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林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毛梾低干辐射型树冠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毛梾(Cornus walteri)是我国近年快速发展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毛梾以幼苗生长快、种实含油量高、经济价值大而受到广大林农的青睐,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江南广有栽培,并成为林业企业发展的新方向。毛梾全果出油率超过33%以上,而果肉含油率更是高达57.35%。油脂不仅可供食用,还可作机械和钟表的润滑油,也是油漆的好原料。榨油后的残渣又是优良的饲料及肥料,树皮及叶可提取拷胶,木材坚硬,纹理细致,是上等家具和建筑良材。毛梾成年大树树冠广阔、树型美观、抗早耐瘠、适应性强,是园林绿化工程的优良树种材料,也是荒山造林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
目前,毛梾生产最直接、最重要的用途是取果榨油,满足当前日益紧缺的生物能源需要。但是毛梾结实期较晚,普通成年结果树树型高大,结果枝条延伸很远,种实采摘较为困难,而且散落地面难以搜集。当前种实采摘、搜集主要靠人工,高昂的劳动成本成为制约本植物种实利用和企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钱振晗(2012)提出一种超微型便携式林木种子采收机(CN 202488993U),可以实现毛梾种实采收的机械化作业,灵活方便,但机械操作很易伤害母树,对树型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张帆等人(2014)针对毛梾种实采集困难提出一种树种收集装置(CN 103975705A),但仍然无法解决种实的采摘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是在日常林业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抛弃纯粹依赖采收机械的现代化来提高采摘效率的作法,在结实母树产量不减的前提下注重整形修剪、优化母树树型、控制树木高度来实现毛梾种实的采摘效率提高,提出一种作业简单、经济有效、又不损伤母树的树冠培育技术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当前我国毛梾栽培生产中遇到的树型庞大、种实采摘困难、人工成本偏高的难点,提供一种产量不减、采摘方便、不损伤母树的树冠培育技术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毛梾低干辐射型树冠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摘顶定干:摘顶定干:当1~2年生幼树移栽定植后,抚育至幼树主干长至2.0米以上时,将1.8~2.0米以上顶枝剪去,剪口要平齐,以控制幼树的主干高度;
(2)机械展枝:将步骤(1)中所得到的毛梾幼树经过1年时间的培育后,在幼树树基四周以60-70㎝为半径画圆,在圆周上均匀钉桩,将桩与步骤(2)中保留的侧枝以连接物连接,拉紧,以迫使侧枝平展生长;
(3)错向疏枝:幼树摘顶后,下部腋芽和侧枝生长旺盛,将步骤(2)中的得到的毛梾幼树四周密集的平行枝、弯曲枝、徒长枝、病虫枝剪除,并通过疏枝减少侧枝数量;
(4)回缩壮枝:在毛梾幼树生长的休眠期,对主要的侧枝顶端修剪1次,并剪除萌生的徒长枝和病枯枝,以减少营养消耗;
(5)追肥补养:在毛梾幼树生长的旺盛期,对土壤追肥1~2次,叶面施肥1次,促使幼树主干增粗和结果枝生长;
(6)根基维护:在幼树生长季节对地表进行松土除草和根基有机物覆盖。
步骤(2)中,所述钉桩的数目为4~6枚,所述桩的顶端钉有挂钩,所述连接物为绳,绳的一端拴在挂钩上,一端拴在中下部的侧枝的中部,所述绳为尼龙绳。
步骤(3)中,所述疏枝包括以下步骤:将同一高度的主要侧枝数量保留4~6条,并做到上下错开辐射,不密集、不重叠,上下主要侧枝的距离控制在15㎝以上。
步骤(4)中,所述毛梾幼树生长的休眠期为每年冬季1~3月份,所述的修剪包括以下步骤:指将侧枝的顶端部分剪去,保留侧枝的长度为95~120cm,以控制侧枝的过度伸展,积蓄营养。
步骤(5)中,所述毛梾幼树生长的旺盛期为每年5~9月,所述土壤追肥用料为农家肥,用量为每株0.2~0.4kg,方式为根基外围挖穴埋土施肥,施后适量浇水,所述农家肥为发酵的鸡粪、猪粪、鸭粪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5)中,所述叶面施肥用料为磷酸二氢钾和市售锌铁硼肥的混合物,二者按(10:1)~(20:1)的质量比混合,兑水溶解,喷施作业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0.2%。
步骤(6)中,所述的松土除草每年2~3次,松土厚度3㎝以上,作到杂草除净,草根拣净。
