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蚊、蝇类害虫的物理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0915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食用菌蚊、蝇类害虫的物理防治方法及所述塑料制品组份配方。



背景技术:

食用菌在栽培过程中常遭受各种害虫的为害,轻者引起减产,重者造成退菌、绝收,对生产危害很大。在危害食用菌的各类害虫中,以蚊、蝇类害虫造成的损失最大,找到针对蚊、蝇类害虫的安全、简便、有效的防治方法对食用菌生产而言意义重大。由于食用菌栽培环境相对封闭,空间利用率高,因此运用物理防治法防治害虫易取得良好效果,也符合经济、环保要求。昆虫行为学研究结果已表明,昆虫对颜色具有明显的趋性反应,不同的昆虫对颜色的反应特点是不同的,如蝇类对黄色具有较强的正趋性,蓟马对蓝色具有较强的正趋性,蚜虫对银灰色具有负趋性。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粘虫板即是利用昆虫对颜色的正趋性来引诱、杀灭害虫的,同时还有利用银灰色塑料膜覆盖菜畦来驱避蚜虫达到防虫目的的例子。此外,昆虫对同种颜色的不同色差也有一定的选择性,甚至对同一种颜色的不同色差,有的表现正趋性有的表现负趋性,因此要在生产实际中运用昆虫的趋色性来防治害虫,不仅要找到对防治对象的行为反应作用最强的颜色,还应该对颜色进行明确的定量描述。目前国际上常用的颜色度量系统有:Munsell颜色系统、CIE(国际照明委员会)RGB色表系统、CIELUV系统、CIEL*a*b*系统等,这些颜色系统能够通过一些不同的参数对颜色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从而准确地表达颜色,为昆虫趋色性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定义颜色的科学方法。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使用各种塑料制品,包括编织地膜、塑料膜、菌袋、遮阳网、防虫网等,这些塑料制品的颜色一般根据用途要求设置,如遮阳网一般为黑色;塑料膜、菌袋、防虫网一般为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编织地膜通常是利用废旧编织袋来充当,颜色各异,无特定颜色。

目前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210219603.1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栽培不同温度要求的食用菌的方法及食用菌栽培袋,在这项发明专利申请中,有将菌袋制作成不同颜色的专利要求,根据不同颜色对光的吸热程度不同,可以根据不同食用菌的培养条件来使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袋,达到在同一个大棚里栽培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的目的,但其未说明各颜色菌袋制成品的驱虫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根据食用菌蚊、蝇类害虫对不同颜色的行为反应,将对其具有极强驱避作用的一种灰色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提供了一种利用颜色驱避害虫,并且不增加人力、物力成本,不加重环境负担的食用菌蚊、蝇类害虫的物理防治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食用菌蚊、蝇类害虫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场地选择:选择现有的菇房或自行搭建菇棚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场地;

(2)地膜铺设:在菇房或菇棚的地面铺设编织地膜;如用层架栽培,则还在层架隔板上铺设塑料膜;

(3)装袋:将经过常规处理后的各种食用菌培养料原料按常规比例拌合均匀,装入菌袋制成菌包,用常压或高压灭菌;

(4)接种:将灭菌后的菌包移出堆放降温;菌包降温后按照常规方法在菌包一端或两端接入栽培种,接种量相当于菌料量的6%,然后用灭菌报纸封口;

(4)接种后培养:将接种后的菌包排放在铺有编织地膜的菇房或菇棚的地面,如用层架栽培,则放于层架上隔板上;在22—25℃条件下培养,当菌丝长满菌包后,去除菌袋口的报纸;

(5)出菇管理:当菌包两端料面现蕾后,增加喷水,保持菇房或菇棚内的空气湿度为95%;

(6)采收:当菌盖平展后,及时采收。

以上步骤(1)所述的场地选择是采用搭建菇棚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场地时,在菇棚顶面和四周,由最内层至最外层分别覆盖普通大棚膜或防虫网、黑色遮阳网、灰色遮阳网,其他结构按照常规设置;所述菇棚的规格为长30—40m,宽7—8m,高2.5—3m。

作为进一步改进,以上所述菇棚的棚架材料为钢材、木材或竹材。

以上所述的编织地膜、塑料膜、菌袋或灰色遮阳网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灰色,它们的色值为:L=74—78、a=-5—-1、b=-5—-1。

以上所述的编织地膜、塑料膜、菌袋或灰色遮阳网,其原料组分按质量份数如下:聚乙烯或聚丙烯90-91份;聚乙烯蜡4-5份;灰色染料4-5份;钛白粉1-2份。

以上所述的编织地膜、塑料膜、菌袋或灰色遮阳网除颜色外,其余同常规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灰色色值为:L=74—78、a=-5—-1、b=-5—-1,对食用菌蚊、蝇类害虫具有很强的驱避作用,试验证明其驱避率可达90%以上;将菇棚的外层遮阳网制成具有上述色值的灰色,可以阻止菇棚外的蚊、蝇类害虫侵入菇棚,减少外来虫源;将衬垫层架所用塑料膜、铺垫于栽培场所地面的编织地膜、装培养料的菌袋制成具有上述色值的灰色,使整个栽培场所充满对蚊、蝇类害虫具有驱避作用的颜色,减少蚊、蝇类害虫在栽培场所内的栖息数量和在菌料和子实体上产卵的数量,且在整个栽培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可有效降低蚊、蝇类害虫造成的危害。

