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室用杀菌消毒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3289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术室用杀菌消毒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术室是对病人进行抢救和治疗的场所,由于手术环境下患者的器官、组织会暴露于环境中,因此手术室的洁净水平直接影响着手术安全和治疗效果,因此手术室环境对消毒操作及无菌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手术室使用的杀菌消毒药物大多由化学制剂制成,该种类的化学制剂对人体皮肤有严重的刺激性,不利于手术的进行,有的甚至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若杀菌消毒不彻底,很容易使患者伤口化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目前消毒液多种多样,但大多数都是针对人体细菌方面进行配置,无法对医护人员本身以及手术室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消毒;手术室杀菌消毒主要是消除一系列的细菌以及病原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菌、绿脓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等,为手术室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寻找一种高效杀菌消毒剂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及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术室用杀菌消毒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杀菌消毒剂效果显著,使用安全,无刺激性,成本低廉,可有效杀灭病毒、细菌、真菌及病原菌,避免了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同时也降低了手术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非常适合在医院的手术室中大规模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手术室用杀菌消毒剂,制成所述杀菌消毒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韶子26~50份,黄水枝26~50份,忽布筋骨草25~49份,岩椒草24~48份,一品红24~48份,油柑叶24~48份,大蒜23~47份,细叶马料梢22~46份,丁香22~46份,豨莶21~45份,水百合20~44份,酸藤木20~44份,霹水草20~44份和铺地黍根19~42份。

制成所述杀菌消毒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韶子30~46份,黄水枝30~46份,忽布筋骨草29~45份,岩椒草28~44份,一品红28~44份,油柑叶28~44份,大蒜27~43份,细叶马料梢26~42份,丁香26~42份,豨莶25~41份,水百合24~40份,酸藤木24~40份,霹水草24~40份和铺地黍根22~38份。

制成所述杀菌消毒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韶子34~42份,黄水枝34~42份,忽布筋骨草33~41份,岩椒草32~40份,一品红32~40份,油柑叶32~40份,大蒜31~39份,细叶马料梢30~38份,丁香30~38份,豨莶29~37份,水百合28~36份,酸藤木28~36份,霹水草28~36份和铺地黍根26~34份。

制成所述杀菌消毒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韶子38份,黄水枝38份,忽布筋骨草37份,岩椒草36份,一品红36份,油柑叶36份,大蒜35份,细叶马料梢34份,丁香34份,豨莶33份,水百合32份,酸藤木32份,霹水草32份和铺地黍根30份。

一种手术室用杀菌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韶子、忽布筋骨草、油柑叶、大蒜、丁香和铺地黍根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7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备用;

(2)将黄水枝和霹水草洗净,浸入3倍量体积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放入烘箱7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备用;

(3)将岩椒草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得到过180目的细粉,备用;

(4)将一品红在阳光下晒干,放入锅中,文火炒制15分钟,晾凉,研末,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5)将细叶马料梢、豨莶、水百合和酸藤木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6)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细粉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7)将上述步骤(6)所制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4~6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10℃~15℃的条件下静置12~24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30~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8)将上述步骤(7)所制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步骤(5)所制得的汁液,并加入相对于混合粉料质量8~10倍的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后,加热煮沸2小时,静置1小时,提取过滤,得滤液,将滤液灌装封存,即得所述的手术室用杀菌消毒剂。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韶子:味甘、酸,性温;归脾、胃经。散寒止痢,清热解毒。主治痢疾,心腹冷痛,疮疡。《陆川本草》载:“消炎杀菌。治口腔炎、痢疾,洗溃疡。”

黄水枝:味苦,性寒,无毒;归肺经。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疮疖,无名肿痛,咳嗽,气喘,肝炎,跌打损伤。《四川武隆药植图志》载:“治耳聋,气喘。”

忽布筋骨草:味苦、辛,性寒;归肺、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外感风热,高热神昏,吐衄,面竣口喝,高血压,肺热咳喘,肺痈,泻痢腹痛,肝炎,尿路结石,肠痈,目赤肿痛,咽喉肿痛,梅毒,疮疖肿毒,跌打瘀肿,外伤出血,毒蛇咬伤。《西藏常用中草药》载:“清热解毒,利水通淋,凉血降压。治外感风热,高血压,咽喉炎,支气管炎,尿路结石,疮痈肿毒。”

岩椒草:味辛、苦,性凉;归肺、肝、脾经。解表截疟,活血解毒。主治感冒,咽喉炎,肝炎、咯血,衄血,腰痛,跌打损伤,皮下瘀血。《云南中草药选》载:“清热凉血,舒筋活血,消炎。治感冒,咽喉炎,肝炎,咯血,衄血,腰痛,跌打损伤,皮下瘀血。”

