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芭蕉树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11082阅读:28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芭蕉树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芭蕉属芭蕉科树干状假茎草本植物。植株茎、叶肥大,质地柔嫩,根系发达;性喜阴凉潮湿,适于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沟堤塘埂、溪岸河滩等土质肥沃的地方栽植;并具有易栽易活、繁殖力强、产量高、一年栽植多年受益的特点。芭蕉的地上假茎和肥大的叶片都是猪的好饲料,特别是叶片用来生喂,猪更喜爱吃。同时,芭蕉根系发达,可固土以减少水土流失,所以芭蕉有“护土卫士”的称号。

芭蕉的病虫害虽不多,但难以预防和控制,一旦暴发会严重影响芭蕉的产量及质量,阻碍着芭蕉生产的发展,因此,芭蕉的病虫害防治已成为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用于芭蕉防治病虫害的杀虫剂,大多仅防治单一害虫,防治效果不广泛。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为禾木科虎尾草族的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适宜生活于潮问带。由于互花米草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因此作为沿海滩涂生态工程的材料于1979年从美国引入我国。但由于互花米草超强的繁殖能力及在国内的生存环境中缺少天敌,从而造成其过度繁殖,给沿海、河道等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造成很大的危害。

目前互花米草在我国的分布较广,除海南省外其他10个沿海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发现互花米草,据不完全统计,江苏、浙江和福建分布面积较大,其次为上海、天津、广东、广西、山东和辽宁。现在仍有部分养殖户为了护堤而引种,加之其种子随海水漂流,使其分布范围不断扩大,面积有逐年增加趋势。通过人为有意引进及随后的自然扩散,互花米草已经入侵大多数港湾。互花米草主要分布区域为牙城湾、福宁湾、三沙湾、罗源湾、闽江口(包括敖江口)、泉州湾、厦门湾(包括安海湾、围头湾、大嶝海域、同安湾、九龙江口等)、东山湾,少量分布的港湾有沙埕港、晴川湾、兴化湾、湄洲湾、佛昙湾、旧镇湾等。而目前对于互花米草这类入侵生物的防治多用人工机械处理,这样只是治标不治本,效率很低,并不能遏制入侵生物的危害蔓延,对于将入侵生物作为农药的主要成分与现有化学农药进行混配增效的研究较少,将入侵生物做为主要成分研制新型农药相信会成为入侵生物综合防治的一个发展方向。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及其药剂本身的固有缺点例如杀虫谱单一,多次使用易产生抗药性,药剂成分毒性太强等,这些使得农药在使用中产生了一系列公害问题,例如环境污染、人畜中毒、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3R”(Residue,Resistance,Resurgence) 等严重问题,这些不良影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几年农药市场上,国产杀虫剂销售一直下滑,主要因其控制害虫的防效远不如国外杀虫剂的防效。而在我国研制一种新农药成分,投入费用高,技术不成熟。国外的新农药成分药效虽好,但价格高。因此,利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研制农药新产品和防治抗性害虫的一种有效快捷的方式。不同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后,会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通常,只有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能得知不同农药有效成分复配后的作用类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持效期长,芭蕉树杀虫谱广,低毒,能有效减缓芭蕉树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并减少环境的污染的芭蕉树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芭蕉树杀虫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互花米草提取物8-18份、吡虫啉5-12份、蛇床子4-9份、生石灰3-12份、花椒2-8份、溶剂20-35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芭蕉树杀虫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互花米草提取物10-15份、吡虫啉7-10份、蛇床子5-8份、生石灰5-10份、花椒4-7份、溶剂25-32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芭蕉树杀虫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互花米草提取物12份、吡虫啉8份、蛇床子7份、生石灰9份、花椒5.5份、溶剂30份。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为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芝麻油、棕榈油、橄榄油、玉米油和矿物油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大豆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芭蕉树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烘干:将采集的互花米草茎叶阴干,置于50℃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进一步烘干, 然后用粉碎机粉碎,过40~60目筛。所得植物粉用密封袋密封, 于避光处保存备用;

