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黑番茄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黑番茄,药食兼用,是番茄家族中的珍品,具有浓郁的水果香味,营养价值高,味道非常甜,特别适合鲜食,含有比红番茄中高10倍的茄红素和维生素C及抗氧化剂,及易被人体吸收。黑番茄着重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能在人体内产生强烈的生物学效应且抗癌。适量食用对男女衰退了的性功能可重新振兴,黑番茄对男性具有滋阴壮阳之效果,可减少男人患前列腺癌和心脏病的机率。
黑番茄栽培的适宜平均温度在19-30℃之间,对于土壤的适应性很广泛,一般耕地都可以栽培,但在低湿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中栽种有生育不良的现象发生,而且易发生土壤传染性的病害。黑番茄根系相当发达,能耐相当程度的干旱,在砂壤土中栽培也可能生产出质量优良的番茄,如中期生长发育不旺,植株容易衰弱,故应注意施肥和灌水,时刻保持营养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关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黑番茄的栽培方法,果实口感佳,着色优良,糖度高,能够增加幼苗的抗病性,抗病性更强,且花序结果整齐度好,裂果少,方便果实采摘。
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黑番茄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㈠土壤:选择砂质壤土或粘质性砂壤土,有机质含量1.0-1.5%,酸碱度为Ph值5.6-5.8,含盐量低于0.3%,氯化钠含量低于0.15%,地下水位在1m以下;
㈡育苗:先采用苗床育苗,苗床基肥撒施后混入床土5cm深以内,作高床,种子撒播,盖土厚1-1.5cm,覆盖稻草后浇水,发芽后去盖草,每隔一星期间拔除草及追肥一次,共二次;当小苗长至真叶二叶一心时,不带土掘取移植到8×8cm的营养钵中继续育苗到四叶一心或者五叶一心时,再带土移植到大田种植;
㈢栽植:栽植后,从种植穴(种植穴又称栽植穴、树穴,在栽植苗木前以所定的栽植点为中心沿四周往下挖穴而成,种植穴的大小,应随苗木规格的大小而定,本发明种植穴大小30*30cm,深30cm)外缘开始,每年秋季结合施基肥向外深翻扩展0.3-0.5m,深度20-25厘米,土壤回填时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上层,然后充分灌水,使根土密接;生长季节,种植区域内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5-7cm,树盘内用秸秆覆盖,覆盖厚度为12-13cm;
㈣施肥:基肥于果实采收后且结合深翻改土,未结果苗株施有机肥1.5-1.7kg,钙镁磷肥0.1-0.3kg,并配合尿素或磷酸二铵0.15-0.17kg;结果苗株施有机肥3-5kg,钙镁磷肥0.2-0.4kg,并配合尿素或磷酸二铵0.14-0.16kg,硫酸钾0.15-0.17kg或草木灰1-3kg;
根内追肥每年三次,3月上旬追施速效氮磷肥,未结果苗株施磷酸二铵0.1-0.2kg,结果苗株施磷酸二铵0.13-0.15kg;6月上旬追施氮肥,未结果苗株施尿素0.13-0.15kg,结果苗株施尿素0.15--0.17kg;7月上旬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未结果苗株施氮磷钾复合肥0.14-0.15kg,结果苗株施氮磷钾复合肥0.16-0.18kg,采果前30天停用追肥;
根外追肥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5月下旬喷重量百分比为0.3-0.5%的叶面肥水溶液一次,7月初喷施重量百分比为0.3-0.5%的尿素水溶液或重量百分比为0.3-0.5%的光合微肥水溶液一次,9月初喷重量百分比为0.3-0.5%的磷酸二氢钾肥水溶液,花期喷重量百分比为0.3-0.5%的尿素与重量百分比为0.2-0.4%硼砂混合液,采果后隔10-12天苗体喷一次重量百分比为0.5-1%的尿素水溶液,共喷两次;
