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绿肉座菌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532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绿肉座菌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1世纪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全局发展。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发生一系列虫害,使农作物减产,给种植着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温室栽培中,除少数借助气流或人们的农事活动从温室外传入的病害外,绝大多数栽培病害都属于土传病害,土传病害对温室栽培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成绿肉座菌在对土传植物病原真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非挥发性代谢产物能完全抑制立枯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三种病原菌的生长。但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一种利用成绿肉座菌的高效、稳定的防治制剂,这对成绿肉座菌的应用具有很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绿肉座菌悬浮剂,本发明的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稳定性好,成绿肉座菌在油悬浮剂中孢子萌发率高,入水分散优,呈云雾状分散,性质稳定,贮存过程中不会出现分层及沉淀问题,热贮分解率低,成本低,药液容易渗透到靶标,药效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绿肉座菌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药物活性组分5~12份,所述药物活性组分为成绿肉座菌;

助剂15~24份;

油基65~80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成绿肉座菌选自生物保藏编号为CGMCC No.7995的菌种。

优选的是,所述的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的有效孢子量为1.5~2.8×109cfu/g。

优选的是,所述的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的杂菌率≤0.1%。

优选的是,所述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的悬浮率≥95%。

优选的是,所述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的成绿肉座菌的活孢率≥90%。

优选的是,所述助剂包括聚醚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硅酸铝镁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优选的是,以助剂的重量份数为基准,所述助剂包括12.5~23.5%的聚醚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41~65%的硅酸铝镁、22~41%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优选的是,所述油基包括矿物油或植物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油基、成绿肉座菌和助剂混合、剪切,得到剪切料;

b)将所述步骤a)得到的剪切料进行砂磨,得到砂磨料;

c)将所述步骤b)得到砂磨料搅拌,得到成绿肉座菌悬浮剂。

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绿肉座菌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药物活性组分5~12份,所述药物活性组分为成绿肉座菌;助剂15~24份;油基65~80份。在本发明中,所述成绿肉座菌悬浮剂入水分散优,呈云雾状分散,性质稳定,贮存过程中不会出现分层及沉淀问题,热贮分解率低,成本低;药液容易渗透到靶标,药效高;且本申请提供的成绿肉座菌悬浮剂低毒,杀虫效果稳定,且对人畜和作物安全,安全性高。实验结果表明,成绿肉座菌防治土传病害的效果最高可达89.5%。

生物保藏说明

成绿肉座菌(Hypocrea virens)。本菌种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7995,保藏时间为2013年8月13日。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绿肉座菌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药物活性组分5~12份,所述药物活性组分为成绿肉座菌;助剂15~24份;油基65~80份。

本发明提供的成绿肉座菌悬浮剂优选包括5~12份的成绿肉座菌,更优选为8~10份,最优选为9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成绿肉座菌选自生物保藏编号为CGMCC No.7995的菌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成绿肉座菌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将成绿肉座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发酵,得到成绿肉座菌发酵液。

本发明优选将成绿肉座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发酵,得到成绿肉座菌发酵液。在本发明中,所述成绿肉座菌使用的液体培养基优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马铃薯粉10~50份,葡萄糖10~60份,水120~500份。在本发明中,所述成绿肉座菌使用的液体培养基优选包括10~50份马铃薯粉,更优选为12~35份,最优选为15份;所述成绿肉座菌使用的液体培养基优选包括10~60份葡萄糖,更优选为40~55份,最优选为35份;所述成绿肉座菌使用的液体培养基优选包括120~500份的水,更优选为200~400份,最优选为350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成绿肉座菌的接种量优选为2~8%,,更优选为5%。

在本发明中,所述成绿肉座菌的液体发酵在通气条件下进行,所述通气过程包括顺次的第一通气阶段、第二通气阶段和第三通气阶段:第一通气阶段的时间优选占整个发酵过程的1/6~1/3,通气速度优选为8~12m3/h;第二通气阶段的时间占整个发酵过程的1/3~2/3,通气速度优选为14~16m3/h;第三通气阶段的时间占整个发酵过程的1/6~2/3,通气速度优选为18~25m3/h。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阶段的通气速度更优选为10m3/h;所述第二阶段的通气速度更优选为15m3/h,所述第三阶段的通气速度更优选为20m3/h。