(2)分离、提取:取步骤(1)所得互花米草植物粉, 用滤纸包好, 置于索氏提取器中, 加入足量甲醇溶剂, 在68 ℃下进行提取, 直至索氏提取器中溶液无色为止。用旋转蒸发仪把提取液浓缩至膏状, 即得互花米草提取物。刮下提取物, 装入棕色广口瓶中, 贴上标签, 4 ℃冰箱中保存备用;

(3)混合、研磨:将蛇床子和花椒用植物粉碎机粉碎至3-5mm的粗粉碎物,将粗粉碎物与吡虫啉和生石灰按照比例混合并加入溶剂及步骤(2)所得互花米草提取物进行溶解,混合均匀,然后用胶体磨研磨20-35分钟,加入防冻剂后继续在胶体磨上研磨20-35分钟,得到芭蕉树杀虫剂胶体;

(4)搅拌:将步骤(3)研磨好的芭蕉树杀虫剂胶体移至乳化釜中,加蒸馏水至芭蕉树杀虫剂胶体全量的2/3,在1000-15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20-30 分钟,即获得芭蕉树杀虫剂水乳剂。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所述搅拌方法如下:将芭蕉树杀虫剂胶体移至乳化釜中,加蒸馏水至芭蕉树杀虫剂胶体全量的2/3,在8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25分钟,即获得芭蕉树杀虫剂水乳剂。

所述原料中,各组分简介如下: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为禾木科虎尾草族的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适宜生活于潮问带。互花米草目前在我国分布较广,大面积、高密度的互花米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人们事先预期的保护海堤、生产绿肥、用做饲料等目的,但同时也对当地的经济和生态带来了巨大灾难。主要表现在:①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使沿海养殖贝类、蟹类、藻类、鱼类等多种生物窒息死亡;②与海带、紫菜等争夺营养,使其产量逐年下降;③堵塞航道,影响各类船只出港,给海上渔业、运输业甚至国防(潜在危害极大)等带来不便;④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⑤与沿海滩涂本地植物竞争生长空间,致使海滩上大片红树林消失,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⑥防除十分困难,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防除措施。相关生物防治管理会议曾研究该入侵植物的防治工作, 但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控制方法。互花米草提取物中的麦角固醇与吡虫啉复配使用之后能够改善互花米草对于芭蕉树害虫的作用位点,提高互花米草提取物和吡虫啉本身在常温条件下的杀虫活性,同时互花米草提取物中的麦黄酮可以利用吡虫啉的内吸性增加对芭蕉树害虫的作用方式,在驱避作用的基础上增加了胃毒和触杀作用,扩大杀虫范围,在原本只对芭蕉弄蝶有杀灭活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对芭蕉交脉蚜,芭蕉冠网蝽,芭蕉黄胸蓟马等芭蕉树害虫的杀虫活性,扩大了芭蕉树杀虫谱。

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吡虫啉可以增加本发明芭蕉树杀虫剂对芭蕉树叶的吸附性,防止雨水冲刷,延长持效期。吡虫啉通过其内吸性扩大了增加了互花米草提取物对害虫的作用方式,在驱避作用的基础上增加了胃毒和触杀作用,扩大杀虫范围,在原本只对芭蕉弄蝶有杀灭活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对芭蕉交脉蚜,芭蕉冠网蝽,芭蕉黄胸蓟马等芭蕉树害虫的杀虫活性,扩大了芭蕉树杀虫谱。同时吡虫啉常温下的杀虫活性能够被互花米草提取物中的麦角固醇所激活,进而增加与互花米草提取物对于芭蕉树害虫的作用位点,使得防效增强,在本发明的药效实验中,以互花米草提取物为主要成分并复配吡虫啉的杀虫剂其防效相比单剂吡虫啉要高出28.23%,说明本发明比例复配起到了增效的作用。

蛇床子(Cnidium monnieri(L.)Cuss.)多年生草本。茎多数自根茎生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持效期长。蛇床子中主要成分属于香豆素类化合物,不仅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还可作为植保素提高植物的免疫能力。尽管香豆素有毒,用其擦皮肤会引起红肿、起泡, 误食嫩叶会引起头晕、呕吐, 还引起家畜和鱼类中毒,但是香豆素与生石灰利用后者可以调节PH的作用将香豆素的毒性中和混合之后其毒性被中和,使得本发明杀虫剂使用安全。

