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粉蚧类害虫的杀虫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305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粉蚧类害虫的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螺虫乙酯是季酮酸类化合物,是迄今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的现代杀虫剂之一。该化合物可以在整个植物体内向上向下移动,抵达叶面和树皮,从而防治如生菜和白菜内叶上,及果树皮上的害虫。这种独特的内吸性能可以保护新生茎、叶和根部,防止害虫的卵和幼虫生长。其另一个特点是持效期长,可提供长达8周的有效防治。螺虫乙酯现有制剂主要包括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等常规制剂,这些常规剂型由于对作物的附着性低、渗透性差、施药后药液流失大、雾滴飘逸严重,造成药效偏低。而频繁的使用,最终导致害虫抗性不断增强,更加不利于对有害生物的防控,给人类的粮食保障和生态环境带来重大的威胁

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ermann)Viegas是一种地理分布和寄主范围均比较广泛的昆虫病原真菌,其作用活体生物农药被广泛使用,具有不同于现有化学杀虫剂的全新作用机理、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等特征,因此开发利用蜡蚧轮枝菌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蜡蚧轮枝菌能寄生于多种昆虫,最常见的有同翅目的蚜虫、粉虱、蚧壳虫等,缨翅目的蓟马,直翅目的蝗虫,半翅目的蝽蟓,双翅目的潜叶蝇和伊蚊等。但是病原真菌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附着力不好,侵染速度慢及防治效果受环境条件影响大的的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采用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复配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生产实际中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而且可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提高微生物杀虫剂的速效性等优点,是减少化学农药残留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本发明涉及的含有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复配的农药组合物对于当前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本发明是以高沸点的绿色环保溶剂替代苯类溶剂,添加植物油增效成分和适当的助剂配制成的一种特殊油剂。本发明具有分散性好、性能稳定、黏着性好、对靶标物增效作用明显、药效发挥更充分、便于机械操作等优点,同时真菌分生孢子在油剂中可以保持长久的稳定性。螺虫乙酯和蜡蚧轮枝菌复配成油剂提高了防效,有利于对害虫的综合防治,而且会克服当前二者单剂使用时杀虫效果慢、受环境影响较大、效果不稳定的缺点。同时本发明还可以少用或不需兑水,都可以直接用于超低容量喷雾施用,扩大了施药场合,符合 “高工效、轻简化” 的现代化农药使用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螺虫乙酯和蜡蚧轮枝菌用于使用防治害虫中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增效减量的新化合物组合配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防治粉蚧类害虫的杀虫剂组合物,不但可以兑水喷雾,而且也可不用水直接用于飞机超低容量喷雾。

本发明油剂渗透、附着性强,所添加的植物油和甘油不但可以防止雾滴漂移,能够增效减量,降低农药流失,还可保证了真菌孢子的稳定性。所用的矿物油还可堵塞有害生物的气孔,起到灭虫效果。本发明所使用的溶剂是绿色环保溶剂,不同于苯类,对环境安全。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常规农药制剂和真菌杀虫剂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存在的工效低、劳动强度大、需水多、防效差、持效期短、抗性强等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防治粉蚧类害虫的杀虫剂组合物, 它可以兑水喷雾或不用水直接超低容量喷雾,雾滴小,药效好,持效期长,延缓害虫抗性,工效高,可以有效节省劳动力,减少劳动强度,生产、储运和使用安全。

本发明所用的植物油及其他助剂在防治粉蚧类害虫时,药液雾滴难以飘逸、流失,在靶标物上具有很强的润湿、附着和渗透性。同时由于油剂的性质,对靶标的粘附性更强,耐雨水冲刷,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和延长药剂作用时间。特别是在水资源缺少的干旱地区或运水困难的山区,由于该发明少用或不需兑水,都可以直接用于超低容量喷雾施用,扩大了施药的场合。

本发明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括螺虫乙酯和蜡蚧轮枝菌,所述螺虫乙酯和蜡蚧轮枝菌在所述杀虫剂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45%,所述螺虫乙酯和蜡蚧轮枝菌质量比为(0.1-40):1;

所述杀虫剂组合物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螺虫乙酯1-35%,蜡蚧轮枝菌菌粉1-10%,溶剂1-15%,植物油1-20%,表面活性剂1-15%,助悬剂0.1-5%,消泡剂0.1-3%,余量为矿物油或甘油;

所述蜡蚧轮枝菌为市购常规的菌粉,其孢子含量为10~100亿个/克;

