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螃蟹养殖池及处理该养殖池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31295发布日期:2019-12-17 16:50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螃蟹养殖池及处理该养殖池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螃蟹养殖池及处理该养殖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螃蟹养殖生产方式日趋多样化,主要有池塘式、围栏式、瓦瓮式、网箱式等,这些模式存在放养密度低、互残现象严重、存活率低、交配麻烦等问题。又由于常见的养殖方式以室外养殖为主,而室外气候有些时候难以预料,人为干涉较难,不利于稳定产量。并且研究发现,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因养殖环境污染引发的水产养殖动物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等现象是造成水产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而养殖环境污染的根源又在于饲料营养结构的不合理、投喂不科学、养殖模式不适宜。因此建立实验室内模拟水产健康养殖模式研发安全、高效、环保型水产配合饲料,并实施科学投喂,以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确保养殖环境健康,减少养殖动物疾病发生,是水产品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

水产养殖生态学实验室目前一般饲养水产品的水族装置,例如水族箱、养殖池、池塘等,一般包括有供气系统,供水系统,水净化系统和水体加热装置,其中,如氧气浓度、co2浓度、压力、水温的控制都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但在养殖过程中,水产品如螃蟹,螃蟹的排便及进食都在养殖池中进行,由于养殖池中装满水,会在养殖池底部集聚一些粪便和饲料残渣,如果长时间不及时清理,残饵、粪便、死亡的藻类等有机物过量沉积于养殖池底部,若无法完全分解,不仅会造成养殖池水体浑浊,还会造成养殖池底部沉积有蛋白质,从而诱发水体的二次污染,导致水体溶氧下降、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浓度升高,同时不良养殖池池底也为病原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温床,目前养殖池的清理主要依靠人工,清理难度较大;而且投放饲料时也是通过饲养员用手撒播,不能保证饲料都均匀地分配,螃蟹若吃不到会致使大量饲料溶失于水中,从而造成饲养员会过量投饲,进而造成残饵,排泄物及饵料残渣能使养殖水体的有机物含量增高,过多的有机物会引发有机物消化菌的繁殖,并与氨氮转化菌在生物膜中竞争生长空间、溶解氧及营养物。有机物消化菌的繁殖率比氨氮转化菌要快得多,硝化细菌(自养细菌)很难和异养细菌竞争,造成硝化细菌生长得比较慢,使得养殖系统生物过滤器氨氮去除率低,从而导致氨氮超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清洗养殖池底粪便堆积的螃蟹养殖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对投喂饲料均匀地分散在养殖池内的螃蟹养殖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处理上述螃蟹养殖池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螃蟹养殖池,包括有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的侧壁设置有喷管,所述喷管包括有喷管主体,所述喷管主体内设置有相通连的两路流道,一路作为均化螃蟹饲料的第一流道,另一路作为清理螃蟹排泄物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有第一出口管以及用于控制该第一出口管的第一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流道包括有与所述第一出口管垂直的第二出口管以及用于控制该第二出口管的第二控制阀门,且所述第二出口管的管壁上均匀开有至少两个喷孔。

进一步地,所述喷管主体上设置有海水净化器。使用时,喷管主体设置在螃蟹养殖池的外侧壁上,而第二出口管则与该喷管主体相平行,当海水通过水泵泵入喷管主体后,先经海水净化器净化再进入养殖池内,能使得养殖池内的水更符合养殖要求。

由于喷孔距离和孔径决定了水喷入养殖池的强度和射程,作为优选,所述喷孔间的距离至少为1cm。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池的中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能拆卸连接有筛板,所述筛板上铺设有40~60目的筛绢网。由于螃蟹在1~2期时,螃蟹个体比较小,设置的筛绢网能够防止螃蟹从排污口中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池内挂设有能供螃蟹浮游的流刺网。当螃蟹处于1~2期时,螃蟹幼体即可脱离母体,随着养殖池浮游,该流刺网能够粘黏住螃蟹幼体,防止螃蟹幼体逃逸。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池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能供螃蟹藏身的箱体,所述箱体内填充有沙子。当螃蟹处于3期时会进入底栖生活,填充有沙子的箱体能供螃蟹藏身。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处理所述的螃蟹养殖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有如下几个步骤:

(1)步骤一:在投放饲料前10分钟前,打开所述喷管的第一控制阀门,关闭第二控制阀门,再进行饲料的投放,所述饲料的总投放量为所养殖螃蟹体重的3-5%,所述饲料的投放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投放的投放量比例为3:4:3;