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岩石,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以及氧化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生石灰在南方稻区常作为稻田土壤pH 值的调节剂,并兼有杀虫防病作用。在本发明芭蕉树杀虫剂中利用生石灰能够调节PH的性质有效的中和了蛇床子中香豆素的毒性,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安全性。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别名:檓、大椒、秦椒、蜀椒、川椒或山椒。为芸香科、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可孤植又可作防护刺篱。花椒性温,味辛,在本发明中杀虫剂可起到调和的作用,中和药物酸碱性,防止药剂偏酸或者偏碱而对芭蕉树叶片产生破坏。同时令本发明互花米草提取物成分中麦黄酮提高溶解度,防止杀虫剂有效成分的流失。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科学配伍:本发明的芭蕉树杀虫剂利用了科学配伍的原则,互花米草提取物中的麦角固醇与吡虫啉复配使用之后能够改善互花米草对于芭蕉树害虫的作用位点,提高互花米草提取物和吡虫啉本身在常温条件下的杀虫活性,同时互花米草提取物中的麦黄酮可以利用吡虫啉的内吸性增加对芭蕉树害虫的作用方式,在驱避作用的基础上增加了胃毒和触杀作用,扩大杀虫范围,在原本只对芭蕉弄蝶有杀灭活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对芭蕉交脉蚜,芭蕉冠网蝽,芭蕉黄胸蓟马等芭蕉树害虫的杀虫活性,扩大了芭蕉树杀虫谱。在本发明的药效实验中,以互花米草提取物为主要成分并复配吡虫啉的杀虫剂其防效相比单剂吡虫啉要高出28.23%,说明本发明比例复配起到了增效的作用。在其它组分当中,蛇床子中主要成分属于香豆素类化合物,不仅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还可作为植保素提高植物的免疫能力。尽管香豆素有毒,用其擦皮肤会引起红肿、起泡, 误食嫩叶会引起头晕、呕吐, 还引起家畜和鱼类中毒, 但是利用生石灰能够调节PH的性质有效的中和了蛇床子中香豆素的毒性,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安全性。花椒可起到调和的作用,中和药物酸碱性,防治药剂偏酸或者偏碱而对植株叶片产生破坏。同时令本发明互花米草提取物成分中麦黄酮中提高溶解度,防止杀虫剂有效成分的流失。

(2)低毒、环保。本发明芭蕉树杀虫剂中的溶剂为大豆油,且主要原料来源为互花米草,花椒等自然界中的天然物质,与市面上常用的化学农药成分不同,非人工化学合成,因喷洒施用后易降解,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尽管本发明芭蕉树杀虫剂中主要成分蛇床子有一定的毒性,但是本发明成分中还含有生石灰,生石灰在南方稻区常作为稻田土壤pH 值的调节剂,并兼有杀虫防病作用。在本发明中生石灰能够调节PH的性质有效的中和了蛇床子中香豆素的毒性,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安全性。再有就是花椒可起到调和的作用,中和药物酸碱性,防治药剂偏酸或者偏碱而对植株叶片产生破坏。因此达到了防止毒性的扩散,控制毒力,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互花米草在我国属入侵植物,互花米草超强的繁殖能力及在国内的生存环境中缺少天敌,从而造成其过度繁殖,给沿海、河道等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是以互花米草作为主要原料来源,一方面,利用其本身所具有的杀虫活性,再加上和吡虫啉复配使用之后,利用吡虫啉具有内吸性和与互花米草提取物复配提高常温下的杀虫活性,达到了增效作用。在本发明的药效实验中,本发明芭蕉树杀虫剂相比对照例中吡虫啉、蛇床子和敌敌畏单剂使用其对芭蕉树害虫的防治率要提高了28.83%,特别是对芭蕉象甲防治率提高24.63%,对芭蕉交脉蚜防治率提高29.29%,对芭蕉冠网蝽防治率提高31.86%。另一方面,传统使用物理方法或者化学药剂来控制互花米草的入侵危害,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利用互花米草作为农药杀虫剂的主要成分,通过将互花米草综合利用,减除互花米草的同时将其循环利用,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互花米草这种入侵生物变废为宝。

