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养殖、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1949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水虻养殖、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黑水虻养殖、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原产于美洲,是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广泛用于有机废物(如粪便、餐厨垃圾)的处理上。

由于黑水虻的生长需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生活环境均不相同;因此需要不同空间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导致养殖占地面积较大,成本提高;另外现有技术中多数以黑水虻幼虫做为蛋白饲料加以利用,而现有的黑水虻养殖装置不方便幼虫的自动收集和及时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黑水虻养殖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不方便幼虫的自动收集和及时利用的缺陷,提供一种黑水虻养殖、收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黑水虻养殖、收集装置,包括由下自上依次设置的幼虫收集装置、虫蛹室、幼虫室、成虫室,所述幼虫室设有避光通道,所述避光通道与虫蛹室、成虫室相连通;其中,虫蛹室底部设有虫蛹室活动板,所述成虫室内设有集卵板,集卵板的下方对应设有成虫室活动板,成虫室活动板上罩有虫卵隔网,所述幼虫室内设有若干个养殖柜,养殖柜由底板和垂直于底板的四个侧壁围成,且每个养殖柜的底板上分别设有养殖柜活动板,使得虫卵隔网及成虫室活动板上的虫卵在掀开成虫室活动板和养殖柜活动板后掉落入不同的养殖柜中,每个养殖柜设有供5~6龄幼虫爬出幼虫室的分离坡,所述分离坡通过分离通道与避光通道连通。

本发明所述装置的工作原理:将幼虫收集装置、虫蛹室、幼虫室和成虫室整合在一起,方便监控黑水虻从卵到成虫整个的生长过程,同时易于收集黑水虻幼虫,避光通道与虫蛹室、成虫室相通。旨在让虫蛹室的虫蛹破蛹后飞到光线充足的成虫室;也方便幼虫室的5~6龄幼虫进入到虫蛹室中。当需要直接收集幼虫时,掀开虫蛹室活动板,幼虫落入最下层的幼虫收集装置内。当需要收集虫卵时,可以直接掀开成虫室的活动板和幼虫室的养殖柜的活动板,成虫室的集卵板上的虫卵经虫卵隔网落入任意一层养殖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避光通道可以设置在虫蛹室的任意位置(左侧、右侧、前方、后方、上方、下方),所述幼虫收集装置设置在避光通道的底部。

这里,分离坡的坡面可设置为向上或向下,分离坡形状可为L形、之字形、半弧形或其它形状。分离通道可以设置成导管,也可设置成带有遮光板的矩形或其它形状。

上述装置的各室的功能如下:(1)幼虫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幼虫。(2)虫蛹室:用于5~6龄幼虫转化为虫蛹。(3)幼虫室:是虫卵孵化并生长为5~6龄幼虫的场所,幼虫食物为有机废物。(4)成虫室:是成虫交配、产卵的场所。

优选地,所述虫蛹室为可抽拉的柜子,或者在虫蛹室的至少一个外壁上设有可打开或关闭的掩门;更优选地,所述虫蛹室的至少一个外壁为网或设有窗;并设有遮光装置。

优选地,所述幼虫室的至少一个外壁为网或设有窗;所述养殖柜活动地安装在幼虫室内。

优选地,所述成虫室外壁为网,成虫室的顶端设有智能补光灯和碘钨灯;智能补光灯可以根据光线感应控制开灯的时间,还可根据需要自动调节光亮度;碘钨灯可以提高黑水虻成虫交配率和产卵率。所述成虫室还设有盛水托盘;所述盛水托盘与通水导管、液位控制器相连,托盘内水位由液位控制器控制,实现自动供水并满足成虫用水需求。

为了保证幼虫生长所需的条件,优选地,所述幼虫室外壁上设有导轨,导轨上装有活动的保温板,每个养殖柜设有保温夹层和温度控制装置,保温夹层内设有导热和导冷的液体,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如加热棒或压缩机等)可以在保温夹层的后端,也可以直接在保温夹层内设置。这样保证了幼虫室的温度,且使每个养殖柜的温度达到均衡。

为了防止虫蛹室活动板、养殖柜活动板和成虫室活动板松掉,在不需要掀开的时候自动打开,优选地,所述虫蛹室活动板、养殖柜活动板和成虫室活动板上分别设有活动板固定装置。

这里活动板固定装置的具体结构可以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固定活动板的装置即可,优选地,可以是分别设于活动板和设于虫蛹室底部、养殖柜底部和成虫室底部的磁铁;也可以是卡扣等结构。

为了更高效的收集和利用幼虫,优选地,所述幼虫收集装置为皮带机;为了方便分离幼虫和幼虫饲料,优选地,所述皮带机上方还设有筛网;这样从虫蛹室底部掉落的幼虫先落到筛网上,幼虫再从筛网的孔隙中掉到皮带机上,所述筛网的直径为1mm~10mm。

装置设有恒温恒湿装置,具体在虫蛹室、幼虫室和成虫室全部或部分设置恒温恒湿装置,以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在幼虫生长合适的范围内。

