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早衰的防治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1044发布日期:2018-08-07 17:5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小麦早衰的防治新技术。



背景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预防小麦早衰的发生,发明的一种小麦早衰的防治新技术。

本发明为预防小麦早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小麦早衰的防治新技术,其特殊之处是包括以下过程:

(1)浇灌浆水。灌浆水对延缓小麦后期衰老、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一般应在小麦开花后10天左右浇灌浆水,以后视天气状况再浇水。

(2)防治病虫害。小麦生育后期尤其是高产田块常发生病虫危害,一般有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蚜虫、小麦黏虫等危害,如不能及时防治会大幅度降低小麦千粒重和内在的品质。

(3)叶面喷肥。在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微肥或生长调节剂,能延长功能叶的寿命,提高光合能力,增加粒重。

(4)适时收获。在蜡熟末期收获最佳。

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可以有效的防治小麦早衰的发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小麦早衰提早预防、提早治疗的成果,这种方式不仅操作方便、实用性强,而且可以达到防病、增产的效果,对于后期大田管理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①选种。播前要带壳晒种,选晴天上午,摊厚10厘米左右,每隔1~2小时翻动一次,晒2~3天。剥壳时间以播种前10~15天为好。剥壳后选种仁大而整齐、籽粒饱满、色泽好,没有机械损伤的一级、二级大粒作种,淘汰三级小粒。

②改良土壤、深耕细作。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根系发达,要求土层深厚,上松下实,因此要在冬前或早春适当深耕深刨。对于粘质土壤,可以加适量细沙,改善结果土层的通透性。对沙层过厚的地要深翻,在犁底下压10~15厘米厚的粘土,创造蓄水保肥的土层。适期种植花生时最好与水稻轮作,或者与其他旱地作物轮作,2年一轮(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不重茬)。

③田间管理及病菌治疗。花生荚果膨大期是叶斑病发生的高峰期,在这期间,注重抗旱排涝防烂果,内涝极易使花生引发叶斑病,当田间病叶率达10%时,应及时用常用的药剂进行叶喷治疗,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或70%甲基布津600倍液喷雾,能有效防治小麦早衰的发病率。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小麦早衰的防治新技术,其特点是包括:浇灌浆水、防治病虫害、叶面喷肥、适时收获等过程,它可以实现小麦壮苗,防治小麦早衰,这种方式不仅操作方便、实用性强,而且可以达到防病、高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瑞芹
技术研发日:2016.10.19
技术公布日:2018.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