(4)芭蕉树杀虫谱广、持效期长。互花米草与吡虫啉复配使用之后可以改善互花米草所具有的化感作用,使得本发明的杀虫剂中的互花米草和吡虫啉在常温下提高了杀虫活性,同时扩大芭蕉树杀虫谱,在原本只对芭蕉弄蝶有杀灭活性的基础上,增加对芭蕉交脉蚜,芭蕉冠网蝽,芭蕉黄胸蓟马等芭蕉树害虫的杀虫活性,药效试验中本发明杀虫剂对于常见芭蕉树害虫芭蕉弄蝶等平均防效达到了86.34%。同时吡虫啉还能够增加本发明芭蕉树杀虫剂对芭蕉树叶的吸附性,防止雨水冲刷,延长持效期,在本发明的抗药性实验中,首次施用6个月之后防效平均只下降了1.6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芭蕉树杀虫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互花米草提取物8g、吡虫啉12g、蛇床子3g、生石灰13g、花椒3g、溶剂40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芭蕉树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烘干:将采集的互花米草茎叶阴干,置于50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进一步烘干, 然后用粉碎机粉碎,过40~60目筛。所得植物粉用密封袋密封, 于避光处保存备用;

(2)分离、提取:取步骤(1)所得互花米草植物粉, 用滤纸包好, 置于索氏提取器中, 加入足量甲醇溶剂, 在68 ℃下进行提取, 直至索氏提取器中溶液无色为止。用旋转蒸发仪把提取液浓缩至膏状, 即得互花米草提取物。刮下提取物, 装入棕色广口瓶中, 贴上标签, 4 ℃冰箱中保存备用;

(3)混合、研磨:将蛇床子和花椒用植物粉碎机粉碎至3mm的粗粉碎物,将粗粉碎物与吡虫啉和生石灰按照比例混合并加入溶剂及步骤(2)所得互花米草提取物进行溶解,混合均匀,然后用胶体磨研磨20分钟,加入防冻剂后继续在胶体磨上研磨35分钟,得到芭蕉树杀虫剂胶体;

(4)搅拌:将步骤(3)研磨好的芭蕉树杀虫剂胶体移至乳化釜中,加蒸馏水至芭蕉树杀虫剂胶体全量的2/3,在1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20 分钟,即获得芭蕉树杀虫剂水乳剂。

实施例2

一种芭蕉树杀虫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互花米草提取物18g、吡虫啉5g、蛇床子10g、生石灰4g、花椒9g、溶剂20g。

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一种芭蕉树杀虫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互花米草提取物9g、吡虫啉11g、蛇床子4g、生石灰11g、花椒4g、溶剂35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芭蕉树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烘干:将采集的互花米草茎叶阴干,置于50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进一步烘干, 然后用粉碎机粉碎,过40~60目筛。所得植物粉用密封袋密封, 于避光处保存备用;

(2)分离、提取:取步骤(1)所得互花米草植物粉, 用滤纸包好, 置于索氏提取器中, 加入足量甲醇溶剂, 在68 ℃下进行提取, 直至索氏提取器中溶液无色为止。用旋转蒸发仪把提取液浓缩至膏状, 即得互花米草提取物。刮下提取物, 装入棕色广口瓶中, 贴上标签, 4 ℃冰箱中保存备用;

(3)混合、研磨:将蛇床子和花椒用植物粉碎机粉碎至5mm的粗粉碎物,将粗粉碎物与吡虫啉和生石灰按照比例混合并加入溶剂及步骤(2)所得互花米草提取物进行溶解,混合均匀,然后用胶体磨研磨35分钟,加入防冻剂后继续在胶体磨上研磨20分钟,得到芭蕉树杀虫剂胶体;

