臂72卡合的旋转辊83。

旋转辊83构成为能够绕前后方向的旋转轴心Y7旋转。旋转辊83经由支架84固定于支承轴85的前端部。在马达臂82的前端部设有将支承轴85支承为能够在其轴向上移动的一对支承部86。支承轴85经由弹簧87弹性地支承在一对支承部86上。

〔引导机构〕

如图18所示,引导机构90引导导轨机构30的摆动。引导机构90构成为辊式。引导机构90具有一对引导辊91。在脱粒装置4的左侧部安装有引导辊91能够转动的板92。引导辊91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朝向导轨架32的长度方向的辊轴91a上。辊轴91a支承于牵拉杆93。牵拉杆93通过螺栓95固定在上下夹持导轨架32的一对支架94上。当导轨机构30摆动时,通过引导辊91在板92上滚动,导轨机构30由引导机构90引导,因此引导机构30的摆动姿态稳定。也就是说,在导轨机构30摆动时,导轨机构30难以向机体内侧倾斜。因此,若在导轨架32的突起部32a上产生松动,而导轨机构30的前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偏离变大,则导轨机构30的前端部有可能与脱粒装置4或锁止拉杆153发生干涉,但由于导轨机构30难以向机体内侧倾斜,因此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连杆机构及切换机构的动作方式〕

如图17所示,马达81由所述马达开关驱动操作后,马达臂82在正面观察时绕马达轴81a顺时针摆动,旋转辊83从侧方按压第二连杆臂72。于是,第二连杆臂72在正面观察时绕连结轴73顺时针摆动,第一旋转辊76进入输入带轮25中的连杆卡合部25a所形成的旋转轨迹L内。而且,在第一旋转辊76进入旋转轨迹L内的状态下,若输入带轮25旋转(在正面观察时绕旋转轴心Y1顺时针旋转),则连杆卡合部25a与第一旋转辊76卡合。在连杆卡合部25a与第一旋转辊76卡合的状态下,第一旋转辊76的旋转轴心Y5位于旋转轨迹L内。如此,连杆机构70切换成联动状态。

并且,在连杆卡合部25a与第一旋转辊76卡合的状态下,若输入带轮25旋转,则第一连杆臂71克服弹簧74的作用力而在正面观察时绕摆动轴心Y4顺时针摆动。于是,通过锁止拉杆153经由线75拉拽第一连杆臂71的方式,锁止拉杆153在俯视观察时绕摆动轴心Z1顺时针摆动。于是,导轨卡合部151与旋转辊152A的卡合被解除。由此,导轨机构30借助缓冲器140的作用力绕摆动轴心X1向上方摆动,并从与喂入链7上下对置的位置向上方侧退避。

之后,在连杆卡合部25a与第一旋转辊76卡合的状态下,若输入带轮25旋转规定的角度,则连杆卡合部25a从第一旋转辊76脱离。具体而言,在连杆卡合部25a与第一旋转辊76卡合的状态下,若输入带轮25旋转规定的角度,则第二旋转辊77与脱粒装置4的前壁4A的引导件4a卡合。在该状态下,若输入带轮25旋转,则第二连杆臂72相对于第一连杆臂71相对摆动,同时第二旋转辊77由引导件4a引导至脱粒装置4的前壁4A的上升部4b,第一旋转辊76从连杆卡合部25a脱离。然后,第一连杆臂71及第二连杆臂72通过弹簧74的作用力摆动至原来的位置(非联动状态的位置)。如此,连杆机构70切换成非联动状态。通过卡合部72a与旋转辊83卡合,连杆机构70被保持在非联动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切换机构80(马达臂82)构成为摆动至原来的位置,以便不妨碍连杆机构70向非联动状态切换。

〔其它实施方式〕

(1)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驱动器”由电动式马达M构成,但也可以由液压式马达构成,或者也可以如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由输入带轮25、连杆机构70及切换机构80构成。

(2)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被卡合部52(152)上具备旋转辊52A(152A),导轨卡合部51(151)由向被卡合部52(152)侧开口的截面呈大致C字形状的部件构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如图19或图20所示,也可以在导轨卡合部251(351)上具备旋转辊251A(351A),并且被卡合部252(352)由向旋转辊251A(351A)侧开口的截面呈大致C字形状的部件构成。

(3)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导轨卡合部51(151)具有上水平部51b(151b)和下水平部51c(151c),但也可以不具有下水平部51c(151c)。

(4)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70具有第一连杆臂71和第二连杆臂72,第二连杆臂72由切换机构80操作成相对于第一连杆臂71摆动,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将能够卷绕线75的卷绕带轮设为能够绕前后方向的旋转轴心旋转,并在输入带轮25和卷绕带轮之间构成带张紧式离合器。在该情况下,跨过卷绕带轮和输入带轮25的动力传递用带通过张紧机构在传递动力的传递状态和阻断动力的阻断状态之间切换。需要说明的是,带、卷绕带轮及线75相当于“连杆机构”,张紧机构相当于“切换机构”。通过这样的结构,当带由张紧机构切换成传递状态时,输入带轮25的动力经由带传递至卷绕带轮。并且,通过利用卷绕带轮卷绕线75,而导轨卡合部151从旋转辊152A脱离。