一品红:味苦,性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肺炎,乳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疮疖痈肿,湿疹,跌打损伤,清热。《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载:“抗菌消炎。治急性上呼吸道炎,肺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乳腺炎,慢性盆腔炎,痢疾,腹泻,毒蛇咬伤。”

油柑叶: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肝、大肠经。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主治口疮,疔疮,湿疹,皮炎,水肿,高血压,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陆川本草》载:“杀菌去腐。治口烂,绣球风及疳、疔、漏、痔。”

大蒜:味辛、甘,性温;入脾、胃、肺经。解毒杀虫,消肿止痛,止泻止痢,治肺,驱虫,温脾暖胃。主治痈疽肿毒,白秃癣疮,痢疾,泄泻,肺痨顿咳,蛔虫蛲虫,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随息居饮食谱》载:“生者辛热,熟者甘温,除寒湿,辟阴邪,下气暖中,消谷化肉,破恶血,攻冷积。治暴泻腹痛,通关格便秘,辟秽解毒,消痞杀虫。外灸痈疽,行水止衄。”

细叶马料梢:味苦,性凉;归肝、胆、大肠经。清热解毒,宣肺平喘,截疟,祛风除湿。主治小儿高热,中暑发痧,哮喘,痢疾,乳痈,痈疽肿毒,疟疾,热淋,脚气,风湿痹痛。《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载:“清热止痢,祛风止痛,截疟。”

丁香:味甘、辛、大热;入胃、肾二经。暖胃,温肾。主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痹痛,疝痛,口臭,牙痛。《日华子本草》载:“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中药“丁香”实为桃金娘科丁香毒,消痃癖,除冷劳。”

豨莶:味苦,性寒;入肝、脾、肾经。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主治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疟疾,急性肝炎,高血压病,疔疮肿毒,外伤出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载:“安神降压,祛风止痛。治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风湿痹痛,蛇虫咬伤。”

水百合:味苦、微甘,性凉。清肺止咳,解毒消肿。主治感冒,肺热咳嗽,咯血,鼻渊,聍耳,乳痈,无名肿毒。《贵州民间药物》载:“消肿,去毒。”

酸藤木:味酸、涩,性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主治咽喉肿痛,齿龈出血,脾虚泄泻,跌打瘀痛,痔疮。《陆川本草》载:“消炎,杀菌。治口腔炎,喉炎,牙龈炎,疮疖馈疡等。并解大茶药毒、木茹毒、巴豆毒。”

霹水草:味甘、苦,性寒。补虚除湿,舒筋活络。主治虚热不退,肾炎水肿,风湿性关节疼痛,湿疹。《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载:“舒筋活络,祛风湿,利尿,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膝湿痹,肾炎水肿。”

铺地黍根:味甘、苦,性平。清热平肝,利湿解毒,活血祛瘀。主治高血压病,鼻衄,湿热带下,淋浊,鼻窦炎,腮腺炎,黄疸型肝炎,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杀菌消毒剂具有祛风止痛,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的功效,且效果显著,使用安全,无刺激性,成本低廉,可有效杀灭病毒、细菌、真菌及病原菌,避免了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

2、本发明杀菌消毒剂稳定性强、无腐蚀性、易溶于水,无任何毒性,能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非常适合在医院的手术室中大规模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杀菌消毒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韶子46g,黄水枝46g,忽布筋骨草45g,岩椒草44g,一品红44g,油柑叶44g,大蒜43g,细叶马料梢42g,丁香42g,豨莶41g,水百合40g,酸藤木40g,霹水草40g和铺地黍根38g。

一种手术室用杀菌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韶子、忽布筋骨草、油柑叶、大蒜、丁香和铺地黍根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7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备用;

(2)将黄水枝和霹水草洗净,浸入3倍量体积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放入烘箱7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备用;

(3)将岩椒草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得到过180目的细粉,备用;

(4)将一品红在阳光下晒干,放入锅中,文火炒制15分钟,晾凉,研末,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5)将细叶马料梢、豨莶、水百合和酸藤木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6)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细粉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7)将上述步骤(6)所制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4~6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10℃~15℃的条件下静置12~24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30~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8)将上述步骤(7)所制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步骤(5)所制得的汁液,并加入相对于混合粉料质量8~10倍的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后,加热煮沸2小时,静置1小时,提取过滤,得滤液,将滤液灌装封存,即得所述的手术室用杀菌消毒剂。