(4)搅拌:将步骤(3)研磨好的芭蕉树杀虫剂胶体移至乳化釜中,加蒸馏水至芭蕉树杀虫剂胶体全量的2/3,在15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30 分钟,即获得芭蕉树杀虫剂水乳剂。

实施例4

一种芭蕉树杀虫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互花米草提取物16g、吡虫啉7g、蛇床子9g、生石灰5g、花椒8g、溶剂26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芭蕉树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烘干:将采集的互花米草茎叶阴干,置于50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进一步烘干, 然后用粉碎机粉碎,过40~60目筛。所得植物粉用密封袋密封, 于避光处保存备用;

(2)分离、提取:取步骤(1)所得互花米草植物粉, 用滤纸包好, 置于索氏提取器中, 加入足量甲醇溶剂, 在68 ℃下进行提取, 直至索氏提取器中溶液无色为止。用旋转蒸发仪把提取液浓缩至膏状, 即得互花米草提取物。刮下提取物, 装入棕色广口瓶中, 贴上标签, 4 ℃冰箱中保存备用;

(3)混合、研磨:将蛇床子和花椒用植物粉碎机粉碎至4mm的粗粉碎物,将粗粉碎物与吡虫啉和生石灰按照比例混合并加入溶剂及步骤(2)所得互花米草提取物进行溶解,混合均匀,然后用胶体磨研磨30分钟,加入防冻剂后继续在胶体磨上研磨30分钟,得到芭蕉树杀虫剂胶体;

(4)搅拌:将步骤(3)研磨好的芭蕉树杀虫剂胶体移至乳化釜中,加蒸馏水至芭蕉树杀虫剂胶体全量的2/3,在10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25分钟,即获得芭蕉树杀虫剂水乳剂。

实施例5

一种芭蕉树杀虫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互花米草提取物13g、吡虫啉9g、蛇床子8g、生石灰9g、花椒5.5g、溶剂30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芭蕉树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烘干:将采集的互花米草茎叶阴干,置于50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进一步烘干, 然后用粉碎机粉碎,过40~60目筛。所得植物粉用密封袋密封, 于避光处保存备用;

(2)分离、提取:取步骤(1)所得互花米草植物粉, 用滤纸包好, 置于索氏提取器中, 加入足量甲醇溶剂, 在68 ℃下进行提取, 直至索氏提取器中溶液无色为止。用旋转蒸发仪把提取液浓缩至膏状, 即得互花米草提取物。刮下提取物, 装入棕色广口瓶中, 贴上标签, 4 ℃冰箱中保存备用;

(3)混合、研磨:将蛇床子和花椒用植物粉碎机粉碎至4.5mm的粗粉碎物,将粗粉碎物与吡虫啉和生石灰按照比例混合并加入溶剂及步骤(2)所得互花米草提取物进行溶解,混合均匀,然后用胶体磨研磨23分钟,加入防冻剂后继续在胶体磨上研磨26分钟,得到芭蕉树杀虫剂胶体;

(4)搅拌:将步骤(3)研磨好的芭蕉树杀虫剂胶体移至乳化釜中,加蒸馏水至芭蕉树杀虫剂胶体全量的2/3,在8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25 分钟,即获得芭蕉树杀虫剂水乳剂。

下面通过以下应用实验对本发明芭蕉树杀虫剂的效果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验1:选择上述实施例1至5与吡虫啉、蛇床子、敌敌畏进行对比试验。从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某农户农田中将芭蕉树上的害虫采集分类进行药效试验,分别分类为芭蕉象甲、芭蕉弄蝶、芭蕉交脉蚜、芭蕉冠网蝽、芭蕉黄胸蓟马。对照例使用吡虫啉、蛇床子、敌敌畏,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本发明杀虫剂与对照例杀虫剂的防效试验对比数据

