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黄皮洋葱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99297阅读:119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蔬菜种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改良黄皮洋葱的种植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洋葱在中国分布很广,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而且种植面积还在不断扩大,是目前中国主栽蔬菜之一,洋葱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硫化物以及挥发油等多种成分,黄皮洋葱鳞片肥厚,肉质细腻、爽口,无辛辣味,可生食、炒食,也可脱水加工成脱水蔬菜水分比较多。随着人们对洋葱营养的认识以及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我国洋葱行业市场供不应求,而现有技术种植洋葱的方法不科学,洋葱对肥料的吸收速度不充分、洋葱生长速度慢、产量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良黄皮洋葱的种植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良黄皮洋葱的种植方法,所述改良黄皮洋葱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精细播种:选择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中性壤土作苗床,播种前15天应每亩施用优质腐熟土杂肥4000-5000公斤,尿素12-15公斤,过磷酸钙10-12公斤,硫酸钾15公斤,将基肥和土壤充分掺拌均匀,耕翻培肥,耕地深度15-20厘米,每亩需种子4-5公斤,精细整地作畦,畦宽2.0米,长10米,将畦面耧细耙平后,灌足畦面底墒水,水渗后将种子分两次均匀撒播于苗床,然后覆细土1-1.5厘米厚,覆土后亩用33%菜草通乳油15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防除杂草,同时撒施毒饵防治地下害虫,为确保全苗,播后一定要用稻麦草或草毡遮荫,一般5-7天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去除覆盖物;

(2)苗期管理:在播种后到小苗出土要浇水2-3次,出苗后,根据葱苗长势及土壤墒情适时浇一次小水,若发现幼苗瘦弱,可结合浇水每亩苗床施5公斤尿素,旺苗适当控水促使健壮生长,若发现杂草应及时拔除,若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防治;

(3)定植与管理:定植期栽植时,选择生长健壮、3-5叶片、株高15-20厘米、茎粗0.5-0.7厘米的幼苗进行定植,定植的行距为18-20厘米,株距为15-17厘米,每亩可栽植3-4万株,地膜覆盖,覆膜前亩用除草剂33%菜草通乳油150毫升加水30公斤喷雾,然后覆地膜栽插,带水移栽,确保返苗快,栽深2-3厘米,洋葱定植以后三周后进入缓苗期,这个阶段对洋葱的浇水次数要多,每次浇水的数量要少,不使地面干燥,以促进幼苗迅速发根成活,越冬期根据墒情浇好越冬水,春季返青后,结合浇返青水进行适当的追肥,亩施尿素8-10公斤,细碎的过磷酸钙20公斤,返青后30-35天,进入生长盛期,亩施尿素15-20公斤,磷茎膨大前10天浇一次跑马水,然后适当蹲苗,促鳞茎膨大,保持土壤湿润,当鳞茎直径达3-4厘米时,根据长势再追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5-10公斤,发现个别抽薹植株后应及早拔除,以促进鳞茎膨大;

(4)适时采收:葱球接近成熟时,地上茎松软倒伏,应减少灌水,以减少鳞茎含水量提高其耐贮性,并且提前20天停止施肥和喷药,否则影响洋葱的品质,收获应选择晴天进行,收后充分晾晒,防止霉烂变质,有利于贮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定植期为10月中下旬-11月上中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蹲苗时间为两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改良黄皮洋葱的种植方法,在种植过程中进行精细播种,有助于黄皮洋葱对肥料的吸收速度充分、加快生长速度,进行适时多次追肥有利于提高黄皮洋葱的生长质量、增加洋葱的产量,保证黄皮洋葱各阶段的优良长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一种改良黄皮洋葱的种植方法,所述改良黄皮洋葱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精细播种:选择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中性壤土作苗床,播种前15天应每亩施用优质腐熟土杂肥4000-5000公斤,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满足作物正常生长,还能调节土壤提高产量,避免施用过剩,造成茎叶徒长,影响根的健康生长,洋葱喜肥,对土壤的肥力要求很高,一般每生产1000公斤洋葱,需氮2-2.4公斤、磷0.6-0.9公斤、钾3.2-3.6公斤,洋葱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需求不同,幼苗期生长缓慢,需肥量小,以氮为主,同时磷对洋葱幼苗期的发育十分重要,直接影响洋葱株高和叶数的增长,应在施足土杂肥的基础上,亩施尿素12-15公斤,过磷酸钙10-12公斤,硫酸钾15公斤,将基肥和土壤充分掺拌均匀,耕翻培肥,耕地深度15-20厘米,洋葱根系浅,吸收能力弱,所以耕地不宜深,但要求精细,每亩需种子4-5公斤,密度太高,秧苗细弱,密度太稀,秧苗生长过粗,容易抽薹,精细整地作畦,畦宽2.0米,长10米,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栽植株数,将畦面耧细耙平后,灌足畦面底墒水,水渗后将种子分两次均匀撒播于苗床,然后覆细土1-1.5厘米厚,加快出苗,覆土后亩用33%菜草通乳油15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防除杂草,同时撒施毒饵防治地下害虫,为确保全苗,播后一定要用稻麦草或草毡遮荫,一般5-7天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去除覆盖物;

