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1035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姜种植
技术领域
,尤其是生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生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为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生产上多做一年生栽培。生姜根茎肉质、肥厚、扁平,内含多种营养成分。它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姜辣素(C17H24O4)、姜油酮(C11H14O3)、姜烯酚(C17H24O13)、姜醇(C15H26O)等,因而具有特殊的芳香和辛辣味,有“菜中之祖”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调味蔬菜和出口创汇蔬菜。生姜还可加工成干姜作药用,是我国中医药的常用成分。近年来,生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据统计,2009年中国生姜产量约为650万吨,世界生姜总产量为1487.5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3.70%。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生姜栽培面积最大,生产总量最多的国家。常规的生姜栽培方法是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采用姜种催芽或者直接将姜种,开沟种植在种植基地上,这样种植不仅导致生姜种植成本较高,而且抗病性较低,由于姜种前期发芽阶段缓慢,对温度敏感,使得在播种前需要准备较长时间,工序繁琐,而且需要大量的姜种,而且出苗时间的差异,导致苗的大小不一致,甚至出现弱苗、缺苗现象,造成生姜种植产量较低。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生姜种植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生姜种植方法,包括生姜育苗、移栽、管理步骤,在生姜育苗过程中,采用生姜茎蔸作为姜种,并将生姜茎蔸采用可降解胶凝状薄片包裹后,置于生根壮苗剂溶液中浸泡1-3h,摆放在已备好的苗床上,并采用草木灰覆盖1-2cm厚,再采用锯末覆盖3-5cm,采用稻草覆盖,控制苗床温度在20-28℃,每个5-7天喷洒水一次,使得锯末湿润透,并且每隔11-15天采用万分之六的二氧化氯灭菌溶液喷洒一次,待生姜茎蔸上长出新芽苗并出土后,遮阳处理,待新苗长高至10cm,即可移栽。在采用生姜茎蔸作为姜种处理,不仅降低了生姜种植的成本,而且还能够使得生姜出苗后的大小一致,并且弱苗率较低,提高了生姜的产量;而通过对生姜茎蔸采用可降解胶凝状薄片包裹后,浸泡生根处理,不仅能够避免生姜茎蔸污染,而且还能够为生姜茎蔸提供较为恒定的理化环境,促使了生姜茎蔸分芽出苗,并且结合草木灰、锯末的覆盖处理,达到了营养供给合理,并且实现了保温保水的目的,提高了生姜茎蔸育苗的出苗率。所述的可降解胶凝状薄片采用的是淀粉、纳米碳粉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可降解胶凝状薄片的厚度为3-8mm。将可降解胶凝状薄片采用淀粉、纳米碳粉作为主要原料,不仅能够使得对生姜茎蔸出苗过程中的营养补充,而且还能够实现对病菌的杀灭,同时也能确保胶凝状薄片上的缝隙较多,提高胶凝状薄片的可降解性的同时,还能够为生姜茎蔸分化过程中提供养分,促进生长。所述的可降解胶凝状薄片,制备方法是将淀粉与水混合后,将其熬制成糊状物,并向糊状物种加入占淀粉质量0.1-1.3%的纳米碳粉,搅拌均匀后,再在平盘上摊薄成片,并冷却形成胶凝状。所述的淀粉,采用的是玉米淀粉、红薯淀粉、小麦淀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任意质量混合。所述的纳米碳粉采用米糠或稻壳来替代。所述的生根壮苗剂溶液,采用以下营养液替代,营养液为1L溶液中含有硝酸钾0.1-0.3g,维生素C0.03-0.05g,草酸锌0.01-0.07g,吲哚乙酸0.01-0.04g。该营养液替代,不仅能够促进生姜茎蔸分化,而且还能够为生姜茎蔸分化过程中补充养分,提高生姜茎蔸出苗率,降低育苗成本。所述的生根壮苗剂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3%。避免过高浓度造成对生姜茎蔸的损坏,也避免了过低浓度导致对采用胶凝状薄片包裹的生姜茎蔸作用较差的缺陷。所述的移栽,是将新苗单株分栽到种植田中,按照行距为30-40cm,株距为11-16cm移栽,移栽时,使得新苗露出泥土为0.3-0.7cm,并采用地膜覆盖后,待10-20天后,在露出新苗位置的地膜上打孔,按照每亩洒澄清石灰水50-80kg,即可。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病菌感染率,提高成活率,降低种植成本。