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锦熟黄杨扦插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7931阅读:10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具体为花叶锦熟黄杨扦插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花叶锦熟黄杨Buxus sempervirens ‘Variegata’,黄杨科,黄杨属,常绿阔叶灌木,株高0.5-1.5m,冠幅0.4-1.2m,树形紧凑,分枝浓密,直立伸展,树皮灰色到橄榄色,成熟时不规则裂开。单叶,对生,叶革质,光滑,叶椭圆形至卵形、长卵形,羽状脉,全缘,基部楔形,顶端渐尖;叶色斑驳多样,亮绿色,叶缘具宽窄不规则的白色环带,此环带随季节逐渐转为乳白色,最终为浅黄色,具观赏性;在一些地区若遇低温,部分叶片变为青铜色或褐棕黄色,特别是经过强光直射和劲风后,观赏性受到影响。花白色,簇生叶腋或枝顶;雄花生于花序之侧,有萼片4;雌花顶生,有萼片6;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期4-5月。蒴果,3瓣裂,果瓣的顶部有2角。喜光,稍耐荫,可在全光照、部分遮阴条件下生长,更喜斑驳的阳光环境;喜中等湿度、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壤土,适应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也可在沙质土及粘土中正常生长,生长速度较慢;耐修剪;浅根性,故不可对植株紧邻四周翻耕;适时去除其坏、死的枝、叶,以促进植株的生长环境空气流通;冬季尽可能避免寒冷的疾风;不耐积雪。‘花叶’锦熟黄杨原产欧洲,其原种锦熟黄杨(Buxus sempervirens)分布于中国中部,各地广泛栽培。罗凤霞等(1994)对锦熟黄杨的扦插繁殖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硬枝扦插成活率可达87%以上,夏季硬枝扦插成活率可达94%以上。孙晶等(2005)报道了金叶锦熟黄杨扦插育苗技术,扦插成活率可在90%以上。但是现有文献都没有对采穗圃建立及商品苗制作作出详细说明。且查阅现有资料,尚无花叶锦熟黄杨的相关报道。2007年,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花叶锦熟黄杨,经安全性、区域性、适应性试验,并且采用不同植物催根剂、不同浓度、不同基质配方及扦插方法的试验,获得成功。适应范围: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可片植、丛植、列植,制作的产品有色块、球形和矮篱,种植于庭院、公园、河旁、海滨,是优良的花叶系列植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花叶锦熟黄杨扦插繁殖方法的技术方案,包含建立采穗圃,其操作简单、繁殖速度快,成品率高达90%。

所述的花叶锦熟黄杨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合适的繁殖地建立花叶锦熟黄杨母本采穗圃,容器苗移栽株行距为移栽株行距为25cm×35cm,密度为4000-5000株/亩;

2)采用72孔穴盘扦插,保持基质松紧度一致,所述基质含有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质:泥炭30-40%、糠醛渣5-10%、珍珠岩20-30%、细沙10-20%、秸秆10-20%、胜红蓟粉碎物3-7%、紫罗兰茎叶粉碎物2-4%;

3)适宜扦插时间为9月上旬,1年扦插1次,穗条长度为2-3cm,保留2个侧芽、2片对生叶片,基部平切口;

4)扦插枝条采用催根剂500-600ppm浸渍穗条基部2-3秒钟,所述催根剂由重量比为3-5:3-5:1:1的萘乙酸:吲哚乙酸: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肽:菊花总黄酮提取液混合构成;

5)扦插深度为2-3cm,扦插后立即浇透水,待叶面凉干后喷洒600-700倍液的多菌灵,拱棚栽培,棚内空气湿度达到90%以上,扦插后10天,开始第一次喷叶面肥,以后每隔7-10天,浇水之后喷施1次,叶面肥可用绿芬葳900-1000倍液喷施,同时用900-1000倍液代森锰锌喷雾防病,扦插后25天,90%左右的穗条已发根即可开始炼苗。

