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茱萸硬枝扦插快繁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6864阅读:9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扦插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山茱萸硬枝扦插快繁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山茱萸(学名:Cornus officinalis),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成熟果实为中药,别名山萸肉、药枣、枣皮、蜀酸枣、肉枣、薯枣、鸡足、实枣、萸肉、药枣、天木籽、山芋肉、实枣儿。山茱萸为落叶乔木或小乔木,树高3-10米,树叶黑绿色,单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叶长4-12厘米,叶宽2-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叶面疏生毛,背面毛密。侧脉6-8对花为两性花,黄色伞状花序,每一花序由20-30朵子花组成,伞形花腋生,先叶开放,花黄色。核果椭圆形,熟时深红色。山萸肉树的生长分为幼苗期、结果初期、结果盛期和衰老期四个阶段。从实生苗长出至第一次结果要需十年左右的时间;从第一次结果到大量结果(即初期)又要需12-15年左右的时间,此时期内树的骨架基本形成,并有一定规模的树冠,形成大量的结果枝,开始有一定的产量。一般来说山萸肉树苗当年种植,五年结果,六年可亩产鲜果50-60公斤,八年以上亩产80公斤以上,山茱萸亩用苗300-400株,折干率7:1,每人每天采摘鲜果量20-30公斤,盛果期长达10-30年。山茱萸树每簇座果为1-3个,应视为减产;每簇座果3-5个左右应视为正常年景;每簇座果5-7个左右,应视为丰产年景。

山茱萸的生长期很长,通过有性繁殖培育幼苗时间极长,而无性繁殖植株可早6~8年结实,保持优良母树的特性。扦插繁殖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性繁殖方法,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种群恢复方面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山茱萸硬枝扦插快繁育苗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山茱萸硬枝扦插快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插条:5月中、下旬,从山茱萸母树上剪取带有3-4个芽的1-2年生健壮枝条,两端剪成马蹄形,马蹄形切口离芽3-4cm,用保鲜膜将枝条包好;

(2)配制大蒜杀菌泥浆:按1-1.2kg大蒜:2-3kg黄泥:12-15kg水配比,将大蒜充分打成蒜泥,充分溶入水中,加入黄泥,充分搅拌成大蒜杀菌泥浆,待用;

(3)插条处理:将步骤(1)插条两端分别插入大蒜杀菌泥浆各5min,插条两端仍用保鲜膜包好待用;

(4)苗床准备:苗床基质采用腐殖质土、细砂、蛭石和珍珠岩,按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配比为:30%腐殖质土、30%细砂、30%蛭石、10%珍珠岩,苗床基质的厚度为25-30cm;

(5)扦插:将插条用橡皮筋固定成U字形,连同橡皮筋插入苗床中8-10cm,苗床温度保持20-25℃,插条两端插入土壤各有一个芽贴近土面入土在1-2cm,培土压实,地上留2-3个芽,浇足水后覆盖农用薄膜,位于地表芽萌发1-2cm后撤去薄膜;

(6)水肥管理:当每个插条长出2-3个芽,剪断U型枝条,使每端各自成株,剪后浇一次水,3-5天后剪口愈合后喷施0.5%磷酸二氢钾,扦插苗入秋后追施一次0.5%尿素;次年3月上旬起苗移栽定植,定植连同母枝一同埋入土中,保证成活率。

所述步骤(1)中枝条直径为0.7-1cm、长28-35cm。

所述步骤(5)中薄膜内温度保持28-32℃,相对湿度70-80%。

扦插时上部用遮阳网搭建荫棚,透光调至10-15%,一个月后透光调至25-30%。

扦插密度为:株距10cm、行距25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大蒜杀菌泥浆对扦插枝条进行杀菌,扦插枝具备更强的生命力,效率高,经试验,扦插时具有更高的存活率,为保证山茱萸的快速、大规模繁殖打下基础;本发明采用腐殖质土、细砂、蛭石和珍珠岩作为苗床,为扦插苗提供充分的养分;本发明扦插方法缩短了山茱萸的育苗时间,提高了山茱萸的繁殖系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山茱萸硬枝扦插快繁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插条:5月中、下旬,选择母龄2-3年生的山茱萸,剪取直径为0.7-1cm、长28-35cm,带有3-4个芽的1-2年生枝条,两端剪成马蹄形,两端马蹄形切口离芽3-4cm,用保鲜膜将插条包好。

在取枝条和以及没入地前的所过过程中要保湿,并要防止切口污染泥土等杂物。可加小拱棚。如果取的枝条叶子已长出来,可把叶片剪掉留一公分左右叶柄就行了,叶腋内有潜芽,生根是由马蹄形伤口处形成癒伤组织后再分生成根,成根后叶掖内芽才能萌发最后成苗。

(2)配制大蒜杀菌泥浆:按1-1.2kg大蒜:2-3kg黄泥:12-15kg水配比,将大蒜充分打成蒜泥,充分溶入水中,加入黄泥,充分搅拌成大蒜杀菌泥浆,待用。

(3)插条处理:将步骤(1)插条两端分别插入大蒜杀菌泥浆各5min,插条两端仍用保鲜膜包好待用。

(4)苗床准备:苗床基质采用腐殖质土、细砂、蛭石和珍珠岩,按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配比为:30%腐殖质土、30%细砂、30%蛭石、10%珍珠岩,苗床基质的厚度为25-30cm。

(5)扦插:将每插条用橡皮筋固定成U字形,连同橡皮筋插入苗床中8-10cm,要保证插条两端插入土壤各有一个芽贴近土面入土在1-2cm,培土压实,地上留2-3个芽,浇足水后覆盖农用薄膜,位于地表芽萌发1-2cm后撤去薄膜,薄膜内温度保持28-32℃,相对湿度70-80%。

苗床基质温度要保持在20-25℃为最佳。

扦插时上部用遮阳网搭建荫棚,透光调至10-15%,一个月后透光调至25-30%。

扦插密度为:株距10cm、行距25cm。

(6)水肥管理:当每个插条长出2-3个芽,从两端苗间剪断各自成株,剪后浇一次水,3-5天后剪口愈合后喷施0.5%磷酸二氢钾,扦插苗入秋后追施一次0.5%尿素,10月中下旬后新株高约50~60cm,做好防寒越冬;次年3月上旬起苗定植,定植连同母枝一同埋入土中,保证成活率。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