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材的35cm地膜露头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27901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材的35 cm地膜露头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材的35cm地膜露头栽培方法,涉及药物栽培【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在移栽时,用35cm地膜将种苗露头栽培。本发明适于黄芩、黄芪、甘草的种植,增产效果显著,同时明显提高根长、根直径及一等品率,提高了药材的商品性状。本发明由于充分利用了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中药材生长旺盛,抗逆能力、抗病虫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发生率相应降低,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相应减少。
【专利说明】—种中药材的35cm地膜露头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药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中药材的35cm地膜露头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陇西县是“中国黄芪之乡”,所产黄芪、黄芩、甘草、党参、柴胡等药材质优量大,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多少年来,中药材种植中一直沿用大田开沟移栽的方法,费时费工。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除了小孩就是老人,大量土地荒置,农民仅仅选择一些种植方法简单、经济效益低的中药材种植,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多元化、快速发展,2011年首次在我县首阳镇的黄芪上进行了 35cm地膜露头栽培试验,增产效果非常显著。2012、2013连续两年,在首阳和菜子两个中药材种植主产区大面积示范该项技术,结果表明,35cm地膜露头种植增产效果稳定且增产率非常高,是目前黄芪、黄芩、甘草等密植中药材上适宜推广的一项新技术。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在种植中药材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中药材的35cm地膜露头栽培方法。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如下:
[0005]一种中药材的35cm地膜露头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0006](I)选地整地
[0007]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良好的黄绵土、黑垆土或黑麻垆土,土壤PH值在7.5~8.2 ;大田生产也能在排水良好的川水地、旱台地或坡地种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旱地翻两次,最后一次在秋季,耕深30cm以上;结合翻地施入基肥,每亩施农家肥3500kg~4000kg,磷酸二铵20kg~25kg,然后fE细整平;春季翻地要注意土壤保墒;
[0008](2)移栽时间
[0009]早春3月下旬~4月上旬土壤完全解冻后进行移栽;
[0010](3)种苗选择
[0011]种苗应选择苗龄达到I年,根长20cm以上、根直径2mm以上的种苗移植;每亩用量黄芪、甘草均为150kg,黄芩45kg ;
[0012](4)移栽
[0013]I)选择地膜:幅宽35厘米白色地膜;2)摆苗覆土:按行距35cm放线,将地面表土用平锨铲去5cm,形成35cm宽的一条平沟,将所铲土均匀平放在沟的右边,将种苗头朝右平行摆放,株距10cm,保持苗头在所放线外I~2cm,摆满一排后,将苗尾部表土铲5~8cm,均匀覆盖于前排摆放的种苗上,将苗头,苗尾覆盖严;3)覆盖地膜:在与平沟垂直的方向挖一深10cm,长35cm的浅沟,将地膜一头埋入,压好,地膜一边与挂线相齐,拉紧地膜,边拉边用土将地膜两边压实,防止风吹揭起;按行距35cm换线,整平地面后,朝同一方向摆放第二排种苗,依此类推,完成中药材35cm地膜露头栽培;
[0014](5)田间管理
[0015]I)追肥:7月~8月营养生长旺盛期,选择降雨后亩施尿素5kg~10kg,生长期内追肥2次~3次;2)中耕除草:苗出齐后除草松土 ;除草视草情而定,不少于3次;
[0016](6)病虫害防治
[0017]I)黄芪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施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20g/亩或12.5%腈菌唑乳油40ml/亩,兑水50kg_60kg喷雾防治,每隔IOd~14d 一次,喷2次~3次,距采收期40d内禁止用药;2)蚜虫:5月为盛发期,每亩喷洒1.8%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20%氰戊菊酯2000倍液~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IOg~15g,每隔IOd~14d —次,喷2次~3次,距采收期40d内禁止用药;3)甘草褐斑病: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隔7d~IOd喷I次,连喷2次-3次;
[0018](7)采挖
[0019]I)时间:10月下旬~11月上旬,土壤冻结前;
[0020]2)采收方法:采挖时先割去地上部分枯萎茎蔓,然后从地边开挖40cm~50cm深沟,由外向内依次将成药挖出,尽量保全根,严防伤皮断根;
[0021](8)贮藏
[0022]贮存于干燥、通风、`清洁的阴凉处。
[00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增温保墒,利于药材产量提高;二、采挖方便,节约劳动力;三、减轻杂草危害;四、由于充分利用了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中药材生长旺盛,抗逆能力、抗病虫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发生率相应降低,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相应减少;五、本发明非常适于黄芩、黄芪、甘草的种植,特别是甘草,与常规种植技术相比,亩产可达468.025kg,亩增产220kg,增产率为42.7% ;黄芪、黄芩上,亩产分别为565kg、348.3kg,亩增产分别为225kg、61.67kg、,增产率分别为39%、17.7%,增产效果相当显著;六、本发明明显提高根长、根直径及一等品率,从而提高了药材的商品性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
