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耳草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8197阅读:76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挖耳草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挖耳草(学名:Utricularia bifida L.)又名耳挖草、金耳挖等,属管状花目,狸藻科陆生小草本。具不明显匍匐枝,地下枝上具叶器;全株无绿色叶片,不营光合作用;捕虫囊着生于叶器和匍匐枝上,球形,压扁,捕食湿土地中微小动物。总状花序立于地面,苞叶褐红色,花黄色。常生于湿草地。中国东南、西南诸省及东南亚部分国家或地区有分布。

陆生小草本。假根少数,丝状,基部增厚,具多数长0.5-1毫米的乳头状分枝。匍匐枝少数,丝状,具分枝。叶器生于匍匐枝上,于开花前凋萎或于花期宿存,狭线形或线状倒披针形,顶端急尖或钝形,长7-30毫米,宽1-4毫米,膜质,无毛,具1脉。捕虫囊生于叶器及匍匐枝上,球形,侧扁,长0.6-1毫米,具柄;口基生,上唇具2条钻形附属物,下唇钝形,无附属物。花序直立,长2-40厘米,中部以上具1-16朵疏离的花;花序梗圆柱状,粗0.3-1毫米,上部光滑,下部具细小的腺体,具1-5鳞片;苞片与鳞片相似,基部着生,宽卵状长圆形,顶端钝,长约1毫米;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0.5毫米;花梗长2-5毫米,丝状,具翅,于花期直立,花后伸长并下弯。花萼2裂达基部,上唇稍大,裂片宽卵形,顶端钝,基部下延,花期长3-4毫米,果期增大,长5-6毫米,无毛。花冠黄色,长6-10毫米,外面无毛;上唇狭长圆形或长卵形,顶端圆形,长3-4.5毫米,宽2-3毫米,下唇近圆形,长4-4.5毫米,宽3.5-4毫米,顶端圆形或具2-3浅圆齿,喉凸隆起呈浅囊状;距钻形,长3-5毫米,与下唇成锐角或钝角叉开。雄蕊无毛;花丝线形,长约1毫米,近伸直,上部略膨大;药室于顶端汇合。雌蕊无毛;子房卵球形;花柱短而显著;柱头下唇近圆形,反曲,上唇较短,钝形。蒴果宽椭圆球形,背腹扁,果皮膜质,长2.5-3毫米,室背开裂。种子多数,卵球形或长球形,长0.4-0.6毫米;种皮无毛,具网状突起,网格纵向延长,多少扭曲。花期6-12月,果期7月一次年1月。主治

挖耳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痛,急性肠炎,痢疾,尿路感染,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疮疖肿毒,乳腺炎,腮腺炎,带状疱疹,毒蛇咬伤,中耳炎。目前为止还没有挖耳草的种植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挖耳草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挖耳草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准备:在3-4月,选择种背阳的植地,将养殖地方深挖20-30厘米,养殖地周围进行围坝,围坝周围夯实处理;每亩按照15~20kg 的比例施加基肥,所述基肥包括:按照重量份计,将木炭5~6份、稻壳7~8份、蚯蚓粪12~16份、菜籽沤肥10-13份、鸡粪12-13份、过磷酸钙2-4份、硫酸钾3~6份、尿素3-5份、水溶氨基酸液10-13份、氨基酸5-7份、营养土40-60份、塘泥30-40份,上述原料均匀混合后入养殖地,再加入养殖水,养殖水加入养殖地一半深度的养殖水,并且进行围坝的加固,同时没3天添加养殖水一次,每次加水量以第一次加养殖水量为准,

2)基础植物种植:每亩按照10-12%重量均洒芦苇种子、水芹种子、茭白种子混合种植,待芦苇、水芹、茭白出苗后长至5-6厘米后再投入浮萍,待芦苇、水芹、茭白植株长至15-20厘米、水芹植株长至10-12厘米、茭白植株长至15-20厘米时进行顶端去芽的操作,

3)育苗种植:在5-6月,选取种植饱满的挖耳草种子,用纸巾催芽法:在23℃-25℃水温浸泡种子,并保持水温浸泡24-48小时,待挖耳草种子长出苗后,用高锰酸钾1:20混合纯净水进行种子表面的喷洒消毒;

4)播种:消毒后的挖耳草幼苗播种在养殖地中,土地深翻达到10cm-15cm;深翻后每亩地划分成多条沟垄,沟垄的宽度为 10-20厘米,沟垄中按照每平方米播种挖耳草幼苗,每棵幼苗间隔5-9厘米,播种深度在3-5厘米,播种后用养殖水缓灌,

5)幼苗期间的管理:

挖耳草种植4-5天,每天进行人工检查;检查倒苗、死苗进行补种和扶持,

6)生长期管理:

挖耳草种植15-18天,每隔7~8天的清晨点浇水一次,每15~20 天施肥一次。

7)收获:待成熟后全植株人工收获,同时将芦苇、水芹、茭白进行收获,保留芦苇、水芹、茭白的根系,全地再施基肥一次,待来年挖耳草的种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该方法种植的挖耳草出苗率高、生长速度快、发病率低、产量高、且品质优良等优点,适合大规模推广种植。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挖耳草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准备:在3-4月,选择种背阳的植地,将养殖地方深挖20-30厘米,养殖地周围进行围坝,围坝周围夯实处理;每亩按照15~20kg 的比例施加基肥,所述基肥包括:按照重量份计,将木炭5~6份、稻壳7~8份、蚯蚓粪12~16份、菜籽沤肥10-13份、鸡粪12-13份、过磷酸钙2-4份、硫酸钾3~6份、尿素3-5份、水溶氨基酸液10-13份、氨基酸5-7份、营养土40-60份、塘泥30-40份,上述原料均匀混合后入养殖地,再加入养殖水,养殖水加入养殖地一半深度的养殖水,并且进行围坝的加固,同时没3天添加养殖水一次,每次加水量以第一次加养殖水量为准,

2)基础植物种植:每亩按照10-12%重量均洒芦苇种子、水芹种子、茭白种子混合种植,待芦苇、水芹、茭白出苗后长至5-6厘米后再投入浮萍,待芦苇、水芹、茭白植株长至15-20厘米、水芹植株长至10-12厘米、茭白植株长至15-20厘米时进行顶端去芽的操作,

3)育苗种植:在5-6月,选取种植饱满的挖耳草种子,用纸巾催芽法:在23℃-25℃水温浸泡种子,并保持水温浸泡24-48小时,待挖耳草种子长出苗后,用高锰酸钾1:20混合纯净水进行种子表面的喷洒消毒;

4)播种:消毒后的挖耳草幼苗播种在养殖地中,土地深翻达到10cm-15cm;深翻后每亩地划分成多条沟垄,沟垄的宽度为 10-20厘米,沟垄中按照每平方米播种挖耳草幼苗,每棵幼苗间隔5-9厘米,播种深度在3-5厘米,播种后用养殖水缓灌,

5)幼苗期间的管理:

挖耳草种植4-5天,每天进行人工检查;检查倒苗、死苗进行补种和扶持,

6)生长期管理:

挖耳草种植15-18天,每隔7~8天的清晨点浇水一次,每15~20 天施肥一次。

7)收获:待成熟后全植株人工收获,同时将芦苇、水芹、茭白进行收获,保留芦苇、水芹、茭白的根系,全地再施基肥一次,待来年挖耳草的种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皆应属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