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的嫁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5258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茶的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是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的木本科油料作物,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油茶适合栽培在温暖湿润的地区,对降水量和日照时长上的要求较高,油茶在地球上主要的分布范围为北半球。油茶具有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油茶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左右,比橄榄油高出7%,油酸含量达80%~83%,亚油酸达7%~13%,并富含维生素A、B、D、E等,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茶籽油因其油质佳、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保健功能好而成为了全球最优质的食用植物油,长期食用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茶籽油除了用于食用,还可继续深加工成为保健用油、注射用油等深加工产品。油茶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茶籽油及其精加工产品的价值。油茶的生态效益显著,可以在荒山或者宜林荒地种植,油茶属于常绿树种,根系发达,可以起到改善区域小气候、减少风灾,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由于油茶较为耐火而不易燃,因此在森林中起到防火、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同时油茶林的存在能够增加土壤的腐殖质的含量,加速土壤的成熟和岩石的风化,改善林地的土壤状况。

种植油茶可以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目前,现有油茶的种植方法为播种、嫁接和扦插。播种是将油茶种子直接播于苗床,培育出苗,这是最常规育苗方法,其不足之处是林木良莠不齐、成活率和产量低;为了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采用扦插或嫁接育苗,然后进行栽植造林;嫁接是选普通油茶大粒种子,在室内沙床催芽育苗作嫁砧,选用生长粗壮、腋芽明显、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的饱和油茶芽作接穗,但是嫁接在砧木培育上耗费大量时间与成本,且嫁接时间收到砧木培育时间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活率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油茶嫁接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茶的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砧木培育:将优质、抗病和高含油量的油茶种子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h,清洗干净后播种于沙床内,然后盖上6~10cm厚的湿河砂,浇透水,盖上薄膜保湿,待油茶种子萌发并使胚芽长到3~7cm,即可准备嫁接;

(2)穗条的采集和处理

选树冠外围中、上部叶芽饱满的当年生木质化、无病虫害的春梢或半木质化的夏梢为接穗,穗粗0.28~0.35cm;

(3)苗圃地选择和预处理

苗圃选择:苗圃地选在交通方便,背风向阳,便于排灌的地方,土质疏松肥沃,土壤深厚,pH值5.5~6.0的黄壤或黄沙壤;

苗圃预处理:整地,每亩地用8~10kg硫酸亚铁进行杀虫和土壤消毒,放置10~25天后,施底肥,每亩施用20~35kg腐熟的饼肥、25~40kg复合肥、10~20kg硅肥和300~500kg土家肥,然后翻入土中;作苗床,苗床宽90~110cm,苗床作好后盖上一层黄心土,厚度为5~10cm,喷淋后盖上塑料薄膜保湿;

(4)架设荫棚

嫁接前在苗圃上搭设荫棚,棚高1.8~2m,遮阴度50%~70%,棚顶遮阴材料用绿色二针或黑色三针遮阳网;

(5)嫁接

a:嫁接时间:嫁接于5月中下旬或6月中上旬进行;

b:削接穗:剪去穗条上叶片的1/3~1/2,在距叶柄基部0.2cm处开始斜削一刀,斜面成30°,斜面长1.2cm,再翻转接穗与第一刀对称斜削一刀,使接穗呈薄楔形,削面平整光滑,最后在牙尖上方0.2cm处斜切一刀,切断接穗;

c:削苗砧:将砧苗从砂中取出,放在水中洗净泥沙,取砧苗时避免碰掉砧苗上的种子和碰断根部;胚根留4~6cm,多余截断,在子叶柄上部2cm处切断,对准砧木中轴切下一刀,下切深度为1.2~1.5cm;

d:嫁接:将切好的砧芽放在预先剪好的长条形废牙膏皮上,再将接穗的薄楔形木质部插入苗砧,砧芽与接穗对齐,接穗削面稍露白即可,最后将牙膏皮捏紧即可;嫁接体的根在80mg/L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0~15s;

e:栽植:将嫁接好的苗木移栽到苗床上,栽植株行距为5×12cm;先用竹扦在苗床上挖洞,然后将嫁接好的油茶苗插入洞中,复土使砧木根系舒展,深度以露出接口牙膏皮为宜,浇透定根水,然后取长为1.8~2m的竹蔑条若干,弯成拱形插于苗床两边,上盖塑料薄膜,薄膜四周用土封压严实;

