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黄鸡高效孵化和优质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1830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麻黄鸡高效孵化和优质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淮南麻黄鸡是淮河流域劳动人民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而形成的优良地方方品种,历史悠久,因其羽黄中带麻而得名,于1987年12月份被《中国家禽品种志》收录,是安徽省肉蛋兼用型优质地方良种鸡。原产地为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金安区、裕安区、寿县和淮南市,现中心产区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丘陵地区的霍邱县、金安区、裕安区、寿县(占约60%),淮南市(10%),合肥市长丰县、肥西县、肥东县(30%)等地区。经过长期的人类和自然选择作用,造成了淮南麻黄鸡因地域不同而外貌等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虽然不同地区淮南麻黄鸡体貌特征上存在差异,但在生长性能上差异不显著。淮南麻黄鸡不仅具有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耐粗饲,早期生长较快,肉质细嫩鲜美,耐受高温高湿,且合群性等优良地方鸡种的特点,还具有优良的生长性能和较高的繁殖性能。

目前,在麻黄鸡的养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鸡舍建设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健全、养殖观念陈旧、管理方法不合理、疫病加重、鸡生产性能降低等,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随着我国养鸡模式向高度集约化方向发展,这种旧的养殖方法已不太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需要,迫切需要变革饲养模式,更新养殖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使我国麻黄鸡养殖走向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之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麻黄鸡高效孵化和优质培育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麻黄鸡高效孵化和优质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孵化时,严格控制温度,1-5日孵化时温度控制为38.4℃;6-10日孵化时温度控制为38.1℃,11-15日孵化时温度控制为37.6℃,16-19日孵化时温度控制为37.4℃,20日到出雏时温度控制为37.0℃;

(2)孵化期间1-10日湿度控制为60%-65%,11-19日湿度控制为50%-55%,20日到出雏时湿度控制为57%-60%;

(3)孵化第1-15天,每隔4小时翻蛋一次,如果温差较大,就要每隔1-2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要求达到90度;

(4)整个孵化过程中,要保持通风换气,尤其是孵化15天以后,胚胎代谢增强,产热和需氧量增多,保持空气新鲜流通特别重要;

(5)雏鸡孵出后24小时内给足饮水,首次饮水采用温开水,并加入适量的电解多维,饮水2小时后开始开食,开食料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前2周每天喂7次,3-4周龄时每天喂6次,5周龄时每天喂5次,6周龄时每天喂4次,饲喂时做到定时定量;

(6)雏鸡在7-10日龄内进行断喙,断喙时断取鸡喙前1/3的长度,断喙后,在雏鸡的饮水或饲料中加入电解多维或红糖以提高采食量,断喙期间避免接种疫苗;

(7)搞好舍内卫生,保持舍内环境清洁,舍内铺设具有杀菌、除臭、降氨作用的垫料,垫料采用以下重量份原料配制而成:蓖麻壳50-60、松果球120-150、玉米芯280-320、葫芦壳320-350、丝瓜络30-40、细沙50-60、伊利石粉20-30、大米糠420-450、夏枯草7-8、秦艽4-5、黄连5-6、益生菌粉2-3;制备方法是先将夏枯草、秦艽、黄连用水煎煮40-50分钟,制得中药煎煮液,然后将蓖麻壳、松果球、玉米芯、葫芦壳、丝瓜络粉碎并与细沙、伊利石粉、大米糠一起放入到中药煎煮液中煮沸30-50分钟,捞出,烘干,粉碎后再加入益生菌粉混匀,得到鸡用垫料;

(8)加强雏鸡饲养管理和认真做好卫生消毒、驱虫工作,经常清除粪便,定期对鸡舍、饲养用具、运动场地及排污沟喷洒消毒,每周消毒2-3次,消毒剂采用0.5%的百毒杀、0.5%的菌毒杀清、2%的NaOH等溶液,交替使用消毒剂,每隔8-10天用0.2%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鸡消毒一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制造良好的孵化条件,能保证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获得健康的雏鸡,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孵化,能生产出大量健康优质的雏鸡,鸡后期发育性能好,饲料转换率高,疾病少,发明中通过对孵化环境的严格控制,最大限度地消减、减少各种逆境对胚胎的不利影响,使鸡的遗传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提高了鸡的孵化率和存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麻黄鸡高效孵化和优质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孵化时,严格控制温度,1-5日孵化时温度控制为38.4℃;6-10日孵化时温度控制为38.1℃,11-15日孵化时温度控制为37.6℃,16-19日孵化时温度控制为37.4℃,20日到出雏时温度控制为37.0℃;

(2)孵化期间1-10日湿度控制为60%-65%,11-19日湿度控制为50%-55%,20日到出雏时湿度控制为57%-60%;

(3)孵化第1-15天,每隔4小时翻蛋一次,如果温差较大,就要每隔1-2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要求达到90度;

(4)整个孵化过程中,要保持通风换气,尤其是孵化15天以后,胚胎代谢增强,产热和需氧量增多,保持空气新鲜流通特别重要;

(5)雏鸡孵出后24小时内给足饮水,首次饮水采用温开水,并加入适量的电解多维,饮水2小时后开始开食,开食料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前2周每天喂7次,3-4周龄时每天喂6次,5周龄时每天喂5次,6周龄时每天喂4次,饲喂时做到定时定量;

(6)雏鸡在7-10日龄内进行断喙,断喙时断取鸡喙前1/3的长度,断喙后,在雏鸡的饮水或饲料中加入电解多维或红糖以提高采食量,断喙期间避免接种疫苗;

(7)搞好舍内卫生,保持舍内环境清洁,舍内铺设具有杀菌、除臭、降氨作用的垫料,垫料采用以下重量份原料配制而成:蓖麻壳50-60、松果球120-150、玉米芯280-320、葫芦壳320-350、丝瓜络30-40、细沙50-60、伊利石粉20-30、大米糠420-450、夏枯草7-8、秦艽4-5、黄连5-6、益生菌粉2-3;制备方法是先将夏枯草、秦艽、黄连用水煎煮40-50分钟,制得中药煎煮液,然后将蓖麻壳、松果球、玉米芯、葫芦壳、丝瓜络粉碎并与细沙、伊利石粉、大米糠一起放入到中药煎煮液中煮沸30-50分钟,捞出,烘干,粉碎后再加入益生菌粉混匀,得到鸡用垫料;

(8)加强雏鸡饲养管理和认真做好卫生消毒、驱虫工作,经常清除粪便,定期对鸡舍、饲养用具、运动场地及排污沟喷洒消毒,每周消毒2-3次,消毒剂采用0.5%的百毒杀、0.5%的菌毒杀清、2%的NaOH等溶液,交替使用消毒剂,每隔8-10天用0.2%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鸡消毒一次。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