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5252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草莓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草莓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宿根性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草莓浆果无皮无核,色泽鲜艳,外形美观,酸甜可口,芳香味浓。已知草莓属约有20个常见种,现代草莓栽培品种均属于凤梨草莓,别名大果草莓,起源于两个美洲种弗州草莓和智利草莓的自然杂交。草莓浆果无皮无核,色泽鲜艳,外型美观,柔嫩多汁,酸甜适口,芳香味浓,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磷、钙、铁等营养元素,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是一种老幼皆宜的滋补果品,有“水果皇后”的美誉。

当前我国草莓种苗的扩繁主要以露地大田为主,这种育苗方式对抗性强的欧美品种较为适合,但对适宜鲜食、品质较好、抗性差、繁殖率低的日系品种尤其不适宜,育出的幼苗多细弱,根系少,根茎细,花芽分化质量差,定植后死苗率高(平均20%-40%),造成产量减少、品质降低,影响草莓种植业的发展。

为改变露地繁育裸根苗的缺点,人们也尝试从多个方面改进育苗方法,如将露地改为设施,将土壤改为基质,将平地改为高架等。育苗容装置上也引进和利用了蔬菜作物育苗时常用的塑料钵、多孔穴盘等进行育苗,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不能满足幼苗生长发育、无法均匀浇水施肥、幼苗的生长环境管理不便等诸多问题,因此亟需开发适合草莓育苗的专用育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幼苗生长条件不易管理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幼苗生长条件易于管理的草莓育苗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草莓育苗装置,所述育苗装置包括若干育苗盘和固定架,所述育苗盘的盘壁为空心结构,所述育苗盘的上边缘有一圈凸起,所述育苗盘通过凸起安装在固定架上,所述育苗盘中安装有分隔板,所述隔板将育苗盘分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分隔板上开有孔,所述下空腔内填充有保水层,所述固定架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喷淋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开有若干孔。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水肥储存罐和喷淋管,所述水肥储存罐和喷淋管之间开有流通管道,所述喷淋管上安装有流速控制阀和流量计。

进一步的,所述水肥储存罐的罐壁上有刻度线。

进一步的,所述育苗盘的盘壁上开有若干透气孔。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草莓育苗装置,育苗盆内安装有保水层和喷淋装置,在育苗过程中,可以长期保持育苗盘中水肥充足,而且喷淋管上安装有流速控制阀和流量计,可以调节水肥的施加速度和控制水肥的施加量;育苗盘的盘壁上开有若干透气孔,可以保持育苗盘中的土壤较强的透气性,促进草莓根茎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育苗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育苗盘,2为固定架,3为喷淋装置,4为孔,5为凸起,6为分隔板,7为保水层,8为流量计,9为流速控制阀,10为水肥储存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草莓育苗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草莓育苗装置,所述育苗装置包括若干育苗盘1和固定架2,所述育苗盘1的盘壁为空心结构,所述育苗盘1的上边缘有一圈凸起5,所述育苗盘1通过凸起5安装在固定架2上,所述育苗盘1中安装有分隔板6,所述分隔板6将育苗盘1分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分隔板1上开有孔,所述下空腔内填充有保水层7,所述固定架2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喷淋装置3。

工作原理:草莓育苗时,由于盘壁为空心结构,这样可以确保育苗盘1中的土壤保持一定的透气性,促进草莓根茎的生长。育苗盘1的上边缘有一圈凸起5,在可以将育苗盘1固定在固定架2上,这样移栽的时候,转移和运输比较方便。转移的时候,只要将固定架2上的喷淋装置3卸掉,就可以依靠固定架2,将育苗盘1中的幼苗进行移栽或运输。将育苗盘1分为上下两层,保水层7可以起锁水锁肥的功效;这样在草莓育苗时可以不用经常施肥或喷水;在固定架上安装喷淋装置3,在对幼苗进行喷水施肥时,可以有效控制流量和流速,操作方便,简单。

所述凸起5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开有若干孔4。采用此结构,一方面可以便于把育苗盘1拿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在育苗盘1的空心层内储存少量水分。

如图3所示,所述喷淋装置3包括水肥储存罐10和喷淋管,所述水肥储存罐10和喷淋管之间开有流通管道,所述喷淋管上安装有流速控制阀9和流量计8。采用此结构,可以对育苗期幼苗施加的水肥量进行监控,对幼苗进行定量喷洒。

所述水肥储存罐10的罐壁上有刻度线。采用此结构,可以根据幼苗的长势对幼苗进行定量的施肥作业。

所述育苗盘1的盘壁上开有若干透气孔。采用此结构,可以进一步防止雨水较多时,水分在育苗盘1内累积,造成根部腐烂,增加育苗盘1内土壤的透气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