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芽设备的容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7500发布日期:2018-12-28 18:52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催芽设备的容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花果植物类的催芽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催芽设备的容腔。



背景技术:

现有的催芽通过种子在播种前进行一段时间的浸泡,该浸泡是在常温的开放式水池内,使种子内充斥饱满的自由水,然后使得种子中的养分迅速分解运转,供给幼胚生长的重要措施。将吸取饱和自由水的种子播撒后就直接等种子发芽,而且现有的催芽容腔设备都是单层器壁,这种简单的种子处理结构虽然起到了催芽的效果但是并没有提高出芽的效率和成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提高出芽的效率和成功率的容腔设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催芽设备的容腔,包括以一个基准面为支撑面的双层腔体,所述双层腔体包括透明的外层和与所述外层连通的避光的内层,所述内层包括若干催芽单元,所述催芽单元包括固定边框和设置在所述固定边框内的至少两层用于夹持种子的可拆卸和伸缩的蓄水通气层。

作为优选,所述内层覆盖一层吸热层。

作为优选,所述外层上设置有通气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边框中空且表面设置有的出液孔,所述出液孔与所述蓄水通气层相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双层腔体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若干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可拆卸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几何体,所述支撑架包括内层支撑架和外层支撑架。

作为优选,所述立体几何体设置呈一个方形或者圆柱形。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之间设置有连接套,且所述连接套和所述支撑件同过螺钉固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现了提高种子的发芽效率和发芽成功率,且结构简单,资源能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催芽单元的侧视剖视图;

在图1和图2中,1-容腔本体,2-液体循环系统,3-温度调节系统,4-支撑架,11-外层,12-内层,13-催芽单元,14-通气结构,21-蓄液池,22-传输管道,23-收集槽,24-处理池,25-填充物,31-吸热层,41-支撑件,42-内层支撑架,43-外层支撑架,131-固定边框,132-蓄液通气层,133-出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催芽设备的容腔,包括容腔本体1,容腔本体1包括支撑架4,支撑架4包括若干支撑件41,支撑件41之间设置有连接套,支撑件嵌入连接套内,然后通过螺钉将支撑件与连接套固定起来形成一个圆柱形容腔本体1。支撑件41连接起来后形成一个放置在一个水平支撑面上的内层支撑架42和外层支撑架43,内层支撑架42的侧面覆盖有不透明且封闭的尼龙布,内层支撑架42上表面设置有通气层,尼龙布、通气层和内层支撑架42形成内层12,在内层12上覆盖有黑色的用于吸热的网格布;外层支撑架42的表面覆盖有透光的尼龙布,在尼龙布与外层支撑架42形成外层11,在尼龙布与水平支撑面接触处的尼龙布上开设有通气结构14。

整个容腔本体1放置在自然界内,太阳光和热量通过外层11传导进内层12,因为内层12设置有黑色的网格布,所以内层12的温度会很快上升,通过调节开设在外层11上的通气结构14的大小,使得调节内层12和外层11之间的温度从而使得内层12能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所以内层12所在的空间为恒温层,内层12和外层11之间的空间为控温层。

在内层12所在的空间内设置催芽单元13,催芽单元13包括固定边框131和设置在固定边框131内的两层用于夹持种子的可拆卸和伸缩的蓄液通气层132,固定边框131放置在水平支撑面上,并且通过层叠的方式排放有多个;在放置在水平支撑面上之间,先在固定边框131内设置一层蓄液通气层132,蓄液通气层132为由多层纱布层叠而成,在该层上均匀播撒挑选后的种子后,再覆盖一层蓄液通气层132。

液体循环系统2包括设在容腔本体1附近的蓄液池21,蓄液池21包括收集槽23和处理池24,收集槽23设置在容腔本体1的一侧边且能收集因重力作用而滑落的液体,且收集槽23槽底呈一个斜面使得液体自由流向处理池24。上述结构最合适的方式是将收集槽23设置在水平支撑面下方,使得收集槽22最终包含了内层12的一个侧面和外层11的一个侧面,这种最优的结果使得内层12内多余的液体能回流到收集槽22内,因温度升高而蒸发的液体能沿着外层11壁回流到收集槽22内;在处理池23内设置有水泵,水泵输出端连接有传输管道22,且该传输管道22为软质传输管道。为了使得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较少,软质传输管道直接与固定边框131连接,最合适用于和软质传输管连接的固定边框131结构是固定边框131中空且表面设置有的出液孔133,出液孔133与蓄液通气层132相匹配。为了使得收集槽23能支撑容腔本体1,所以在收集槽23内设置填充物25,填充物25的上表面就是水平支撑面,填充物25包括设置在收集槽23底层的秸秆层,铺设在秸秆层上的羊的排泄物层,再铺设一层秸秆层,再在该秸秆层上铺设煤渣层,在煤渣层上铺设一层石英沙层。秸秆层用于基础支撑固定且又能有空气交换,排泄物层也需要保证空气的流通还要保证一些催芽液中没有的营养成本和微生物,煤渣层用于提供支撑力和通风且能吸收排泄物层的异味。

液体循环系统2是当种子在催芽单元13内安放完成,将调好的催芽液体放入处理池24内,水泵工作将催芽液送入固定边框131内,进入固定边框131的液体能经出液孔133流入蓄液通气层132内使得蓄液通气层132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多余的液体自由的经填充物25流入收集槽23内到达处理池24内;而部分催芽液经蒸发后在外层11上重新液化成液体经外层11和内层12的空间回流到收集槽23内然后回到处理池24内。内层12挡住了控温层的空气流动进入催芽单元所以内层12内的不同担心因为空气流通而导致液体的快速流失。催芽液的流动也起到了调节内层12的温度的作用。

用该催芽设备催芽的方法,首先选择一处日照时间充足平地开挖一个处理池24,在处理池24一侧边开挖一个与之连通的收集槽22,收集槽22的槽底距离地表的距离由远离处理池24的一端向靠近处理池24的一端逐渐增大呈倾斜状。

然后在收集槽22内铺设填充物25,秸秆层铺设的厚度要远大于排泄物层和煤渣层,石英沙层用来填充收集槽使得与地表面处在同一面上。

然后在石英沙层上开始搭建圆柱形支撑架4,先将支撑件41连接呈一个内层支撑架42和外层支撑架43,然后在外层支撑架43上覆盖透光的尼龙布形成外层11,然后在内层支撑架42内安置固定边框131,排布软质传输管道连接固定边框131和处理池24,在固定边框131内设置蓄液通气层132,在该层上均匀撒上待发芽的种子,然后在覆盖一层蓄液通气层132,两层蓄液通气层132将种子夹持确保整个种子发芽的环境是阴暗的,有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且还有充足的氧气。

在内层支撑架42的侧面上覆盖不透光的尼龙布,在上表面上设置有不透光的通气纱布,经过上述处理形成内层12,在内层12上覆盖黑色的吸热层31。

然后在外层12的透光尼龙布上开设通气结构14,开设位置处在靠近石英沙层附近的外层侧面上。

通过调节通气结构14的空气流量和固定边框131内催芽液的流量来促进种子的快速发芽。始终保持内层12的温度在20°到25°之间,内层12的水分含量保持种子表面一直处在潮湿状态。夜晚的时候将处理池24内的催芽液升温。

经过3-4天,种子能达到百分百的出芽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