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玫瑰甘薯的茎尖脱毒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4694阅读:12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及脱毒领域,尤其涉及黄玫瑰甘薯的茎尖脱毒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甘薯是一种营养丰富、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用途广泛的作物,富含多种维生素,俗称“土人参”。现已培育出多个甘薯品种,其中,中国农业大学甘薯研究室育成的甘薯新品种“黄玫瑰”,胡萝卜素含量很高,是一种营养型的甘薯品种。但是由于甘薯属于块根作物,生长过程中利用营养体进行繁殖,因此容易受到病毒的侵染,病毒易在体内积累,从而逐年加重,造成减产,这种情况不利于黄玫瑰甘薯的品种推广。防治甘薯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一条最有效途径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繁育甘薯脱毒苗,同样的这种方法也可用于黄玫瑰甘薯培育脱毒薯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黄玫瑰甘薯的茎尖脱毒育苗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黄玫瑰甘薯的茎尖脱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选取表皮光滑、薯形正常、大小均匀、无病虫害和无损伤的薯块,在太阳下暴晒2~3天,然后用清水洗净,放置在25~30℃的温室内进行催芽;

(2)当薯块上萌发的芽苗长到10cm时,剪取顶部生长旺盛的3cm的芽段,剪去肉眼可见的已展开的叶片,放入烧杯中,倒入0.1%的洗衣粉水进行洗涤,然后流水冲洗20min,再用纱布吸干水分,然后在超净工作台内用70%的乙醇浸泡10s,再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5min进行表面消毒,最后用无菌水漂洗5~6次;

(3)在超净工作台上剪取1cm长的幼茎先端,在40倍解剖镜下切除较大的叶原基,找到位于顶端的呈透明扁平凸起状的茎尖生长点,用消毒后的解剖针切下生长点,长度为0.2~0.3mm,切下后用解剖针将茎尖挑到装有添加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的三角瓶中进行培养,培养基内另加入营养物质,每瓶接种一个外植体,每接种一个茎尖后都要将解剖针放在酒精灯上烧10s进行消毒,培养温度25℃,湿度50%,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6h/d;

(4)当茎尖长到6~7片叶片时进行病毒检测,检测方法为使用电镜检测,直接在电镜下观察,去除检测出的带毒苗和品种特性及形状变差的茎尖苗,剩下的即脱毒苗;在无菌条件下,将茎尖苗剪切成段,每段带一节和一片叶,形态学的下端扦插于加入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使茎段下端长出根,侧芽向上萌发形成完整植株;

(5)脱毒苗在培养基上长成完整植株后进行炼苗,方法为:将装有小苗的培养瓶移到15~20℃的培养室中放置5d,然后打开培养瓶用镊子取出小苗,洗去根部残余的培养基,再用0.1%的甲醛溶液浸泡10min,然后以5cm×5cm的行距栽入带防虫网棚的土壤上,土壤在移栽前7d进行消毒,小苗栽好后立即用喷壶喷水,再用1/800~1/1000百菌清或多菌灵喷淋,然后搭拱棚并盖上遮阳网,每天浇水1次。

特别的,所述步骤(3)和所述步骤(4)中的生长调节剂及添加量均为:萘乙酸0.2mg/L和6-苄氨基嘌呤2.0mg/L。

特别的,所述步骤(3)中的另加的营养物质及添加量为:蔗糖30g/L和6-琼脂6g/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黄玫瑰甘薯的茎尖脱毒苗的培育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培育步骤合理,可以获得成活率较高的无毒黄玫瑰甘薯苗,提高了无毒苗的产量与质量,并且在培育过程中,合理选用了MS培养基,并加入了生长调节剂和营养物质,有助于植株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成活率,植株培育完成后进行了炼苗,提高了植株幼苗的环境适应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黄玫瑰甘薯的茎尖脱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选取表皮光滑、薯形正常、大小均匀、无病虫害和无损伤的薯块,在太阳下暴晒2天,然后用清水洗净,放置在25℃的温室内进行催芽;

