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产品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香蕉套种马蹄笋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香蕉园的栽培存在这样的情况,栽培前期,大量土地资源闲置,不能充分利用土地和肥料资源,且香蕉种植土壤施肥量较大,据调查,每亩施化肥约440公斤-906.5公斤,容易造成土地板结、土壤重金属含量过高等问题,大部分香蕉种植户经常大量施入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鸡粪、猪粪禽畜粪便等,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而且给土壤带来病菌、虫卵,造成当地作物的病害。而且,土地复垦难度大、投入多,每亩复垦费需1000元以上,造成香蕉种植经济效益越来越低。
马蹄笋是一种喜温暖湿润的品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福建省,广西和广东省少许。要求年均气温在18-22℃之间,与冬春季节出笋的毛竹笋、雷竹笋等散生竹笋不同,马蹄笋在我国主要产笋期集中于6-10月份,正好填补了其它竹笋上市的季节空白,效益很高。
在香蕉地套种马蹄笋,不仅可以合理利用香蕉基地的土地、水、肥料等资源,而且香蕉不仅不会影响马蹄笋的生长,在马蹄笋竹苗前期生长时,香蕉树还可以为其遮阴保湿,促进竹苗生长;马蹄笋的成竹还可以做成竹竿,支撑香蕉树,且竹苗长成竹子后可通过裁剪枝叶也不会影响到香蕉树的生长,香蕉园套种马蹄笋还可以改善土地板结、肥力下降的问题,增加单位种植面积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香蕉套种马蹄笋的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在香蕉地套种马蹄笋,种植期间香蕉不仅不会影响马蹄笋的生长,在马蹄笋竹苗前期生长时,香蕉树还可以为其遮阴保湿,促进竹苗生长;马蹄笋的成竹还可以做成竹竿,支撑香蕉树,且竹苗长成竹子后可通过裁剪枝叶也不会影响到香蕉树的生长。香蕉园套种马蹄笋还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地板结、肥力下降的问题,增加单位种植面积的经济效益。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香蕉套种马蹄笋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挖穴:栽种前翻垦土地,深番30-50cm,挖穴整坑深0.4-0.5米,直径0.4-0.5米,按照2-2.5米的行距进行栽植香蕉,每行香蕉植株间隔2.5-3米,马蹄笋种植在两棵香蕉之间,与香蕉间隔1-1.5米;
(2)种植:
A:在二月中下旬,选择叶片浓绿根系发达,高20-30厘米,带有4-6片新叶,无病虫害的香蕉苗进行栽植;
B:香蕉定植完后,选择一年生的健壮、无病虫害、秆基芽眼充实、笋目还没萌发的马蹄笋竹,在3月份阴天或雨后带土移栽竹苗,将笋种头放置坑内,竹竿成40-50°埋土压紧,覆土厚度超过母竹入土处4-6cm,盖草保湿;
(3)肥水管理:种苗成活后,每隔20-30天追肥浇水一次,香蕉苗每棵植株追肥15-20kg,马蹄笋竹苗每棵追肥10-15kg,立秋后停止追肥,所述追肥肥料,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肥料颗粒80-120份、包膜20-40份;所述肥料颗粒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牛粪30-60份、羊粪18-50份、鸡粪15-28份、猪粪10-25份、食用菌渣12-30份、福寿螺粉10-25份、微量元素0.8-2.5份、酵素菌2-4份、放线菌1-2份、磷细菌1-2份、钾细菌1-2份;所述微量元素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铁元素0.2-0.4份、硼元素0.1-0.3份、锌元素0.1-0.2份、钼元素0.1-0.15份;
(4)培育:每年2-3月份在笋目萌动前,扒土晒目12-15天,让笋目接受光照刺激萌发,扒土后每株埋入20-30kg农家肥,培土3-5cm;在出笋初期,施加1-3kg生物肥,并培土3-7cm;7-8月盛产期再施加2-6kg复合肥,培土15-20cm;