(2)步骤二:在最后一次的投放结束后1小时,折叠所述流刺网,关闭所述喷管的第一控制阀门,打开所述第二控制阀门,促进水中残饵粪便的沉降和并从所述排污口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螃蟹养殖池中螃蟹的密度很高,产生的排泄物多,是养殖水体污染的主体来源,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首先要依靠及时清走大量的粪便和残饵,通过在养殖池上设置喷管,一方面能利用喷管的水压实现自动清除粪便和残余饲料,并通过排泄口排出粪便或残余饲料比额外的增加生物滤池容量更有效果和节省投资,另一方面还能利用喷管使进入养殖池的水发生旋转,以均化饲料在养殖池的分布,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处理该螃蟹养殖池的方法,当需要向养殖池撒螃蟹饲料时,只要关闭第一控制阀门,打开第二控制阀门,则海水通过喷管主体喷入第一出口管后能带动养殖池海水的流动,以均化螃蟹饲料;当需要清理螃蟹排泄物时,只要关闭第二控制阀门,打开第一控制阀门,水流由喷孔射流而出,使养殖水旋转,从而将螃蟹排泄物集中旋转于养殖池中部,由于养殖池中部设置有能拆卸的筛板,筛板上铺设有筛绢网,当打开过滤网时,即能将螃蟹排泄物排出养殖池,相比之前的换水清理排泄物,其方法更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螃蟹养殖池包括有养殖池1,养殖池1具有侧壁和底板以及由侧壁和底板围绕而成的容纳空间,侧壁可以围绕成圆形、方形或其他封闭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养殖池1的侧壁围绕成圆形,并在养殖池1的侧壁设置有喷管,其中喷管包括有喷管主体2,喷管主体2内设置有相通连的两路流道,一路作为均化螃蟹饲料的第一流道21,另一路作为清理螃蟹排泄物的第二流道22,第一流道21包括有第一出口管211以及用于控制该第一出口管211的第一控制阀门212,第二流道22包括有与第一出口管211垂直的第二出口管221以及用于控制该第二出口管221的第二控制阀门222,且第二出口管221的管壁上均匀开有至少两个喷孔3,喷孔3间的距离为1cm,当需要向养殖池1撒螃蟹饲料时,只要打开第一控制阀门212,关闭第二控制阀门222,则海水通过喷管主体2喷入第一出口管211后能带动养殖池1海水的流动,以均化螃蟹饲料;当需要清理螃蟹排泄物时,只要打开第二控制阀门222,关闭第一控制阀门212,水流由喷孔3射流而出,使养殖水旋转,从而将螃蟹排泄物集中旋转于养殖池1中部,由于养殖池1底部设置有能拆卸的筛板6,螃蟹的排泄物能从筛板6的缝隙中排出,另外筛板6上铺设有40~60目的筛绢网7,由于螃蟹在1~2期时,螃蟹个体比较小,设置的筛绢网7能够防止螃蟹从排污口5中流出。

同时,该螃蟹养殖池1内挂设有能供螃蟹浮游的流刺网8,并在养殖池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能供螃蟹藏身的箱体9,该箱体9内填充有沙子,以适应不同螃蟹生长周期的生长需求,当螃蟹处于1~2期时,螃蟹幼体即可脱离母体,随着养殖池1浮游,该流刺网8能够粘黏住螃蟹幼体,防止螃蟹幼体逃逸,当螃蟹处于3期时会进入底栖生活,填充有沙子的箱体9能供螃蟹藏身。

本发明还提供处理上述养殖池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两个步骤:

(1)步骤一:在投放饲料前10分钟前,打开喷管的第一控制阀门212,关闭第二控制阀门222,再进行饲料的投放,饲料的总投放量为所养殖螃蟹体重的4%,饲料的投放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投放的投放量比例为3:4:3,此步骤中喷管的第一出口管211一直处于喷水状态,以降低池水的旋转速度,延缓水中饲料的沉降;

(2)步骤二:在最后一次的投放饲料结束后1小时,折叠流刺网8,关闭喷管的第一控制阀门212,打开第二控制阀门222,促进水中残饵粪便的沉降和并从排污口5排出,此步骤中喷管的第二出口管221的水从喷孔3喷出,此过程第二出口管221的喷孔3一直处于喷水状态,能使得池水发生旋转,本实施例中,当水池进水流量为2.5m3/h,当第二出口管221上均匀分布8个直径为6mm喷孔3,养殖池1底部的流速能大于7cm/s时,就能将池底的残饵冲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