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5593阅读:94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是蚯蚓养殖床,属于生物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 、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蚯蚓体内可分泌出一种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纤维的特殊酶,因此,树叶、稻草、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活性污泥和造纸、 食品工业的下脚料等,都可以是它的食料。蚯蚓能够在一定程度内消 除环境污染。因此,许多国家都成立了蚯蚓养殖工厂,并把蚯蚓养殖 工厂称为“环境净化装置”。由于蚯蚓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汞、铅和镉 等微量金属,这类金属元素在蚯蚓体内的聚集量为外界含量的10倍。 因此,有些科学家认为蚯蚓可作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动物。蚯蚓可用于食品、药品、饲料、肥料等多方面,用途广泛,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养殖蚯蚓是农村致富的捷径。适合蚯蚓生长繁殖的环境比较普遍,不论在我国南方或北方,都有适合蚯蚓生长的环境,因此成为我国农村养殖的主要项目,蚯蚓养殖的常规做法是利用养殖床进行养殖,蚯蚓养殖床在不同的地区及环境下有不同的组成及不同的要求,而蚯蚓能够健康长大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养殖床的组成。蚯蚓养殖床也是供给蚯蚓食物与让之生长的基地,虽然蚯蚓食物链广泛,但适合其生长的养殖床对蚯蚓的生长速度及健康繁殖至关重要,所以构建合适的养殖床对于养殖蚯蚓意义重大。而目前报道的蚯蚓养殖床大多都是利用动物粪便或垃圾随意堆积,这样的养殖床对蚯蚓的生长起不到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养殖床酸碱度的影响,往往会造成蚯蚓生长缓慢,繁殖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蚯蚓养殖床制备不合理,组成配比不合理而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蚯蚓养殖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下述技术方案,蚯蚓养殖床,由下述配方组成:

牛粪 40-60% 木薯残渣 40-60%

所述牛粪指的是发酵牛粪,取新鲜牛粪自然堆积发酵,覆盖塑料簿膜,堆积时间3-10天;

所述木薯残渣指的是木薯为原料发酵后提取酒精所得残渣,残渣温度25-30℃,残渣中乙醇含量1-2%;

所述蚯蚓养殖床的构建,是取牛粪与木薯残渣一起混合均匀,调pH6.5-7,构建成宽0.8-1米,长8-30米,高是0.05-0.2米的长条状养殖床。

采取上述措施的本发明,原料来源丰富,组成的养殖床质量指标容易控制,使得养殖蚯蚓的养殖工艺能够在一个规范的质量指标框架内建成,生长速度、生长规模、繁殖速度、蚯蚓质量、蚯蚓体内的内在指标都能够规范化、统一化,有利于蚯蚓的工厂化养殖、规模化养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首先收取牛粪,在自然条件下堆放3天,覆盖塑料簿膜,然后扒开降温,使其温度达到25-30℃备用;

取木薯为原料发酵后提取酒精所得残渣,测定乙醇含量达到1-2%,如果乙醇含量过高,即可扒开让乙醇自然挥发,达到乙醇含量1-2%时备用;

按牛粪40%的比例,木薯残渣60%的比例混合均匀,用酸碱调节剂调整至pH6.5,堆积成宽0.8-1米,长8-30米,高0.05-0.2米的养殖床。

实施例2

首先收取牛粪,在自然条件下堆放10天,覆盖塑料簿膜,然后扒开降温,使其温度达到25-30℃备用;

取木薯为原料发酵后提取酒精所得残渣,测定乙醇含量达到1-2%,如果乙醇含量过高,即可扒开让乙醇自然挥发,达到乙醇含量1-2%时备用;

按牛粪60%的比例,木薯残渣40%的比例混合均匀,用酸碱调节剂调整pH6.8,堆积成宽0.8-1米,长8-30米,高0.05-0.2米的养殖床。

实施例3

首先收取牛粪,在自然条件下堆放6天,覆盖塑料簿膜,然后扒开降温,使其温度达到25-30℃备用;

取木薯为原料发酵后提取酒精所得残渣,测定乙醇含量达到1-2%,如果乙醇含量过高,即可扒开让乙醇自然挥发,达到乙醇含量1-2%时备用;

按牛粪50%的比例,木薯残渣50%的比例混合均匀,用酸碱调节剂调整pH7.0,堆积成宽0.8-1米,长8-30米的养殖床。

效果检测实施例

为检验本发明的使用效果,按上述实施例堆积养殖床用于养殖蚯蚓,所养殖的蚯蚓品种选取太平2号,选取养殖床的宽度是0.8-1米,长度是8-30米,高度是0.05-0.2米的养殖床,按每平方米养殖蚯蚓苗3万条或养殖成年蚯蚓2万条的密度养殖,按照常规的饲料投喂方式,经过十批次养殖,平均养殖时间缩短5-8天,蚯蚓间的条重相似,蚯蚓平均条重比传统养殖方法的重0.8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