㈤灌溉:萌芽期、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各灌溉1次,灌水量以浸透根系分布层15-17厘米为准,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入冬前灌封冻水,其它每隔10-15天补水一次,水量以喷湿为准。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黑番茄的栽培方法,步骤㈢中,土壤回填时表土中混入土壤改善液,土壤改善液为每千克水中加入混合物23-25克,混合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有机肥:45-47份,硼砂:1-3份,二硫代胺基甲酸盐类衍生物:7-9份,硫酸钾:1-3份,磷酸铵:1-3份,糖蜜发酵液:2.7-2.9份。
土壤回填时表土中混入土壤改善液,本发明的土壤改善液中含有有机肥以及钾、硼、磷,可为黑番茄幼苗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以促进幼苗的根系生长;硼砂具有杀虫的作用,能够防治幼苗根系虫害;糖蜜发酵液含有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可以使黑番茄果实肉爽口,酸甜适中、低酸性,果子大,且花青素含量高;甲酸盐类衍生物(DTC类衍生物)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捕捉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防止黑番茄果实中含有重金属,另一方面通过与糖蜜发酵液的配合,还能够增加幼苗的抗病性,抗病性更强,且花序结果整齐度好,裂果少,坐果率高,方便果实采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前述的黑番茄的栽培方法,步骤㈣中,根外追肥从采前3个用至采前1个月进行,每隔半月叶面喷叶面营养液一次,营养液为每千克水中加入组合物22-24克,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磷酸铵:15-17份,硼砂:2-4份,硼肥:0.3-0.5份,锌肥:0.7-0.9份,铁肥:0.5-0.7份,钙肥:0.7-0.9份,镁肥:0.7-0.9份,糖蜜发酵液:0.7-0.9份。
申请人发现黑番茄的口感与微量元素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从采前2个月至采前1个月则是黑番茄吸收微量元素的最佳时期,而每隔10天叶面喷叶面营养液一次,则可以使黑番茄最大限度的吸收微量元素,本发明从采前2个月至采前1个月,每隔10天叶面喷叶面营养液一次,叶面营养液含有钾、硼、磷、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糖蜜发酵液则含有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可以使黑番茄鲜黑红色,口感佳,低酸性,糖度高,甜度适中,口感更好;同时有得于黑色素的产生,另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维生素E,花青素,叶酸,钠,硒,磷,锌等都有所提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栽培的黑番茄口感佳,口味酸甜适中,非常爽口,着色优良,颜色艳丽,低酸性,糖度高,裂果少,栽培容易,花序结果整齐度好,收获整齐度好,抗病性强,,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维生素E,花青素,叶酸,钠,硒,磷,锌等含量高,花青素含量高,富含8倍的硒质微量元素,具有极强的营养保健价值。
与现有的黑番茄相比,如下表所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一种黑番茄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㈠土壤:选择砂质壤土或粘质性砂壤土,有机质含量1.0-1.2%,酸碱度为Ph值5.6-5.8,含盐量低于0.3%,氯化钠含量低于0.15%,地下水位在1m以下;
㈡育苗:先采用苗床育苗,苗床基肥撒施后混入床土5公分深以内,作高床,种子撒播,盖土厚1-1.2cm,覆盖稻草后浇水,发芽后去盖草,每隔一星期间拔除草及追肥一次,共二次;当小苗长至真叶二叶一心时,不带土掘取移植到8×8cm的营养钵中继续育苗到四叶一心或者五叶一心时,再带土移植到大田种植;
㈢栽植:栽植后,从种植穴外缘开始,每年秋季结合施基肥向外深翻扩展0.3-0.2m,深度20-22厘米,土壤回填时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上层,然后充分灌水,使根土密接;生长季节,种植区域内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5-6cm,树盘内用秸秆覆盖,覆盖厚度为12-13cm;