(2)苗期管理:在播种后到小苗出土要浇水2-3次,防止土面板结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出苗后,根据葱苗长势及土壤墒情适时浇一次小水,若发现幼苗瘦弱,可结合浇水每亩苗床施5公斤尿素,补充氮素,施用过剩会发生烧苗现象,旺苗适当控水促使健壮生长,若发现杂草应及时拔除,若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防治,要等到幼苗长出第一片真叶后,才可以适当控制浇水,这样才能确保幼苗健康生长;

(3)定植与管理:适宜的定植期在10月中下旬-11月上中旬,过早幼苗小、根系不发达,过晚易受冻害,栽植时,选择生长健壮、3-5叶片、株高15-20厘米、茎粗0.5-0.7厘米的幼苗进行定植,这期间的苗龄最为适宜,有利于安全越冬,定植的行距为18-20厘米,株距为15-17厘米,以便进行管理,促使田间生长一致,每亩可栽植3-4万株,应根据品种、土壤、肥力和幼苗大小来确定定植的密度,合理密植增产效果显著,地膜覆盖,覆膜前亩用除草剂33%菜草通乳油150毫升加水30公斤喷雾,然后覆地膜栽插,带水移栽,确保返苗快,栽深2-3厘米,有利于洋葱的球茎横向生长,过深过浅均不利于高产,洋葱定植以后三周后进入缓苗期,这个阶段对洋葱的浇水次数要多,每次浇水的数量要少,不使地面干燥,以促进幼苗迅速发根成活,越冬期根据墒情浇好越冬水,春季返青后,结合浇返青水进行适当的追肥,洋葱幼苗期以氮为主,并且整个生育期都不能缺磷,亩施尿素8-10公斤,细碎的过磷酸钙20公斤,以满足洋葱生长需求,返青后30-35天,进入生长盛期,亩施尿素15-20公斤,补充洋葱需肥量以及土壤中氮素流失,磷茎膨大前10天浇一次跑马水,既能保证洋葱对水分的需求,又能保证洋葱根系对空气的需要,然后适当蹲苗,促鳞茎膨大,保持土壤湿润,在鳞茎膨大期,生长量和需肥量仍缓慢上升,以钾为主,当鳞茎直径达3-4厘米时,根据长势再追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5-10公斤,发现个别抽薹植株后应及早拔除,以促进鳞茎膨大;

(4)适时采收:葱球接近成熟时,地上茎松软倒伏,应减少灌水,以减少鳞茎含水量提高其耐贮性,并且提前20天停止施肥和喷药,否则影响洋葱的品质,收获应选择晴天进行,收后充分晾晒,防止霉烂变质,有利于贮藏。

本发明所述改良黄皮洋葱的种植方法,在种植过程中进行精细播种,有助于黄皮洋葱对肥料的吸收速度充分、加快生长速度,进行适时多次追肥有利于提高黄皮洋葱的生长质量、增加洋葱的产量,保证黄皮洋葱各阶段的优良长势。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