在本发明中,所述成绿肉座菌液体发酵的时间为48~96h,更优选为72h;发酵温度为25~30℃,更优选为28℃。

在本发明中,所述成绿肉座菌液体发酵时的压力为0.1±0.02MPa。

在本发明中,所述成绿肉座菌在发酵过程中优选进行光照,所述光照条件为:功率为15W~100W,更优选为40W的白炽灯。

本发明优选在成绿肉座菌发酵活菌总数为2~6×1010cfu/g,更优选为3×1010cfu/g时,停止发酵。

完成所述成绿肉座菌的发酵后,本发明优选对成绿肉座菌发酵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成绿肉座菌菌体;对成绿肉座菌菌体进行烘干、粉碎和过筛,得到固体粉状成绿肉座菌。所述固液分离优选采用离心的方法,离心转速优选为1500~3000rpm,更优选为2000rpm;所述离心时间优选为15~30min,更优选为20min。在本发明中,所述烘干的温度优选为30~50℃,更优选为35~45℃,最优选为40℃;所述烘干的时间优选为20~45h,更优选为30~40h,最优选为35h;本发明将成绿肉座菌菌体烘干至水分含量优选在25~35%之间,更优选为27~32%,最优选为30%。

本发明对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粉碎的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粉碎方法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固体粉状成绿肉座菌过筛优选采用80~100目,更优选为85~95目,最优选为90目。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的有效孢子量为1.5~2.8×109cfu/g,更优选为2.0×109cfu/g。所述的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的杂菌率≤0.1%。所述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的悬浮率≥95%,更优选为≥98%。所述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的成绿肉座菌的活孢率≥90%。

在本发明中,所述成绿肉座菌悬浮剂优选包括15~24份的助剂,更优选为16~20份,最优选为18份。在本发明中,所述助剂包括聚醚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硅酸铝镁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本发明对所述聚醚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硅酸铝镁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常规的聚醚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硅酸铝镁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市售产品即可。

以助剂的重量份数为基准,本发明所述助剂优选包括12.5~23.5%的聚醚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更优选为15~21%;所述助剂优选包括41~65%的硅酸铝镁,更优选为44~56%;所述助剂优选包括22~41%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更优选为25~36%。

本发明提供的成绿肉座菌悬浮剂优选包括65~80份的油基,更优选为70~76份,最优选为72份。在本发明中,所述油基包括矿物油或植物油,本发明对所述矿物油或植物油的种类和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农药油悬浮剂的矿物油或植物油的市售商品即可。具体的矿物油优选为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植物油优选为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本发明所述的油基具有良好的药物稳定性,亦可提高药物的药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油基、成绿肉座菌和助剂混合、剪切,得到剪切料;

b)将所述步骤a)得到的剪切料进行砂磨,得到砂磨料;

c)将所述步骤b)得到砂磨料搅拌,得到成绿肉座菌悬浮剂。

在本发明中,所述油基、成绿肉座菌和助剂的混合、剪切优选为将油基平均分成2份,将第1份油基进行第一剪切,然后与成绿肉座菌混合、第二剪切,再与助剂混合、第三剪切,再与第2份油基混合、第四剪切,添加完所有原料后,再继续剪切20~40min,更优选为25~35min,最优选为30min。本发明对混合、剪切的设备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混合、剪切设备即可,如剪切釜。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剪切、第二剪切、第三剪切和第四剪切的转速独立优选为5000rpm~20000rpm,更优选为10000rpm~15000rpm。

得到剪切料后,本发明将所述剪切料砂磨,得到砂磨料。在本发明中,所述砂磨后得到的物料的粒度优选为2~8μm,更优选为3~7μm,最优选为4~6μm。本发明对所述砂磨的设备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砂磨设备即可,如砂磨机。

