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花滴灌节水高效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6994阅读:7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花滴灌节水高效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花为菊科红花属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是我国著名的药用植物,历代医书及《本草纲目》中均有详细记载,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其味辛温,入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是一味常用的活血化瘀药,也是现代医学中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等中老年常见病的重要中药。随着对红花药理药效的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农业、畜牧业等领域,其需求量大,籽粒年需求大约140万吨,花丝年需求大约2000吨。全世界红花年种植面积约110万公顷,以收籽榨油食用为主,年籽粒产量约89万吨。我国红花栽培历史悠久,汉代就有关于红花栽培和药用的记载。近年来,我国红花栽培面积在3万—5万公顷,花、油两用,主要分布新疆、云南、四川、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年产花丝1750吨,产籽粒89万吨。其中,新疆和云南等省区约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云南产区主要在滇西地区如巍山、弥渡、宾川、永胜、南涧、怒江、保山等地,以采花药用为主,约占全国产量的20%以上。

云南红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亚热带和河谷区江边及半山坡地,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降雨量559—820mm,且集中7—9月,冬春干旱少雨。该区红花一般于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播种,品种以老品种的小花为主,花色多为黄色。由于该区冬春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大部分地块得不到有效灌溉,土壤墒情较差,导致红花长势差,分枝少,且第一分枝较高,红花产量低,仅为8—15kg,广种薄收,种植效益较差。研究滴灌节水栽培技术,对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和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申请号CN201310061778.9公开了一种红花耐旱节水栽培技术。但该方法适用于新疆等种植区春播红花,主要采用宽窄行播种、稀植栽培和地膜覆盖、雨季排水等技术措施。该技术不适用与云南红花秋播产区的红花栽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红花滴灌节水高效栽培方法,该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高产、高效的效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红花滴灌节水高效栽培方法,包括品种选择、土壤选择、适时播种、合理密植、节水滴灌、科学管理、及时收获七项集成技术的综合运用,步骤具体如下:

1、品种选择:选择早熟、耐旱、抗病、高产品种。

2、土壤选择:选择向阳、地热高燥、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排灌良好的轻粘土、沙壤或壤土。

3、整地施肥:翻犁、晒垡、碎土耙平。在翻犁前施入农家肥2000kg/666.7m2作基肥。

4、种子处理:精选种子,去除空瘪粒及杂质;播种前浸种消菌,晾干待用。

5、适时播种:播期宜在9月中旬-10月上、中旬。

6、合理密植:播种时按株行距30×60cm播种,以利农事操作和田间通风透光,协调红花个体与群体矛盾。

7、间苗和定苗:间去多苗、小苗和弱苗,每穴留苗1-2株。

8、节水滴灌:红花苗期、莲座期植株小,需水量不大,结合墒情可利用沟渠水合理灌溉。伸长期、分枝期和开花期需水量较大,在2月上、中旬进入伸长期,进行第1次滴灌,第1次滴灌后根据红花生长及土壤墒情每间隔12-15天滴灌1次水,红花整个生育期一般滴灌5-7次。同时结合滴灌随水施肥。

9、中耕除草:生长期间进行3次中耕除草,第1次在幼苗期,第2次在茎节伸长初期,第3次在植株封垄前完成,结合中耕进行根部培土。

10、病虫害防治:红花的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枯萎病、疫霉根腐病、白粉病、锈病、蚜虫、潜叶蝇及地老虎、金龟子、蝼蛄。防治病虫害时,应选择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连续防治2-3次,效果显著。

11、采收加工:按花朵开放程度适时分批采摘,花采收后于通风处摊薄阴干,不能在强光下日晒,以保证干花质量。收籽摊晒脱粒,精选入库。

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红花滴灌节水高效栽培方法进行红花栽培,亩灌水量70-100 m3,较常规栽培亩可节水440m3,常规跑沟灌水亩需水540m3。红花花丝亩产量可达30—35kg,亩产红花籽135kg。花丝产量较常规栽培亩增产15kg,红花籽亩增产35kg。近年红花花丝价格85—110元/kg,红花籽4-6元/kg,花丝按90元/kg,红花籽5元计,亩增收1525元,扣除滴灌设施新增陈本550元/亩及100元水费,可实现亩新增纯收入975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1、品种选择:选择早熟、耐旱、抗病、高产品种,如:“AC-1无刺红”、“云花2号”等。

2、土壤选择:选择向阳、地热高燥、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排灌良好的轻粘土、沙壤或壤土。

3、整地施肥:翻犁、晒垡、碎土耙平。在翻犁前施入完全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kg/666.7m2撒匀作基肥。

4、种子处理:精选种子,去除空瘪粒及杂质;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0.5%的50%多菌灵、80%炭疽福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浸种10-20min,晾干待用,可有效防治根腐病、立枯病。

5、适时播种:播种期宜在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播种。

6、合理密植:播种时按株行距30×60cm播种,以利农事操作和田间通风透光,协调红花个体与群体矛盾。播种采用穴播,每穴2-3粒,播种深度2-4cm,播种后覆盖一层细土或农家肥稍加镇压,及时浇、灌水以保证出苗,一般10—15d出苗。用种量为1.5-2kg/666.7m2。

7、间苗和定苗:出苗后,真叶长出3-5叶、苗高6-8cm时定苗,间去多苗、小苗和弱苗,每穴留苗1-2株。

8、节水滴灌:红花苗期、莲座期植株小,需水量不大,结合墒情可利用沟渠水合理灌溉。伸长期、分枝期和开花期需水量较大,于行间植株两侧10-20cm处布滴带,并根据种植量打孔。在2月上、中旬进入伸长期,进行第1次滴灌,灌水量10m3/666.7m2,第1次滴灌后根据红花生长及土壤墒情每间隔12-15d滴灌1次水,红花整个生育期一般滴灌7-10次。每次滴水量不得少于10m3/666.7m2,同时结合滴灌随水施肥,在伸长期及现蕾前期结合滴灌施尿素10-15kg/666.7m2和氧化钾4kg/666.7m21—2次或现蕾前用0.1%-0.3%磷酸二氢钾喷施叶面进行根外追肥,增加花蕾数。

9、中耕除草:莲座期及伸长期田间杂草多,土块大,及时中耕除草、疏松表土。生长期间进行3次中耕除草,第1次在幼苗期,第2次在茎节伸长初期,第3次在植株封垄前完成,结合中耕进行根部培土。

10、病虫害防治:红花的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枯萎病、疫霉根腐病、白粉病、锈病、蚜虫、潜叶蝇及地老虎、金龟子、蝼蛄。防治病虫害时,应选择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如多菌灵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吡虫啉5000倍液加50%氯溴异菌脲酸1000倍液、阿维菌素,隔10d左右一次,连续防治2-3次,效果显著。

11、采收加工:按花朵开放程度适时分批采摘,花采收后置于通风处摊薄阴干,不能在强光下日晒,以保证干花质量。收籽摊晒脱粒,精选入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