(6)接后管理

a:除萌去杂:移植20~30天后,及时拔除苗床上的杂草、除去未接活及死亡的砧木苗、剪除接活砧木苗上的萌芽和摘除幼苗上的花芽;

b:控温和保湿:阴雨天气,及时排水,减少薄膜覆盖,增加透光度;高温天气,打开苗床薄膜,通风降温并及时补充水分;

c:追肥:待嫁接苗生长至5~8cm,每亩喷施35~45L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硼酸1~3份、钼酸铵0.5~2份、硫酸钾5~10份、尿素10~20份、水50~90份;

d:病虫害防治:嫁接苗的主要病害是白绢病,防治方法为拔除病株,然后喷施50%多菌灵600~800倍液。

优选地,步骤(2)中穗条的采集在早上六点到九点间有露水时进行。

优选地,所述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硼酸1份、钼酸铵1.5份、硫酸钾8份、尿素16份、水75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油茶嫁接方法,有效提高了嫁接成活率,成活率高达92%以上,保证了油茶种植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合理施肥,满足油茶在不同时期对肥料的需求,增加了油茶的生长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油茶的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砧木培育:将优质、抗病和高含油量的油茶种子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h,清洗干净后播种于沙床内,然后盖上6~10cm厚的湿河砂,浇透水,盖上薄膜保湿,待油茶种子萌发并使胚芽长到3~7cm,即可准备嫁接;

(2)穗条的采集和处理

选树冠外围中、上部叶芽饱满的当年生木质化、无病虫害的春梢或半木质化的夏梢为接穗,穗粗0.28~0.35cm;穗条的采集在早上六点到九点间有露水时进行;

(3)苗圃地选择和预处理

苗圃选择:苗圃地选在交通方便,背风向阳,便于排灌的地方,土质疏松肥沃,土壤深厚,pH值5.5~6.0的黄壤或黄沙壤;

苗圃预处理:整地,每亩地用9kg硫酸亚铁进行杀虫和土壤消毒,放置10~25天后,施底肥,每亩施用30kg腐熟的饼肥、35kg复合肥、10kg硅肥和500kg土家肥,然后翻入土中;作苗床,苗床宽90~110cm,苗床作好后盖上一层黄心土,厚度为5~10cm,喷淋后盖上塑料薄膜保湿;

(4)架设荫棚

嫁接前在苗圃上搭设荫棚,棚高1.8~2m,遮阴度50%~70%,棚顶遮阴材料用绿色二针或黑色三针遮阳网;

(5)嫁接

a:嫁接时间:嫁接于5月中下旬或6月中上旬进行;

b:削接穗:剪去穗条上叶片的1/3~1/2,在距叶柄基部0.2cm处开始斜削一刀,斜面成30°,斜面长1.2cm,再翻转接穗与第一刀对称斜削一刀,使接穗呈薄楔形,削面平整光滑,最后在牙尖上方0.2cm处斜切一刀,切断接穗;

c:削苗砧:将砧苗从砂中取出,放在水中洗净泥沙,取砧苗时避免碰掉砧苗上的种子和碰断根部;胚根留4~6cm,多余截断,在子叶柄上部2cm处切断,对准砧木中轴切下一刀,下切深度为1.2~1.5cm;

d:嫁接:将切好的砧芽放在预先剪好的长条形废牙膏皮上,再将接穗的薄楔形木质部插入苗砧,砧芽与接穗对齐,接穗削面稍露白即可,最后将牙膏皮捏紧即可;嫁接体的根在80mg/L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0~15s;

e:栽植:将嫁接好的苗木移栽到苗床上,栽植株行距为5×12cm;先用竹扦在苗床上挖洞,然后将嫁接好的油茶苗插入洞中,复土使砧木根系舒展,深度以露出接口牙膏皮为宜,浇透定根水,然后取长为1.8~2m的竹蔑条若干,弯成拱形插于苗床两边,上盖塑料薄膜,薄膜四周用土封压严实;

