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的巢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2585阅读:14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大熊猫巢穴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的巢穴。



背景技术:

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主要方式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形式。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作为中国特有的濒危珍稀动物,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其进行迁地和就地保护,圈养大熊猫数量持续上升,而野生大熊猫却依旧分布于六大破碎的栖息地内。为增加各破碎的大熊猫小种群间基因交流,从而重建野生种群,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将人工圈养繁殖的个体,经系统的野化培训后放归到现有栖息地。

在进化的过程中,野生大熊猫学会了依靠环境中的资源来完成躲避天敌、采食、休息、繁育后代等行为,尽量以最小的代价提高存活力和繁殖力,最终增加自身的适合度,野化培训的目的也是让圈养大熊猫在人为帮助下,逐步适应野外环境,学会野生大熊猫的各种生活技能,最终成功放归野外,以复壮野生大熊猫种群或重引入其历史分布区。巢穴作为大熊猫产仔育幼期存放幼仔、躲避风寒和防御天敌的一个重要场所,对大熊猫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提高野化培训训练场内的环境丰富度,增强大熊猫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同时改善野化培训大熊猫的卧穴条件,在野化训练场内修建巢穴对其具有重要意义。

大熊猫人工巢穴是根据模拟野生大熊猫巢穴修建的洞穴,主要分为树洞和石洞两种。该巢穴具备一定的空间大小,并具有圈养大熊猫躲避天敌、采食、躲避风寒、繁育后代的功能。就大熊猫野化训练场巢穴的修建而言,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方法和定论,修建所涉及的问题也有所差异。不能为大熊猫野外放归过渡训练和深度的科学研究提供硬件条件;且不能为逐步实现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系统的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的巢穴;它能满足大熊猫野外放归过渡训练;同时为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的科学研究提供规范化的硬件条件,为逐步实现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系统的科学依据。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的巢穴,它包括树洞和石洞;所述树洞由冷杉木制成;所述树洞设置有树洞洞口和树洞通风口;所述树洞内底部设置有木材铺设的地板;所述石洞由石头和水泥制成;所述石洞设置有石洞洞口和石洞通风口;所述石洞内底部有木材铺设的地板。

优选的,所述树洞为长方体形,长为2.0-2.5m,宽为1.3-1.7m,高为2.2-2.7m。

优选的,所述树洞洞口为圆形,树洞洞口的直径为0.7-0.9m;所述的树洞通风口为圆形,树洞通风口的直径为0.15-0.25m。

优选的,所述石洞为不规则的立方体形,长2.0-2.5m,宽1.7-2.0m,高为2.0-2.5m。

优选的,所述石洞洞口为圆形,直径为0.7-0.9m;所述石洞通风口直径为0.25-0.35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选取树洞和石洞作为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内的巢穴,本发明通过模拟模拟野外环境中的巢穴,从而使得使用本发明作为巢穴,经过野化放归训练后的野放个体能更好的躲避天敌、选择休息地,从而提高放归的成功率。

2、本发明在训练场内设置树洞和石洞作为野放个体的巢穴,使得圈养大熊猫能够逐步适应野外环境,避免环境骤变对野放个体造成心理伤害。

3、本发明的树洞和石洞,在训练场内作为野放大熊猫的巢穴,在遇到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时,可以为大熊猫提供一个避难场所,保证大熊猫在野化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性。

4、本发明能满足大熊猫野外放归过渡训练;同时为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的科学研究提供规范化的硬件条件,为逐步实现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系统的科学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的巢穴,它包括树洞和石洞;所述树洞由冷杉木制成;所述树洞设置有树洞洞口和树洞通风口;所述树洞内底部设置有木材铺设的地板;所述石洞由石头和水泥制成;所述石洞设置有石洞洞口和石洞通风口;所述石洞内底部有木材铺设的地板。所述树洞为长方体形,长为2.0m,宽为1.3m,高为2.2m。所述树洞洞口为圆形,树洞洞口的直径为0.7m;所述的树洞通风口为圆形,树洞通风口的直径为0.15m。所述石洞为不规则的立方体形,长2.0m,宽1.7m,高为2.0m。所述石洞洞口为圆形,直径为0.7m;所述石洞通风口直径为0.25m。本实施例的树洞和石洞都设置在离固定水源30m的地点。

[实施例2]

一种用于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的巢穴,它包括树洞和石洞;所述树洞由冷杉木制成;所述树洞设置有树洞洞口和树洞通风口;所述树洞内底部设置有木材铺设的地板;所述石洞由石头和水泥制成;所述石洞设置有石洞洞口和石洞通风口;所述石洞内底部有木材铺设的地板。所述树洞为长方体形,长为2.5m,宽为1.7m,高为2.7m。所述树洞洞口为圆形,树洞洞口的直径为0.9m;所述的树洞通风口为圆形,树洞通风口的直径为0.25m。所述石洞为不规则的立方体形,长2.5m,宽2.0m,高为2.5m。所述石洞洞口为圆形,直径为0.9m;所述石洞通风口直径为0.35m。本实施例的树洞和石洞都设置在离固定水源50m的地点。

[实施例3]

一种用于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的巢穴,它包括树洞和石洞;所述树洞由冷杉木制成;所述树洞设置有树洞洞口和树洞通风口;所述树洞内底部设置有木材铺设的地板;所述石洞由石头和水泥制成;所述石洞设置有石洞洞口和石洞通风口;所述石洞内底部有木材铺设的地板。所述树洞为长方体形,长为2.2m,宽为1.5m,高为2.5m。所述树洞洞口为圆形,树洞洞口的直径为0.8m;所述的树洞通风口为圆形,树洞通风口的直径为0.2m。所述石洞为不规则的立方体形,长2.2m,宽1.8m,高为2.2m。所述石洞洞口为圆形,直径为0.8m;所述石洞通风口直径为0.3m。本实施例的树洞和石洞都设置在离固定水源40m的地点。

由于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其单一的食物结构,需充沛的食物资源来维持自身的代谢,尤其在繁育后代期间,巢穴与采食点和水源的距离决定着其能量的消耗;因此各实施例设置在距离水源和食物资源较近的地点,以减少其能量消耗。大熊猫具有敏锐的嗅觉和听觉,外界噪杂声对其有着显著影响,故巢穴应避免外界噪杂声的干扰,选地应该是远离噪杂声安静的区域。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