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澳洲坚果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5355阅读:11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经济植物的栽培方法,特别是一种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澳洲坚果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澳洲坚果(拉丁文名:MacadamiaternifoliaF.)又名夏威夷果,属山龙眼科植物,在众多的干果之中,澳洲坚果的经济价值最高,素来享有“干果之王”的誉称。澳洲坚果呈奶白色,果仁营养丰富,含油量70%左右,蛋白质9%,含有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内的17种氨基酸,还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澳洲坚果除了制作干果外,还可制作糕点、巧克力、食用油、化妆品等。果皮粉碎后可混作家畜饲料,果壳可制作活性炭或作燃料,也可粉碎作塑料制品的填充料。由于气候差异,能种植澳洲坚果的地方少,收获的产量更少。我国南方气候适宜,能种植,但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都有很多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石漠化面积达12.96万平方公里,每年大约吞噬1856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总体呈加剧趋势。对于强度石漠化地区,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严重失调,人类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因此对石漠化的治理主要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移民,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步恢复植被,并合理开发喀斯特生态旅游。对于中度石漠化地区,主要采取以治理为主的生态战略,通过退耕还林、发展混农林业等措施积极治理。对于轻度石漠化地区,主要采取治理为主、加强预防的生态战略,进行生态农业、庭院经济的生态综合防治,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保护好现有的土地和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土地。在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在石漠化地区种植澳洲坚果既能绿化荒山、恢复生态环境,又能发展坚果产业。澳洲坚果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在降水量200毫米上下的干旱荒漠区仍然能以基本状态自然生长发育。澳洲坚果的主根系极为发达,有着贮水功能的根系网络,保持水土的能力。土壤pH值在5.5-7.5之间均可生长。因此澳洲坚果容易繁殖,给石漠化大面积推广带来方便。在我国西南的广西百色和云南省的一些地区,已经有成功种植澳洲坚果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先例,但是,怎样在石漠化较严重的地区种植优质澳洲坚果获得优质坚果,还没有规模化实施。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在喀斯特石漠化山地获得优质澳洲坚果品种的栽培方法,使澳洲坚果成为绿化荒山、防风固土的先锋树种,不仅能够恢复喀斯特石山地区生态环境,且能够为当地农民群众增加收入。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澳洲坚果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品种选育、整地、育苗及嫁接、种植、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所述的病虫害管理的具体步骤为:采用由甲基托布津和烯丙苯噻唑混配而成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所述的药剂中甲基托布津和烯丙苯噻唑的质量比为5-8:1,所述的甲基托布津和烯丙苯噻唑占药剂的质量百分比为60-70%。喷雾时将药剂稀释为500-800倍液对地表及澳洲坚果的枝干、叶、果进行全面喷洒,每隔10-15天喷一次。所述的甲基托布津和烯丙苯噻唑的质量比为5:1或8:1。所述的品种选育为,采用OC澳洲坚果品种作为砧木,“桂热1号”品种作为接穗。所述的育苗及嫁接的步骤为,采用8-9月采摘的果实播种,洗净种子,浸泡药水杀菌消毒,随即在沙床播种;沙床保持湿润,待苗高15-20cm,移苗装袋,幼苗基径达到1cm以上即可作为砧木嫁接;嫁接方法采用穗接法或牙接法,待嫁接穗成活长出10厘米以上即可移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我国的广西西部和贵州、云南等地,由于砍伐森林,地表不能涵养水分,水都流失严重,所以栽种澳洲坚果,给水土流失起到很好作用,农民种植澳洲坚果既可以保住水土,通过种植澳洲坚果又提高了收入。本发明对实现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本发明培育出来的澳洲坚果:根系发达,涵养水分,树形较大,枝条多,节形突出,长势旺盛,结果多,只要适当施肥,结果率很高,果实鲜吃味美,还可作干果、巧克力、食用油、化妆品或浸泡果酒,口感好,味道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澳洲坚果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品种选育:选取本地耐旱、耐贫瘠的坚果实生树种繁育,得到适合石漠化山地的优良澳洲坚果品种,经过筛选选育得到新品种“桂热1号”。