通过表1数据可见本发明杀虫剂对五种供试芭蕉树害虫均有较高的防效,平均防效达到了86.34%,而使用吡虫啉的平均防效为57.51%,低于实施例平均防效28.83%;蛇床子的平均防效55.28%,低于实施例平均防效31.07%;敌敌畏的平均防效为55.58%,低于实施例平均防效30.76%。从整体上看,对照例的平均防效为56.13%,本实施例平均防效高于对照例30.22%。尽管对照例也有防效达到了61.44%左右,但是仅限于单种芭蕉树害虫,对其它芭蕉树害虫的防效一般,芭蕉树杀虫谱有限。而本发明杀虫剂的防效不仅限于实验一所提供实施例对应的五种芭蕉树害虫,对其它芭蕉树害虫如芭蕉褐圆蚧、芭蕉红蜘蛛和红缘灯蛾等均有以上实验效果相当的防效。

实验2:选择上述实施例1至5与吡虫啉、蛇床子、敌敌畏进行对比试验。从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某农户农田中将芭蕉树害虫采集分类进行药效试验,分类为芭蕉象甲、芭蕉交脉蚜和芭蕉冠网蝽,对照例使用吡虫啉、蛇床子、敌敌畏,分别在首次施用之后一个月、三个月和六个月再次对所划分得到的芭蕉象甲、芭蕉交脉蚜和芭蕉冠网蝽进行药效实验,对比得到几种药物产生的抗药性强弱。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本发明杀虫剂与对照例杀虫剂针对芭蕉象甲的抗药性试验

由表2实验数据对芭蕉象甲的抗药性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实施例在首次施用之后六个月防效平均下降1.57%,对照例吡虫啉药剂在首次施用六个月后防效平均降低了19.2%,相比实施例要高出17.63%;对照例蛇床子在首次施用六个月后防效平均降低了21.18%,相比实施例要高出19.61%;对照例敌敌畏在首次施用六个月后防效平均降低了19.97%,相比实施例要高出18.39%。从整体上看三个对照例的防效在首次施用六个月后平均下降了20.12%,相比实施例平均值要高出18.54%,说明首次施用后本发明杀虫剂对芭蕉象甲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抗药性,而三个对照例对于芭蕉象甲的防效都受到了抗药性的影响而不同程度的降低。

表3 本发明杀虫剂与对照例杀虫剂针对芭蕉交脉蚜的抗药性试验

由表3实验数据对芭蕉交脉蚜的抗药性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实施例在首次施用之后六个月防效平均下降1.54%,对照例吡虫啉药剂在首次施用六个月后防效平均降低了24.59%,相比实施例要高出23.04%;对照例蛇床子在首次施用六个月后防效平均降低了18.51%,相比实施例要高出16.97%;对照例敌敌畏在首次施用六个月后防效平均降低了22.53%,相比实施例要高出20.99%。从整体上看三个对照例的防效在首次施用六个月后平均下降了21.88%,相比实施例平均值高出了20.33%。说明首次施用后本发明杀虫剂对芭蕉交脉蚜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抗药性,而三个对照例对于芭蕉交脉蚜的防效都受到了抗药性的影响而不同程度的降低。

表4 本发明杀虫剂与对照例杀虫剂针对芭蕉冠网蝽的抗药性试验

由表4实验数据对芭蕉冠网蝽的抗药性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实施例在首次施用之后六个月防效平均下降1.71%,对照例吡虫啉药剂在首次施用六个月后防效平均降低了21.93%,相比实施例要高出20.22%;对照例蛇床子在首次施用六个月后防效平均降低了21.18%,相比实施例要高出19.47%;对照例敌敌畏在首次施用六个月后防效平均降低了27.54%,相比实施例要高出25.82%。从整体上看三个对照例的防效在首次施用六个月后平均下降了25.82%,相比实施例平均值高出21.84%。说明首次施用后本发明杀虫剂对芭蕉冠网蝽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抗药性,而三个对照例对于芭蕉冠网蝽的防效都受到了抗药性的影响而不同程度的降低。

实验二所得出的表2、表3、表4的数据不仅限于芭蕉象甲、芭蕉交脉蚜和芭蕉冠网蝽,对于其它的芭蕉树害虫,例如芭蕉褐圆蚧、芭蕉弄蝶和红缘灯蛾等均能有效缓解抗药性的发生。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