步骤(6)中,根基有机物覆盖的用料为废弃木材碎屑物,其粒径小于3㎝,覆盖厚度3~5㎝,范围为以树基为圆心以60~70㎝为半径的圆面。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毛梾低干辐射型树冠培育技术方法是针对当前毛梾栽培实践中所遇到的树型高大、延伸过长,人工采摘困难的实际难题,在吸取前人在果树、经济林栽培育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启发,创造性地利用外力促使幼树枝条平展,借助人为措施控制树高、限制枝条的数量和辐射长度,并通过适当的追肥补养和根基维护手段来达到优化树型、控制树木高度、提高结实枝条质量的目的,确保结实母树产量不减的前提下毛梾种实的人工采摘成本显著降低。另外,恰当的根基有机物覆盖还可以有效控制地表杂草滋生,控制地表水分蒸发和地表径流,减轻土壤肥料流失,并有利于维持根基土壤紧实度,为培养速生丰产的林分创造良好生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整形前的毛梾幼树树型
图2为摘顶定干处理后的毛梾树型
图3为机械展枝处理示意图
图4为错向疏枝处理示意图
图5为回缩壮枝处理示意图
图6为整形后的完美树冠形态
图1~6中,1为顶枝;2为侧枝;3为摘顶位置;4为主干;5为展枝固定绳;6为固定桩;7为徒长枝;8为平行枝;9为疏枝位置;10为回缩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毛梾幼树定干处理后的初期观察
2010年秋,自南京中山陵采摘种实,2011年冬季按照温水浸泡、脱皮取肉、沙藏催芽、播种抚育等技术步骤在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苗圃地培育毛梾1年生幼树963株。2012年春节移植1次。移植后调查当年平均幼树高达2.44m。2013年3月对该批幼树中的100株进行了摘顶定干处理,在幼树1.8米以上顶枝剪去,以控制幼树的主干高度。由于未进行适当的疏枝及回缩处理,侧枝徒长,无明显的主辅区分,部分腋芽替代顶芽旺盛生长,上下侧枝分布不均,伸展角度偏小且延伸偏远,立地空间利用不充分,也不利于幼树正常发育。幼树高度没有得到有效抑制,顶稍已经超过5.5m,至2016年10月尚未见有结实出现。
实施例2毛梾幼树定干后采取了本发明的后续技术措施后的幼树观察
2013年3月挑选移植后的100株毛梾幼树同步开展了摘顶定干处理,在幼树1.8米以上顶枝剪去,以控制幼树的主干高度。经过1年时间的生长,随后进行了如下作业:
⑴机械展枝:在幼树树基四周以60㎝为半径画圆,在圆周上均匀钉楔形木桩6枚。用尼龙绳一头拴在木桩上,一头拴在中下部侧枝的中部,并用力拉紧,以促使枝条平展生长。
⑵错向疏枝:用枝剪将幼树四周密集的平行枝、弯曲枝、徒长枝、病虫枝先行剪除,并通过疏枝减少侧枝数量。同一高度的主要侧枝数量保留6条,并通过人为修剪作到上下错开辐射,不密集、不重叠,上下主要侧枝的距离控制在15㎝以上。
⑶回缩壮枝:每年冬季1~3月份,对主要的侧枝顶端修剪1次,保留侧枝的长度为100cm以内,以控制侧枝的过度伸展,积蓄营养。同时对萌生的徒长枝和病枯枝及时进行修剪,以减少营养消耗。
2016年10月观察,幼树高度得到抑制,顶稍停止生长,侧枝高度控制在2.5m以内,延伸长度也限制在后期采摘所需要的150cm以内。侧枝生长均匀、高度适中、辐射平衡、发育较好,内膛空间布局均匀,受光良好,为母树的开花结实和种实采摘创造了优越条件。但母树仍未见有开花结实现象。
实施例3毛梾幼树定干后采取了本发明的修剪和抚育措施后的幼树观察
2013年3月挑选移植后的100株毛梾幼树同步开展了摘顶定干、机械展枝、错向疏枝、回缩壮枝处理,以控制幼树的主干高度和侧枝发育,并随后开展了如下抚育技术作业:
⑷追肥补养:每年幼树生长的旺盛期(5~9月),土壤追肥2次。用料为养鸡场购买的发酵鸡粪和鸭粪的混合物,用量为每株0.2㎏,采取根基外围挖穴埋土施肥的方式,施后适量浇水,促使肥力被幼树根系吸收;8月份叶面追肥1次,用料为磷酸二氢钾和市售锌铁硼肥(肥丰)的混合物,二者按10:1的比例混合,喷施浓度为0.1%,促使幼树主干增粗和结果枝生长。
⑹根基维护:在幼树生长季节对幼树地表开展了人工松土除草作业2次,作到杂草除净,草根拣净;同时在幼树根基60㎝为半径的圆面范围内还进行了有机物废弃物覆盖,用料为废弃木材碎屑物,其粒径2.5㎝,覆盖厚度3㎝。
2016年10月的观察,幼树高度得到抑制,顶稍停止生长,侧枝分布均匀、长度适中、伸展合宜,树型发育较好,内膛空间均匀,受光充分,已发现零星的侧枝挂果结实,但结实量少,分布在树型的外围。土壤地表杂草得到了有效控制,墒情得到改善。
对比例1未实施本发明技术方法的毛梾幼树的观察
以移植后的毛梾幼树200株作对照观察,期间未进行本发明所述的整形修剪和抚育技术措施,任其生长。经2016年10月观察,毛梾幼树生长一般,平均高度已达7.2m,徒手触及困难。幼树侧枝分布不均,出现了较多的徒长枝,枝条分叉角度偏小(平均小于43°),粗度变化大(1.4±1.72㎝),树型尖削度大,内膛空间狭小,受光不充分。幼树地表杂草繁茂、土壤板结(紧实度1.5±0.6g·cm-3),不利于幼树的健壮成长。未见有开花结实结果枝出现。
表1为采用本技术方法实施树冠培育后的毛梾幼树生长情况比较表。
表1毛梾幼树生长情况比较表
注:测定分析日期为2016年10月16~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