实施例2

本发明杀菌消毒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韶子42g,黄水枝42g,忽布筋骨草41g,岩椒草40g,一品红40g,油柑叶40g,大蒜39g,细叶马料梢38g,丁香38g,豨莶37g,水百合36g,酸藤木36g,霹水草36g和铺地黍根34g。

本实施例的杀菌消毒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杀菌消毒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韶子38g,黄水枝38g,忽布筋骨草37g,岩椒草36g,一品红36g,油柑叶36g,大蒜35g,细叶马料梢34g,丁香34g,豨莶33g,水百合32g,酸藤木32g,霹水草32g和铺地黍根30g。

本实施例的杀菌消毒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杀菌消毒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韶子34g,黄水枝34g,忽布筋骨草33g,岩椒草32g,一品红32g,油柑叶32g,大蒜31g,细叶马料梢30g,丁香30g,豨莶29g,水百合28g,酸藤木28g,霹水草28g和铺地黍根26g。

本实施例的杀菌消毒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发明杀菌消毒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韶子30g,黄水枝30g,忽布筋骨草29g,岩椒草28g,一品红28g,油柑叶28g,大蒜27g,细叶马料梢26g,丁香26g,豨莶25g,水百合24g,酸藤木24g,霹水草24g和铺地黍根22g。

本实施例的杀菌消毒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验部分

下面将选用本发明进行相应的试验,进一步证明本发明的功效。

一、水溶性试验

1、取本发明杀菌消毒剂10ml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过滤。

2、过滤完成后,观察滤纸,滤纸上无明显残留物残留。

3、结论:本发明杀菌消毒剂极易溶于水,使用后无残留杂质出现。

二、毒性试验

1、急性经口性试验:选取体重18~20g的健康昆明种一级小鼠30只,雌雄各半,将本发明杀菌消毒剂经口灌胃给药,给药观察10天,每天记录小鼠各种表现和死亡情况,计算LD.值。

2、蓄积毒性试验:选取体重160~180g的健康昆明种一级大鼠30只,雌雄各半,将本发明杀菌消毒剂经口灌胃给药,给药量根据急性经口性试验得出的LD.值,第1~4天,每次给药0.1LD.,以后每四小时递增1.5倍剂量,给药20天,且每四小时称重一次,计算蓄积系数。

3、结果:急性经口性试验小鼠灌药后未见异常反应,未出现死亡,对其进行相应解剖后,组织或内脏未见明显异常改变;蓄积毒性试验给药15天后,雌雄小鼠均无死亡情况发生,小鼠蓄积系数5,为弱蓄积毒性。

三、稳定性试验

取本发明杀菌消毒剂50ml,在37℃条件下放置90天后,用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杀菌,其杀灭效果和储存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四、抑菌试验

下面对本发明杀菌消毒剂进行抑菌实验:

1、实验空间选择:选择三间空间容积相等的手术室作为实验对象。手术室门窗均密封严密,通风条件良好,室内温度21~27℃,湿度60%~80%;手术室大小、手术人员数量及手术持续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2、实验操作:在手术室中均匀地喷洒本发明杀菌消毒剂100毫升。在喷洒后的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用平皿沉降法采样,设3个采样点,在1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间1点、两端距墙1m处各取1点,并重复10次。采样后,将培养基置35℃温箱中培养48h,于光线明亮处观察培养基上细菌菌落数量。

按以下公式计算细菌数量,空气含菌量(cfu/m3)=每皿平均菌落数×50000/平皿暴露时间×平皿面积。所有细菌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

3、实验方法:抑菌试验取菌悬浮液1毫升加入90mm无菌培养皿内,倒入45℃培养基20ml,转动培养皿使培养基与细胞充分混匀,静置冷凝。取无菌滤纸片4片叠放于平板的适宜位置,立即取50μl杀菌消毒剂溶液滴加于滤纸片上,每平板同成正方形放4处。将平板放于35℃培养箱内培养,每隔24h测量一次抑菌圈直径。

4、实验结果:本发明杀菌消毒剂在喷洒后的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细菌数量(cfu/m3)分别为98、132、168,符合临床检验上对于细菌数量的要求(≤200)。

5、效果标准:依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GB15982-1995》的规定,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200cfu/m3,且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6、实验报告:将采集结果输入PC机,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结果为消毒前10min细菌数(cfu/m3)为817,消毒结束后30min尚无人活动时细菌数(cfu/m3)为75,活动后细菌数(cfu/m3)为165。并且在消毒后和活动后均未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符合相关规定。

7、实验结论:本发明杀菌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抑菌率均达到或超过存放前相应作用时间的平均抑菌率。结论本发明杀菌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性能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