(5)扩大种植:每年春分至清明期间扒土施肥的同时砍掉4年生以上的老竹,留下一年两年生的新竹,由里往外砍掉每丛里面密集的植株,保证每株间隔10-15cm,每丛留6-10株,将竹笋向外引,这样循环往复,将竹林由丛生笋人为改为散生笋。
优选地,步骤(1)中在10-11月份垦翻土地,第二年春季2-3月份种植香蕉植株、马蹄笋种苗,种植前施加基肥。
优选地,所述基肥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甘蔗渣80-120份、茶粕60-100份、花生麸60-100份、谷壳80-120份、牛粪35-75份、鸡粪30-50份、微量元素2-4份、生物菌3-7份、保水剂1-3份、分散剂1-2份、调理剂1-3份;所述生物菌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菌种:酵母菌3-6份、放线菌2-5份、光合细菌2-3份、根瘤菌3-5份。
优选地,所述微量元素为铁、硼、锰、镁、钼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优选地,所述保水剂为木薯淀粉接枝丁烯酸钙;所述分散剂为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所述调理剂为膨润土。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农家肥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鸡粪25-42份、人粪18-35份、猪粪8-15份、秸秆25-45份、豆渣10-15份。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生物肥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甘蔗渣60-100份、茶粕80-120份、花生麸60-100份、谷壳80-120份、牛粪35-55份、鸡粪20-40份、生物菌3-7份;所述生物菌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菌种:酵母菌2-5份、放线菌2-4份、光合细菌2-3份、根瘤菌2-4份。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复合肥的比例为:氮:磷:钾:=2-3∶0.5-1∶0.5-1。
本发明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在香蕉地套种马蹄笋,不仅可以合理利用香蕉基地的土地、水、肥料等资源,而且香蕉不仅不会影响马蹄笋的生长,在马蹄笋竹苗前期生长时,香蕉树还可以为其遮阴保湿,促进竹苗生长;马蹄笋的成竹还可以做成竹竿,支撑香蕉树,且竹苗长成竹子后可通过裁剪枝叶也不会影响到香蕉树的生长,香蕉园套种马蹄笋还可以改善土地板结、肥力下降的问题,增加单位种植面积的经济效益。
(2)本发明根据香蕉、马蹄笋的生长需要,在不同阶段合理搭配施加不同营养价值的肥料,既能补充足够的营养成分,还能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种植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实施例1
一种香蕉套种马蹄笋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挖穴:在10-11月份栽种前翻垦土地,深番30cm,挖穴整坑深0.4米,直径0.4米,第二年春季2-3月份种植香蕉植株、马蹄笋种苗,按照2米的行距进行栽植香蕉,每行香蕉植株间隔3米,马蹄笋种植在两棵香蕉之间,与香蕉间隔1米;种植前施加基肥,所述基肥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甘蔗渣80份、茶粕60份、花生麸60份、谷壳80份、牛粪35份、鸡粪30份、微量元素2份、生物菌3份、木薯淀粉接枝丁烯酸钙1份、亚甲基双萘磺酸钠1份、膨润土1份;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锰元素0.5份、硼元素0.5份、镁元素0.5份、钼元素0.5份;所述生物菌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菌种:酵母菌3份、放线菌2份、光合细菌2份、根瘤菌3份;
(2)种植:
A:在二月中下旬,选择叶片浓绿根系发达,高20厘米,带有4片新叶,无病虫害的香蕉苗进行栽植;
B:香蕉定植完后,选择一年生的健壮、无病虫害、秆基芽眼充实、笋目还没萌发的马蹄笋竹,在3月份阴天或雨后带土移栽竹苗,将笋种头放置坑内,竹竿成40°埋土压紧,覆土厚度超过母竹入土处4cm,盖草保湿;
