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及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74949发布日期:2019-11-08 21:2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及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及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

硒是人和动物必须的微量元素,其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癌,增强免疫力,拮抗重金属,调节蛋白质的合成功能,调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K的吸收与利用等生物学特性。无机硒如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具有高毒性,植物具有不同程度地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无机硒,并将其转化成生物有机硒的能力。人体中硒元素的主要来源靠膳食摄入,富硒农副产品是人体补充硒元素的有效途径。我国属土壤严重缺硒的国家,而农产品中硒元素的含量受土壤的影响,直接导致农产品中硒含量不足。

碘也是人和动物必须的微量元素,它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碘以碘化氨基酸的形式集中在甲状腺内,缺乏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现有的甘蔗在种植过程中,通过叶面喷洒和灌根等方式引入硒和碘,工序复杂,对硒和碘的利用率低,会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其能减少种植过程中浇水、施肥和喷洒农药时的人力投入,能合理控制水、水溶性肥和农药药液的施入量,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大大提高甘蔗的产量。

本发明的还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方法,通过在不同时期施用富硒和富碘营养液,能提高甘蔗中硒和碘的含量,从而能提高甘蔗的品质。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包括:

壳体,其由一体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组成,所述上部分和所述下部分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且轴线重合,所述下部分的内径大于所述上部分的内径,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中央,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

第一隔板,其设置在所述下部分中,所述第一隔板的尺寸大于所述上部分的横截面的尺寸,所述第一隔板选择性地封住所述上部分的底部;

填料层,其设置在所述下部分中,且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填料层的顶部不接触;

第一竖杆,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一竖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凸起,所述凸起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所述凸起选择性地穿过所述第二开口;

挡板,其为圆形,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上部分中,所述第一竖杆穿过所述挡板,并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凸起的高度差等于所述壳体的顶部的厚度,所述挡板封住所述第二开口。

优选的是,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所述第一竖杆为圆柱体形,所述第一开口为圆形,所述第一竖杆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相等。

优选的是,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所述挡板为圆形,所述第一竖杆穿过所述挡板的中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所述下部分的外侧壁上沿所述下部分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水管,所述多根水管与所述下部分固定,且连通,所述多根水管内均设置有填料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还包括:

量筒,其为圆柱体形,所述量筒的顶部的边缘设置有第三开口,所述量筒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量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值;

第二隔板,其设置在所述量筒中,所述第二隔板的直径与所述量筒的内径相等;

第二竖杆,其沿所述量筒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量筒的顶部,并延伸出所述量筒。

优选的是,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所述第二竖杆的外侧壁上沿所述第二竖杆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块,所述量筒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设置为,当所述第二竖杆上下移动时,所述限位块能穿过所述第四开口。

一种利用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进行富硒和富碘甘蔗种植的方法,包括:

A、将所述下部分沿竖直方向放入一个蔗沟中,再沿所述下部分的圆周方向开设蔗沟,一个水管对应一个蔗沟,水管的出口位于和其相对应的蔗沟中,将甘蔗种茎植于蔗沟中,并盖好回填土;

B、将限位块对着第四开口,通过第二竖杆带动第二隔板移动至设定的位置处,转动第二竖杆,使限位块不对着第四开口,向量筒中倒入富硒和富碘营养液,之后使凸起对着第二开口,向下移动第一竖杆,带动第一隔板向下,通过量筒向壳体中倒入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富硒和富碘营养液渗入蔗沟中,之后使凸起对着第二开口,向上移动第一竖杆,待凸起移出壳体后,转动第一竖杆,使凸起不对着第二开口,固定住第一竖杆;

其中,富硒和富碘营养液的加入量为:

定植后,按重量比为1:15将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和水混合溶解后,通过量筒加入壳体中,每颗甘蔗施用量为0.5-1kg;

发芽后,按重量比为1:8将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和水混合溶解后,通过量筒加入壳体中,每颗甘蔗施用量为0.7-1.0kg,每隔7-12天施用一次,连续施用2-3次;