得到砂磨料后,本发明将所述砂磨料搅拌,得到成绿肉座菌悬浮剂。在本发明中,所述砂磨料的搅拌时间优选为10~30min,更优选为15~25min,最优选为20min。本发明对所述搅拌的设备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搅拌设备即可,如搅拌机。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成绿肉座菌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成绿肉座菌的制备

将成绿肉座菌扩大培养后以5%的接种量接种在液体培养中,所述液体培养基包括马铃薯粉25份,葡萄糖50份,水300份。发酵条件为:温度为28℃、罐内压力0.1MPa,时间为90小时;发酵过程中通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为20小时,通气量为10m3/h,第二阶段时间为40小时,通气量为14m3/h,第三阶段时间为30小时,通气量为25m3/h;发酵过程中的光照条件为:36V60W白炽灯;当活菌总数达3×1010cfu/g停止发酵得到成绿肉座菌发酵液。对成绿肉座菌发酵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成绿肉座菌菌体,对成绿肉座菌菌体进行烘干、粉碎和过筛:在45℃条件下烘干24h,烘干至成绿肉座菌菌体的水分含量为30%,粉碎过85目筛,得到成绿肉座菌。

实施例2

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的制备:以重量份数计,将70份的油酸甲酯平均分成2份,将第1份的油酸甲酯进行剪切,再与8份实施例1制备的成绿肉座菌混合、剪切,再与3份硅酸铝镁混合、剪切,再与9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混合、剪切,再与5份聚醚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剪切,再与第2份油酸甲酯混合、剪切,待所有原料全部混合、剪切完,再继续剪切30min,得到剪切料,上述剪切的转速均为12000rpm;将剪切料进行砂磨,得到4μm的砂磨料,将砂磨料搅拌20min后,得到成绿肉座菌悬浮剂。得到的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2制备的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实施例3

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的制备:以重量份数计,将80份的油酸甲酯平均分成2份,将第1份的油酸甲酯进行剪切,再与12份实施例1制备的成绿肉座菌混合、剪切,再与4份硅酸铝镁混合、剪切,再与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混合、剪切,再与6份聚醚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剪切,再与第2份油酸甲酯混合、剪切,待所有原料全部混合、剪切完,再继续剪切35min,得到剪切料,上述剪切的转速均为18000rpm;将剪切料进行砂磨,得到5μm的砂磨料,将砂磨料搅拌30min后,得到成绿肉座菌悬浮剂。

实施例4

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的制备:以重量份数计,将75份的油酸甲酯平均分成2份,将第1份的油酸甲酯进行剪切,再与5份实施例1制备的成绿肉座菌混合、剪切,再与3份硅酸铝镁混合、剪切,再与9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混合、剪切,再与5份聚醚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混合、剪切,再与第2份油酸甲酯混合、剪切,待所有原料全部混合、剪切完,再继续剪切40min,得到剪切料,上述剪切的转速均为12000rpm;将剪切料进行砂磨,得到6μm的砂磨料,将砂磨料搅拌25min后,得到成绿肉座菌悬浮剂。

实施例5

药效试验:本次试验在江西省进行,防治品种为黄瓜,管理良好,白粉病中等偏重。本次试验将实验田均分为四个区域,区域1为对照组,只顺垄喷施清水;区域2顺垄喷施实施例3中制备的成绿肉座菌悬浮剂1000倍稀释液;区域3顺垄喷施成绿肉座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药物活性组分的浓度与区域2相同;区域4顺垄喷施成绿肉座菌水悬浮剂1000倍稀释液,药物活性组分的浓度与区域2和3相同;四个区域的用药量相同,每7天喷施一次,共喷施4次,施药后调查黄瓜白粉病防治情况。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的数据可以得出,区域2的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最高,其药效均高于同浓度的可湿性粉剂和水悬浮剂。

表2 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的防治效果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制备的成绿肉座菌悬浮剂稳定性高,活菌数高,防治效果高达89.5%,其药效均高于同浓度的可湿性粉剂和水悬浮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