为了方便装置内空气流通,优选地,所述虫蛹室、幼虫室和成虫室的空气由通风设备(如通风机)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水虻养殖、收集装置和养殖方法,该装置包括由下自上依次设置的幼虫收集装置、虫蛹室、幼虫室、成虫室,所述幼虫室设有避光通道,所述避光通道与虫蛹室、成虫室相连通;其中,虫蛹室底部设有虫蛹室活动板,所述成虫室内设有集卵板,集卵板的下方对应设有成虫室活动板,成虫室活动板上罩有虫卵隔网,所述幼虫室内设有若干个养殖柜,养殖柜由底板和垂直于底板的四个侧壁围成,且每个养殖柜的底板上分别设有养殖柜活动板,使得虫卵隔网及成虫室活动板上的虫卵在掀开成虫室活动板和养殖柜活动板后掉落入不同的养殖柜中,每个养殖柜设有供5~6龄幼虫爬出幼虫室的分离坡,所述分离坡通过分离通道与避光通道连通;本发明所述装置将幼虫收集装置、虫蛹室、幼虫室和成虫室整合在一起,方便观察黑水虻从卵到成虫整个生长过程,并易于收集黑水虻幼虫。利用本发明所述装置进行黑水虻的养殖和收集,可减少养殖的人工操作和管理难度,提高养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装置虫蛹室和幼虫收集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1单个养殖柜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1所述幼虫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部分结构未示出)。

图5为实施例1所述幼虫室的侧面结构示意图(部分结构未示出)。

图6为实施例1所述成虫室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虫蛹室;2-幼虫室;3-成虫室;4-幼虫收集装置;11-掩门;12-避光通道;151-虫蛹室活动板;152-养殖柜活动板;153-成虫室活动板;21-养殖柜;22-网;23-分离坡;24-保温板;26-温度控制装置;27-分离通道;31-智能补光灯;32-集卵板;33-虫卵隔网;35-盛水托盘;36-通水导管;37-碘钨灯;38-筛网;39-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黑水虻养殖、收集装置,包括由下自上依次设置的幼虫收集装置4、虫蛹室1、幼虫室2、成虫室3,所述幼虫室2设有避光通道12,所述避光通道12与虫蛹室1、成虫室3相连通;其中,虫蛹室1底部设有虫蛹室活动板151,所述成虫室3内设有集卵板32,集卵板32的下方对应设有成虫室活动板153,成虫室活动板153上罩有虫卵隔网33,所述幼虫室2内设有若干个养殖柜21,养殖柜21由底板和垂直于底板的四个侧壁围成,且每个养殖柜21的底板上分别设有养殖柜活动板152,使得虫卵隔网33及成虫室活动板153上的虫卵在掀开成虫室活动板153和养殖柜活动板152后掉落入不同的养殖柜21中,每个养殖柜21设有供5~6龄幼虫爬出幼虫室2的分离坡23,所述分离坡23通过分离通道27与避光通道12连通。

这里,虫蛹室1、幼虫室2、成虫室3一体化,虫蛹室1下方设有支脚39,支脚形成的空间可容纳皮带机4。

上述黑水虻养殖、收集装置的工作原理:将幼虫收集装置4、虫蛹室1、幼虫室2和成虫室3整合在一起,方便监控黑水虻从卵到成虫整个的生长过程,同时易于收集黑水虻幼虫;避光通道12与虫蛹室1、成虫室3相通。旨在让虫蛹室1的虫蛹破蛹后飞到光线充足的成虫室3;也方便幼虫室2的5~6龄幼虫进入到虫蛹室1中。当需要直接收集幼虫时,虫蛹室1底部的活动板151打开,幼虫落入最下层的幼虫收集装置4内。具体地,是在幼虫室2的养殖柜21的角落设有分离坡23,当幼虫生长至5~6龄时,可以通过爬向分离坡23,并进入分离通道27经避光通道12掉落进虫蛹室1或通过虫蛹室活动板151掉落入幼虫收集装置4;当需要收集虫卵时,可以直接打开成虫室活动板153和幼虫室2的养殖柜21底部的活动板152,成虫室3的虫卵经隔网33落入任意一层养殖柜21。

上述装置的各室的功能如下:(1)幼虫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幼虫。(2)虫蛹室:用于5~6龄幼虫转化为虫蛹。(3)幼虫室:是虫卵孵化并生长为5~6龄幼虫的场所,幼虫食物为有机废物。(4)成虫室:是成虫交配、产卵的场所。

为了防止虫蛹室活动板151、养殖柜活动板152和成虫室活动板153松掉,在不需要掀开的时候自动打开,本实施例中,所述虫蛹室活动板151、养殖柜活动板152和成虫室活动板153上分别设有活动板固定装置。这里活动板固定装置的具体结构可以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固定活动板的装置即可;优选地,可以是分别设于活动板和设于虫蛹室底部、养殖柜底部和成虫室底部的磁铁;也可以是卡扣等结构。