苗高30-50cm后,按重量比为1:6将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和水混合溶解后,通过量筒加入壳体中,每颗甘蔗施用量为0.8-1.2kg,每隔5-7天施用一次,连续施用5-7次;

所述富硒和富碘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氯化钾3-5份、硝酸钾2-4份、硼酸1-2份、硫酸锰1-2份、溶菌酶0.01-0.1份、重过磷酸钙2-3份、亚硒酸钠或硒酸钠2-4份和碘肥0.3-0.5份。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不仅能施用硒肥和碘肥,还能施用水和农药药液,不会破坏甘蔗根部的土壤,适用性高,还可用于其他作物的种植。

本发明提供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能减少种植过程中浇水、施肥和喷洒农药时的人力投入,能合理控制水、水溶性肥和农药药液的施入量,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大大提高甘蔗的产量。

本发明提供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方法,通过在不同时期施用富硒和富碘营养液,能提高甘蔗中硒和碘的含量,从而能提高甘蔗的品质。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量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壳体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包括:

壳体100,其由一体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组成,所述上部分和所述下部分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且轴线重合,壳体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下部分的内径大于所述上部分的内径,所述壳体10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101和第二开口102,所述第一开口101位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中央,所述第二开口102与所述第一开口101连通,所述壳体100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壳体100内的液体通过通孔流入土壤中;

第一隔板110,其设置在所述下部分中,所述第一隔板110的尺寸大于所述上部分的横截面的尺寸,所述第一隔板110选择性地封住所述上部分的底部,不使用时封住所述上部分的底部,防止土壤中的泥土和害虫进入壳体100中;

填料层120,其设置在所述下部分中,且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10与所述壳体100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一隔板110与所述填料层120的顶部不接触;填料层120能防止土壤中的泥水反渗入上部分中,特别是在第一隔板110未封住上部分的底部时,防止壳体100底部的泥土、害虫等进入上部分中。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和农药药液通过本装置施用后,可用水清洗壳体100的内部,使壳体100中无残留。

第一竖杆130,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竖杆1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1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13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01,并延伸出所述壳体100,第一竖杆130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不固定,所述第一竖杆13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凸起131,所述凸起131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开口102的尺寸,所述凸起131选择性地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01,当第一隔板110需要向下或使用完成后,凸起131向下或向上穿过第二开口102;

挡板140,其为圆形,所述挡板140设置在所述上部分中,所述第一竖杆130穿过所述挡板140,并与所述挡板140固定连接,所述挡板140与所述凸起131的竖直方向的高度差等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的厚度,这样使第一竖杆130固定的更稳,所述挡板140封住所述第二开口102,当第一竖杆130刚好与所述第一开口101的尺寸相同时,只封住第二开口102,当第一竖杆130的尺寸小于第一开口101的尺寸时,封住第一开口101和第二开口102。

使用时,将下部分放入蔗沟中,上部分也可部分放入蔗沟中,只要壳体100的顶部露出即可。将甘蔗种茎植于蔗沟中,并盖好回填土,这样能固定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之后使凸起131对着第二开口102,第一竖杆130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第一隔板110落在填料层120上,富硒和富碘营养液通过第二开口102倒入壳体100内,进而流入土壤中。

使用完后,使凸起131对着第二开口102向上提起第一竖杆130,待凸起131位于壳体100外后,转动第一竖杆130,使凸起131不对着第二开口102,此时,第一竖杆130搁在壳体100上,第一隔板110封住上部分的底部,挡板140封住第二开口102。

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所述第一竖杆130为圆柱体形,所述第一开口101为圆形,所述第一竖杆130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开口101的直径相等。使竖杆在移动时,不会晃动。

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所述挡板140为圆形,所述第一竖杆130穿过所述挡板140的中部。

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所述下部分的外侧壁上沿所述下部分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水管180,所述多根水管180与所述下部分固定,且连通,所述多根水管180内均设置有填料层120。这样一个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可为多颗甘蔗提供富硒和富碘营养液。

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还包括:

量筒150,其为圆柱体形,所述量筒150的顶部的边缘设置有第三开口151,所述量筒150由透明材料制成,如玻璃、透明树脂等,所述量筒15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值;

