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花蛤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消费者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海鲜产品,如海鱼,海虾、贝类产品的消费比重大大增加。由于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渔业捕捞已经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因此,海产品的养殖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么如何提高海产品养殖的品质与产量是业界值得研究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蛤养殖方法,以提高花蛤养殖的品质与产量,降低养殖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花蛤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养殖地:选择潮流畅通,地势平坦,砂多泥少,含砂量为80-85%的中、低潮区,海水比重为1.01~1.02的区域作为养殖地;
整埕:先在埕地靠近港道处和潮下带的边缘,用芒草筑堤,以防蛤苗流失;播苗之前一星期,每亩使用15千克漂白粉或每亩使用6千克茶籽饼泼洒埕地,杀除敌害生物;
采用干播或湿播进行播苗:
干播:退潮后埕地干露时进行播苗,播撒均匀,防止成堆集结,若潮水已上涨无法继续播苗或播苗未完成时,则将蛤苗浸没于水中,待下一次退潮再播;
湿播:潮水未退出埕面时,用船把蛤苗运至插好标志的埕地上,在标志范围内按量播撒均匀;
播苗密度按每亩养殖地播苗8-10万粒的密度进行播苗。
进一步地,所述芒草筑堤的宽度0.5米,高度0.3米。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花蛤养殖方法可以大批量的进行花蛤养殖,花蛤流失率少,存活率高,大大降低花蛤的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花蛤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养殖地:选择潮流畅通,地势平坦,砂多泥少,含砂量为80-85%的中、低潮区,海水比重为1.01~1.02的区域作为养殖地;
整埕:先在埕地靠近港道处和潮下带的边缘,用芒草筑堤,以防蛤苗流失;播苗之前一星期,每亩使用15千克漂白粉或每亩使用6千克茶籽饼泼洒埕地,杀除敌害生物;
采用干播或湿播进行播苗:
干播:退潮后埕地干露时进行播苗,播撒均匀,防止成堆集结,若潮水已上涨无法继续播苗或播苗未完成时,则将蛤苗浸没于水中,待下一次退潮再播;
湿播:潮水未退出埕面时,用船把蛤苗运至插好标志的埕地上,在标志范围内按量播撒均匀;
播苗密度按每亩养殖地播苗8-10万粒的密度进行播苗。播苗密度直接影响到蛤仔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如播苗密度太大,蛤仔生长较慢;如播苗密度太疏,不能充分利用养成面积,单产较低。因此,要掌握适宜的播苗密度。其播苗量,要根据蛤苗个体的大小、潮区的高低和底质条件等因素来决定:蛤苗个体大的,成活率高,可少播;潮区低的,蛤苗摄食时间长,生长快,同时敌害也较多,蛤苗受害率高,应适当多播;底质较硬的埕地,稳定性好,亦可多播。
该花蛤养殖方法可以大批量的进行花蛤养殖,花蛤流失率少,存活率高,大大降低花蛤的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优选地,所述芒草筑堤的宽度0.5米,高度0.3米。大片的滩涂也要用芒草围堤,隔成数块,便于管理。而后捡去埕面上的石块、杂物,用砂填好洼地,整平埕面。若埕地较软,则须开挖排水沟,以防埕面积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