(一)幼虫收集装置

当需要收集幼虫时,掀开避光通道12底部的活动板151,5~6龄幼虫经分离通道27和避光通道12落入幼虫收集装置4。本实施例中幼虫收集装置为皮带机。

为了更高效的收集和利用幼虫,本实施例中,所述幼虫收集装置4为皮带机;为了方便分离幼虫和幼虫饲料,本实施例中,所述皮带机上方还设有筛网;这样从虫蛹室底部掉落的幼虫先落到筛网38上,幼虫再从筛网38的孔隙中掉到皮带机上,筛网的直径为1mm~10mm。

(二)虫蛹室

为了方便清理和维护,所述虫蛹室1为可抽拉的柜子,或者至少在虫蛹室1的一个外壁上设有可打开或关闭的掩门11,掩门11可方便人员开门伸手入内进行操作;所述虫蛹室1的至少一个外壁为网22。另外,为了满足6龄幼虫的避光性,所述虫蛹室的外壁上设有遮光装置,如百叶窗等。

幼虫室2中间的避光通道12直接通至成虫室3和虫蛹室1,所述避光通道12与幼虫室2之间设置挡板以挡住光线,同时让虫蛹室1的虫蛹破蛹后飞到光线充足的成虫室3。

(三)幼虫室

所述幼虫室2的养殖柜21活动地安装在幼虫室2内,且幼虫室2内设置湿度控制器,为了透气,且为了让养殖柜21一定程度的避免外部干扰和保证内部环境的通风,给幼虫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本实施例中,所述幼虫室2的至少一个外壁为网22。

为了保证幼虫的生长所需的条件,所述幼虫室外壁上设有导轨,导轨上装有活动的保温板24,每个养殖柜的上方设有保温夹层和温度控制装置26(如加热丝或压缩机等),保温夹层内设有导热和导冷的液体,所述温度控制装置26(如加热棒或压缩机等)可以在保温夹层的后端,也可以直接在保温夹层内设置。这样保证了幼虫室的温度,且使每个养殖柜的温度达到均衡。

另外,可以将幼虫室2内的养殖柜21的底板设置成锥形、坡形和波浪形,并于里面依次放置新鲜有机废物,幼虫可沿坡或沿波浪形底板从一端爬向另一端,至尽头时成长为5~6龄准备化蛹的幼虫。

养殖柜21上还设置分离坡23以分离5~6龄幼虫。同时在挡板(位于避光通道12与幼虫室2之间)和分离坡23交汇处设置分离通道27,让5~6龄幼虫爬到分离通道27中,从而落入到虫蛹室1的干燥黑暗环境中进行预蛹。当养殖柜21足够大时,2龄幼虫从底板边缘到达分离坡23即可成长为5~6龄幼虫。每个养殖柜21的底板上分别设有活动板152,可根据需要掀开活动板152,使得成虫室3内从集卵板掉落的虫卵可以进入不同的养殖柜21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幼虫室2和虫蛹室1内还设有恒温恒湿装置,以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在幼虫生长合适的范围内。

(三)成虫室

所述成虫室3外壁为网22,成虫室3的顶端设有智能补光灯31(与顶部网相接)和碘钨灯37,智能补光灯31可以根据光线感应控制开灯的时间,还可根据需要自动调节光亮度;碘钨灯37可以提高黑水虻成虫交配率和产卵率。

所述成虫室3内设有若干块有间隙的板组成的集卵板32,集卵板32的下方设有虫卵隔网33,虫卵隔网33下方设有活动板153,所述虫卵隔网33罩住活动板153,集卵板32上的虫卵可掉到虫卵隔网33上,此时可根据需要掀开活动板153和养殖柜21底板上的活动板152,使得成虫室3内孵化出的虫卵可以掉落入下方幼虫室2的任意一层养殖柜21中。

所述成虫室还设有盛水托盘35。盛水托盘35除了具有盛水功能外,还可保持环境湿度,并用作黑水虻生长的栖息落脚点。

所述盛水托盘35与通水导管36、液位控制器相连,盛水托盘35内水位由液位控制器控制,实现自动供水并满足成虫用水需求。

为了方便装置内空气流通,本实施例中,所述虫蛹室1、幼虫室2和成虫室3的空气由通风机控制。

利用上述装置进行黑水虻养殖、收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虫蛹室1的虫蛹破蛹后由避光通道12飞到成虫室3,成虫产卵于集卵板32中;

S2. 从集卵板32中掉落的虫卵经下方的虫卵隔网33,落入虫卵隔网33下方的活动板153上,根据需要掀开活动板153和幼虫室2内养殖柜21的活动板152,使得虫卵进入幼虫室2的任意一层养殖柜21中;

S3. 当虫卵在养殖柜21中孵化成幼虫并长至5~6龄时,爬向分离坡23,并进入分离通道27经避光通道12掉落进虫蛹室1,在虫蛹室1完成破蛹,虫蛹破蛹后由避光通道12重新飞到成虫室3进行新一轮的产卵;

S4. 当需要收集幼虫时,掀开虫蛹室活动板151,从幼虫室2经避光通道12掉落的幼虫进入幼虫收集装置4。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