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施内被子植物作物育种过程中的授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2555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作物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施内被子植物作物育种过程中的授粉方法,更具体涉及一种设施内百合科及十字花科作物育种过程中的授粉方法。



背景技术:

被子植物(Angiosperm)又名绿色开花植物,在分类学上常称为被子植物门。大约1亿年前,裸子植物由盛而衰,使得被子植物得到发展,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被子植物也叫显花植物、有花植物,它们拥有真正的花,这些美丽的花是它们繁殖后代的重要器官,也是它们区别于裸子植物及其他植物的显著特征。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也是地球上最完善、适应能力最强、出现得最晚的植物,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被子植物有1万多属,约30万种,大约占植物界的一半。它们形态各异,包括高大的乔木、矮小的灌木及一些草本植物。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

作物育种又称品种改良,其育种方法与作物的繁殖方法密切相关,常见的有自交作物育种和异交作物育种。这两种育种方式都要求特定的母系和父系亲本,这就需要在育种过程中,将作物与外界隔离,防止昆虫将其他品系的花粉带入,造成串粉现象。目前设施作物育种中常用的授粉昆虫有苍蝇、壁蜂、蜜蜂和熊蜂。其中,苍蝇易获得,成本低,但是授粉效率极低,其授粉主要是靠大量苍蝇的无规律活动完成,其只适合在百合科授粉使用,应用范围较窄;壁蜂适合果园授粉,其授粉活动也需要在12℃以上,其常在设施内的上层活动,对下部花的授粉效果差,其只适合在十字花科科授粉使用,应用范围较窄;蜜蜂群势大,趋光性强,易撞棚,对温度要求高,温度低于17℃不外出采粉,在设施作物育种中应用范围最小;熊蜂授粉群虽然适合设施内授粉,但是如果在小面积的设施内授粉,就会出现由于花粉量不足,导致的过度授粉现象,强壮的熊蜂工蜂反复访花,破坏柱头等花器,造成败育,单独的熊蜂工蜂在没有幼虫信息素刺激的情况下,访花欲望不强,授粉效率低。所以,设施内育种作物的授粉仍然需要一个更高效、更简便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设施内被子植物作物育种过程中的授粉方法,尤其是适用于百合科及十字花科作物育种过程中的授粉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百合科及十字花科作物授粉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设施内被子植物作物育种过程中的授粉方法,使用熊蜂的雄性蜂为虫媒进行授粉。

所述雄性蜂与所述植株的数量比为35-65:20。

优选的,当待授粉植株低于20株时,所述雄性蜂与所述植株的数量比为55-65:20。

当待授粉植株低于20株时,所述雄性蜂与所述植株的数量比为60:20。

所述雄性蜂为分次释放进行授粉。

优选的,当待授粉植株高于20株时,所述雄性蜂与所述植株的数量比为35-45:20。

当待授粉植株高于20株时,所述雄性蜂与所述植株的数量比为40:20。

优选的,当待授粉植株为20株时,所述雄性蜂与所述植株的数量比为45-55:20。

当待授粉植株为20株时,所述雄性蜂与所述植株的数量比为50:20。

所述被子植物包括百合科作物和十字花科作物。

本发明所述被子植物作物育种过程中的授粉方法,选用熊蜂的雄性蜂进行作物授粉,由于熊蜂的雄性蜂在羽化以后在巢内取食1-2天,吃饱喝足以后会出巢,并单独行动寻找处女蜂王交尾,不再归巢,适合单独活动,故适合作物授粉之用。更重要的是,由于熊蜂的雄性蜂只采集花蜜补充体力,而不采集花粉,可以访问没有花粉的雄蕊败育花,并且由于其体毛较多,可以携带很多的花粉,携粉量大,其授粉效果极好;并且由于在开花初期投放虫媒之初花少蜂多,因此不会咬坏花;且熊蜂趋光性差,基本无撞棚现象;而且雄性蜂无尾针,不蜇人,可工厂化生产。本发明所述授粉方法尤其适合于百合科作物和十字花科作物授粉之用,其授粉效果更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选取洋葱植株50株,以熊蜂的雄性蜂100头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授粉实验检测其植株的授粉率为85.23%。

选取同一区域的同等发育的洋葱植株50株,以苍蝇200头进行常规授粉,检测其授粉率仅为53.0%。

实施例2

选取小白菜植株10株,按照现有常规方式进行人工授粉实验,检测其结实率为85%。

选取同一区域的同等发育的小白菜植株10株,以熊蜂的雄性蜂30头进行常规授粉,,所述熊蜂的雄性蜂分两次等量放入授粉,检测其结实率为94%。

实施例3

选取茄子植株20株,按照现有常规方式进行自然授粉,检测其结果实情况为36个。

选取同一区域的同等发育的茄子植株20株,以熊蜂的雄性蜂50头进行常规授粉,检测其结果实情况为48个。

实施例4

选取大白菜植株50株,按照现有常规方式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检测其植株的有效荚数为794.8。

选取同一区域的同等发育的大白菜植株50株,以熊蜂的雄性蜂100只进行常规授粉,检测其植株的有效荚数为868.3。

从上述对比试验可以看出,熊蜂对于小规模的(株树少,种类多需防止品系间串粉)试验育种特别适宜,相比于人工授粉易于串粉、苍蝇授粉效率低的缺陷,采用熊蜂的雄性蜂进行授粉,尤其自身的巨大优势。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