所述的花叶锦熟黄杨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选择土壤质地疏松、肥沃、微酸性、中性至微碱性的土地作采穗圃,翻耕、开沟、作床,在田块周围开深沟,苗床床面宽120cm,床面土块整细,中间稍高,两侧稍低;步道宽40cm,深25cm,步道两头低中间稍高,形成一定的坡度,保证排水畅通;

11月上旬至翌年3月进行移栽,移栽株行距为25cm×35cm,密度为5000株/亩,定点挖穴,剪除过长的侧根,移栽时保持深度与原来植株的深度一致,用细土堆于根部压实,及时浇透定根水,床面铺一层稻草,以保湿和防止杂草生长;

缓苗期及时浇水,如遇连续晴天,移栽后的第4天需浇水,以后每隔10天浇一次;如遇连续雨天,及时排水;全光照培养,促进穗条木质化;移栽之后15天开始施肥,3-8月每隔半个月撒施1次尿素或复合肥,每次每亩15kg,9月以后停止施速效肥,11-12月施1次腐熟的有机肥,每亩1500kg,开沟埋施,撒施尿素或复合肥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施在行间,以不伤苗木茎、枝条和叶片为准;采穗后,立即施1次速效肥,每亩20kg。

所述的花叶锦熟黄杨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基质含有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质:泥炭32-35%、糠醛渣6-8%、珍珠岩25-28%、细沙12-18%、秸秆12-15%、胜红蓟粉碎物4-5%、紫罗兰茎叶粉碎物3%。

所述的花叶锦熟黄杨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扦插基质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1)预处理:将红蓟、紫罗兰茎叶干燥、粉碎,制得红蓟粉碎物、紫罗兰茎叶粉碎物;

2)将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质混合均匀:泥炭30-40%、糠醛渣5-10%、珍珠岩20-30%、细沙10-20%、秸秆10-20%、胜红蓟粉碎物3-7%、紫罗兰茎叶粉碎物2-4%。

所述的花叶锦熟黄杨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菊花总黄酮提取液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1)将菊花粉碎打成粗粉,过30目筛;

2)渗漉提取:将菊花粗粉装入渗漉筒中,用75%含水乙醇浸泡10小时后,用70%含水乙醇进行渗漉提取,若原料重量为1kg则含水乙醇的用量为16升,流速为5mL/min,收集渗漉液;

3)闪蒸浓缩:将渗漉液在水浴温度80℃,真空度为0.095 Mpa,进液流速为300mL·min-1的条件下进行真空薄膜浓缩,回收乙醇,得到每mL药液折合含2.0g原料的浓缩液;

4)大孔树脂吸附纯化:将得到的浓缩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依次用水、30%含水乙醇、40%含水乙醇、50%含水乙醇、60%含水乙醇、70%含水乙醇进行梯度洗脱,最后用70%丙酮洗脱,分别收集3倍柱体积的各部位洗脱液,收集合并40%含水乙醇、50%含水乙醇、60%含水乙醇各部位的洗脱液,将合并的洗脱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4,即得到菊花总黄酮提取液。

所述的花叶锦熟黄杨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萘乙酸:吲哚乙酸: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肽:菊花总黄酮提取液的重量比为4:4:1:1。

胜红蓟,野生菊科植物,原产美洲热带。叶广椭圆形,齿裂,对生,花蓝色、粉红色、淡紫色或白色,密集簇生;瘦果,小。普通庭园胜红蓟(A. houstonianum, 即熊耳草)的矮化变种栽为沿边植物。全株有臭味,药用,清热解毒,消肿止血,还具有较强的杀虫效果。上述基质中的胜红蓟粉碎物,具有杀虫功效,将其混伴在基质中,缓释、长效杀虫,采用的原材料源于自然,属于植物性杀虫剂,不产生抗药性,使用安全。