土壤回填时表土中混入土壤改善液,土壤改善液为每千克水中加入混合物23克,混合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有机肥:45份,硼砂:1份,二硫代胺基甲酸盐类衍生物:7份,硫酸钾:1份,磷酸铵:1份,糖蜜发酵液:2.7份;
㈣施肥:基肥于果实采收后且结合深翻改土,未结果苗株施有机肥1.5kg,钙镁磷肥0.1kg,并配合尿素或磷酸二铵0.15kg;结果苗株施有机肥3kg,钙镁磷肥0.2kg,并配合尿素或磷酸二铵0.14kg,硫酸钾0.15kg或草木灰1kg;
根内追肥每年三次,3月上旬追施速效氮磷肥,未结果苗株施磷酸二铵0.1kg,结果苗株施磷酸二铵0.13kg;6月上旬追施氮肥,未结果苗株施尿素0.13kg,结果苗株施尿素0.15kg;7月上旬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未结果苗株施氮磷钾复合肥0.14kg,结果苗株施氮磷钾复合肥0.16kg,采果前30天停用追肥;
根外追肥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5月下旬喷重量百分比为0.3%的叶面肥水溶液一次,7月初喷施重量百分比为0.3%的尿素水溶液或重量百分比为0.3%的光合微肥水溶液一次,9月初喷重量百分比为0.3%的磷酸二氢钾肥水溶液,花期喷重量百分比为0.3%的尿素与重量百分比为0.2%硼砂混合液,采果后隔10-12天苗体喷一次重量百分比为0.5%的尿素水溶液,共喷两次;
根外追肥从采前3个用至采前1个月进行,每隔半月叶面喷叶面营养液一次,营养液为每千克水中加入组合物22克,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磷酸铵:15份,硼砂:2份,硼肥:0.3份,锌肥:0.7份,铁肥:0.5份,钙肥:0.7份,镁肥:0.7份,糖蜜发酵液:0.7份;
㈤灌溉:萌芽期、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各灌溉1次,灌水量以浸透根系分布层15-17厘米为准,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入冬前灌封冻水,其它每隔10-15天补水一次,水量以喷湿为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一种黑番茄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㈠土壤:选择砂质壤土或粘质性砂壤土,有机质含量1.2-1.5%,酸碱度为Ph值5.6-5.8,含盐量低于0.3%,氯化钠含量低于0.15%,地下水位在1m以下;
㈡育苗:先采用苗床育苗,苗床基肥撒施后混入床土5公分深以内,作高床,种子撒播,盖土厚1-1.5cm,覆盖稻草后浇水,发芽后去盖草,每隔一星期间拔除草及追肥一次,共二次;当小苗长至真叶二叶一心时,不带土掘取移植到8×8cm的营养钵中继续育苗到四叶一心或者五叶一心时,再带土移植到大田种植;
㈢栽植:栽植后,从种植穴外缘开始,每年秋季结合施基肥向外深翻扩展0.3-0.5m,深度20-25厘米,土壤回填时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上层,然后充分灌水,使根土密接;生长季节,种植区域内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5-7cm,树盘内用秸秆覆盖,覆盖厚度为12-13cm;
土壤回填时表土中混入土壤改善液,土壤改善液为每千克水中加入混合物24克,混合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有机肥:46份,硼砂:2份,二硫代胺基甲酸盐类衍生物:8份,硫酸钾:2份,磷酸铵:2份,糖蜜发酵液:2.8份;
㈣施肥:基肥于果实采收后且结合深翻改土,未结果苗株施有机肥1.6kg,钙镁磷肥0.2kg,并配合尿素或磷酸二铵0.16kg;结果苗株施有机肥4kg,钙镁磷肥0.3kg,并配合尿素或磷酸二铵0.15kg,硫酸钾0.16kg或草木灰2kg;
根内追肥每年三次,3月上旬追施速效氮磷肥,未结果苗株施磷酸二铵0.15kg,结果苗株施磷酸二铵0.14kg;6月上旬追施氮肥,未结果苗株施尿素0.14kg,结果苗株施尿素0.16kg;7月上旬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未结果苗株施氮磷钾复合肥0.145kg,结果苗株施氮磷钾复合肥0.17kg,采果前30天停用追肥;