(6)接后管理

a:除萌去杂:移植20~30天后,及时拔除苗床上的杂草、除去未接活及死亡的砧木苗、剪除接活砧木苗上的萌芽和摘除幼苗上的花芽;

b:控温和保湿:阴雨天气,及时排水,减少薄膜覆盖,增加透光度;高温天气,打开苗床薄膜,通风降温并及时补充水分;

c:追肥:待嫁接苗生长至5~8cm,每亩喷施35L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硼酸1份、钼酸铵1.5份、硫酸钾8份、尿素16份、水75份;

d:病虫害防治:嫁接苗的主要病害是白绢病,防治方法为拔除病株,然后喷施50%多菌灵600~800倍液。

实施例2

一种油茶的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砧木培育:将优质、抗病和高含油量的油茶种子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h,清洗干净后播种于沙床内,然后盖上6~10cm厚的湿河砂,浇透水,盖上薄膜保湿,待油茶种子萌发并使胚芽长到3~7cm,即可准备嫁接;

(2)穗条的采集和处理

选树冠外围中、上部叶芽饱满的当年生木质化、无病虫害的春梢或半木质化的夏梢为接穗,穗粗0.28~0.35cm;穗条的采集在早上六点到九点间有露水时进行;

(3)苗圃地选择和预处理

苗圃选择:苗圃地选在交通方便,背风向阳,便于排灌的地方,土质疏松肥沃,土壤深厚,pH值5.5~6.0的黄壤或黄沙壤;

苗圃预处理:整地,每亩地用8kg硫酸亚铁进行杀虫和土壤消毒,放置10~25天后,施底肥,每亩施用20kg腐熟的饼肥、30kg复合肥、18kg硅肥和300kg土家肥,然后翻入土中;作苗床,苗床宽90~110cm,苗床作好后盖上一层黄心土,厚度为5~10cm,喷淋后盖上塑料薄膜保湿;

(4)架设荫棚

嫁接前在苗圃上搭设荫棚,棚高1.8~2m,遮阴度50%~70%,棚顶遮阴材料用绿色二针或黑色三针遮阳网;

(5)嫁接

a:嫁接时间:嫁接于5月中下旬或6月中上旬进行;

b:削接穗:剪去穗条上叶片的1/3~1/2,在距叶柄基部0.2cm处开始斜削一刀,斜面成30°,斜面长1.2cm,再翻转接穗与第一刀对称斜削一刀,使接穗呈薄楔形,削面平整光滑,最后在牙尖上方0.2cm处斜切一刀,切断接穗;

c:削苗砧:将砧苗从砂中取出,放在水中洗净泥沙,取砧苗时避免碰掉砧苗上的种子和碰断根部;胚根留4~6cm,多余截断,在子叶柄上部2cm处切断,对准砧木中轴切下一刀,下切深度为1.2~1.5cm;

d:嫁接:将切好的砧芽放在预先剪好的长条形废牙膏皮上,再将接穗的薄楔形木质部插入苗砧,砧芽与接穗对齐,接穗削面稍露白即可,最后将牙膏皮捏紧即可;嫁接体的根在80mg/L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0~15s;

e:栽植:将嫁接好的苗木移栽到苗床上,栽植株行距为5×12cm;先用竹扦在苗床上挖洞,然后将嫁接好的油茶苗插入洞中,复土使砧木根系舒展,深度以露出接口牙膏皮为宜,浇透定根水,然后取长为1.8~2m的竹蔑条若干,弯成拱形插于苗床两边,上盖塑料薄膜,薄膜四周用土封压严实;