紫罗兰,原产地中海沿岸,目前我国南部地区广泛栽培,为十字花科紫罗兰属下的各个种的植物的统称。上述扦插基质中的紫罗兰茎叶粉碎物,起到助根作用。

上述基质中的糠醛渣是玉米穗轴、甘蔗渣等农副产品粉碎后发生一系列水解化学反应提取糠醛后剩下的废渣,其富含纤维素、蛋白质,糠醛渣的含水率和孔隙度非常高,说明其疏松、多孔,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提高基质的通透性。从营养成分来开,糠醛渣的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含量较高,有利于改善基质的肥力状况。

上述基质中的秸秆由花生杆、豆杆分别粉碎2-4cm,调整含水量55-70%、C/N比30-32,堆积成垄,用塑料薄膜覆盖,使秸秆充分发酵腐熟,分别得到腐熟花生杆和腐熟豆杆,将腐熟花生杆和腐熟豆杆2:1的比例混合制得,在我国有大面积种植,每年收获一次,资源丰富。

本发明采用的扦插基质原料配比合理,对环境无污染,整体基质的养分丰富,微量营养元素齐全,对扦插枝条生长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上述催根剂中的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肽,从细菌中提取的抗菌肽类物质,是微生物发酵天然产物,具有活性高、污染少,在环境中不积累等特点,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正常代谢途径或杀灭病原微生物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在上述催根剂中加入菊花总黄酮提取液,可显著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速度,且提高其抗病性。菊花总黄酮提取液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不含任何化学合成类物质,它能促进微生物、植物细胞物质运转和积累及细胞酶活性,进而提高有益微生物菌的代谢能力,增加植物的抗病性,促进植物生长。

本发明中采穗圃建立和管理、扦插时间、穗条长度、扦插基质组成和品质、催根剂的浓度及配方不同、扦插后的管理对成品率均有显著影响。扦插基质各组分、配比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催根剂中各组分、配比也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所述的泥炭、糠醛渣、珍珠岩、细沙、秸秆、胜红蓟粉碎物、紫罗兰茎叶粉碎物、萘乙酸、吲哚乙酸、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肽、菊花总黄酮提取液、绿芬葳、代森锰锌均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得。

上述花叶锦熟黄杨扦插繁殖方法,操作简单、繁殖速度快,成品率高达90%,为国内首次报道,填补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可用于规模化生产,可重复性好,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本申请文件中涉及的百分含量除另有说明外,均指重量百分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 采穗圃建立与管理

1.1圃地

选择土壤质地疏松、肥沃、微酸性、中性至微碱性的土地作采穗圃,翻耕、开沟、作床,在田块周围开深沟,苗床床面宽120cm,床面土块整细,中间稍高,两侧稍低;步道宽40cm,深25cm,步道两头低中间稍高,形成一定的坡度,保证排水畅通。

1.2移栽

11月上旬至翌年3月进行移栽。按株行距设计配置图式,移栽株行距为25cm×35cm,密度为5000株/亩。定点挖穴,剪除过长的侧根,移栽时保持深度与原来植株的深度一致,用细土堆于根部压实,及时浇透定根水,床面铺一层稻草,以保湿和防止杂草生长。

1.3管理

缓苗期及时浇水,如遇连续晴天,移栽后的第4天需浇水,以后每隔10天浇一次;如遇连续雨天,及时排水;全光照培养,促进穗条木质化;移栽之后15天开始施肥,3-8月每隔半个月撒施1次尿素或复合肥,每次每亩15kg,9月以后停止施速效肥,11-12月施1次腐熟的有机肥,每亩1500kg,开沟埋施。撒施尿素或复合肥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施在行间,以不伤苗木茎、枝条和叶片为准;采穗后,立即施1次速效肥,每亩20kg。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苗床上基本无杂草;雨后晴天及时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结。

