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云南红豆杉的山地浅土栽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8227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栽植方法,具体是一种云南红豆杉的山地浅土栽植方法。



背景技术:

山地地表土瘠薄,不利于植树造林,但根据具体的气候与区位条件,经适度人为改造,可以实现山地地的林业发展。目前,一些相近的技术方案主要是针对石漠化治理,所选择的树种大多为阔叶树种,对于石漠化严重的地区则需在乱石堆中客土,以使其能种树植草。而山地母岩主要为石灰岩,山势平缓,无乱石高耸,且表层覆盖浅土,这与一般的石漠化山地有所区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云南红豆杉的山地浅土栽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云南红豆杉的山地浅土栽植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壮苗选择:以1.5年生云南红豆杉实生壮苗为栽植用苗,苗木根系发达均衡,颜色棕红,无病根,无虫害和机械损伤,叶面色泽浓绿有光泽,芽体饱满,枝条发达,长势良好;

(2)栽植:

栽植时间:雨季;

栽植密度:定植株行距为1m×1.5m,方形配置;

整地:穴状整地,根据已设定的株行距挖掘定植穴;

底肥:每个定植穴内需施2~4kg的底肥;

定植:栽种深度与原苗深度一致,并保持幼苗端正,植苗填塘后,还应手提苗干轻轻上提至适宜高度,然后两脚转圈踩实塘土;

(3)抚育管理:开展幼林抚育,要除尽杂草,适当追肥,注意病虫害防治。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栽植密度为每亩种植云南红豆杉444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定植穴的规格为30cm×30cm×20c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整地挖掘定植穴时,可使用辅助工具对浅表土以下的基岩实施开凿,确保栽植密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底肥由表土、碎石屑和农家肥组成,其配比为4:4: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山地上栽植的云南红豆杉,其生长量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常规栽植的状态,能够较好地实现山地的山体景观修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云南红豆杉的山地浅土栽植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壮苗选择:以1.5年生云南红豆杉实生(容器/裸根)壮苗为栽植用苗,苗木根系发达均衡,颜色棕红,无病根,无虫害和机械损伤,叶面色泽浓绿有光泽,芽体饱满,枝条发达,长势良好;

(2)栽植:

栽植时间:雨季;

栽植密度:定植株行距为1m×1.5m,方形配置,每亩可种植云南红豆杉444株;

整地:穴状整地,根据已设定的株行距挖掘定植穴,规格为30cm×30cm×20cm,挖掘定植穴时,可使用冲击钻等辅助工具对浅表土以下的基岩实施开凿;

底肥:每个定植穴内需施2~4kg的底肥,底肥由表土、碎石屑和农家肥组成,其配比为4:4:1;

定植:云南红豆杉为浅根树种,栽得过深会导致根系缺氧死亡,但根系过浅易受干旱,定植时,应与原苗深度一致,并保持幼苗端正,植苗填塘后,还应手提苗干轻轻上提至适宜高度,然后两脚转圈踩实塘土;

(3)抚育管理:针对云南红豆杉浅根性与喜肥的特点开展幼林抚育,要除尽杂草,适当追肥,注意病虫害防治。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