(6)接后管理

a:除萌去杂:移植20~30天后,及时拔除苗床上的杂草、除去未接活及死亡的砧木苗、剪除接活砧木苗上的萌芽和摘除幼苗上的花芽;

b:控温和保湿:阴雨天气,及时排水,减少薄膜覆盖,增加透光度;高温天气,打开苗床薄膜,通风降温并及时补充水分;

c:追肥:待嫁接苗生长至5~8cm,每亩喷施40L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硼酸1份、钼酸铵1份、硫酸钾6份、尿素12份、水70份;

d:病虫害防治:嫁接苗的主要病害是白绢病,防治方法为拔除病株,然后喷施50%多菌灵600~800倍液。

实施例3

一种油茶的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砧木培育:将优质、抗病和高含油量的油茶种子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h,清洗干净后播种于沙床内,然后盖上6~10cm厚的湿河砂,浇透水,盖上薄膜保湿,待油茶种子萌发并使胚芽长到3~7cm,即可准备嫁接;

(2)穗条的采集和处理

选树冠外围中、上部叶芽饱满的当年生木质化、无病虫害的春梢或半木质化的夏梢为接穗,穗粗0.28~0.35cm;穗条的采集在早上六点到九点间有露水时进行;

(3)苗圃地选择和预处理

苗圃选择:苗圃地选在交通方便,背风向阳,便于排灌的地方,土质疏松肥沃,土壤深厚,pH值5.5~6.0的黄壤或黄沙壤;

苗圃预处理:整地,每亩地用10kg硫酸亚铁进行杀虫和土壤消毒,放置10~25天后,施底肥,每亩施用35kg腐熟的饼肥、25kg复合肥、20kg硅肥和500kg土家肥,然后翻入土中;作苗床,苗床宽90~110cm,苗床作好后盖上一层黄心土,厚度为5~10cm,喷淋后盖上塑料薄膜保湿;

(4)架设荫棚

嫁接前在苗圃上搭设荫棚,棚高1.8~2m,遮阴度50%~70%,棚顶遮阴材料用绿色二针或黑色三针遮阳网;

(5)嫁接

a:嫁接时间:嫁接于5月中下旬或6月中上旬进行;

b:削接穗:剪去穗条上叶片的1/3~1/2,在距叶柄基部0.2cm处开始斜削一刀,斜面成30°,斜面长1.2cm,再翻转接穗与第一刀对称斜削一刀,使接穗呈薄楔形,削面平整光滑,最后在牙尖上方0.2cm处斜切一刀,切断接穗;

c:削苗砧:将砧苗从砂中取出,放在水中洗净泥沙,取砧苗时避免碰掉砧苗上的种子和碰断根部;胚根留4~6cm,多余截断,在子叶柄上部2cm处切断,对准砧木中轴切下一刀,下切深度为1.2~1.5cm;

d:嫁接:将切好的砧芽放在预先剪好的长条形废牙膏皮上,再将接穗的薄楔形木质部插入苗砧,砧芽与接穗对齐,接穗削面稍露白即可,最后将牙膏皮捏紧即可;嫁接体的根在80mg/L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0~15s;

e:栽植:将嫁接好的苗木移栽到苗床上,栽植株行距为5×12cm;先用竹扦在苗床上挖洞,然后将嫁接好的油茶苗插入洞中,复土使砧木根系舒展,深度以露出接口牙膏皮为宜,浇透定根水,然后取长为1.8~2m的竹蔑条若干,弯成拱形插于苗床两边,上盖塑料薄膜,薄膜四周用土封压严实;

(6)接后管理

a:除萌去杂:移植20~30天后,及时拔除苗床上的杂草、除去未接活及死亡的砧木苗、剪除接活砧木苗上的萌芽和摘除幼苗上的花芽;

b:控温和保湿:阴雨天气,及时排水,减少薄膜覆盖,增加透光度;高温天气,打开苗床薄膜,通风降温并及时补充水分;

c:追肥:待嫁接苗生长至5~8cm,每亩喷施45L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硼酸1份、钼酸铵0.5份、硫酸钾10份、尿素20份、水90份;

d:病虫害防治:嫁接苗的主要病害是白绢病,防治方法为拔除病株,然后喷施50%多菌灵600~800倍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