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产品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有机红薯高产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又称甘薯、红苔、白薯、地瓜。红薯的营养价值很高,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健康食品。红薯富含钾、β-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6,这5种成分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红薯还有抗糖尿病、预防肺气肿、抗癌作用。红薯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各类维生素以及钾、铁、铜、钙、硒等10多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称为营养均衡、近乎完美的保健食品。红薯是低脂肪、低热能的食品,能有效阻止人体内糖类转变为脂肪,对年轻人有减肥保健之功效,对老年人有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的功效,科学家们认为其有降糖、降脂、补钙、抗衰老以及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近几年来,红薯在国际、国内市场十分走俏,市场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传统红薯种植过程中需经选种、育苗、催芽、定植等步骤,生产过程需严格杀虫消毒,保证红薯块茎少受虫害的危害。同时生长过程中需要施用化肥,喷施农药,方能保证红薯的产量和质量。由于生产过程中杀虫剂、化肥等的使用没有严格的标准控制,导致产品品质降低,红薯毒性增强,甚至会造成重金属等的超标。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加,人们对有机健康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食物原料的种植过程也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在保证高产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为人们供应健康有机的食物原料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有机红薯高产的栽培方法,本方法针对红薯生长期不同阶段采用有机栽培,满足红薯的营养需求,红薯产量和质量高、无化学物质残留、绿色健康、口感好、营养元素齐全,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有机红薯高产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理:选择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有机硅含量高、地势高燥、未受污染的块地,深耕后挖成长度为700~750cm、宽为140~160cm、深度为15~20cm的苗床,并用黑色地膜覆盖,晾晒2~3天,填床土并施有机基肥;
(2)选种育苗:选皮色鲜亮光滑、薯块整齐均匀、无病无伤、无冷害、无湿害、脱毒后的红薯为种薯,将已选好的种薯用中药浸泡后,采用斜排式将种薯排至在苗床上,覆盖地膜;
(3)栽培定植:在红薯栽植前20d起宽为50~90cm、高为30~40cm的垄,待晚霜结束后、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栽插薯苗,每亩栽植3000~4500株;
(4)田间管理:栽植后3~5d及时查苗补苗,待栽植30d,每隔l0~15d中耕1次,除治杂草,待30~40d,随水每亩追施500kg细碎腐熟的有机肥,浇后要中耕松土保墒,待红薯主茎长至50cm时,进行摘心处理,5~7d进行1次,共3~5次,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5)适时收获:在气温下降到15℃时开始收刨,先破垄刨出,让红薯晾晒半天后再清除薯蒂、须根,边收边分级,轻拿轻放,防止擦伤薯皮,且气温在10℃以上或地温在l2℃以上,即在枯霜前收刨完毕。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防止肥料不足时,有机基肥可以提供营养成分需求,同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产量、质量,实现增产增收,所述步骤(1)中有机基肥为充分发酵腐熟的农家粪肥、绿肥、秸秆、草木灰混合肥,施入量为15~20kg/m2。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防止中药温度过高损害种薯,同时保证种薯细菌杀死,提高种薯成苗率,利于增产增收,所述步骤(2)中种薯用55~60℃的中药浸泡15~20min。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保证薯苗通风透气,单株结薯数增加、近土表易结大块薯,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益,所述步骤(3)中薯苗采用斜勾状栽植,薯苗呈斜勾状,薯苗的3~4节入土5~6cm,露出2~3节。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防止薯块早衰,延长和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薯块肥大,利于增产增收,所述步骤(4)中在红薯回秧期用水浸泡过滤过的草木灰、豆泊饼肥进行叶面追肥,每隔10d喷1次,共喷2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效益:本栽培方法根据红薯生长期不同阶段采用有机栽培,满足红薯的营养需求,红薯产量和质量高、无化学物质残留、绿色健康、口感好、营养元素齐全,提高经济效益。且本有机栽培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及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用于有机红薯高产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理:选择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有机硅含量高、地势高燥、未受污染的块地,深耕后挖成长度为700cm、宽为140cm、深度为15cm的苗床,并用黑色地膜覆盖,晾晒2天,填床土并施有机基肥,施入量为15~20kg/m2;
(2)选种育苗:选皮色鲜亮光滑、薯块整齐均匀、无病无伤、无冷害、无湿害、脱毒后的红薯为种薯,将已选好的种薯用中药浸泡后,采用斜排式将种薯排至在苗床上,覆盖地膜;
(3)栽培定植:在红薯栽植前20d起宽为50cm、高为30cm的垄,待晚霜结束后、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栽插薯苗,每亩栽植3 000株;