(5)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连杆卡合部25a形成为在正面观察时呈大致矩形,但也可以如图21所示,连杆卡合部125a的外周缘形成为在正面观察时呈大致圆弧形状。在该情况下,连杆卡合部125a的外周缘是平滑的形状,因此可以在第二连杆臂72的另一端部构成能够与连杆卡合部125a卡合的部分,而不设置第一旋转辊76。

(6)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连杆卡合部25a设成在输入带轮25的后表面向后方侧突出,但也可以如图22所示,连杆卡合部225a形成为输入带轮25的后表面侧的部分在输入带轮25的中心侧形成切口。

(7)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连杆卡合部25a不比输入带轮25的外周缘向径向外侧突出(连杆卡合部25a的外周缘和输入带轮25的外周缘大致一致),但连杆卡合部25a也可以比输入带轮25的外周缘向径向外侧突出,也可以比输入带轮25的外周缘向径向内侧后退。

(8)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锁止拉杆153构成为手柄部155固定地连结于拉杆主体部154,但也可以如图23所示,锁止拉杆253(相当于本发明的“臂部件”)构成为手柄部255能够相对于拉杆主体部254折叠。

如图23所示,在拉杆主体部254的前端部设置有支承手柄部255的一对支承部254a。手柄部255经由朝向水平方向的连结轴63能够摆动地支承在一对支承部254a上。通过使手柄部255绕连结轴63摆动,能够将手柄部255从大致水平的使用姿态折叠为大致垂直的非使用姿态。手柄部255处于使用姿态时,绕连结轴63而与拉杆主体部254及销254b抵接。手柄部255处于使用姿态时,由弹簧65从上方按压以保持姿态。手柄部255绕连结轴63克服弹簧65的作用力并进行折叠,切换成收纳姿态。手柄部255处于收纳姿态时,通过弹簧65的作用力保持位置。

另外,如图24所示,锁止拉杆353(相当于本发明的“臂部件”)也可以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拉杆主体部354装卸手柄部355。如图24所示,以使拉杆主体部354绕摆动轴心Z1摆动的方式利用弹簧362对拉杆主体部354施力。在拉杆主体部354的下表面设置有能够插入手柄部355的插入部354A。插入部354A在导轨机构30由位置保持机构150保持位置的状态(导轨卡合部151与旋转辊152A卡合的状态)下,以其轴心成为前后方向的姿态安装在拉杆主体部354的下表面。

利用这样的结构,通过将手柄部355从前方插入插入部354A,能够将手柄部355安装于拉杆主体部354,并且,通过将手柄部355从插入部354A向前方拔出,能够将手柄部355从拉杆主体部354卸下。因此,在不使用手柄部355的情况下,通过将手柄部355从拉杆主体部354卸下,手柄部355不会成为障碍。

(9)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引导机构90构成为辊式,但也可以如图25所示,引导机构190构成为摆动式。

如图25所示,导轨架32和脱粒装置4的左侧部通过引导连杆96联动。引导连杆96的一端部能够绕前后方向的摆动轴心Y8摆动地连结于脱粒装置4的左侧部侧的支架96a。引导连杆96的另一端部能够绕前后方向的摆动轴心Y9摆动地连结于导轨架32侧的支架96b。由此,在导轨机构30摆动时,导轨机构30的摆动轨迹受到引导连杆96一定的限制,从而导轨机构30的摆动姿态稳定。也就是说,在导轨机构30摆动时,导轨机构30难以向体内侧倾斜。

另外,引导机构290也可以如图26及图27所示地构成。如图26及图27所示,引导机构290具有销291和引导件292。

销291在相对于导轨架32位于右下方(机体内侧下方)的状态下,经由支架293支承在导轨架32上。销291以沿着导轨架32的长度方向的姿态安装在支架293上。

引导件292由截面形状呈大致U字形状的棒状部件构成。引导件292在向前方开口的状态下,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姿态(稍微向前方倾倒的姿态)安装于脱粒装置4的左侧部。在引导件292上,在机体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下形成有左右一对壁部292a,以供销291的前端部进入。在引导件292的上端部固定有上板294。上板294螺栓固定在支架295上。支架295固定在前后方向的上部框架4B上。下板296固定在引导件292的下端部。下板296螺栓固定在上唇板4C上。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导轨机构30的摆动范围的整个区域内,在销291的前端部进入左右一对壁部292a之间的状态下,导轨机构30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因此,当导轨机构30摆动时,销291的前端部与左右一对壁部292a接触,从而导轨机构30难以向机体左右方向倾斜。

在此,销298经由支架297以向右方(机体内)突出的状态设置在导轨架32的下表面。通过销298从下方抵接于支架295,限制了导轨机构30向上方侧的摆动。也就是说,利用销298和支架295构成限制导轨机构30向上方摆动的摆动限制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其它实施方式中,销291设于导轨机构30,并且引导件292设于脱粒装置4,但也可以是销291设于脱粒装置4,并且引导件292设于引导机构30。

(10)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导轨盖97中,前盖98和后盖99构成为分体,但前盖98和后盖99也可以构成为一体。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