2 繁育

2.1剪穗

9月上旬进行剪穗,1年1次,穗条长度为3cm,保留2个侧芽、2片对生叶片,基部平切口。剪穗母本高度15-20cm。

2.2材料

采用72孔穴盘,规格为:宽27cm、长54cm、深5.5cm。网袋规格为:直径4cm、深6cm。所述基质可以采用下述范围内任一数值物质混合构成:泥炭30-40%、糠醛渣5-10%、珍珠岩20-30%、细沙10-20%、秸秆10-20%、胜红蓟粉碎物3-7%、紫罗兰茎叶粉碎物2-4%。

2.3扦插及管理

采用大棚高架苗床扦插,苗床宽168cm,床面铺地布,横向放3只穴盘或3个托盘盛放网袋;床面、穴盘、网袋提前用高锰酸钾800倍液消毒。采用重量比为3-5:3-5:1:1的萘乙酸:吲哚乙酸: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肽:菊花总黄酮提取液1000ppm,速蘸穗条基部2秒,每穴或每个网袋扦插1个穗条,扦插深度为2cm;扦插后立即浇透水,待叶面晾干后喷洒1000倍液的多菌灵,然后盖上塑料薄膜,用竹片插成小拱棚,密封薄膜四周,使棚内空气湿度达到95%以上。

在大棚顶设遮阳网,在苗床上方(高2m处)架设二道遮阳网,当塑料薄膜内空气温度在38℃以上时,在二道遮阳网下方进行喷雾降温。如遇晴天高温,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每隔半小时喷雾1次。每天检查基质湿度,不可过湿,也不可过干,当薄膜反面结满小水滴,小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上,不用补充水分;当小水滴很少、基质水分不足时,要在傍晚或阴天,揭开薄膜,浇透水,然后立即将薄膜盖上密封,一般每隔7-10天浇1次水。

2.4炼苗

扦插后约25天,90%左右的穗条已发根即可开始炼苗。先揭开薄膜两头通风2天,然后在傍晚或阴天全部揭开;揭开后要在小拱棚上面盖上一层遮阳网,2天之后可以全光照管理;扦插后10天,开始第一次喷叶面肥,以后每隔7-10天,浇水之后喷施1次。叶面肥可用绿芬葳1000倍液,或0.2%尿素喷施或浇施。结合防病,用1000倍液代森锰锌喷雾。

3 商品苗制作

3.1穴盘苗

将穗条扦插到72孔的穴盘中,经6个月的精心培育,形成穴盘苗。成苗规格:新梢长4cm,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65%。

3.2网袋苗

将穗条扦插到网袋中,经6个月的精心培育,形成网袋苗。成苗规格:新梢长4cm,根系发达,基质不散,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65%。

3.3色块苗

将穴盘苗或网袋苗移入容器中,经24个月的精心培育,形成色块苗。容器规格:口径12cm、深度10cm。成苗规格:苗高30cm,冠幅25cm,一级分枝4个,一级分枝点高度10cm,二级分枝8个,二级分枝点高度15cm,根系发达,冠形整齐,植株健壮,无病虫害,冠幅匀称,成品率80%。

3.4球形苗

将色块苗移入容器中或移栽到大田里,经36个月的三次修剪和精心培育,形成球形苗。容器规格:口径26cm、深度21cm。成苗规格:苗高50cm,冠幅50cm,,一级分枝4个,一级分枝点高度10cm;二级分枝8个,二级分枝点高度15cm;三级分枝16个,三级分枝点高度20cm,根系发达,冠形整齐,植株健壮,无病虫害,冠幅匀称,成品率80%。

3.5矮篱苗

将色块苗移入容器中或移栽到大田里,经40个月的四次修剪和精心培育,形成矮篱苗。容器规格:口径26cm、深度21cm。成苗规格:苗高60cm,冠幅40cm,一级分枝4个,一级分枝点高度10cm;二级分枝8个,二级分枝点高度15cm;三级分枝16个,三级分枝点高度20cm,四级分枝24个,四级分枝点高度25cm,根系发达,冠形整齐,植株健壮,无病虫害,冠幅匀称,成品率9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