(4)田间管理:栽植后3~5d及时查苗补苗,待栽植30d,每隔l0~15d中耕1次,除治杂草,待30~40d,随水每亩追施500kg细碎腐熟的有机肥,浇后要中耕松土保墒,待红薯主茎长至50cm时,进行摘心处理,5~7d进行1次,共3~5次,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5)适时收获:在气温下降到15℃时开始收刨,先破垄刨出,让红薯晾晒半天后再清除薯蒂、须根,边收边分级,轻拿轻放,防止擦伤薯皮,且气温在10℃以上或地温在l2℃以上,即在枯霜前收刨完毕。
实施例2
用于有机红薯高产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理:选择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有机硅含量高、地势高燥、未受污染的块地,深耕后挖成长度为710cm、宽为150cm、深度为16cm的苗床,并用黑色地膜覆盖,晾晒2~3天,填床土并施充分发酵腐熟的农家粪肥、绿肥、秸秆、草木灰混合肥,施入量为15kg/m2;
(2)选种育苗:选皮色鲜亮光滑、薯块整齐均匀、无病无伤、无冷害、无湿害、脱毒后的红薯为种薯,将已选好的种薯用中药浸泡后,采用斜排式将种薯排至在苗床上,覆盖地膜;
(3)栽培定植:在红薯栽植前20d起宽为50~90cm、高为30~40cm的垄,待晚霜结束后、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栽插薯苗,每亩栽植3000~4500株;
(4)田间管理:栽植后3~5d及时查苗补苗,待栽植30d,每隔l0~15d中耕1次,除治杂草,待30~40d,随水每亩追施500kg细碎腐熟的有机肥,浇后要中耕松土保墒,待红薯主茎长至50cm时,进行摘心处理,5~7d进行1次,共3~5次,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5)适时收获:在气温下降到15℃时开始收刨,先破垄刨出,让红薯晾晒半天后再清除薯蒂、须根,边收边分级,轻拿轻放,防止擦伤薯皮,且气温在10℃以上或地温在l2℃以上,即在枯霜前收刨完毕。
实施例3
用于有机红薯高产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理:选择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有机硅含量高、地势高燥、未受污染的块地,深耕后挖成长度为730cm、宽为160cm、深度为17cm的苗床,并用黑色地膜覆盖,晾晒2~3天,填床土并施充分发酵腐熟的农家粪肥、绿肥、秸秆、草木灰混合肥,施入量为18kg/m2;
(2)选种育苗:选皮色鲜亮光滑、薯块整齐均匀、无病无伤、无冷害、无湿害、脱毒后的红薯为种薯,将已选好的种薯用55~60℃的中药浸泡15~20min,采用斜排式将种薯排至在苗床上,覆盖地膜;
(3)栽培定植:在红薯栽植前20d起宽为50~90cm、高为30~40cm的垄,待晚霜结束后、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栽插薯苗,每亩栽植3000~4500株;
(4)田间管理:栽植后3~5d及时查苗补苗,待栽植30d,每隔l0~15d中耕1次,除治杂草,待30~40d,随水每亩追施500kg细碎腐熟的有机肥,浇后要中耕松土保墒,待红薯主茎长至50cm时,进行摘心处理,5~7d进行1次,共3~5次,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5)适时收获:在气温下降到15℃时开始收刨,先破垄刨出,让红薯晾晒半天后再清除薯蒂、须根,边收边分级,轻拿轻放,防止擦伤薯皮,且气温在10℃以上或地温在l2℃以上,即在枯霜前收刨完毕。
实施例4
用于有机红薯高产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理:选择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有机硅含量高、地势高燥、未受污染的块地,深耕后挖成长度为750cm、宽为140cm、深度为20cm的苗床,并用黑色地膜覆盖,晾晒2~3天,填床土并施施充分发酵腐熟的农家粪肥、绿肥、秸秆、草木灰混合肥,施入量为20kg/m2;
(2)选种育苗:选皮色鲜亮光滑、薯块整齐均匀、无病无伤、无冷害、无湿害、脱毒后的红薯为种薯,将已选好的种薯用55~60℃的中药浸泡15~20min,采用斜排式将种薯排至在苗床上,覆盖地膜;
(3)栽培定植:在红薯栽植前20d起宽为50~90cm、高为30~40cm的垄,待晚霜结束后、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栽插薯苗,采用斜勾状栽植,薯苗呈斜勾状,薯苗的3~4节入土5~6cm,露出2~3节,每亩栽植3 000~4500株;
(4)田间管理:栽植后3~5d及时查苗补苗,待栽植30d,每隔l0~15d中耕1次,除治杂草,待30~40d,随水每亩追施500kg细碎腐熟的有机肥,浇后要中耕松土保墒,待红薯主茎长至50cm时,进行摘心处理,5~7d进行1次,共3~5次,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5)适时收获:在气温下降到15℃时开始收刨,先破垄刨出,让红薯晾晒半天后再清除薯蒂、须根,边收边分级,轻拿轻放,防止擦伤薯皮,且气温在10℃以上或地温在l2℃以上,即在枯霜前收刨完毕。
实施例5
用于有机红薯高产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理:选择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有机硅含量高、地势高燥、未受污染的块地,深耕后挖成长度为750cm、宽为140cm、深度为20cm的苗床,并用黑色地膜覆盖,晾晒2~3天,填床土并施施充分发酵腐熟的农家粪肥、绿肥、秸秆、草木灰混合肥,施入量为20kg/m2;
(2)选种育苗:选皮色鲜亮光滑、薯块整齐均匀、无病无伤、无冷害、无湿害、脱毒后的红薯为种薯,将已选好的种薯用55~60℃的中药浸泡15~20min,采用斜排式将种薯排至在苗床上,覆盖地膜;
(3)栽培定植:在红薯栽植前20d起宽为50~90cm、高为30~40cm的垄,待晚霜结束后、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栽插薯苗,采用斜勾状栽植,薯苗呈斜勾状,薯苗的3~4节入土5~6cm,露出2~3节,每亩栽植3 000~4500株;
(4)田间管理:栽植后3~5d及时查苗补苗,待栽植30d,每隔l0~15d中耕1次,除治杂草,待30~40d,随水每亩追施500kg细碎腐熟的有机肥,浇后要中耕松土保墒,待红薯主茎长至50cm时,进行摘心处理,5~7d进行1次,共3~5次,在红薯回秧期用水浸泡过滤过的草木灰、豆泊饼肥进行叶面追肥,每隔10d喷1次,共喷2次,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5)适时收获:在气温下降到15℃时开始收刨,先破垄刨出,让红薯晾晒半天后再清除薯蒂、须根,边收边分级,轻拿轻放,防止擦伤薯皮,且气温在10℃以上或地温在l2℃以上,即在枯霜前收刨完毕。
应当指出,以上案例仅是本发明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