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效预防玉米虫害的驱虫剂。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杀虫剂多种多样,但基本上都含有一些化学成份,堪至有的还含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成份,当在杀虫作业的同时也易使作业人员受到毒害成份的威胁,同时喷洒后易在农产作物上残留部分药物,至使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人们食用后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玉米作为我国北方广泛种植的基础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也会受到病虫害的困扰,现有的驱虫杀虫剂都属于毒副产品,如果种植农户无法准确掌握用法与用量,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生产出的玉米也对身体有一定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预防玉米虫害的驱虫剂。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有效预防玉米虫害的驱虫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果松油2-5份,老鹳草4-8份,百里香油3-6份,败酱草3-6份,青蒿3-6份,漏芦4-9份,大蒜4-9份,木杉精油1-4份,薰衣草精油5-8份,侧柏汁5-9份,迷迭香汁6-10份,乙醇20-35份,麻黄5-8份,百部5-8份,正槟榔5-8份,檀香油5-8份,鱼腥草油5-8份,苦参碱30-50份,辣椒碱30-50份,蒸馏水40-60份。
进一步地,所述有效预防玉米虫害的驱虫剂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比例将老鹳草、败酱草、青蒿、漏芦、大蒜、麻黄、百部、正槟榔加入蒸馏水中,小火煎煮12-15小时,过滤后将药汤浓缩至原药汤三分之一;
2)按比例将果松油、百里香油、木杉精油、檀香油、鱼腥草有与苦参碱混合;
3)将侧柏汁、迷迭香汁、乙醇与辣椒件混合;
4)将步骤1)、步骤2)、步骤3)制得的混合物再次进行混合,晾干制得。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所公开的有效预防玉米虫害的驱虫剂,配方科学合理,完全采用有机原料,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因其取材为生物产品和中药材,因此在可以杀灭虫害的同时,对农作物不具备毒副作用,可以使人们放心地食用安全的农产品,对人体健康完全无毒副作用;同时可以使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本生物农药杀虫剂适合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有效预防玉米虫害的驱虫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果松油2份,老鹳草4份,百里香油3份,败酱草3份,青蒿3份,漏芦4份,大蒜4份,木杉精油1份,薰衣草精油5份,侧柏汁5份,迷迭香汁6份,乙醇20份,麻黄5份,百部5份,正槟榔5份,檀香油5份,鱼腥草油5份,苦参碱30份,辣椒碱30份,蒸馏水40份。
进一步地,所述有效预防玉米虫害的驱虫剂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比例将老鹳草、败酱草、青蒿、漏芦、大蒜、麻黄、百部、正槟榔加入蒸馏水中,小火煎煮12小时,过滤后将药汤浓缩至原药汤三分之一;
2)按比例将果松油、百里香油、木杉精油、檀香油、鱼腥草有与苦参碱混合;
3)将侧柏汁、迷迭香汁、乙醇与辣椒件混合;
4)将步骤1)、步骤2)、步骤3)制得的混合物再次进行混合,晾干制得。
实施例2:
一种有效预防玉米虫害的驱虫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果松油4份,老鹳草6份,百里香油5份,败酱草4份,青蒿4份,漏芦7份,大蒜7份,木杉精油2份,薰衣草精油6份,侧柏汁7份,迷迭香汁8份,乙醇28份,麻黄6份,百部6份,正槟榔6份,檀香油6份,鱼腥草油6份,苦参碱40份,辣椒碱40份,蒸馏水50份。
进一步地,所述有效预防玉米虫害的驱虫剂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比例将老鹳草、败酱草、青蒿、漏芦、大蒜、麻黄、百部、正槟榔加入蒸馏水中,小火煎煮13.5小时,过滤后将药汤浓缩至原药汤三分之一;
2)按比例将果松油、百里香油、木杉精油、檀香油、鱼腥草有与苦参碱混合;
3)将侧柏汁、迷迭香汁、乙醇与辣椒件混合;
4)将步骤1)、步骤2)、步骤3)制得的混合物再次进行混合,晾干制得。
实施例3:
一种有效预防玉米虫害的驱虫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果松油5份,老鹳草8份,百里香油6份,败酱草6份,青蒿6份,漏芦9份,大蒜9份,木杉精油4份,薰衣草精油8份,侧柏汁9份,迷迭香汁10份,乙醇35份,麻黄8份,百部8份,正槟榔8份,檀香油8份,鱼腥草油8份,苦参碱50份,辣椒碱50份,蒸馏水60份。
进一步地,所述有效预防玉米虫害的驱虫剂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比例将老鹳草、败酱草、青蒿、漏芦、大蒜、麻黄、百部、正槟榔加入蒸馏水中,小火煎煮15小时,过滤后将药汤浓缩至原药汤三分之一;
2)按比例将果松油、百里香油、木杉精油、檀香油、鱼腥草有与苦参碱混合;
3)将侧柏汁、迷迭香汁、乙醇与辣椒件混合;
4)将步骤1)、步骤2)、步骤3)制得的混合物再次进行混合,晾干制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