2、本发明在食用菌栽培菇棚的外层、栽培场所地面、栽培层架、栽培菌袋上综合运用特定的灰色,加强了整个栽培环境对蚊、蝇类害虫的驱避作用,可显著降低蚊、蝇类害虫的发生数量,达到保护食用菌的生长、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3、本发明所述的物理防治方法,通过将食用菌生产所使用的编织地膜、塑料膜、菌袋、灰色遮阳网设置成特定的灰色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使用后不增加额外的环境负担,符合环保要求。

4、生产本发明所述的编织地膜、塑料膜、菌袋、灰色遮阳网,所添加的染料为生产塑料制品常用的染料,这类染料目前也广泛用于生产无土栽培、水培植物容器等植物生产用具,在菌袋中添加这些染料对人体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对菌丝和子实体生长也无不良影响。

5、生产本发明所述的编织地膜、塑料膜、菌袋、灰色遮阳网所需染料极少,增加的生产成本很低,使用中也不增加额外的人工负担,易被食用菌种植者接受,适合广泛应用和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选择现有的菇房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场地,在菇房的地面铺设编织地膜。将经过常规处理后的各种食用菌培养料原料按常规比例拌合均匀,装入菌袋制成菌包,用常压或高压灭菌;将灭菌后的菌包移出堆放降温;菌包降温后按照常规方法在菌包一端或两端接入栽培种,接种量相当于菌料量的6%,然后用灭菌报纸封口。

以上所述的编织地膜为灰色,色值为:L=74、a=-5、b=-5。所述的编织地膜其原料组分按质量份数如下:聚乙烯;聚乙烯蜡4份;灰色染料4份;钛白粉2份。按常规方法制备。编织地膜除颜色外,其余同常规设置。

将接种后的菌包排放在铺有编织地膜的菇房的地面;在22-25℃条件下培养,当菌丝长满菌包后,去除菌袋口的报纸。当菌包两端料面现蕾后,增加喷水,保持菇房内的空气湿度为95%。当菌盖平展后,及时采收。

实施例2:

选择现有的菇房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场地,在菇房的地面铺设编织地膜。将经过常规处理后的各种食用菌培养料原料按常规比例拌合均匀,装入菌袋制成菌包,用常压或高压灭菌;将灭菌后的菌包移出堆放降温;菌包降温后按照常规方法在菌包一端或两端接入栽培种,接种量相当于菌料量的6%,然后用灭菌报纸封口。

以上所述的编织地膜和菌袋均为灰色,色值均为:L=76、a=-3、b=-2。所述的编织地膜和菌袋,其原料组分按质量份数如下:聚丙烯91份;聚乙烯蜡4份;灰色染料4份;钛白粉1份。按常规方法制备。编织地膜和菌袋除颜色外,其余同常规设置。

将接种后的菌包排放在铺有编织地膜的菇房的地面;在22-25℃条件下培养,当菌丝长满菌包后,去除菌袋口的报纸。

当菌包两端料面现蕾后,增加喷水,保持菇房内的空气湿度为95%。当菌盖平展后,及时采收。

实施例3:

选择现有的菇房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场地,采用层架栽培的方式,在菇房的地面铺设编织地膜并在层架隔板上铺设塑料膜。将经过常规处理后的各种食用菌培养料原料按常规比例拌合均匀,装入菌袋制成菌包,用常压或高压灭菌;将灭菌后的菌包移出堆放降温;菌包降温后按照常规方法在菌包一端或两端接入栽培种,接种量相当于菌料量的6%,然后用灭菌报纸封口。

以上所述的编织地膜、塑料膜和菌袋均为灰色,色值均为:L=76、a=-2、b=-3。所述的编织地膜、塑料膜和菌袋,其原料组分按质量份数如下:聚丙烯90份;聚乙烯蜡5份;灰色染料4份;钛白粉1份。按常规方法制备。编织地膜、塑料膜和菌袋除颜色外,其余同常规设置。

将接种后的菌包排放在层架上;在22-25℃条件下培养,当菌丝长满菌包后,去除菌袋口的报纸。

当菌包两端料面现蕾后,增加喷水,保持菇房内的空气湿度为95%。当菌盖平展后,及时采收。

实施例4:

选择自行搭建菇棚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场地;在菇棚顶面和四周,由最内层至最外层分别覆盖防虫网、黑色遮阳网、灰色遮阳网,其余结构同常规设置;所述的菇棚的规格为长30-40m,宽7-8m,高2.5-3m。在菇棚的地面铺设编织地膜。将经过常规处理后的各种食用菌培养料原料按常规比例拌合均匀,装入菌袋制成菌包,用常压或高压灭菌;将灭菌后的菌包移出堆放降温;菌包降温后按照常规方法在菌包一端或两端接入栽培种,接种量相当于菌料量的6%,然后用灭菌报纸封口。

所述的编织地膜、塑料膜、菌袋和灰色遮阳网均为灰色,色值均为:L=78、a=-1、b=-1。所述的编织地膜、塑料膜、菌袋和灰色遮阳网,其原料组分按质量份数如下:聚丙烯90份;聚乙烯蜡4份;灰色染料5份;钛白粉1份。按常规方法制备。所述的编织地膜、塑料膜、菌袋和灰色遮阳网除颜色外,其余同常规设置。

将接种后的菌包排放在层架上;在22-25℃条件下培养,当菌丝长满菌包后,去除菌袋口的报纸;当菌包两端料面现蕾后,增加喷水,保持菇棚内的空气湿度为95%;当菌盖平展后,及时采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