所述的管理,是对种植田中的生姜苗采用复合肥配制成溶液后,喷洒处理,每亩喷洒以复合肥计为15-26kg,每隔40-55天喷洒一次。所述的复合肥配制成溶液,该溶液中还含有占溶液质量11-17%的青蒿粉末。采用青蒿加入,使得青蒿素能够与复合肥一起作用,不仅能够促进苗的快速生长,而能够杀灭部分土传病,提高移栽后生姜成活率,降低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下述在某些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淀粉,采用的是玉米淀粉、红薯淀粉、小麦淀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任意质量混合。所述的纳米碳粉采用米糠或稻壳来替代。所述的生根壮苗剂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3%。实施例1生姜种植方法,包括生姜育苗、移栽、管理步骤,在生姜育苗过程中,采用生姜茎蔸作为姜种,并将生姜茎蔸采用可降解胶凝状薄片包裹后,置于生根壮苗剂溶液中浸泡1h,摆放在已备好的苗床上,并采用草木灰覆盖1cm厚,再采用锯末覆盖3cm,采用稻草覆盖,控制苗床温度在20℃,每个5天喷洒水一次,使得锯末湿润透,并且每隔11天采用万分之六的二氧化氯灭菌溶液喷洒一次,待生姜茎蔸上长出新芽苗并出土后,遮阳处理,待新苗长高至10cm,即可移栽。移栽按照传统的株距和行距移栽即可,并按照传统管理方式进行肥水除草管理即可。到每年的8-10月份,即可进行生姜的采挖;并将生姜茎蔸留下,将其置于温度为4-7℃的环境中,沙埋处理至第二年,作为育苗种。实施例2生姜种植方法,包括生姜育苗、移栽、管理步骤,在生姜育苗过程中,采用生姜茎蔸作为姜种,并将生姜茎蔸采用可降解胶凝状薄片包裹后,置于生根壮苗剂溶液中浸泡3h,摆放在已备好的苗床上,并采用草木灰覆盖2cm厚,再采用锯末覆盖5cm,采用稻草覆盖,控制苗床温度在28℃,每个7天喷洒水一次,使得锯末湿润透,并且每隔15天采用万分之六的二氧化氯灭菌溶液喷洒一次,待生姜茎蔸上长出新芽苗并出土后,遮阳处理,待新苗长高至10cm,即可移栽。所述的可降解胶凝状薄片采用的是淀粉、纳米碳粉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可降解胶凝状薄片的厚度为3mm。所述的可降解胶凝状薄片,制备方法是将淀粉与水混合后,将其熬制成糊状物,并向糊状物种加入占淀粉质量0.1%的纳米碳粉,搅拌均匀后,再在平盘上摊薄成片,并冷却形成胶凝状。移栽按照传统的株距和行距移栽即可,并按照传统管理方式进行肥水除草管理即可。到每年的8-10月份,即可进行生姜的采挖;并将生姜茎蔸留下,将其置于温度为4-7℃的环境中,沙埋处理至第二年,作为育苗种。实施例3生姜种植方法,包括生姜育苗、移栽、管理步骤,在生姜育苗过程中,采用生姜茎蔸作为姜种,并将生姜茎蔸采用可降解胶凝状薄片包裹后,置于生根壮苗剂溶液中浸泡2h,摆放在已备好的苗床上,并采用草木灰覆盖1.5m厚,再采用锯末覆盖4cm,采用稻草覆盖,控制苗床温度在26℃,每个6天喷洒水一次,使得锯末湿润透,并且每隔13天采用万分之六的二氧化氯灭菌溶液喷洒一次,待生姜茎蔸上长出新芽苗并出土后,遮阳处理,待新苗长高至10cm,即可移栽。所述的可降解胶凝状薄片采用的是淀粉、纳米碳粉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可降解胶凝状薄片的厚度为8mm。所述的可降解胶凝状薄片,制备方法是将淀粉与水混合后,将其熬制成糊状物,并向糊状物种加入占淀粉质量1.3%的纳米碳粉,搅拌均匀后,再在平盘上摊薄成片,并冷却形成胶凝状。所述的生根壮苗剂溶液营养液替代,营养液为1L溶液中含有硝酸钾0.1g,维生素C0.03g,草酸锌0.01g,吲哚乙酸0.01g。所述的移栽,是将新苗单株分栽到种植田中,按照行距为30cm,株距为11cm移栽,移栽时,使得新苗露出泥土为0.3cm,并采用地膜覆盖后,待10天后,在露出新苗位置的地膜上打孔,按照每亩洒澄清石灰水50kg,即可。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病菌感染率,提高成活率,降低种植成本。所述的管理,是对种植田中的生姜苗采用复合肥配制成溶液后,喷洒处理,每亩喷洒以复合肥计为15kg,每隔40天喷洒一次。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生根壮苗剂溶液营养液替代,营养液为1L溶液中含有硝酸钾0.3g,维生素C0.05g,草酸锌0.07g,吲哚乙酸0.04g。所述的移栽,是将新苗单株分栽到种植田中,按照行距为40cm,株距为16cm移栽,移栽时,使得新苗露出泥土为0.7cm,并采用地膜覆盖后,待20天后,在露出新苗位置的地膜上打孔,按照每亩洒澄清石灰水80kg,即可。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病菌感染率,提高成活率,降低种植成本。所述的管理,是对种植田中的生姜苗采用复合肥配制成溶液后,喷洒处理,每亩喷洒以复合肥计为26kg,每隔55天喷洒一次。所述的复合肥配制成溶液,该溶液中还含有占溶液质量11%的青蒿粉末。