(3)肥水管理:种苗成活后,每隔20天追肥浇水一次,香蕉苗每棵植株追肥15kg,马蹄笋竹苗每棵追肥10kg,立秋后停止追肥,所述追肥肥料,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肥料颗粒80份、包膜20份;所述肥料颗粒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牛粪30份、羊粪18份、鸡粪15份、猪粪10份、食用菌渣12份、福寿螺粉10份、微量元素0.8份、酵素菌2份、放线菌1份、磷细菌1份、钾细菌1份;所述微量元素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铁元素0.2-份、硼元素0.1份、锌元素0.1份、钼元素0.1份;
(4)培育:每年2-3月份在笋目萌动前,扒土晒目12天,让笋目接受光照刺激萌发,扒土后每株埋入20kg农家肥,培土3cm;在出笋初期,施加1kg生物肥,并培土3cm;7-8月盛产期再施加2kg复合肥,培土15cm;所述农家肥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鸡粪25份、人粪18份、猪粪8份、秸秆25份、豆渣10份;所述生物肥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甘蔗渣60份、茶粕80份、花生麸60份、谷壳80份、牛粪35份、鸡粪20份、生物菌3份;所述生物菌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菌种:酵母菌2份、放线菌2份、光合细菌2份、根瘤菌2份;所述复合肥的比例为:氮:磷:钾:=2∶0.5∶0.5;
(5)扩大种植:每年春分至清明期间扒土施肥的同时砍掉4年生以上的老竹,留下一年两年生的新竹,由里往外砍掉每丛里面密集的植株,保证每株间隔10cm,每丛留10株,将竹笋向外引,这样循环往复,将竹林由丛生笋人为改为散生笋。
实施例2
(1)整地挖穴:在10-11月份栽种前翻垦土地,深番40cm,挖穴整坑深0.45米,直径0.45米,第二年春季2-3月份种植香蕉植株、马蹄笋种苗,按照2.5米的行距进行栽植香蕉,每行香蕉植株间隔2.5米,马蹄笋种植在两棵香蕉之间,与香蕉间隔1.5米;种植前施加基肥,所述基肥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甘蔗渣105份、茶粕85份、花生麸85份、谷壳100份、牛粪55份、鸡粪40份、微量元素3份、生物菌5份、木薯淀粉接枝丁烯酸钙2份、亚甲基双萘磺酸钠2份、膨润土2份;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铁元素1份、硼元素1份、镁元素1份;所述生物菌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菌种:酵母菌5份、放线菌3份、光合细菌2.5份、根瘤菌4份;
(2)种植:
A:在二月中下旬,选择叶片浓绿根系发达,高25厘米,带有6片新叶,无病虫害的香蕉苗进行栽植;
B:香蕉定植完后,选择一年生的健壮、无病虫害、秆基芽眼充实、笋目还没萌发的马蹄笋竹,在3月份阴天或雨后带土移栽竹苗,将笋种头放置坑内,竹竿成45°埋土压紧,覆土厚度超过母竹入土处5cm,盖草保湿;
(3)肥水管理:种苗成活后,每隔25天追肥浇水一次,香蕉苗每棵植株追肥18kg,马蹄笋竹苗每棵追肥12kg,立秋后停止追肥,所述追肥肥料,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肥料颗粒100份、包膜30份;所述肥料颗粒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牛粪45份、羊粪35份、鸡粪23份、猪粪18份、食用菌渣24份、福寿螺粉18份、微量元素2份、酵素菌3份、放线菌1.5份、磷细菌1.5份、钾细菌1.5份;所述微量元素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铁元素0.3份、硼元素0.2份、锌元素0.15份、钼元素0.12份;
(4)培育:每年2-3月份在笋目萌动前,扒土晒目14天,让笋目接受光照刺激萌发,扒土后每株埋入25kg农家肥,培土4cm;在出笋初期,施加2kg生物肥,并培土5cm;7-8月盛产期再施加4kg复合肥,培土18cm;所述农家肥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鸡粪35份、人粪28份、猪粪12份、秸秆38份、豆渣12份;所述生物肥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甘蔗渣80份、茶粕100份、花生麸80份、谷壳100份、牛粪40份、鸡粪30份、生物菌5份;所述生物菌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菌种:酵母菌3份、放线菌3份、光合细菌2.5份、根瘤菌3份;所述复合肥的比例为:氮:磷:钾:=2.5∶0.8∶0.8;
