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三膜高产覆盖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99414阅读:10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领域,涉及到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具体是一种马铃薯三膜高产覆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一般新鲜马铃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能量318千焦,钙5~8mg,磷15~40mg,铁0.4mg~0.8mg,钾200~340mg,碘0.8~1.2,胡萝卜素12~30mg,硫胺素0.03~0.08mg,核黄素0.01~0.04mg,尼克酸0.4~1.1mg。

马铃薯不仅能够作为主食、菜肴,而且还有药用价值,可以用来主治胃痛、痄肋、痈肿、湿疹、烫伤,是和胃健中药和解毒消肿药,性平味甘。由于马铃薯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其发芽温度在12℃以上,对于偏寒冷的地区不能够过早的种植马铃薯,由于温度比较低,会影响马铃薯的种植季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栽培方法,能够让马铃薯在稍微寒冷点的环境下也能够进行发芽生长且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铃薯三膜高产覆盖栽培方法,解决了一些偏寒冷的地区不能过早种植马铃薯且马铃薯产量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马铃薯三膜高产覆盖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早熟、高产的马铃薯品种,播种前一个月,放入室内,保持室内的温度为15-18℃,湿度为60%-70%;

(2)、放入室内7-10天后,马铃薯种子放入0.01-0.02%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取出晾干;

(3)、将发芽的种子切块,每块上保证有马铃薯芽;

(4)、切好的薯块放入甲基托布津500倍液、中生菌素1000倍液混合的溶液中,浸泡后捞出,晾至表面无水,再与滑石粉拌匀;

(5)、置于大棚内,覆盖上厚的细沙土,保持温度为12-15℃,待马铃薯芽长到1-3cm;

(6)、保持棚内温度在15-18℃,在棚内用散射光照射马铃薯苗,待马铃薯芽变成绿色;

(7)、选择地势平坦,有水浇灌的地块种植,在马铃薯块播种前,对每亩种植地施加有机肥200-300公斤、复合肥50-100公斤、光合微肥8-12公斤;

(9)、土地开沟10-15cm,将马铃薯种放置好,浇一定量的水,覆盖土6-8cm;

(9)、喷洒二甲戊灵除草剂,每亩的用量为100mm,喷洒后,覆盖第一层膜,接着每3-5垄覆盖第二层膜,第二层膜的棚高1.2-1.3m,最后覆盖第三层膜,第三层膜的棚高为2.4m、宽度为6m、长度为60-70m;

(10)、马铃薯苗出土且长出2-3片叶子时,将叶子上方的第一层膜抠破,并将苗眼处撒一把土,防止破膜失墒;

(11)、当棚内温度达到25℃时,及时打开第三层膜的两端放风,保证棚内温度在20-25℃;

(12)、马铃薯生长的中后期冲施硝酸钙镁每亩20公斤,薯块膨冲施硝酸钾肥每亩10-15公斤;

(13)、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及时对马铃薯进行病虫防治。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马铃薯种子放入赤霉素溶液中浸泡1-3min。

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马铃薯的切块质量为30-45g。

进一步地,步骤(4)所述甲基托布津500倍液、中生菌素1000倍液采用现配现用,配制好后将马铃薯块放入混合液中浸泡的时间为1-3min。

进一步地,步骤(5)所述马铃薯块覆盖上2-5cm厚的细沙土。

进一步地,步骤(8)采用大垄双行形式,行距83.6厘米,株距17.5厘米,垄间距35厘米,双垄种植密度4000株/亩左右;单垄形式,行距70厘米,株距22-25厘米,单垄种植密度3800株/亩左右。

进一步地,步骤(8)浇水的量为200-400ml。

进一步地,步骤(10)所述失墒是指土壤失去了适合种子发芽或作物生长的湿度。

进一步地,步骤(11)所述棚内温度高于30℃时,将第三层膜的两端完全打开放风,所述棚内温度在25-30℃时,将第三层膜的两端打开一半放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马铃薯种子种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保证种子的发芽环境符合要求,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种植的过程中对马铃薯种子采用三层膜覆盖,提高膜内的温度,保证马铃薯生长的环境温度为20-25℃,使马铃薯快速的生长,不仅能够提前收获马铃薯,而且大大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减少劳动力。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1)、选择早熟、高产的马铃薯品种,播种前一个月,放入室内,保持室内的温度为15-18℃,湿度为60%-70%;