采用青蒿加入,使得青蒿素能够与复合肥一起作用,不仅能够促进苗的快速生长,而能够杀灭部分土传病,提高移栽后生姜成活率,降低成本。实施例5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的生根壮苗剂溶液营养液替代,营养液为1L溶液中含有硝酸钾0.2g,维生素C0.04g,草酸锌0.06g,吲哚乙酸0.03g。所述的移栽,是将新苗单株分栽到种植田中,按照行距为35cm,株距为15cm移栽,移栽时,使得新苗露出泥土为0.5cm,并采用地膜覆盖后,待15天后,在露出新苗位置的地膜上打孔,按照每亩洒澄清石灰水60kg,即可。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病菌感染率,提高成活率,降低种植成本。所述的管理,是对种植田中的生姜苗采用复合肥配制成溶液后,喷洒处理,每亩喷洒以复合肥计为23kg,每隔45天喷洒一次。所述的复合肥配制成溶液,该溶液中还含有占溶液质量17%的青蒿粉末。采用青蒿加入,使得青蒿素能够与复合肥一起作用,不仅能够促进苗的快速生长,而能够杀灭部分土传病,提高移栽后生姜成活率,降低成本。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肥配制成溶液,该溶液中还含有占溶液质量15%的青蒿粉末。本发明创造的研究者还对本发明创造做出以下对比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生姜种植方法,选取生姜作为姜种,并种植2平方米的田地,对生姜姜种种植前的总重量称取,并对生姜种植后产出的生姜总重量称取,得出两者的重量差,可见种植后的生姜重量相对种植前的生姜重量提高了58%,并且产出了大量的生姜茎蔸,造成浪费,生姜茎蔸重量占产出生姜重量的15%。通过将对照组获得的生姜茎蔸用于生产生姜,并且通过以下实验处理方式处理:A、将生姜茎蔸采用可降解胶凝状薄片包裹后,摆放在已备好的苗床上,并采用草木灰覆盖1cm厚,再采用锯末覆盖3cm,采用稻草覆盖;B、将生姜茎蔸采用可降解胶凝状薄片包裹后,置于生根壮苗剂溶液中浸泡1h,摆放在已备好的苗床上,并采用草木灰覆盖1cm厚,再采用锯末覆盖3cm,采用稻草覆盖;C、将生姜茎蔸,置于生根壮苗剂溶液中浸泡1h,摆放在已备好的苗床上,并采用草木灰覆盖1cm厚,再采用锯末覆盖3cm,采用稻草覆盖;D、将生姜茎蔸采用可降解胶凝状薄片包裹后,置于生根壮苗剂溶液中浸泡1h,摆放在已备好的苗床上,并采用泥土覆盖1cm厚,再采用锯末覆盖3cm,采用稻草覆盖;E、将生姜茎蔸采用可降解胶凝状薄片包裹后,置于生根壮苗剂溶液中浸泡1h,摆放在已备好的苗床上,并采用草木灰覆盖1cm厚,再采用泥土覆盖3cm,采用稻草覆盖;F、将生姜茎蔸采用可降解胶凝状薄片包裹后,置于生根壮苗剂溶液中浸泡1h,摆放在已备好的苗床上,并采用泥土覆盖4cm厚采用稻草覆盖;对上述实验过程的A~F组中的新苗出苗率以及开始出苗的出苗周期进行统计,其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ABCDEF新苗出苗率(%)759268848789出苗周期(d)401626333441由上表1数据可见,对于生姜茎蔸采用可降解胶凝状薄片包裹以及其他处理方式,均会对生姜茎蔸的出苗率和出苗周期造成影响,而本发明创造的处理方式能够使得生姜茎蔸出苗率较高,出苗周期较短,能够降低生姜茎蔸作为姜种种植生姜的成本。继续对上述A~F的试验按照本发明创造进行生姜的移栽和管理,得出最后挖出来的生姜重量;并且该重量与对照组采用姜作为姜种直接种植所产出的生姜重量相比,其明显的较高,相比对照组种植生姜的方法产出的生姜量至少提高了10%。综上可见,对于生姜茎蔸的再利用种植生姜是可以采取的,而且采用生姜茎蔸进行生姜种植,不仅能够使得废弃物生姜茎蔸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能够确保采用生姜茎蔸直接种植出来的生姜产量比直接采用生姜作为姜种获得的生姜产量要高。上述实验尤为注意的是:采用的是生姜作为姜种按照传统方法种植生姜,并将该过程获得的生姜以及生姜茎蔸进行回收,再采用回收得到的生姜茎蔸作为姜种进行实验组的姜种处理,其最终得出来的生姜产量比前面直接采用生姜作为姜种种植获得的生姜产量要高;可见,在传统的生姜种植过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生姜姜种资源,而且还使得生姜种植成本较高,而且采用生姜茎蔸替换传统的生姜姜种是完全可行的。上述实施例仅限于对本发明创造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做出解释和说明,上述的试验列仅限于对本发明创造所能带来的技术效果以及采用生姜茎蔸作为姜种种植生姜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不是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做出限定,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做出的非突出的实质性特征和非显著进步的改进,均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