(2)当薯块上萌发的芽苗长到10cm时,剪取顶部生长旺盛的3cm的芽段,剪去肉眼可见的已展开的叶片,放入烧杯中,倒入0.1%的洗衣粉水进行洗涤,然后流水冲洗20min,再用纱布吸干水分,然后在超净工作台内用70%的乙醇浸泡10s,再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5min进行表面消毒,最后用无菌水漂洗5次;

(3)在超净工作台上剪取1cm长的幼茎先端,在40倍解剖镜下切除较大的叶原基,找到位于顶端的呈透明扁平凸起状的茎尖生长点,用消毒后的解剖针切下生长点,长度为0.2mm,切下后用解剖针将茎尖挑到装有添加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的三角瓶中进行培养,生长调节剂及添加量为:萘乙酸0.2mg/L和6-苄氨基嘌呤2.0mg/L,培养基内另加入蔗糖30g/L和6-琼脂6g/L,每瓶接种一个外植体,每接种一个茎尖后都要将解剖针放在酒精灯上烧10s进行消毒,培养温度25℃,湿度50%,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6h/d;

(4)当茎尖长到6片叶片时进行病毒检测,检测方法为使用电镜检测,直接在电镜下观察,去除检测出的带毒苗和品种特性及形状变差的茎尖苗,剩下的即脱毒苗;在无菌条件下,将茎尖苗剪切成段,每段带一节和一片叶,形态学的下端扦插于加入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使茎段下端长出根,侧芽向上萌发形成完整植株;

(5)脱毒苗在培养基上长成完整植株后进行炼苗,方法为:将装有小苗的培养瓶移到15℃的培养室中放置5d,然后打开培养瓶用镊子取出小苗,洗去根部残余的培养基,再用0.1%的甲醛溶液浸泡10min,然后以5cm×5cm的行距栽入带防虫网棚的土壤上,土壤在移栽前7d进行消毒,小苗栽好后立即用喷壶喷水,再用1/800百菌清喷淋,然后搭拱棚并盖上遮阳网,每天浇水1次。

实施例2

黄玫瑰甘薯的茎尖脱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选取表皮光滑、薯形正常、大小均匀、无病虫害和无损伤的薯块,在太阳下暴晒3天,然后用清水洗净,放置在30℃的温室内进行催芽;

(2)当薯块上萌发的芽苗长到10cm时,剪取顶部生长旺盛的3cm的芽段,剪去肉眼可见的已展开的叶片,放入烧杯中,倒入0.1%的洗衣粉水进行洗涤,然后流水冲洗20min,再用纱布吸干水分,然后在超净工作台内用70%的乙醇浸泡10s,再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5min进行表面消毒,最后用无菌水漂洗6次;

(3)在超净工作台上剪取1cm长的幼茎先端,在40倍解剖镜下切除较大的叶原基,找到位于顶端的呈透明扁平凸起状的茎尖生长点,用消毒后的解剖针切下生长点,长度为0.3mm,切下后用解剖针将茎尖挑到装有添加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的三角瓶中进行培养,生长调节剂及添加量为:萘乙酸0.2mg/L和6-苄氨基嘌呤2.0mg/L,培养基内另加入蔗糖30g/L和6-琼脂6g/L,每瓶接种一个外植体,每接种一个茎尖后都要将解剖针放在酒精灯上烧10s进行消毒,培养温度25℃,湿度50%,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6h/d;

(4)当茎尖长到7片叶片时进行病毒检测,检测方法为使用电镜检测,直接在电镜下观察,去除检测出的带毒苗和品种特性及形状变差的茎尖苗,剩下的即脱毒苗;在无菌条件下,将茎尖苗剪切成段,每段带一节和一片叶,形态学的下端扦插于加入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使茎段下端长出根,侧芽向上萌发形成完整植株;

(5)脱毒苗在培养基上长成完整植株后进行炼苗,方法为:将装有小苗的培养瓶移到20℃的培养室中放置5d,然后打开培养瓶用镊子取出小苗,洗去根部残余的培养基,再用0.1%的甲醛溶液浸泡10min,然后以5cm×5cm的行距栽入带防虫网棚的土壤上,土壤在移栽前7d进行消毒,小苗栽好后立即用喷壶喷水,再用1/1000多菌灵喷淋,然后搭拱棚并盖上遮阳网,每天浇水1次。

上面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