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牧草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36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山地牧草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山地分为山底的肥沃区、山腰的适中区和山顶的贫瘠区;肥沃区与适中区的土壤下方铺设有盲沟,盲沟从适中区延伸至肥沃区的底端,盲沟埋入地面2-3米,间距4-6米;所述肥沃区的底端建有蓄水池,蓄水池与盲沟间连接有管道;蓄水池连接有抽水机,抽水机连接有水管,水管铺设在山地上;所述肥沃区种植暖季型一年生禾本科牧草,所述适中区采用暖季型多年生菊科牧草和冷季型多年生豆科牧草混种,所述贫瘠区种植多年生水保牧草;

(2)、肥沃区牧草的种植:

a、于4月上旬对暖季型一年生禾本科牧草草种进行晒种处理,之后使用消毒药水进行浸种处理,捞出草种,将草种铺洒在泥沙上并用湿布覆盖,直至大部分草种开始破口发芽;

b、翻耕:于4月上旬对肥沃区进行深耕,耙地,耱地,压地,施肥;

c、春播:将破口发芽的暖季型一年生禾本科牧草草种以行距20-25厘米、亩播3-5kg的方式行播在翻耕后的土地上;

d、生草后的管理;

(3)、适中区牧草的种植:

a、于6月上旬对暖季型多年生菊科牧草的草种进行晒种处理,之后使用消毒药水进行浸种处理,捞出草种,将草种铺洒在泥沙上并用湿布覆盖,直至大部分草种开始破口发芽;

b、翻耕:于6月上旬对适中区进行深耕,耙地,耱地,压地,施肥;

c、夏播:将破口发芽的暖季型多年生菊科牧草草种按照每亩地2-4kg的用量播撒在翻耕后的土地上;

d、于9月下旬对冷季型多年生豆科牧草的草种进行晒种处理,之后使用消毒药水进行浸种处理,捞出草种,将草种铺洒在泥沙上并用湿布覆盖,直至大部分草种开始破口发芽;并将破口发芽的草种按照每亩地0.6-1.0kg的用量播撒在适中区的土地上;

e、生草后的管理;

(4)、贫瘠区牧草的种植:

a、于9月上旬对多年生水保牧草草种进行晒种处理,之后使用消毒药水进行浸种处理,捞出草种,将草种铺洒在泥沙上并用湿布覆盖,直至大部分草种开始破口发芽;

b、翻耕:于9月上旬对贫瘠区进行深耕,耙地,耱地,压地,施肥;

c、秋播:将破口发芽的多年生水保牧草草种按照每亩地0.6-1.5kg的用量播撒在翻耕后的土地上;

d、生草后的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牧草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沃区包括左侧的左肥沃区和右侧的右肥沃区,所述暖季型一年生禾本科牧草为墨西哥玉米和高丹草,左肥沃区种植高丹草,右肥沃区种植墨西哥玉米,两者采用轮作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牧草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暖季型多年生菊科牧草为菊苣和串叶松香草,所述冷季型多年生豆科牧草为三叶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山地牧草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年生水保植物为沙打旺、羊茅、百喜草、狼尾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山地牧草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处理时,对禾本科牧草及豆科牧草的浸种处理使用的消毒药水为1%的石灰水,对菊科牧草的浸种处理使用的消毒水为1%高锰酸钾溶液或10%磷酸三钠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山地牧草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豆科牧草进行根瘤菌接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山地牧草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地上设有用于铺设所述水管的立杆,水管上设有多个出水口,出水口设有雾状喷头,相邻雾状喷头间的距离为雾状喷头最大出水量时,喷雾的最大直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