第二隔板160,其设置在所述量筒150中,所述第二隔板160的直径与所述量筒150的内径相等;

第二竖杆170,其沿所述量筒150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竖杆17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16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17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量筒150的顶部,并延伸出所述量筒150。

量筒150在使用时,通过第二竖杆170带动第二隔板160移动至设定的位置处,向量筒150中倒入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即可使富硒和富碘营养液达到需要的量,之后倒入壳体100中。

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所述第二竖杆170的外侧壁上沿所述第二竖杆17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块171,所述量筒150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设置为,当所述第二竖杆170上下移动时,所述限位块171能穿过所述第四开口。

量筒150在使用时,将限位块171对着第四开口,通过第二竖杆170带动第二隔板160移动至设定的位置处,转动第二竖杆170,使限位块171不对着第四开口,向量筒150中倒入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即可使富硒和富碘营养液达到需要的量。

一种利用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进行富硒和富碘甘蔗种植的方法,包括:

A、将所述下部分沿竖直方向放入一个蔗沟中,再沿所述下部分的圆周方向开设蔗沟,一个水管180对应一个蔗沟,水管180的出口位于和其相对应的蔗沟中,将甘蔗种茎植于蔗沟中,并盖好回填土;壳体100的底部和水管180的出口均位于蔗沟中。甘蔗环绕本装置种植,本装置的一侧也可以种植一颗甘蔗。即中间一颗,周围环绕多颗。

B、将限位块171对着第四开口,通过第二竖杆170带动第二隔板160移动至设定的位置处,即需要的量,转动第二竖杆170,使限位块171不对着第四开口,向量筒150中倒入富硒富和碘营养液,之后使凸起131对着第二开口102,向下移动第一竖杆130,带动第一隔板110向下,第一隔板110不封住上部分的底部,通过量筒150向壳体100中倒入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富硒和富碘营养液通过第二开口102进入壳体100内,富硒和富碘营养液渗入蔗沟中,可用少量水冲洗量筒150和壳体100内部,之后使凸起131对着第二开口102,向上移动第一竖杆130,待凸起131移出壳体100后,转动第一竖杆130,使凸起131不对着第二开口102,固定住第一竖杆130;

其中,富硒和富碘营养液的加入量为:

定植后,按重量比为1:15将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和水混合溶解后,通过量筒150加入壳体100中,每颗甘蔗施用量为0.5kg;定植后种茎对富硒和富碘营养液的吸收较少,主要用于保湿。量筒量的是一个装置对应的所有甘蔗需要的量。

发芽后,按重量比为1:8将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和水混合溶解后,通过量筒150加入壳体100中,每颗甘蔗施用量为0.7kg,每隔7天施用一次,连续施用2次;吸收量增大,水、富硒和富碘营养液施用量增多。

苗高30cm后,按重量比为1:6将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和水混合溶解后,通过量筒150加入壳体100中,每颗甘蔗施用量为0.8kg,每隔5天施用一次,连续施用5次;吸收量增大,水、富硒和富碘营养液施用量增多。

所述富硒和富碘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氯化钾3份、硝酸钾2份、硼酸1份、硫酸锰1份、溶菌酶0.01份、重过磷酸钙2份、亚硒酸钠或硒酸钠2份和碘肥0.3份。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包括:

壳体100,其由一体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组成,所述上部分和所述下部分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且轴线重合,壳体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下部分的内径大于所述上部分的内径,所述壳体10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101和第二开口102,所述第一开口101位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中央,所述第二开口102与所述第一开口101连通,所述壳体100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壳体100内的液体通过通孔流入土壤中;

第一隔板110,其设置在所述下部分中,所述第一隔板110的尺寸大于所述上部分的横截面的尺寸,所述第一隔板110选择性地封住所述上部分的底部,不使用时封住所述上部分的底部,防止土壤中的泥土和害虫进入壳体100中;