(2)、放入室内7-10天后,马铃薯种子放入0.01%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1min,取出晾干;

(3)、将发芽的种子切块,每块质量为每块上保证有马铃薯芽;

(4)、切好的薯块放入甲基托布津500倍液、中生菌素1000倍液混合的溶液中,浸泡1min后捞出,晾至表面无水,再与滑石粉拌匀;

(5)、置于大棚内,覆盖上2cm厚的细沙土,保持温度为12-15℃,待马铃薯芽长到1cm;

(6)、保持棚内温度在15-18℃,在棚内用散射光照射马铃薯苗,待马铃薯芽变成绿色;

(7)、选择地势平坦,有水浇灌的地块种植,在马铃薯块播种前,对每亩种植地施加有机肥2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光合微肥8公斤;

(8)、土地开沟10cm,将马铃薯种放置好,浇200ml的水,覆盖土6cm;

(9)、喷洒二甲戊灵除草剂,每亩的用量为100mm,喷洒后,覆盖第一层膜,接着每3垄覆盖第二层膜,第二层膜的棚高1.2-1.3m,最后覆盖第三层膜,第三层膜的棚高为2.4m、宽度为6m、长度为60m;

(10)、马铃薯苗出土且长出2-3片叶子时,将叶子上方的第一层膜抠破,并将苗眼处撒一把土,防止破膜失墒;

(11)、棚内温度高于25℃时,将第三层膜的两端完全打开放风;

(12)、马铃薯生长的中后期冲施硝酸钙镁每亩15公斤,薯块膨冲施硝酸钾肥每亩10公斤;

(13)、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及时对马铃薯进行病虫防治。

实施例2

(1)、选择早熟、高产的马铃薯品种,播种前一个月,放入室内,保持室内的温度为15-18℃,湿度为60%-70%;

(2)、放入室内7-10天后,马铃薯种子放入0.02%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3min,取出晾干;

(3)、将发芽的种子切块,每块马铃薯种子质量为45g,且每块上保证有马铃薯芽;

(4)、切好的薯块放入甲基托布津500倍液、中生菌素1000倍液混合的溶液中,浸泡3min后捞出,晾至表面无水,再与滑石粉拌匀;

(5)、置于大棚内,覆盖上5cm厚的细沙土,保持温度为12-15℃,待马铃薯芽长到3cm;

(6)、保持棚内温度在15-18℃,在棚内用散射光照射马铃薯苗,待马铃薯芽变成绿色;

(7)、选择地势平坦,有水浇灌的地块种植,在马铃薯块播种前,对每亩种植地施加有机肥300公斤、复合肥100公斤、光合微肥12公斤;

(8)、土地开沟15cm,将马铃薯种放置好,浇400ml水,覆盖土8cm;

(9)、喷洒二甲戊灵除草剂,每亩的用量为100mm,喷洒后,覆盖第一层膜,接着每5垄覆盖第二层膜,第二层膜的棚高1.2-1.3m,最后覆盖第三层膜,第三层膜的棚高为2.4m、宽度为6m、长度为70m;

(10)、马铃薯苗出土且长出2-3片叶子时,将叶子上方的第一层膜抠破,并将苗眼处撒一把土,防止破膜失墒;

(11)、棚内温度在25-30℃时,将第三层膜的两端打开一半放风,保证棚内温度在20-25℃;

(12)、马铃薯生长的中后期冲施硝酸钙镁每亩20公斤,薯块膨冲施硝酸钾肥每亩15公斤;

(13)、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及时对马铃薯进行病虫防治。

本发明在马铃薯种子种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保证种子的发芽环境符合要求,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种植时采用三层膜覆盖,提高膜内的温度,使棚内适合马铃薯的生长,不仅能够提前收获马铃薯,而且大大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减少劳动力。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