所述溶剂为二丙二醇二甲醚、三丙二醇单甲醚、三丙二醇二甲醚、1-乙基-2-吡咯烷酮、异辛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植物油为大豆油、菜籽油、蓖麻油、玉米油、花生油、环氧大豆油、环氧亚麻油或植物调和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表面活性剂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多元醇脂肪酸酯、多元醇脂肪酸酯环氧乙烷加成物中的两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消泡剂剂可任选有机物硅酮类、C8~10的脂肪醇、C10~20饱和脂肪族羟酸及其脂类、酯-醚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助悬剂所述的助悬剂是有机膨润土、白炭黑、海藻酸钠、琼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可以用于防治多种农作物害虫,主要用于粉蚧类害虫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浸透性好、活性高、效果稳定、持效长、环境影响小、粘附性强和抗蒸发等优点,且可用于超低量飞机喷雾剂,兼治多种作物害虫;

所述杀虫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溶剂将螺虫乙酯溶解,加入蜡蚧轮枝菌菌粉、植物油、表面活性剂、助悬剂、消泡剂、矿物油或甘油混合搅拌均匀,转入高剪切机中搅拌1-30min,得到油剂。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产品由于采用螺虫乙酯和蜡蚧轮枝菌菌粉这两种单剂复配,克服了蜡蚧轮枝菌菌粉药效慢及易受环境影响的缺点,综合了原来各单剂所具有的长处,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对粉蚧类等害虫的毒性更强,能大幅提高杀虫效果,显著缩短起效时间。

(2)添加植物油、矿物油或甘油的结合,能提高孢子存活率,结果是真菌侵染速率大幅提升,能够使药液渗透、附着性强,防止雾滴漂移,降低农药流失,能够增效减量,所用的矿物油还可堵塞有害生物的气孔,起到灭虫效果,多方位降低害虫的抗药性,提高药效。

(3)使用绿色环保溶剂,不含苯类,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作业者和环境安全。

(4)在水资源缺少的干旱地区或运水困难的山区,由于该发明少用或不需兑水,都可以直接用于超低容量喷雾施用,扩大了施药的场合,符合 “高工效、轻简化” 的现代化农业使用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螺虫乙酯-蜡蚧轮枝菌油剂制备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原料和试剂均为市购常规原料、试剂:

1、实施例一:

螺虫乙酯20 %,蜡蚧轮枝菌4%,1-乙基-2-吡咯烷酮15%,环氧大豆油15%,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15%,、C8~10的脂肪醇0.2%,白炭黑2%,余量为矿物油。

上述杀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将所述质量百分比的螺虫乙酯溶解,然后加入蜡蚧轮枝菌菌粉、植物油、表面活性剂、助悬剂、消泡剂、甘油混合搅拌均匀,转入高剪切机中搅拌10min,得到油剂,流程图见图1。

杀虫效果测定:

1、供试对象:扶桑绵粉蚧

2、供试药剂:本发明实施例一所制备的杀虫剂组合物;10%蜡蚧轮枝菌油剂、25%螺虫乙酯油剂,均按照实施例1同样方法制备得到。

4、试验方法和结果:用天平分别准确称取各供试药剂20克,用水稀释一定倍数,均匀喷雾,防治棉花上的扶桑绵粉蚧,以清水为空白对照(CK) ,每个处理3次重复,96小时后统计死亡虫数、 活虫数, 计算平均减退率和校正防效。结果表明本发明24%螺虫乙酯-蜡蚧轮枝菌油剂1000倍药后96小时防治效果为90.3%,而10%蜡蚧轮枝菌油剂和25%螺虫乙酯油剂按照同样方法使用,药后96小时防治效果分别为52%,73.2%,说明本发明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效明显优于单剂蜡蚧轮枝菌油剂和螺虫乙酯油剂,结果如所示:

表1 杀虫剂组合物对扶桑绵粉蚧的杀虫效果:

2、实施例二:

螺虫乙酯10 %,蜡蚧轮枝菌3%,二丙二醇二甲醚10%,大豆油2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机物硅酮类0.3%,有机膨润土2%,余量为甘油。

上述杀虫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 1,试验方法同实施例一,结果表明本实施例13%螺虫乙酯-蜡蚧轮枝菌油剂800倍药后96小时防治效果为88.9%,而5%蜡蚧轮枝菌油剂和15%螺虫乙酯油剂按照同样方法使用,药后96小时防治效果分别为46.3%,68.1%,说明本发明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效明显优于单剂蜡蚧轮枝菌油剂和螺虫乙酯油剂,

3、实施例三:

螺虫乙酯30%,蜡蚧轮枝菌6%,异辛醇20%,玉米油20%,多元醇脂肪酸酯15%,酯-醚型化合物0.1%,琼脂1%,余量为矿甘油。

上述杀虫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 1,试验方法同实施例一,结果表明本实施例,36%螺虫乙酯-蜡蚧轮枝菌油剂3000倍药后96小时防治效果为94.8%,而6%蜡蚧轮枝菌油剂和40%螺虫乙酯油剂按照同样方法使用,药后96小时防治效果分别为52%,79.1%,说明本发明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效明显优于单剂蜡蚧轮枝菌油剂和螺虫乙酯油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