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苏的高产培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5168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苏的高产培植方法。



背景技术:

紫苏是国家卫生部首批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60种植物之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紫苏芽苗具有特殊的芳香味,是我国南北方广大地区十分畅销的芽苗菜,也是出口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特色品种。紫苏芽苗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钾、铁等,还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缓和过敏性皮炎、花粉症等过敏反应的效果,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目前,紫苏的种植方法一般为在大田或大棚中,采用常规方法种植,即经过育苗、定植,按常规方法进行肥水管理,但是普遍存在种子田间脱落严重,无法保证紫苏产量及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繁种快、产量高的紫苏高产培植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紫苏的高产培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紫苏子置于温水中浸泡30-40分钟后捞出,晾干;

步骤二、选取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田作苗床,将紫苏子均匀的撒在苗床上,再盖一层0.3-0.5厘米厚的细土,浇水,之后在表面盖上一层稻草;

步骤三、每亩施基肥与土壤整细后,作成1米宽,10-15厘米高的垄;

步骤四、当苗高12-20厘米时,按株距25-30厘米,行距45-50厘米进行定植;

步骤五、在封垄之前,于每两行紫苏中间的畦面和畦沟上,铺设1米宽的塑料薄膜,用石块固定塑料薄膜的两端;

步骤六、当种子70~80%成熟时,一次性收割,割后捆成小捆,运到水泥晒场集中竖放后熟,后熟6-8天后,用竹竿拍打脱粒种子一遍,脱下的种子及时晒干,入库,同时将塑料薄膜上的种子收集后及时精选晒干、入库。

所述步骤一中温水水温不高于30℃。

所述步骤三中的基肥为2000-3000千克腐蚀动物粪便及30-60千克的改良肥,所述改良肥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风化煤30-40%、沼气渣20-30%、八角粉2-3%、葡萄籽油1-2%、枇杷叶2-3%、豆渣5-7%、稻壳灰10-16%、硝酸铵1-3%、磷酸二氢钙4-6%、樟树叶1-2%,剩余的为尿素。

所述改良肥的制备方法为将枇杷叶、樟树叶混合加适量水磨浆,加入豆渣、八角粉,在70-80℃下搅拌混合3-5分钟,加入风化煤、沼气渣、葡萄籽油、稻壳灰、硝酸铵、磷酸二氢钙、尿素,搅拌磨粉,得改良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1、本发明的方法可减少种子在田间脱落损失,能延长种子在田间的收获时间,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紫苏种子的质量、产量及发芽率,操作简单,极大程度的满足了市场需求。

2、本发明在施基肥时,还同时添加30-60千克的改良肥,该改良肥针对紫苏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成分配制,充分满足了紫苏生长过程的营养需求,进一步提高了紫苏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紫苏的高产培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紫苏子置于27℃温水中浸泡30-40分钟后捞出,晾干;

步骤二、选取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田作苗床,将紫苏子均匀的撒在苗床上,再盖一层0.3-0.5厘米厚的细土,浇水至土地湿润又不积水,之后在表面盖上一层稻草至出苗;

步骤三、每亩施2000千克腐蚀动物粪便及30千克的改良肥与土壤整细后,作成1米宽,10-15厘米高的垄,其中改良肥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风化煤30-40%、沼气渣20-30%、八角粉2-3%、葡萄籽油1-2%、枇杷叶2-3%、豆渣5-7%、稻壳灰10-16%、硝酸铵1-3%、磷酸二氢钙4-6%、樟树叶1-2%,剩余的为尿素;

步骤四、当苗高12-20厘米时,按株距25-30厘米,行距45-50厘米进行定植;

步骤五、在封垄之前,于每两行紫苏中间的畦面和畦沟上,铺设1米宽的塑料薄膜,用石块固定塑料薄膜的两端;

步骤六、当种子70~80%成熟时,一次性收割,割后捆成小捆,运到水泥晒场集中竖放后熟,后熟6-8天后,用竹竿拍打脱粒种子一遍,脱下的种子及时晒干,入库,同时将塑料薄膜上的种子收集后及时精选晒干、入库。

本实施例种植出的紫苏,紫苏叶片肥大、鲜嫩且外观好,紫苏成活率达92%以上,亩产比现有技术的种植方法种植的产量提高25-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上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