[0026]2013年,分别在首阳镇的黄芪、黄芩、甘草上进行了 35cm地膜露头栽培试验示范,其具体步骤如下:
[0027]( I)选地整地
[0028]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良好的黄绵土、黑垆土或黑麻垆土,土壤PH值在7.5~8.2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旱地翻两次,最后一次在秋季,耕深30cm以上;结合翻地施入基肥,每亩施农家肥3500kg~4000kg,磷酸二铵20kg~25kg,然后耙细整平;春季翻地要注意土壤保墒;
[0029](2)移栽时间
[0030]早春3月下旬~4月上旬土壤完全解冻后进行移栽;
[0031](3)种苗选择[0032]种苗应选择苗龄达到I年,根长20cm以上、根直径2mm以上的种苗移植;每亩用量黄芪、甘草均为150kg,黄芩45kg ;
[0033](4)移栽
[0034]I)选择地膜:幅宽35厘米白色地膜;2)摆苗覆土:按行距35cm放线,将地面表土用平锨铲去5cm,形成35cm宽的一条平沟,将所铲土均匀平放在沟的右边,将种苗头朝右平行摆放,株距10cm,保持苗头在所放线外I~2cm,摆满一排后,将苗尾部表土铲5~8cm,均匀覆盖于前排摆放的种苗上,将苗头,苗尾覆盖严;3)覆盖地膜:在与平沟垂直的方向挖一深10cm,长35cm的浅沟,将地膜一头埋入,压好,地膜一边与挂线相齐,拉紧地膜,边拉边用土将地膜两边压实,防止风吹揭起;按行距35cm换线,整平地面后,朝同一方向摆放第二排种苗,依此类推,完成中药材35cm地膜露头栽培;
[0035](5)田间管理
[0036]I)追肥:7月~8月营养生长旺盛期,选择降雨后亩施尿素7kg,生长期内追肥2次;2)中耕除草:苗出齐后除草松土 ;除草4次;
[0037](6)病虫害防治
[0038]I)黄芪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施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20g/亩喷雾防治,每隔12d —次,喷3次,距采收期40d内禁止用药;2)蚜虫:5月为盛发期,每亩喷洒1.8%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20%氰戊菊酯2000倍液~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4d —次,喷2次,距采收期40d内禁止用药;3)甘草褐斑病: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隔7d喷I次,连喷2次;
[0039](7)采挖
[0040]I)时间:10月下旬~11月上旬,土壤冻结前`;
[0041]2)采收方法:采挖时先割去地上部分枯萎茎蔓,然后从地边开挖40cm~50cm深沟,由外向内依次将成药挖出,尽量保全根,严防伤皮断根;
[0042](8)贮藏
[0043]贮存于干燥、通风、清洁的阴凉处。
[0044]测产结果表明,本技术非常适于黄芪、甘草、黄芩的种植,特别是甘草,与常规种植技术相比,亩产可达468.02kg,亩增产199.67kg kg,增产率为74% ;黄芪、黄芩上,亩产分别为 565.36kg,348.35kg,亩增产分别为 225.34kg,61.67kg、,增产率分别为 66%,21.5%,增产效果相当显著。同时还可提高药材商品性状,35cm地膜露头栽培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甘草平均根长56.2cm,较常规种植增加4.6cm,根直径1.2mm,增加了 0.1mm,一等品率24.7%,增加了 13.8% ;黄苗平均根长、根直径分别为46cm、1.1mm,较常规种植分别增加5.2cm、0.2mm,一等品率为27.7%,增加了 7.9% ;黄芩平均根长、根直径分别为38.6cm、1.4mm,较常规种植分别增加1.6cm、0.1mm,一等品率与常规种植的相等,二等品率增加了 7.3%。
[0045]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材的35cm地膜露头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内容: (1)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良好的黄绵土、黑垆土或黑麻垆土,土壤PH值在7.5~8.2 ;大田生产也能在排水良好的川水地、旱台地或坡地种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旱地翻两次,最后一次在秋季,耕深30cm以上;结合翻地施入基肥,每亩施农家肥3500kg~4000kg,磷酸二铵20kg~25kg,然后祀细整平;春季翻地要注意土壤保墒; (2)移栽时间 早春3月下旬~4月上旬土壤完全解冻后进行移栽; (3)种苗选择 种苗应选择苗龄达到I年,根长20cm以上、根直径2mm以上的种苗移植;每亩用量黄芪、甘草均为150kg,黄芩45kg; (4)移栽 I)选择地膜:幅宽35厘米白色地膜;2)摆苗覆土:按行距35cm放线,将地面表土用平锨铲去5cm,形成35cm宽的一条平沟,将所铲土均匀平放在沟的右边,将种苗头朝右平行摆放,株距10cm,保持苗头在所放线外I~2cm,摆满一排后,将苗尾部表土铲5~8cm,均匀覆盖于前排摆放的种苗上,将苗头,苗尾覆盖严;3)覆盖地膜:在与平沟垂直的方向挖一深10cm,长35cm的浅沟,将地膜一头埋入,压好,地膜一边与挂线相齐,拉紧地膜,边拉边用土将地膜两边压实,防止 风吹揭起;按行距35cm换线,整平地面后,朝同一方向摆放第二排种苗,依此类推,完成中药材35cm地膜露头栽培; (5)田间管理 I)追肥:7月~8月营养生长旺盛期,选择降雨后亩施尿素5kg~10kg,生长期内追肥2次~3次;2)中耕除草:苗出齐后除草松土 ;除草视草情而定,不少于3次; (6)病虫害防治 I)黄芪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施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20g/亩或12.5%腈菌唑乳油40ml/亩,兑水50kg-60kg喷雾防治,每隔IOd~14d—次,喷2次~3次,距采收期40d内禁止用药;2)蚜虫:5月为盛发期,每亩喷洒1.8%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20%氰戊菊酯2000倍液~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IOg~15g,每隔IOd~14d—次,喷2次~3次,距采收期40d内禁止用药;3)甘草褐斑病: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隔7d~IOd喷I次,连喷2次-3次; (7)采挖 1)时间:10月下旬~11月上旬,土壤冻结前; 2)采收方法:采挖时先割去地上部分枯萎茎蔓,然后从地边开挖40cm~50cm深沟,由外向内依次将成药挖出,尽量保全根,严防伤皮断根; (8)贮藏 贮存于干燥、通风、清洁的阴凉处。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621305SQ20131069504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7日
【发明者】李有林, 史虎军, 管青霞 申请人: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