(5)扩大种植:每年春分至清明期间扒土施肥的同时砍掉4年生以上的老竹,留下一年两年生的新竹,由里往外砍掉每丛里面密集的植株,保证每株间隔12cm,每丛留8株,将竹笋向外引,这样循环往复,将竹林由丛生笋人为改为散生笋。
实施例3
(1)整地挖穴:在10-11月份栽种前翻垦土地,深番50cm,挖穴整坑深0.5米,直径0.5米,第二年春季2-3月份种植香蕉植株、马蹄笋种苗,按照2.3米的行距进行栽植香蕉,每行香蕉植株间隔2.8米,马蹄笋种植在两棵香蕉之间,与香蕉间隔1.2米;种植前施加基肥,所述基肥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甘蔗渣120份、茶粕100份、花生麸100份、谷壳120份、牛粪75份、鸡粪50份、微量元素4份、生物菌7份、木薯淀粉接枝丁烯酸钙3份、亚甲基双萘磺酸钠2份、膨润土3份;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铁元素1份、锰元素0.5份、硼元素1份、镁元素1份、钼元素0.5份;所述生物菌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菌种:酵母菌6份、放线菌5份、光合细菌3份、根瘤菌5份。
(2)种植:
A:在二月中下旬,选择叶片浓绿根系发达,高30厘米,带有6片新叶,无病虫害的香蕉苗进行栽植;
B:香蕉定植完后,选择一年生的健壮、无病虫害、秆基芽眼充实、笋目还没萌发的马蹄笋竹,在3月份阴天或雨后带土移栽竹苗,将笋种头放置坑内,竹竿成50°埋土压紧,覆土厚度超过母竹入土处6cm,盖草保湿;
(3)肥水管理:种苗成活后,每隔30天追肥浇水一次,香蕉苗每棵植株追肥20kg,马蹄笋竹苗每棵追肥15kg,立秋后停止追肥,所述追肥肥料,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肥料颗粒120份、包膜40份;所述肥料颗粒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牛粪60份、羊粪50份、鸡粪28份、猪粪25份、食用菌渣30份、福寿螺粉25份、微量元素2.5份、酵素菌4份、放线菌2份、磷细菌2份、钾细菌2份;所述微量元素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铁元素0.4份、硼元素0.3份、锌元素0.2份、钼元素0.15份;
(4)培育:每年2-3月份在笋目萌动前,扒土晒目15天,让笋目接受光照刺激萌发,扒土后每株埋入30kg农家肥,培土5cm;在出笋初期,施加3kg生物肥,并培土7cm;7-8月盛产期再施加6kg复合肥,培土20cm;所述农家肥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鸡粪42份、人粪35份、猪粪15份、秸秆45份、豆渣15份;所述生物肥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甘蔗渣100份、茶粕120份、花生麸100份、谷壳120份、牛粪55份、鸡粪40份、生物菌7份;所述生物菌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菌种:酵母菌5份、放线菌4份、光合细菌3份、根瘤菌4份;所述复合肥的比例为:氮:磷:钾:=3∶1∶1;
(5)扩大种植:每年春分至清明期间扒土施肥的同时砍掉4年生以上的老竹,留下一年两年生的新竹,由里往外砍掉每丛里面密集的植株,保证每株间隔15cm,每丛留6株,将竹笋向外引,这样循环往复,将竹林由丛生笋人为改为散生笋。
经计算,正常的香蕉园,平均亩产3000公斤香蕉,按照市场收购价1.5元/斤收购香蕉,每亩产值9000元,而在香蕉园再套种马蹄笋,除去管理费和施肥等所需费用外,马蹄笋平均亩产可达2500-3000斤,按市场价3-4元/斤销售,平均每亩增收7500-12000元。
综上,香蕉园套种马蹄笋还可以改善土地板结、肥力下降的问题,增加单位种植面积的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例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