本发明采用OC澳洲坚果品种作为砧木,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自主选育的品种“桂热1号”作为接穗。OC对广西的红壤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耐贫瘠,长势旺盛,但横枝多,叶片小而薄,产叶量较低。“桂热1号”抗旱耐寒等抗逆性很强,适宜广西、云南、广东等较干旱的地带推广应用。所以采用OC作为砧木,桂热1号作为接穗,互补了其优势。(2)整地:宜选择在土层厚度为30厘米以上、土质疏松、排水性与透气性良好、光照条件好的阳坡、半阳坡地段,如果地块是带状,整地宽度一般为5-6米,深50-80厘米;带长根据地形确定,每隔一定距离应保留5米自然植被,如果地块是块状(穴垦),常用规格有:40厘米或50厘米,以种植穴为中心,清除四周的灌丛和杂草,覆盖树盘,清理范围根据整地规格的大小而定。(3)育苗及嫁接:用8-9月采摘的果实播种,洗净种子,浸泡药水杀菌消毒,随即在沙床播种。沙床经常保持湿润,待苗高15-20cm,移苗装袋,幼苗基径达到1cm才能作为砧木嫁接。嫁接方法可采用穗接法或牙接法,待嫁接穗成活长出15厘米左右即可移栽。(4)种植:带状地以品字型、块状地以单棵种植,根据地块大小进行,挖坑深度适当比平地深2-10厘米,主要是石漠山地土壤少,干旱,适当深度挖坑能够使得果苗扎根深,耐旱;在坑内加入适量农家肥或复合肥作为基肥,注意果苗的根部不要直接接触肥料,可以放入肥料后覆盖一层土,然后栽种果苗。(5)修剪:在石漠化山地进行种植,水土少,尽量多留枝条,剪枝形式为高剪,不能低剪,剪伐时留壮枝去弱枝、病枝。(6)水肥管理:栽植后及时淋水、施肥和松土,土壤干旱要及时灌溉淋水;果地有积水,应平整低洼处或开沟排除积水。结合除草进行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新枝发芽开叶后,淋施粪水或尿素液一次,以后根据新枝生长情况,追施肥1次,施肥量为每棵施尿素1kg或复合肥1kg。在开花结果期需要半年追肥1次,施有机肥(或者羊粪、鸡粪)每亩800-1000公斤,在开花期(2月底至3有初),为使幼果迅速膨大,每亩还需施复合肥15-20公斤。(7)病虫害防治:澳洲坚果的主要病害是卷叶枯病和白粉病,为害初期,枝条中上部芽叶皱缩,叶片出现不规则缺刻和孔洞,并向上卷起呈瓢状,叶背可见黄绿相间病斑,叶脉处出现瘤状突起。本发明采用由甲基托布津和烯丙苯噻唑混配而成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所述的药剂中甲基托布津和烯丙苯噻唑的质量比为5-8:1,所述的甲基托布津和烯丙苯噻唑占药剂的质量百分比为60-70%。喷雾时将药剂稀释为500-800倍液全面喷洒,隔10d喷一次。本发明还要结合冬耕剪枝的果园及时清除病枝叶,病枝叶集中烧毁,对发病的澳洲坚果要淘汰或根剪。实施例2:甲基托布津、烯丙苯噻唑及复配剂对澳洲坚果白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方法: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将甲基托布津、烯丙苯噻唑及其混配制剂按有效成分含量梯度系列稀释5个浓度,用无菌水作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澳洲坚果白粉病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式,计算EC50。根据孙云沛法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测定结果见表1。表1:甲基托布津、烯丙苯噻唑及复配剂对澳洲坚果白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表供试药剂配比EC50(mg/L)共毒系数(CTC)甲基托布津(A)/23.48/烯丙苯噻唑(B)/28.52/A:B5:116.37147.8A:B8:117.24138.9A:B10:131.6675.4测定结果表明,当甲基托布津和烯丙苯噻唑的配比为5:1-8:1时,共毒系数(CTC)大于120,混配剂对澳洲坚果白粉病的增效明显,当以配比为10:1时共毒系数为75.4,表现出拮抗作用。实施例3:制备实施例2所得的制剂应用于澳洲坚果白粉病的田间试验(1)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共12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一亩。各个处理对应的药剂及用药量如下:试验组1#:60%甲基托布津·烯丙苯噻唑可湿性粉剂(配比5:1),稀释倍数800倍试验组2#: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倍数500倍试验组3#:10%烯丙苯噻唑可湿性粉剂,稀释倍数300倍试验组4#:空白对照(CK)(2)施药方法:各处理按照试验设计对应的药剂及浓度均匀喷雾于澳洲坚果上,间隔10天后再喷一次,共两次。(3)试验调查方法药前及末次用药后14d调查。在第1次用药之前,调查并记录病情基数,在第2次施药后14d调查防治效果。(4)试验结果经统计分析,末次药后14d,试验组1#的防效为93.5%,试验组2#防效为57.2%,试验组3#的防效为32.0%。试验中,试验组1#对澳洲坚果白粉病的防效明显优异于试验组2#和试验组3#,说明甲基托布津与烯丙苯噻唑在推荐配比内混配的效果并不是两种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相互混配能减少各单剂的施用量,有利于减少农用成本。试验期间,肉眼观察各个试验组的澳洲坚果叶片均未见叶片黄、变形等异常症状。说明试验药剂对澳洲坚果的安全性较好。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