填料层120,其设置在所述下部分中,且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10与所述壳体100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一隔板110与所述填料层120的顶部不接触;填料层120能防止土壤中的泥水反渗入上部分中,特别是在第一隔板110未封住上部分的底部时,防止壳体100底部的泥土、害虫等进入上部分中。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和农药药液通过本装置施用后,可用水清洗壳体100的内部,使壳体100中无残留。

第一竖杆130,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竖杆1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1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13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01,并延伸出所述壳体100,第一竖杆130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不固定,所述第一竖杆13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凸起131,所述凸起131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开口102的尺寸,所述凸起131选择性地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01,当第一隔板110需要向下或使用完成后,凸起131向下或向上穿过第二开口102;

挡板140,其为圆形,所述挡板140设置在所述上部分中,所述第一竖杆130穿过所述挡板140,并与所述挡板140固定连接,所述挡板140与所述凸起131的竖直方向的高度差等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的厚度,这样使第一竖杆130固定的更稳,所述挡板140封住所述第二开口102,当第一竖杆130刚好与所述第一开口101的尺寸相同时,只封住第二开口102,当第一竖杆130的尺寸小于第一开口101的尺寸时,封住第一开口101和第二开口102。

使用时,将下部分放入蔗沟中,上部分也可部分放入蔗沟中,只要壳体100的顶部露出即可。将甘蔗种茎植于蔗沟中,并盖好回填土,这样能固定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之后使凸起131对着第二开口102,第一竖杆130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第一隔板110落在填料层120上,富硒和富碘营养液通过第二开口102倒入壳体100内,进而流入土壤中。

使用完后,使凸起131对着第二开口102向上提起第一竖杆130,待凸起131位于壳体100外后,转动第一竖杆130,使凸起131不对着第二开口102,此时,第一竖杆130搁在壳体100上,第一隔板110封住上部分的底部,挡板140封住第二开口102。

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所述第一竖杆130为圆柱体形,所述第一开口101为圆形,所述第一竖杆130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开口101的直径相等。使竖杆在移动时,不会晃动。

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所述挡板140为圆形,所述第一竖杆130穿过所述挡板140的中部。

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所述下部分的外侧壁上沿所述下部分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水管180,所述多根水管180与所述下部分固定,且连通,所述多根水管180内均设置有填料层120。这样一个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可为多颗甘蔗提供富硒和富碘营养液。

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还包括:

量筒150,其为圆柱体形,所述量筒150的顶部的边缘设置有第三开口151,所述量筒150由透明材料制成,如玻璃、透明树脂等,所述量筒15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值;

第二隔板160,其设置在所述量筒150中,所述第二隔板160的直径与所述量筒150的内径相等;

第二竖杆170,其沿所述量筒150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竖杆17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16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17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量筒150的顶部,并延伸出所述量筒150。

量筒150在使用时,通过第二竖杆170带动第二隔板160移动至设定的位置处,向量筒150中倒入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即可使富硒和富碘营养液达到需要的量,之后倒入壳体100中。

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所述第二竖杆170的外侧壁上沿所述第二竖杆17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块171,所述量筒150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设置为,当所述第二竖杆170上下移动时,所述限位块171能穿过所述第四开口。

量筒150在使用时,将限位块171对着第四开口,通过第二竖杆170带动第二隔板160移动至设定的位置处,转动第二竖杆170,使限位块171不对着第四开口,向量筒150中倒入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即可使富硒和富碘营养液达到需要的量。

一种利用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进行富硒和富碘甘蔗种植的方法,包括:

A、将所述下部分沿竖直方向放入一个蔗沟中,再沿所述下部分的圆周方向开设蔗沟,一个水管180对应一个蔗沟,水管180的出口位于和其相对应的蔗沟中,将甘蔗种茎植于蔗沟中,并盖好回填土;壳体100的底部和水管180的出口均位于蔗沟中。甘蔗环绕本装置种植,本装置的一侧也可以种植一颗甘蔗。即中间一颗,周围环绕多颗。