根外追肥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5月下旬喷重量百分比为0.4%的叶面肥水溶液一次,7月初喷施重量百分比为0.4%的尿素水溶液或重量百分比为0.4%的光合微肥水溶液一次,9月初喷重量百分比为0.4%的磷酸二氢钾肥水溶液,花期喷重量百分比为0.4%的尿素与重量百分比为0.3%硼砂混合液,采果后隔10-12天苗体喷一次重量百分比为0.8%的尿素水溶液,共喷两次;
根外追肥从采前3个用至采前1个月进行,每隔半月叶面喷叶面营养液一次,营养液为每千克水中加入组合物23克,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磷酸铵:16份,硼砂:3份,硼肥:0.4份,锌肥:0.8份,铁肥:0.6份,钙肥:0.8份,镁肥:0.8份,糖蜜发酵液:0.8份;
㈤灌溉:萌芽期、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各灌溉1次,灌水量以浸透根系分布层15-17厘米为准,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入冬前灌封冻水,其它每隔10-15天补水一次,水量以喷湿为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一种黑番茄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㈠土壤:选择砂质壤土或粘质性砂壤土,有机质含量1.4-1.5%,酸碱度为Ph值5.7-5.8,含盐量低于0.3%,氯化钠含量低于0.15%,地下水位在1m以下;
㈡育苗:先采用苗床育苗,苗床基肥撒施后混入床土5公分深以内,作高床,种子撒播,盖土厚1.4-1.5cm,覆盖稻草后浇水,发芽后去盖草,每隔一星期间拔除草及追肥一次,共二次;当小苗长至真叶二叶一心时,不带土掘取移植到8×8cm的营养钵中继续育苗到四叶一心或者五叶一心时,再带土移植到大田种植;
㈢栽植:栽植后,从种植穴外缘开始,每年秋季结合施基肥向外深翻扩展0.4-0.5m,深度23-25厘米,土壤回填时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上层,然后充分灌水,使根土密接;生长季节,种植区域内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6-7cm,树盘内用秸秆覆盖,覆盖厚度为12-13cm;
土壤回填时表土中混入土壤改善液,土壤改善液为每千克水中加入混合物25克,混合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有机肥:47份,硼砂:3份,二硫代胺基甲酸盐类衍生物:9份,硫酸钾:3份,磷酸铵:3份,糖蜜发酵液:2.9份;
㈣施肥:基肥于果实采收后且结合深翻改土,未结果苗株施有机肥1.7kg,钙镁磷肥0.3kg,并配合尿素或磷酸二铵0.17kg;结果苗株施有机肥5kg,钙镁磷肥0.4kg,并配合尿素或磷酸二铵0.16kg,硫酸钾0.17kg或草木灰3kg;
根内追肥每年三次,3月上旬追施速效氮磷肥,未结果苗株施磷酸二铵0.2kg,结果苗株施磷酸二铵0.15kg;6月上旬追施氮肥,未结果苗株施尿素0.15kg,结果苗株施尿素0.17kg;7月上旬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未结果苗株施氮磷钾复合肥0.15kg,结果苗株施氮磷钾复合肥0.18kg,采果前30天停用追肥;
根外追肥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5月下旬喷重量百分比为0.5%的叶面肥水溶液一次,7月初喷施重量百分比为0.5%的尿素水溶液或重量百分比为0.5%的光合微肥水溶液一次,9月初喷重量百分比为0.5%的磷酸二氢钾肥水溶液,花期喷重量百分比为0.5%的尿素与重量百分比为0.4%硼砂混合液,采果后隔10-12天苗体喷一次重量百分比为1%的尿素水溶液,共喷两次;
根外追肥从采前3个用至采前1个月进行,每隔半月叶面喷叶面营养液一次,营养液为每千克水中加入组合物24克,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磷酸铵:17份,硼砂:4份,硼肥:0.5份,锌肥:0.9份,铁肥:0.7份,钙肥:0.9份,镁肥:0.9份,糖蜜发酵液:0.9份;
㈤灌溉:萌芽期、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各灌溉1次,灌水量以浸透根系分布层15-17厘米为准,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入冬前灌封冻水,其它每隔10-15天补水一次,水量以喷湿为准。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