B、将限位块171对着第四开口,通过第二竖杆170带动第二隔板160移动至设定的位置处,即需要的量,转动第二竖杆170,使限位块171不对着第四开口,向量筒150中倒入富硒富和碘营养液,之后使凸起131对着第二开口102,向下移动第一竖杆130,带动第一隔板110向下,第一隔板110不封住上部分的底部,通过量筒150向壳体100中倒入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富硒和富碘营养液通过第二开口102进入壳体100内,富硒和富碘营养液渗入蔗沟中,可用少量水冲洗量筒150和壳体100内部,之后使凸起131对着第二开口102,向上移动第一竖杆130,待凸起131移出壳体100后,转动第一竖杆130,使凸起131不对着第二开口102,固定住第一竖杆130;

其中,富硒和富碘营养液的加入量为:

定植后,按重量比为1:15将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和水混合溶解后,通过量筒150加入壳体100中,每颗甘蔗施用量为1kg;定植后种茎对富硒和富碘营养液的吸收较少,主要用于保湿。量筒量的是一个装置对应的所有甘蔗需要的量。

发芽后,按重量比为1:8将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和水混合溶解后,通过量筒150加入壳体100中,每颗甘蔗施用量为1.0kg,每隔12天施用一次,连续施用3次;吸收量增大,水、富硒和富碘营养液施用量增多。

苗高50cm后,按重量比为1:6将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和水混合溶解后,通过量筒150加入壳体100中,每颗甘蔗施用量为1.2kg,每隔7天施用一次,连续施用7次;吸收量增大,水、富硒和富碘营养液施用量增多。

所述富硒和富碘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氯化钾5份、硝酸钾4份、硼酸2份、硫酸锰2份、溶菌酶0.1份、重过磷酸钙2-3份、亚硒酸钠或硒酸钠4份和碘肥0.5份。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包括:

壳体100,其由一体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组成,所述上部分和所述下部分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且轴线重合,壳体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下部分的内径大于所述上部分的内径,所述壳体10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101和第二开口102,所述第一开口101位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中央,所述第二开口102与所述第一开口101连通,所述壳体100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壳体100内的液体通过通孔流入土壤中;

第一隔板110,其设置在所述下部分中,所述第一隔板110的尺寸大于所述上部分的横截面的尺寸,所述第一隔板110选择性地封住所述上部分的底部,不使用时封住所述上部分的底部,防止土壤中的泥土和害虫进入壳体100中;

填料层120,其设置在所述下部分中,且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10与所述壳体100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一隔板110与所述填料层120的顶部不接触;填料层120能防止土壤中的泥水反渗入上部分中,特别是在第一隔板110未封住上部分的底部时,防止壳体100底部的泥土、害虫等进入上部分中。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和农药药液通过本装置施用后,可用水清洗壳体100的内部,使壳体100中无残留。

第一竖杆130,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竖杆1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1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13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01,并延伸出所述壳体100,第一竖杆130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不固定,所述第一竖杆13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凸起131,所述凸起131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开口102的尺寸,所述凸起131选择性地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01,当第一隔板110需要向下或使用完成后,凸起131向下或向上穿过第二开口102;

挡板140,其为圆形,所述挡板140设置在所述上部分中,所述第一竖杆130穿过所述挡板140,并与所述挡板140固定连接,所述挡板140与所述凸起131的竖直方向的高度差等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的厚度,这样使第一竖杆130固定的更稳,所述挡板140封住所述第二开口102,当第一竖杆130刚好与所述第一开口101的尺寸相同时,只封住第二开口102,当第一竖杆130的尺寸小于第一开口101的尺寸时,封住第一开口101和第二开口102。

使用时,将下部分放入蔗沟中,上部分也可部分放入蔗沟中,只要壳体100的顶部露出即可。将甘蔗种茎植于蔗沟中,并盖好回填土,这样能固定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之后使凸起131对着第二开口102,第一竖杆130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第一隔板110落在填料层120上,富硒和富碘营养液通过第二开口102倒入壳体100内,进而流入土壤中。

使用完后,使凸起131对着第二开口102向上提起第一竖杆130,待凸起131位于壳体100外后,转动第一竖杆130,使凸起131不对着第二开口102,此时,第一竖杆130搁在壳体100上,第一隔板110封住上部分的底部,挡板140封住第二开口102。

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所述第一竖杆130为圆柱体形,所述第一开口101为圆形,所述第一竖杆130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开口101的直径相等。使竖杆在移动时,不会晃动。

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所述挡板140为圆形,所述第一竖杆130穿过所述挡板140的中部。

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所述下部分的外侧壁上沿所述下部分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水管180,所述多根水管180与所述下部分固定,且连通,所述多根水管180内均设置有填料层120。这样一个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可为多颗甘蔗提供富硒和富碘营养液。

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还包括:

量筒150,其为圆柱体形,所述量筒150的顶部的边缘设置有第三开口151,所述量筒150由透明材料制成,如玻璃、透明树脂等,所述量筒15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值;

第二隔板160,其设置在所述量筒150中,所述第二隔板160的直径与所述量筒150的内径相等;

第二竖杆170,其沿所述量筒150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竖杆17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16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17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量筒150的顶部,并延伸出所述量筒150。

量筒150在使用时,通过第二竖杆170带动第二隔板160移动至设定的位置处,向量筒150中倒入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即可使富硒和富碘营养液达到需要的量,之后倒入壳体100中。

所述的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中,所述第二竖杆170的外侧壁上沿所述第二竖杆17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块171,所述量筒150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设置为,当所述第二竖杆170上下移动时,所述限位块171能穿过所述第四开口。

量筒150在使用时,将限位块171对着第四开口,通过第二竖杆170带动第二隔板160移动至设定的位置处,转动第二竖杆170,使限位块171不对着第四开口,向量筒150中倒入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即可使富硒和富碘营养液达到需要的量。

一种利用富硒和富碘甘蔗的种植装置进行富硒和富碘甘蔗种植的方法,包括:

A、将所述下部分沿竖直方向放入一个蔗沟中,再沿所述下部分的圆周方向开设蔗沟,一个水管180对应一个蔗沟,水管180的出口位于和其相对应的蔗沟中,将甘蔗种茎植于蔗沟中,并盖好回填土;壳体100的底部和水管180的出口均位于蔗沟中。甘蔗环绕本装置种植,本装置的一侧也可以种植一颗甘蔗。即中间一颗,周围环绕多颗。

B、将限位块171对着第四开口,通过第二竖杆170带动第二隔板160移动至设定的位置处,即需要的量,转动第二竖杆170,使限位块171不对着第四开口,向量筒150中倒入富硒富和碘营养液,之后使凸起131对着第二开口102,向下移动第一竖杆130,带动第一隔板110向下,第一隔板110不封住上部分的底部,通过量筒150向壳体100中倒入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富硒和富碘营养液通过第二开口102进入壳体100内,富硒和富碘营养液渗入蔗沟中,可用少量水冲洗量筒150和壳体100内部,之后使凸起131对着第二开口102,向上移动第一竖杆130,待凸起131移出壳体100后,转动第一竖杆130,使凸起131不对着第二开口102,固定住第一竖杆130;

其中,富硒和富碘营养液的加入量为:

定植后,按重量比为1:15将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和水混合溶解后,通过量筒150加入壳体100中,每颗甘蔗施用量为0.7kg;定植后种茎对富硒和富碘营养液的吸收较少,主要用于保湿。量筒量的是一个装置对应的所有甘蔗需要的量。

发芽后,按重量比为1:8将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和水混合溶解后,通过量筒150加入壳体100中,每颗甘蔗施用量为0.8kg,每隔9天施用一次,连续施用3次;吸收量增大,水、富硒和富碘营养液施用量增多。

苗高40cm后,按重量比为1:6将富硒和富碘营养液和水混合溶解后,通过量筒150加入壳体100中,每颗甘蔗施用量为1kg,每隔6天施用一次,连续施用6次;吸收量增大,水、富硒和富碘营养液施用量增多。

所述富硒和富碘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氯化钾4份、硝酸钾3份、硼酸2份、硫酸锰2份、溶菌酶0.05份、重过磷酸钙3份、亚硒酸钠或硒酸钠3份和碘肥0.4份。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和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